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设计.docx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理论》课程报告
题目: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科电气工程
授课教师
学号
研究生
二〇一四年六月
第1章小型永磁发电机的基本结构
小型风力发电机因其功率低,体积小,一般没有减速机构,多为直驱型。
发电机型式多种多样,有直流发电机、电励磁交流发电机、永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
其中永磁电机因其诸多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1.1小型永磁风力发电机的基本结构
按照永磁体磁化方向与转子旋转方向的相互关系,永磁发电机可分为径向式、切向式和轴向式。
(1)径向式永磁发电机径向式转子磁路结构中永磁体磁化方向与气隙磁通轴线一致且离气隙较近,漏磁系数较切向结构小,径向磁化结构中的永磁体工作于串联状态,只有一块永磁体的面积提供发电机每极气隙磁通,因此气隙磁密相对较低。
这种结构具有简单、制造方便、漏磁小等优点。
径向磁场永磁发电机可分为两种:
永磁体表贴式和永磁体内置式。
表贴式转子结构简单、极数增加容易、永磁体都粘在转子表面上,但是,这需要高磁积能的永磁体(如钕铁硼等)来提供足够的气隙磁密。
考虑到永磁体的机械强度,此种结构永磁电机高转速运行时还需转子护套。
内置式转子机械强度较高,但制造工艺相对复杂,制造费用较高。
径向磁场电机用作直驱风力发电机,大多为传统的内转子设计。
风力机和永磁体内转子同轴安装,这种结构的发电机定子绕组和铁心通风散热好,温度低,定子外形尺寸小;也有一些外转子设计。
风力机与发电机的永磁体外转子直接耦合,定子电枢安装在静止轴上,这种结构有永磁体安装固定、转子可靠性好和转动惯量大的优点,缺点是对电枢铁心和绕组通风冷却不利,永磁体转子直径大,不易密封防护、安装和运输[1]。
表贴式和径向式的结构如图1-1a)所示。
a)径向式结构b)切向式结构
1-永磁体2-硅钢片3-轴4-隔磁套5-紧固套
图1-1径向式、切向式永磁电机结构图
(2)切向式永磁发电机结构如图1-1b)所示。
切向式转子磁路结构中,永磁体磁化方向与气隙磁通轴线接近垂直且离气隙较远,其漏磁比轴向式结构、径向式结构要大。
但是,在切向式结构中永磁体并联作用,有两个永磁体截面对气隙提供每极磁通,可提高气隙磁密,尤其在极数较多的情况下更为突出。
因此适合于极数多且要求气隙磁密高的永磁同步发电机[2]。
(3)轴向式永磁发电机轴向磁通发电机绕组物理位置被转移到端面,电机的轴向尺寸相对较短。
与径向磁场电机相比,轴向磁通电机的磁路长度要短些。
电机中导体电流呈径向分布,这样有利于电枢绕组散热,可取较大电负荷,其中双定子中间转子盘式结构用得较多,结构如图1-2所示。
它具有结构紧凑、转动惯量大、通风冷却效果好、噪声低、轴向长度短、可多台串联等优点,便于提高气隙磁密、提高硅钢片利用率。
缺点是直径大、永磁材料用量大、结构稳定性差。
在永磁体结构轴向不对称时,存在单边磁拉力,如果磁路设计不合理,漏磁通大,在等电磁负荷下,效率略低。
1—定子12—转子3—定子2
图1-2盘式永磁电机定、转子结构图
永磁发电机用于风力发电可以省去电励磁发电机的电刷、滑环等装置,结构简单,但也需要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
风力发电要求起动风速低,这就要求永磁电机的定位力矩要尽量小,因此设计时要尽量减小齿槽转矩。
另外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工作转速低,极数多,考虑到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环境,在保证电机性能的条件下,体积应设计的尽量小。
所以定位力矩和性能体积比成为该电机在设计上的两个主要问题。
减小齿槽转矩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采用新型结构电机,如无槽电机、磁悬浮电机等。
在传统结构上进行参数优化,如合理地选取极弧系数,采用合适的极槽配合,改变槽开口宽度(或使用磁性槽楔),采用斜槽、斜极、添加辅助槽、磁极偏移等措施。
