耕地保护知识5篇修改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9055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地保护知识5篇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耕地保护知识5篇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耕地保护知识5篇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耕地保护知识5篇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耕地保护知识5篇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耕地保护知识5篇修改版.docx

《耕地保护知识5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保护知识5篇修改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耕地保护知识5篇修改版.docx

耕地保护知识5篇修改版

第一篇:

耕地保护知识

耕地保护知识

一、耕地概念

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但并非任何土壤都可以发育成为耕地。

能够形成耕地的土地需要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

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

(1)必须有平坦的地形,或者在坡度较大的条件下,能够修筑梯田,而又不至于引起水土流失,一般超过25℃以上的陡地不宜发展成耕地;

(2)必须有相当深厚的土壤,以满足储藏水分、养分,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之需;(3)必须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以保证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对热量和水量的要求;(4)必须有一定的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5)必须达到在选择种植最佳农作物后,所获得的劳动产品收益,能够大于劳动投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凡具备上述条件的土地绍过人们的劳动可以发展成为耕地。

这类土地称为耕地资源。

耕地资源包括两种类进:

一是已开发利用的土地,即耕地;二是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即荒地。

耕地总资源:

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田地。

包括当年实际耕种的熟地;新开荒且已种植的地;“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三年以上的“海涂”、“湖田”;弃耕、休闲不满三年,随时可以复耕的地;因灾害或其它因素,虽然当年内未种植农作物但仍可复耕的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附带种植桑树、果树和其它林的地;年年进行耕耘种草的地。

不包括:

因灾害或其它因素,已不能复耕的地;弃耕、休闲满三年的地,或者虽不满三年,但已经成为荒地的土地;不进行耕耘,净地种植牧草已成为永久性草地的土地;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辅林地、芦苇地、天然草场等;以混凝土等铺设的温室、玻璃室,导致栽培的植物体与地面隔绝的基地。

二、耕地资源分类

1、根据耕地性质,耕地总资源又分为常用耕地面积和临时性耕地。

常用耕地:

是指专门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种、能够正常收获的土地。

包括土地条件较好的基本农田和虽然土地条件较差,但能正常收获且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可用耕地。

常用耕地作为我国基本的、宝贵土地资源,受到我国《土地法》严格保护,未经批准,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得占用。

临时性耕地:

又称“帮忙田”,是指在常用耕地以外临时开垦种植农作物,不能正常收获的土地。

包括临时种植农作物的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在河套、湖畔、库区临时开发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以及在废旧矿区等地方临时开垦种植农作物的成片或零星土地。

根据我国《水土保护法》规定,现在临时种植农作物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在其它一些地方临时开垦种植农作物,易造成水土流失及沙化的土地,也要逐步退耕。

因此,我们又可称这部分临时性耕地为待退的临时性耕地。

2、根据耕地当年利用情况可分为当年实际利用的耕地和当年闲置、弃耕的耕地。

1

当年实际利用的耕地:

指当年种植农作物的耕地。

当年闲置、弃耕的耕地:

指由于种种原因,当年未能种植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轮歇地、休耕地、因干旱、洪涝及其它自然和经济原因农民未能种植农作物的耕地。

3、根据耕地的水利条件,可分为水田和旱地。

旱地又分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

水田:

指筑有田埂(坎),可以经常蓄水,用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

因天旱暂时没有蓄水而改种旱地作物的,或实行水稻和旱地作物轮种的(如水稻和小麦、油菜、蚕豆等轮种),仍计为水田。

旱地:

指除水田以外的耕地。

旱地包括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

水浇地:

是指旱地中有一定水源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

由于雨水充足在当年暂时没有进行灌溉的水浇地,也应包括在内。

没有灌溉设施的引洪淤灌的耕地,不算水浇地。

无水浇条件的旱地:

是指没有固定水源和灌溉设施,不能进行正常灌溉的旱地。

三、我国耕地资源情况

中国的土地资源中耕地大约占世界总耕地的7%。

中国的内陆土地面积为960万hm2,在世界上继俄罗斯、加拿大之后居第三位。

(一)我国耕地的特点

1、人均耕地面积小

我国虽然耕地面积总数较大,但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相对较小,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4。

到1995年,人均耕地面积大于0.13hm2的有省、自治区、主要集中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但这些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耕地生产水平低。

