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玩具成为学具海山小学.docx
《让玩具成为学具海山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玩具成为学具海山小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玩具成为学具海山小学
让“玩具”成为“学具”海山小学
让“玩具”成为“学具”
——谈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新开发和再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这一概念的提出,强调教育要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又强调教育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某种意义上看,可以说是教育的一种“反璞归真”。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只是纸上谈兵,过眼云烟罢了。
那什么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在哪里呢?
其实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教育只有加强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教师充分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关注课程资源的生命力,加强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课程资源包括:
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教材资源,校本、校外资源,网络资源,还有一些隐性资源等等。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实质上的开发者,课程资源概念的提出开阔了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是课程与学生的中介,是课程的最直接的建设者,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教育的各个层面。
如:
学习的机智、生活的策略、人生的态度、合作的智慧,对自然的崇尚,对历史的回味,对科学的探索,对真情的感悟……这个过程是一个心灵碰撞的过程,是一个隐性的课堂教育空间。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推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潜能,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创造性地利用一些课程资源,有目的地开展各类活动,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
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哲人阿基米德有句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地球。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成人难以预见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动作是智力大厦的砖瓦”,孩子的动作表现在“玩”的过程中,所有的孩子都爱玩,也爱玩玩具,玩的过程中他学会了观察、思考和操作,他的感觉、动作、情绪情感、语言、智力和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俗话说:
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
让学生在课堂上摆一摆、摸一摸、动一动……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践的今天,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陋习,开发和利用新的课程资源是广大教师的当务之急。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谈谈自己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让“玩具”真正成为“学具”,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玩”与“学”尽情地挥洒在课堂之中。
一、扑克牌——变幻莫测
扑克牌是小孩喜闻乐见的工具,它一度成为人们娱乐的东西,今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的特殊性,成为小学数学的课程资源,成为提高学生识数和计算能力的好朋友,让学生在游戏中生动活泼地学到许多数学知识,从中陶冶学生的情趣,启迪学生的心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扑克是低年级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的课程资源,是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
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
扑克牌游戏规则简单、操作性强、效果显著。
【活动一】在三年级下册学了年、月、日以后,我组织了这样一个活动:
师问:
扑克牌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利用它我们可以认识数、比较数、计算数,特别有趣的是算24点,那你知道扑克牌里还有哪些奥秘吗?
(学生猜测后教师可以总结或告知)
扑克牌的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有四季,其中红桃、方块代表白昼,黑桃、梅花代表黑夜,大王表示太阳,小王表示月亮。
扑克牌中的J、Q、K共有12张,既表示一年里有12个月,又表示有12个星座,13张牌的点数相加正好是91,代表每一季度是91天,(当然有它的缺陷性)四种花色的点数之和加上小王的1点,正好是365点,代表一年有365天,再加上大王的1点,就是闰年的366天了。
当学生知道了这些秘密后,学习的兴趣异常高涨,然后学生利用扑克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玩牌的游戏,游戏中渗透年、月、日的知识。
从此以后学生在用扑克牌计算时劲更足了,热情更高了。
在分数教学时,利用扑克牌可以有效地进行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大小比较。
现例举如下:
【活动二】四人小组合作玩牌,制定游戏规则:
(1)每人抓10或12张牌,每次出2张牌组成一个分数,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
(2)第2个出牌的同学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或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出2张牌,只要你说得正确,就可以通过。
反之,停止出牌一次。
(3)牌先出完者为优胜。
9
6
5
2
1
4
8
7
8
7
5
5
3
4
4
2
1
6
6
8
7
3
9
1
2
6
8
9
1
5
7
3
在澳洲有一所威廉莱特学校,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和年龄特征专门设计了一套利用扑克牌进行数学活动的教材。
我想,我们自己也来动动脑筋,根据每个年级数学学习的要求,创编一些适合各个年级的扑克游戏,编入我们校本的每一册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里,让扑克牌这些曾被人们认为是赌博的工具的东西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成为孩子们学习数学,提高数学能力的好朋友。
二、骰子——其乐无穷
骰子是小孩经常接触的玩具,利用它可以玩飞行棋、斗兽棋等棋类游戏。
其实在数学活动中,我们照样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喜欢的这一玩具的心理进行数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它可以进行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利用它可以判断立体图形展开后的形状及可能性大小的教学,还可以巧妙地应用它进行数的整除的复习与整理。
【活动三】:
在五年级学习了数的整除概念以后,教师可以进行《数的整除》的复习课。
在进行了知识的梳理以后,教师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
四人小组拿出分别写有不同数字的骰子,如:
一个学生是:
1、2、3、4、5、6;另一个是:
2、3、4、5、6、7;其余两个分别是3、4、5、6、7、8和4、5、6、7、8、9。
然后根据所抛的数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是素数还是合数,是合数又怎样分解质因数,怎样求它的约数和倍数,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说的越多越快的同学为优胜,说的慢的或说不出的同学就失去一次抛骰子的机会。
这样在玩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优等生有展示才华的舞台。
抛骰子游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玩的规则可以自己制定,让每个同学享受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理念。
三、七巧板——能工巧匠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过程性目标的动词。
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充足的时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有趣的七巧板》:
【活动三】上课伊始,大屏幕上就展现了几组五彩斑澜的七巧板,学生被深深吸引住了。
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流了课前利用网络、查阅报刊图书获得有关七巧板的知识。
学生了解到七巧板起源于中国,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动手画制七巧板,在教师评点和指导下,让学生掌握了平行、垂直、角等几何知识。
接下来学生动手拼图练习,整个课堂充满了创造的兴奋。
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自由创作。
小鸟、公鸡、猪八戒这些各具特点的事物在学生的想象和动手拼摆中完成,让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每个小组还把自己创作拼图的寓意生动地表述出来,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得到一次锻炼。
“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这堂数学课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满足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分的满足。
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给课堂带来的新变化。
七巧板在数学活动课中,它的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后,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就可以充分利用七巧板这一现成的“玩具”了。
让“玩具”变成“学具”,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扎实,教师要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去尝试、在尝试中探索创新,“课程将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共同生成的动态过程”。
教育的发展催生了新的课程理念,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关注课程的生成和发展,基础教育会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中国教育报》
《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此文获定海区小学数学论文比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