1.2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设计主要按照任务书中的要求进行三相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和优化,选取最佳的设计方案。
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探讨不同参数对电机性能(空载特性、负载特性、齿槽转矩等)的影响。
设计的技术要求如下:
(1)基本参数
额定功率:
额定功率因数:
额定频率:
额定转速:
额定线电压最大值:
(Y接)
电压波形:
正弦波
定位力矩:
(2)结构参数
最大外径:
电机长度:
转子永磁体采用表贴式结构
第2章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电磁设计
2.1引言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同传统的永磁同步发电机一样,在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固有电压调整率、电压波形畸变率和功率密度等性能。
同时,作为直驱式风力发电机,也需要根据其自身的工作特性考虑其特殊的性能要求,如相电流较大、定位力矩较小等。
如何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减小定位力矩是本次设计的难点。
由于有限元法开发周期较长,所以目前永磁电机电磁设计仍较多采用磁路法。
通过磁路计算,初步确定电机的各部分结构和参数,编写计算程序,并核算其性能。
本章的内容就是给出永磁同步发电机的主要结构和关键参数的选取和确定方式,初步确定电机的各部分尺寸和结构。
2.2发电机主要尺寸的确定
本电机设计采用表贴式内转子结构,由于电机的电磁负荷较大,初选永磁体牌号为N38。
硅钢片分为冷轧硅钢片和热轧硅钢片。
冷轧硅钢片磁饱和性能比热轧硅钢片好,因电机的磁负荷比较高,极槽数多,考虑到齿部的饱和问题,选用冷轧硅钢片,牌号为DW315-50。
电机的转轴上不存在交变磁场,只需要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即可,因此材料选为10号钢。
机壳材料选用密度较小的铝,以减轻电机重量。
电枢铜线对电机的性能影响不大,选择常用材料即可。
2.2.1主要尺寸基本关系式
永磁同步发电机的主要尺寸是电枢直径(定子内径)
和轴向计算长度
,与传统电机一样,主要尺寸的基本关系式:
(2-1)
式中有的量是技术要求给定的(计算电磁功率
和转速),或是变化范围不大的(计算极弧系数
,气隙磁场波形系数
和绕组系数
),可以通过初选电磁负荷来确定电机尺寸。
但在本设计中,因技术要求中给定了电机的直径和长度范围,因此可直接按照给定的外形尺寸来确定电机的主要尺寸。
初定定子外径148mm,内径110mm,轴向长度170mm。
2.2.2气隙长度的选择
永磁电机的气隙长度是很重要的参数,它不仅影响电机的装配工艺和杂散损耗,同时对电机的交、直轴同步电抗有影响。
为减小过大的杂散损耗,降低电机的振动和噪声和便于电机装配,永磁电机的气隙长度通常比同规格的感应电机的气隙大。
设计时可参照同规格的感应电机的气隙长度,并做适当修改。
本设计中,气隙长度
。
2.3永磁体设计
永磁体尺寸包括永磁体轴向长度
,磁化方向长度
和宽度
。
轴向长度
取与铁心轴向长度相等或稍小于铁心轴向长度。
磁化方向长度
的选取影响着电机的直轴电抗进而影响电机的许多性能。
应使永磁体工作于最佳工作点,
过大会造成材料浪费,增加成本;
过小会使永磁体易于退磁,而且加工难度大,废品率增加。
宽度
的选取关系到每极磁通的大小,
的大小与极弧系数
有关,而
对电压波形、漏磁系数和齿槽转矩等有重要影响。
在本设计中预取永磁体磁化方向长度,极弧系数
,永磁体宽度
按转子外径和极弧系数计算得到,。
2.4定子绕组和铁心设计
2.4.1绕组形式的确定
定子绕组的形式有分布式和集中式。
集中式绕组的线圈直接绕在一个齿上,节距y=1。
与分布式绕组相比,不仅降低了绕线的难度,而且端部短,电阻小,铜耗低,可以有效的降低电机的成本和发热[13]。
在电机极数和相数一定的情况下,定子槽数由每极每相槽数q决定。