相对自然和生产条件好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湖南、浙江、广东和福建等人均耕地面积小于0.07hm2,有些地区如上海、北京、大洋、广东和福建等甚至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0.05hm2的最低界限。

该组织认为低于此限。

即使拥有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也难以保障粮食自给。

2、分布不均匀

综合气候、生物、土壤、地形和水文等因素,我国耕地大致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区、半湿润季风区、西北部半干旱区、干旱内陆区和西部的青藏高原区。

东南部湿润区和半湿润季风区集中了全国耕他的90%以上。

3、自然条件差

我国耕地质量普遍较差,其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也占1/3。

其中涝洼地有约400×104hm2,盐碱地有约400×104hm2水土流失地670×104hm2。

而且耕地地力退化迅速,加上由于污水灌溉和大面积施用农药等原因,耕地受污染严重,加剧了耕地不足的局面。

(二)我国耕地面临的压力

2

中国依靠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成就。

但另一方面,这一现实也表明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耕地不足是中国资源结构中最大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具体表现在第三章第三节中已有阐述。

总之,中国单位面积耕地的人口压力巨大,目前已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

因此,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耕地的保护。

四、耕地资源保护概念

耕地保护:

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

最近十几年来,中国因为非农业建设占用而减少的耕地大约占耕地减少面积的40%左右(其他的减少原因主要有:

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

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直接威胁农业发展。

为此,我们必须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

目前耕地保护方面的制度主要有耕地占用补偿制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近年来,中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已调整划定基本农田面积1.08亿公顷,到2000年底,保护率达到84%左右,基本完成《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全国近2/3的省份建立了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基本得到控制。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省份达到29个,比1998年增加12个。

1995-2000年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全国累计补充耕地200万公顷。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目标,即实现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

所谓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耕地的数量、质量保护并注重耕地环境质量的提高。

耕地的数量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2、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3、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4、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耕地的质量保护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

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

2、实现耕地环境保护。

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是指确定一定区域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管理方法,规范各级人民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

3

导的耕地保护工作行为,确保耕地保护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制度。

自1990年以来,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设在全国范围由点到面、由部门到政府得到逐步推进。

除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外,还有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土地管理目标责任制、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等形式。

目前,全国近2/3的省份建立了地方政府耕地目标责任制,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后,根据各地区情况,分解耕地保护指标,由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上级国土部门与下级国土部门分两条线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明确责任制的具体内容和指标。

由上级政府及国土部门定期考核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并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耕地保护奖惩制度,调动各地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领导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部将在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各地工作实际效果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省(区、市)耕地保有量和耕地占补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考核结果,使目标责任制切实对耕地保护起到促进和保证作用。

五、耕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要严格执法,加强管理。

健全农田基本保护制度,强化耕地的保护。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好每份耕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于保障农业持续发展,保证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8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1年确定了每年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1994年发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87年耕地保护写进了《刑法》,这一切都说明了我国政府对耕地保护的重视性。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基层措施不得力,土地浪费现象依然很严重。

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措施,确保每一分耕地都能合理利用;要认真贯彻《土地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法》,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要强化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计划管理,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许可证、转用市批、耕地保养等制度,真正做到依法切实保护耕地;在执法管理上,土地部门可模仿“计划生育”突击执行形式,每年抽调农业、土肥专家突击对耕地的面积和质量保护进行突击检查,对有问题的地方应严肃追查;在积极开发后备土地资源上,实行“谁复垦,谁受益”的办法,调动开垦荒地的积极性,增加耕地,缓和人增地减的矛盾,实现耕地的收支平衡,真正使我省有限的耕地资源走上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良性轨道;划定农田保护区,是花钱少、时间短、见效快,切实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对耕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许可证,转用审批,耕地保养等制度。

(二)要严格控制国家和集体基建用地。

国家基本建设每年占用大量耕地,必须考虑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确实要占的必须占一补一;合理规划乡村集体用地,乡村集体用地要制定长期规划,乡镇企业应合理布局,避免投资区、开发区、工业区盲目占用耕地;减少农民个人建房用地,农村建设应该实行统一规划,控制个人建设占地面积。

同时挖掘旧村土地利用潜力,复垦废弃的村庄宅基地,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村庄兼并。

(三)努力复垦耕地资源,大力开发后备土地资源。

应该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4

力度,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使其尽快变成可以利用的耕地,同时应该加强土地整理,对田、水、村、路、沟进行综合治理。

