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25课到32课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6477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25课到32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25课到32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25课到32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25课到32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25课到32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25课到32课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25课到32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25课到32课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25课到32课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25课到32课教案

25.矛和盾的集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预习要求:

自学本课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

矛和盾的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文题目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

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兵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样呢?

出示课文题目,齐读:

矛和盾的集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识记。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集jí  般bān  龟ɡuī  坦tǎn  兵bīng  退tuì

注意下列字的笔画。

矛:

上边是“”,中间是“”。

盾:

半包围结构,起笔是撇。

般:

左右结构,左边“舟”做偏旁时,横不出头,是“”。

龟:

部首是“龟”,下边是“”,上面不要出头。

退:

半包围结构,里边“”的最后一笔是“”。

(3)读课文,画出新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

招架:

抵挡。

固然:

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庞然大物:

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善于:

在某方面有特长。

(4)再读课文。

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把矛和盾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三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3.全班梳理问题,以备下节课学习。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四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观察字的结构。

2.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1)引导学生观察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2)多媒体演示这些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及时评议。

五 布置作业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下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二 讨论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

教师出示发明家产生的第一个想法:

盾太小啦!

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读这句话。

说说你的体会。

这样做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不足?

出示第二种想法: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读这两句话,说说你的体会。

这样做解决了什么问题?

有什么优点?

出示第三句话: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齐读这句话。

结合坦克的发明,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用心读,反复读,反复思考,你能读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

②交流。

(师及时引导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你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因为……所以……)

③发明家用集合的方法发明了坦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能见到集合的影子,如橡皮头铅笔、双层汽车等等。

小组讨论:

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运用了集合的方法来发明的。

三、小结

师:

同学们,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就是将来的创造者呢!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进攻

坦克  大显神威

盾    自卫

教学反思:

 

 

 

 

26.科里亚的木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预习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并读准字音。

2.读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木匣 学数数 踩实 撒细沙 喀山 随便 难过 仍然

3.注意下列字的字形、笔顺。

德:

共十五画。

用猜字谜的方法记字:

两人,十四一心。

匣:

笔顺是。

4.理解词意。

法西斯:

本课指德国侵略者。

仍然:

表示与原来一样。

果然:

表示与所想、所料的一致。

二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1.自由读书,用“——”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

(战争开始 四年)

2.小组讨论:

用“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的形式说一说课文的内容。

课文先写了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埋下了一个木匣,再写了四年以后科利亚返回家挖出了木匣,最后写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

2.从中获得启示,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

齐读课文题目,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

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并且受到启发的事。

板书:

埋  挖  受启发

二 学习课文,领会科利亚思考问题的方法

1.科利亚什么时候埋的木匣?

他埋木匣是模仿谁?

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板书:

战争开始 妈妈

(1)妈妈是怎样埋的?

默读第三自然段。

(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板书:

三十步

(2)科利亚是怎样模仿的?

默读第一、二自然段。

(他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板书:

十步

(3)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2.战争结束了,妈妈挖出自己埋下的东西了吗?

为什么能挖出来?

因为妈妈当初走了三十步埋下箱子,现在又走了三十步就找到了,所以妈妈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

(2)科利亚也想再次模仿妈妈挖出木匣,他是怎么挖的?

板书:

十步

(3)读第八自然段,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吗?

(认真、仔细、尽力。

(4)为什么挖不到?

科利亚经过认真思考,终于挖出来了。

读第十二自然段,说说科利亚是怎么挖的?

板书:

五步

3.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

(科利亚为什么走十步挖不到,走五步却挖到了?

妈妈为什么走三十步就挖到了?

(1)解决问题。

老师与一个同学进行跨步比赛。

你们明白了什么?

(个子高的步子就大,个子矮的步子就小。

科利亚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

读有关句子。

“果然”是什么意思?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科利亚为什么现在只走了五步就挖到了小木匣?