q可以为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但直驱式风力发电机中,由于电机转速较低,极数较多,q取整数会使电机定子槽数过多,这不仅使电机外径增大,还使加工成本增加,绝缘材料用量增大,降低槽利用率。
更重要的是使电机齿槽转矩很大。
与此相比,分数槽绕组(q取分数,本设计中取q<1)不仅能使电机槽数减少,而且能有效的减小齿槽转矩。
基于以上考虑,本设计中定子绕组采用双层分数槽集中绕组。
2.4.2极槽数的确定
永磁电机中,极槽数的设计对电机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合理的极槽配合可以保证电机具有较高的绕组因数,能够改善电压波形和减小齿槽转矩。
在给定转速和频率的情况下,电机的极对数可由公式(2-2)确定
(2-2)
定子槽数由每极每相槽数q来确定。
根据文献[9],为保证集中式绕组的绕组因数大于0.95,q的范围为0.2773-0.4178,电机的槽数Z可取17-37。
根据文献[14],为满足三相对称和短距的要求,选取Z=36。
即电机的极槽数为30极36槽。
经验证,该极槽配合能实现较高的绕组系数和较小的齿槽转矩。
2.5电机的路算结果
按以上原则选取电机的主要参数后确定电机结构并核算性能,得到电机的路算结果见表2-1~2-4。
表2-1电机重要尺寸表(mm)表2-2主要结构参数表
极弧系数
0.77
每极每相槽数
0.4
绕组因数
0.933
绕组每相串联匝数
60
每槽导体数
10
并联支路数
1
槽满率%
64.9
转子外径
110
定子外径
148
定子内径
111
气隙长度
0.5
轴径
40
转子铁心长度
170
定子铁心长度
170
表2-3电机主要电磁负荷表表2-4电机性能参数表
电流密度
4.148
电负荷A/cm
139.981
气隙磁密T
0.809
齿磁密T
1.777
定子轭磁密T
1.564
转子轭磁密T
0.305
永磁体磁密T
0.993
每相绕组电阻
0.142
每相绕组漏抗
0.282
永磁体空载工作点
0.855/0.145
永磁体负载工作点
0.843/0.157
空载励磁电势(线max)V
41.392
输出电压(线max)V
31.225
定子铁耗W
51.263
绕组铜耗W
75.556
总损耗W
185.81
输出功率W
541.682
效率%
72.404
第3章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有限元分析
3.1分析模型的建立
根据第2章电磁设计中确定的方案建立电机的二维电磁场分析模型,对电机的静态磁场和瞬态磁场进行分析。
由于电机结构沿轴向是对称的,因此只建立二维模型进行分析。
按几何对称性,电机的结构可分为若干个周期。
本电机为30极36槽,可分为6个周期。
为了缩短Maxwell2D运行时间,本文对电机的2个周期进行建模分析。
所建立模型如图3-1所示。
图3-1永磁同步发电机有限元仿真模型图
3.2静态场分析
图3-2为电机的磁力线分布图。
显然,磁力线对称且径向分布。
相邻磁极间的磁力线构成磁流通路径,相邻两个磁极间有一定的漏磁,但由于极弧系数不是很大,磁极间距比较远,漏磁较少。
图3-2有限元分析磁力线图
图3-3为1个周期(5极6槽)内磁通密度沿圆周方向分布曲线,最大磁密为1.0727T,平均磁密0.7881T。
与路算的结果(0.809T)相比,误差2.7%,在10%以内。
由于定子开槽形的影响,导致了气隙磁阻不均匀,经过定子齿部路径的磁阻要小于经过槽部路径的磁阻,因此,更多的磁力线沿着磁阻小的路径进入定子齿,而进入槽的磁力线就相对要少得多。
由此导致了气隙磁密在接近齿的地方幅值高,接近槽的地方幅值低。
图3-3圆周方向气隙磁密曲线
3.3瞬态场分析
3.3.1空载磁场分析
空载运行是同步发电机最简单的运行方式,其气隙磁场由转子磁势单独建立,通过空载特性我们可以了解到电机的磁路设计的是否合理。
图3-4为电机额定转速下空载反电势相电压波形曲线。
分析其波形畸变率,在后处理计算器中得到线电压波形并进行傅立叶分解,得到各次谐波含量和大小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电机空载感应线电压基波幅值为27.5V,有效值为19.45V。
路算结果18.37V,与场算误差5.6%。
但是电压波形的正弦度并不好,畸变率7.41%。
图3-4额定转速下空载反电势波形图
齿槽转矩波形如图3-5所示,齿槽转矩最大值
。
图3-5齿槽转矩波形图