根据大约测算,仅这一项就可以增加2%~4%的耕地面积。

同时要不断挖掘耕地的潜力,改善耕地的环境,提高耕地的生产力。

同时,农田水利设施仍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主要是旱涝灾害)不强。

所以应该做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可以通过增加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平衡施肥等来改良土壤质量,以此来提高耕地质量;可以推广引进先进的耕作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调整种植业的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和灾后的复垦率;要依靠科技和各种投入,使耕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以达到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出效益的目的。

(四)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地关系。

人口的过快增长也是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和不合理利用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其对耕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地矛盾更趋突出。

所以各级政府必须将耕地与人口平衡纳入到计划体系中,通过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不断促使人地比例关系的协调发展。

(五)加强以改革土壤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素质、质量和抗灾能力。

为了提高耕地质量,发掘耕地的更大生产能力,要切实抓好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

淮北平原主要以防涝除渍为主,积极发展灌溉设施建设,尤其是要重视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江淮分水岭地区主要以提高抗旱能力为主,大力发展电力灌溉,不断兴修已有的水利设施;沿江地区要搞好防洪防涝,皖南和大别山区要抓好水土保持工作。

抓好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还要大力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增加高产、稳产农田面积,要坚持用养结合,改良和利用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方针。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高耕地素质要坚持走从农业大省转向农业强省的道路,以耕地为基础,与林、草、种植、养殖业的发展联成一个有机整体。

耕地的培肥要有生态观念,坚持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三结合,要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六)要合理地调整优化耕地利用结构,发展三高(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优化种植业结构,抓好作物布局是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优化耕地利用结构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从而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率,改良农业生态环境,围绕稳粮、扩经、扩饲作物比重,发展养殖业,开发名特优稀新产品的总思路,因地制宜,通过间套作等技术,改革优化耕作制度,发展多熟、高效种植,只有这样,才可使有限的耕地资源产出较高的经济效益。

努力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耕地集约化的经营水平。

科技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最大潜力,也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唯一出路,充足的资金是农业发展的保证。

要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改变目前农业科技贡献率不足40%的状态。

(七)建立健全耕地的信息技术系统,开展耕地的数量、质量和合理利用情况的动态监测,为科学指导和宏观决策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贡献率持续的增长,建立耕地信息系统已刻不容缓,各个农业部门应积极争取资金,开展地力监测,建立耕地质量跟踪信息,土地统计部门应建立耕地面积动态信息,耕地利用规划信息,使农业生产者能够从耕地信息系统中寻找到适合于本地农业生产的最佳方案,从而以5

最低的成本获取最优厚的回报。

第二篇:

耕地保护=

耕地保护

土地资源管理李百超20116280

【摘要】: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但是近年来经济发展占用了大量优质耕地,协调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耕地保护绩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及健康发展都离不开耕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像我国这样一个典型的对土地高度依赖的农业大国,耕地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

耕地保护粮食生产能力重要性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但是今年来经济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协调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耕地保护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

保护耕地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基础作用,对亿万农民的生计具有保障作用,对农村乃之全社会具有稳定做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关系到农民的长远生计。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土为粮之母。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最根本的是保护耕地。

要严格控制农业结构调整对耕地的破坏,其中的重要方向是切实抓好耕地占卜平衡。

2、耕地保护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耕地保护事关社会稳定

4、耕地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耕地的现状

与世界上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耕地具有如下特点:

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

1996年底我国耕地统计数为14.32亿亩,人均耕地为117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1/3,而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低。

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

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

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2.耕地退化严重。

我国许多耕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耕地资源贫乏。

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

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保护耕地的措施

一是夯实基础工作,切实保护基本农田。

河头店镇采取多渠道多形式进行耕地保护宣传,强化社会各界依法用地、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耕

地意识。

加大财政投入,全力保障耕地保护资金需求。

加强业务建设,强化资料收集及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档案资料完备规范。

二是严格土地执法,抓好监管责任落实。

加强执法监察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动态巡查制度。

对发现的私搭乱建、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对各类违法建筑及时清理和拆除,对情节严重的进行立案查处,并依法移送相关机关追究责任,立案查处。

三是创新管理方法,建立耕保联动机制。

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勇于创新,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耕地保护工作管理方式。

加大各部门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力度,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多部门合作的联动机制。

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纳入执法监督,实行定期检查,形成上下结合,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四是实施占补平衡,做好开发复垦整理。

