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6912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阅读。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

进行本组教学,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

一个语文教师若能让自己的学生爱上阅读,则功莫大焉。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26个字,会写43个字。

掌握教参中要求的词语。

5、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容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6、引导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培养写作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读书方面的有关材料。

 2、制做多媒体课件。

【基本策略】

  1、从整体入手,明确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目标。

2、初读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完成生字词的学习。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能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并能初步把握住文章的思想内容。

3、在课文的精讲中,要重点明确,让学生能逐步学会如何体会文章重点词句,并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4、本单元进行拓展与延伸的方法有:

让学生整理自己家的书籍,并给它们分类;列出自己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清单;阅读经典书籍,制作读书卡等。

【单元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1~2课时。

《窃读记》2课时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1课时

《走遍天下书为侣》2课时

《我的“长生果”》1课时

语文园地一5课时

 

五、课时安排10-12课时

1、《窃读记》教学设计

【上限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

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重点词句的朗读和理解,体会窃读的滋味和原因,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能从中得到启示,受到感染。

个别化学生姓名:

【下限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能从中得到启示。

个别化学生姓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热爱读书的小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单元教学目标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

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滋味。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教学目标。

1、读单元导读。

2、指名学生说说,读完本单元的导读,知道本单元有哪些要求?

到达什么

样的目标?

3、进入新课。

二、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读了课题,你认为“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

(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

、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

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

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

   3。

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

“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

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四、课堂作业。

自由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写,让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重点词句的朗读和理解,体会窃读的滋味和原因,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能从中得到启示,受到感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听写。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

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和同桌合作读书,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3、搜集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课后反思】

 

【资料链接】

1、课外阅读:

《窃读记》原文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

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

“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

那本书放在哪里?

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三阳春的门口,便可以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

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切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

从头来,再数一遍,啊!

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上。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

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10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整本书:

“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

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愧而尴尬,涨红了脸。

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

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

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

“看看都不行吗?

”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

“不是一回了!

”不是一回了?

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

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

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心灵确实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发作,而且产生了对大人的仇恨。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

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

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

“啊!

终于和你相见!

”这是一本畅销的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

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去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

“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

”我告诉自己。

想到明天仍可能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没看见那本书,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

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那么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

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了下去。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光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

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

“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

我合上了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

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

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2、读书格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悔读书迟。

──颜真卿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上限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

个别化学生姓名:

【下限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

个别化学生姓名: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懂得应该多读书。

【教学难点】自读自悟,理解课文,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了解季羡林生平。

3、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

小苗是谁?

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站起来逐节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

    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

 

 

季先生的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⑴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

   ⑵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⑶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⑷ 古文也很重要。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1、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2、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

    《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书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课后反思】

 

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上限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

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个别化学生姓名:

【下限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

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个别化学生姓名: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

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的理由,并理解文中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

(伴侣、同伴)

课题是什么意思?

质疑课题。

(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5、全班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

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

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五、课堂总结

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熟练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3、通过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听写生字新词。

3、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

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

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2、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假设、设问、反问、比喻、列举。

 以上几种表达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机教学,不必面面俱到。

3、小结:

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多种表达方式把自己对书独特浓厚的情感贴切地表现给我们的。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1、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2、反复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阅读链接

  朗读补充诗歌《神奇的书》。

1.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2.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3.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4.背一背这首诗歌。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的接读课文。

2.说说自己对书的感受。

【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侣(伴侣)娱(娱乐)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课后反思】

 

4、《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上限目标】

1、认识本课“喻、扉”等12个生字,能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个别化学生姓名:

【下限目标】

1、认识本课“喻、扉”等12个生字,能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个别化学生姓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2、了解作者生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

(板书:

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

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默读思考:

“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

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书是“我”的“长生果”。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

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

板书:

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

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

(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⑤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

(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四、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②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

 ③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读书           作文

  饱览“香烟人”画片

  看图书:

报偿《秋天来了》 甲优

  阅读文艺书籍:

馈赠《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赞誉

  读中外名著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理解,激发对读书的思考和热爱。

  2、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3、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4、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未见高山便知其巍峨,未见大海便知其深邃,未见宇宙便知其渺远,这是书的力量。

书包含了世界万物,人间真情。

“我”爱读书,因而“我”有窃读的乐趣,与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更觉读书有益;作家的经历,让我们领悟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更坚定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的信念;得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道理。

的确,书籍是智慧的工具。

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有所得。

那么,在本节课中,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读书的乐趣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

   ⑴ 说说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故事要和大家交流。

   ⑵ 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说说采访的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