漏磁系数是指电机中永磁体提供的总磁通与进入电枢的气隙主磁通的比值,它反应的是永磁体向外电路提供的总磁通的有效利用程度,漏磁通相对较大时永磁体的利用率就差。
该永磁风力同步发电机是径向结构电机,漏磁系数可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3-1)
式中
、
、
、
分别为图3-6中节点1、2、3、4处的磁矢位。
图3-6电机冲片图
根据该方法求得电机的漏磁系数
。
利用Maxwell2D软件的场计算器还可以得到额定转速时空载气隙磁密以及定、转子齿和轭的磁密,甚至电机内部任意一点的磁场参数。
结果见表3-1。
3.3.2负载磁场分析
电机负载运行时,绕组中电流不再为零,电枢绕组电流产生的电枢磁动势会影响气隙磁场的分布和大小。
图3-7~3-9为发电机负载运行时的分析结果。
可以得到电机平均转矩34.34N·m,额定输出相电流基波幅值为19.885A,额定电压31V,平均输出功率为533.818W。
在额定负载下,该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同步发电机能够输出额定的电压及功率值。
发电机负载性能的场算结果与路算结果对比见表3-1。
图3-7额定负载电机转矩图
图3-8额定负载相反电势波形
图3-9额定负载相电流波形
表3-1路算与场算结果对比
场算结果
路算结果
空
载
气隙磁密(T)
0.7881
0.809
定子齿磁密(T)
1.754
1.777
定子轭磁密(T)
1.526
1.564
空载线电压基波最大值(V)
40.66
41.392
负
载
负载线电压最大值(V)
31
31.225
负载相电流最大值(A)
19.885
20.031
平均功率W
533.818
541.682
效率(%)
74.2
72.404
可以看出,电机的场算结果和路算结果接近,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说明路算结果较为准确。
总结
本文对一台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进行了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用磁路法对电机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参数计算,给出了各部分结构和参数的选取和确定原则,初步确定了电机的基本电磁结构和各部分尺寸。
并用有限元法对磁路法计算出的电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与路算结果进行对比。
当然,一个完整的电机本体设计还包括很多文章中未提及的细节和内容,比如利用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软件,还可以对电机的主要性能进行分析并在结构上进行优化设计。
例如本文中极弧系数和定子内径对电机齿槽转矩和输出电压有影响,磁极偏移和分段斜极这两种方法可以减小齿槽转矩,从而提升电机的总体性能。
由于篇幅有限,在此没有一一介绍。
参考文献
[1]T.F.Chan,L.L.Lai.AnAxial-FluxPermanent-MagnetSynchronousGeneratorforaDirect-CoupledWind-TurbineSystem.IEEETransactionsonEnergyConversion,2007,22
(1):
86-94.
[2]唐任远.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74.
[3]刘婷.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设计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0-63.
[4]花为,张淦.新型集中绕组小型永磁风力发电机的设计与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24(3):
27-32.
[5]黄舒淳.交流发电机分数槽绕组设计[J].电机技术.2009(6):
4-8.
[6]贵献国.永磁伺服电动机优化设计分析[J].微特电机,2007,35(7):
8-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