在建设项目用地过程中,始终坚持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以及“占一补一”的原则,严格控制和审查、审核各类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执行和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和“占一补一”制度,对确需占用耕地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征收耕地开垦费,确保全镇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落到实处。

第三篇:

耕地保护

河头店镇:

步步推进,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河头店镇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夯实基础,严格监管,强化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一是夯实基础工作,切实保护基本农田。

河头店镇采取多渠道多形式进行耕地保护宣传,强化社会各界依法用地、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意识。

加大财政投入,全力保障耕地保护资金需求。

加强业务建设,强化资料收集及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档案资料完备规范。

目前,全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均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并在标志牌上明确保护面积,保护责任人和管理要求等内容,并与各村签订基本农田耕地保护责任状。

二是严格土地执法,抓好监管责任落实。

加强执法监察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动态巡查制度,采用专人包村等方式,逐村、逐路、逐田开展动态巡查。

对发现的私搭乱建、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对各类违法建筑及时清理和拆除,对情节严重的进行立案查处,并依法移送相关机关追究责任,立案查处率、结案率均达到100%,极大地震慑了各类违法占地行为。

三是创新管理方法,建立耕保联动机制。

在耕地保护工作中,河头店镇勇于创新,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耕地

1保护工作管理方式。

加大各部门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力度,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多部门合作的联动机制。

将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纳入执法监督,实行定期检查,形成上下结合,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四是实施占补平衡,做好开发复垦整理。

在建设项目用地过程中,始终坚持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以及“占一补一”的原则,严格控制和审查、审核各类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执行和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和“占一补一”制度,对确需占用耕地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征收耕地开垦费,确保全镇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落到实处

第四篇:

耕地保护

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农用耕地日益减少、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种种迹象表明:

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正在改变她本来的“模样”。

如何在经济社会快速变革的今天找到经济发展和农用土地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保护我们繁衍生息的“命脉”,是摆在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的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土地自古就是人民的生存之本,时至今日,土地仍然是我们的生存之本。

造成我国当前农用土

地地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

首先,由于历史的原因。

一直以来我们注重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用地则显得重视不

足,“人多力量大”的错误思想导致人口数量快速膨胀,土地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其次,经济利益的原因。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地方政府大量占用农用耕地用于商业开发,

致使耕地被大量占用,迅速减少。

再次,管理不力的原因。

关于耕地占用的法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土地管理部门监管不

利导致耕地过度占用。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不力。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生态恶化导致的气候异

常致使农业灾害频繁,化学肥料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严重影响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和质量。

如何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对正在增长的千千万万人民来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耕地保

护面临的问题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保护耕地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采取

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耕地资源。

首先,健全有关耕地保护的相关法律。

立法部门要加快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是耕地

保护有法可依,为耕地保护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二,加强保护耕地的舆论宣传。

各级宣传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使

全社会都能够认识到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之本。

第三,划定最严格的耕地保护红线。

严守18亿亩耕地地红线不动摇,加强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

地的监管制度,把好审批观,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予审批,对违规操作的人员严肃处理。

第四,加大投入,保护环境。

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社会各界都要参与到环

保活动中来,树立“环境保护,利国利民”的良好风气。

第五,依靠科技进步保护耕地质量。

目前我国农业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呈泛滥趋势,化肥和农药

的使用短期内提高了作物产量,但是对耕地的长远保护是非常不利的,科技部门要加大科研力度,尽快研制无毒、无副作用的替代产品来代替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更好促进耕地的保护。

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问题不仅关系国计民生,而且关

系国家安全,耕地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有效解决耕地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推动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只要我们扎实工作,不懈努力,我们的“命脉”一定会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下去。

根据最新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截至2008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只有18.27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据初步统计,全国有9000万亩耕地受工业“三废”污染,每年因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和沙化损失的耕地仍在增加,进一步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程度的空间十分有限,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潜力约为2亿亩,可以开垦成耕地的只有约8000万亩,其余60%以上分布在水源不足和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地区,因此通过开发补充耕地的潜力十分有限。

因此,保护耕地已成为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必须坚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后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短缺矛盾日益显现,少数地区仍然存在以牺牲土地换发展的短期行为,滥占乱用耕地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有些地区还比较严重。

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要按照签订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进一步强化政府主要领导的责任,严格考核,实行问责制;要强化约束,严格遵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要搞

好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