因为木匣是科利亚四年前埋的,那时他个子小,步子小,走了十步埋下了木匣,现在科利亚九岁了,步子也大了一些,所以他只走了五步就挖到了木匣。

因为妈妈的个子没有变,步子也没有变,所以还是走了三十步就挖到木匣。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此时,科利亚非常高兴,他高兴什么?

他有什么收获?

(不光……还……)

5.你认为科利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遇到问题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的聪明的孩子。

三、总结全文

1.科利亚是怎样得到这个启示的?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四、布置作业

 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岁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

一切都在起变化

教学反思:

 

 

 

 

27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演一演故事。

预习要求:

掌握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御厨(yù)   骄傲(jiāoào)   懦弱(nuò)

掘开(jué)朴素(pǔsù)谦虚(qiānxū)

立即(jí)倒塌(dǎo)兴奋(xīng)

2.重点指导学生难记的字。

陶:

左右结构,右边里面是“缶”,不要写成“”。

虚:

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荒:

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多点,写成“”。

捧:

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两横,不要写成三横。

受:

注意与“爱”的区别。

3.理解词语,把自己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了解的词意与大家交流。

奚落:

讥笑;嘲笑。

懦弱:

怯懦;软弱无能。

轻蔑:

轻视;看不起。

和睦相处:

友好地在一起。

羞耻:

感到耻辱。

掘:

挖、刨的意思。

二 练习熟练地朗读课文

1.听录音磁带。

2.轻声朗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词注上音。

3.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可以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一至九自然段,一人读十至十七自然段。

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了,句子是否读通了。

4.以小组练习的方式在全班比赛朗读。

三 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生字。

2.归类字形特点,观察字的结构。

观察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两部分所占位置。

观察其他结构的字,看清各部分所占位置。

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可范写。

如:

陶、谦。

3.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4.即时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四 布置作业

1.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

2.从读中理解,训练边朗读边理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及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

教学准备:

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

2.揭示学法:

充分自读自悟,同桌、小组合作学习。

二 细读课文,领悟寓意,练习朗读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陶罐与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结果是什么?

本文讲述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许多年以后,陶罐仍完整无损,而铁罐连影子也找不到了。

2.重点学习第一至第九自然段。

(1)出示: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画出铁罐说的话。

读句子,你用什么语气读?

再读铁罐说的话,读出你体会到的语气。

(2)反馈。

引导学生理解“傲慢”“轻蔑”的意思。

读出傲慢、轻蔑、恼怒、蛮不讲理的语气来。

铁罐为什么要这么说?

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嘲笑别人的短处。

它自以为很了不起,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3)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思考:

你觉得铁罐像什么样的人?

找出表现它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你觉得陶罐像什么样的人?

找出表现它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大家评读。

小组合作表演。

3.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教师启发:

从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骄傲以及最后它们不同的结局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不仅要多看别人长处,还要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三 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陶罐      和      铁罐

谦虚              傲慢

争辩              轻蔑

无价之宝           无影无踪

 

教学反思:

 

 

 

 

 

28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给鹿带来了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不能过于注重事物外表,得看它有没有用处。

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

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

(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

(贴图)

②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③教师小结激趣。

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

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

是什么呢?

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二、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

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③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④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⑤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

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

⑥全班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

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三、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②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③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以比较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的异同。

板书设计:

28.狮子和鹿

鹿角:

精美别致    差点儿送命

鹿腿:

太细、配不上  狮口逃生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增加对其他国家的了解。

  2.给学生一次更为自由表达的机会,把自己最近特别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3.培养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丰富多彩的世界》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次口语交际,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了解的世界。

板书课题。

   2.我们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

请同学们自读要求,勾画下来。

  3.指名汇报过程中,师板书归类:

外国资料介绍、中国资料介绍、故事等。

4、举办“世界博览会”“活动,通过图片、实物展览引发学生的交际愿望。

首先分组进行,再进行集体交流。

二、习作指导

 1.自由阅读习作要求,勾画重点内容,指名汇报交流。

 2.自己说说最想写什么,想怎样写,对构思不一般、有个性的学生要鼓励。

 3.师:

自由表达,写真人真事,写真情实感。

大胆地写,把内容写具体,句子写通顺。

 4.学生独立习作。

第二课时

习作评改

  1.说说自己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读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集体评议。

  3.同桌互评。

  4.个人修改。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AABC式的成语

  1.自由读一读成语,说说自己的发现。

  2.多种形式读成语,加强记忆。

  3.让学生用这些成语试着说句子。

  4.说说自己积累的同类成语:

    如:

“比比皆是”“斤斤计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咄咄怪事”。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熟字增加偏旁认识生字:

   ⑴ 读一读这些字词。

   ⑵ 说一说是采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和其他同学交流识记的方法。

引导学生组更多的词语。

   ⑶ 同桌抽测生字条。

  2.“读读背背”五句表现友谊的名句。

   ⑴ 学生自读。

   ⑵ 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说说自己的理解。

   ⑶ 拓展资料: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战国)庄子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汉书》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三、趣味语文“说‘言’”

1.一个普通的“言”字,可以构成许多的词语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2.各种形式多读几遍,说一说文中对“言”的概括是否恰当。

3.启发学生拓展一下,由“言”构成的词语还有哪些。

(“美言、谎言、箴言”)。

4.仿编,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如“说‘笑’”,模仿短文的形式,用一句话说明各种不同的笑(微笑、讪笑、嘲笑、欢笑、苦笑、嬉笑等)。

29.掌声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读熟课文

预习要求:

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

搜集的有关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文题目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

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文题目:

掌声。

齐读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学生合作读课文,可以每人读一自然段,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指名“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4.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三 指导认字和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引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姿:

上下结构。

可以从意思上记字形:

原指女子的容貌,所以下边是“女”。

势:

注意上边的右半部分是“”,不要丢点。

况:

左右结构,左边是两点水。

鼓:

左边上面是“士”,不要写成“土”。

励:

左边是“厉”,里面是“万”,不是“力”。

普:

注意最上部是“”。

学生说出易错笔画时,老师可以请他到黑板上板书,用红笔标出易错笔画,并带领大家读字。

4.学生试写生字,老师请写得好的同学展示,说说是怎样写好的。

四 细读课文,提出疑问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边读边标记读懂了什么。

哪儿有疑问,画出来。

3.反馈,教师归纳。

(1)英子以前是什么样的?

后来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2)两次掌声各代表什么?

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五 布置作业

1.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

3.读读搜集到的格言,理解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英子的前后变化,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以鼓励与帮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英子的前后变化,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以鼓励与帮助。

预习要求:

读熟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思考:

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文静、胆怯、自卑、忧郁……)

2.读下文,找出与第一自然段中英子的表现截然不同的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思考:

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开朗、快乐、自信、爱与人交往……)

3.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理解“忧郁”的意思。

哪些语句是描写“忧郁”的?

用自己的话说说“忧郁”的意思。

(忧郁:

英子因自身的缺陷忧愁、不开心。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四自然段,注意英子感情的变化。

二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出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概括描述。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两次掌声各代表了什么?

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适当地写一写读书感受。

3.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抓住“英子为什么犹豫”和对“两次掌声”进行理解和体会。

(1)英子为什么犹豫?

用这样的句式回答:

英子想:

“          。

” 

(2)你对两次掌声的理解与体会又是怎样的呢?

投影给出参考答案。

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什么为英子鼓掌?

他们可能会在心里对英子说什么?

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懦弱;你真勇敢;你能行,我们相信你……

第二次掌声,大家又因为什么鼓掌?

大家又在心里说什么?

讲得太精彩了;你成功了;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从英子的变化和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出什么?

尊重、理解、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当别人身处困境时,要给予他们鼓励与帮助;帮助别人,自己也会体验到快乐……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三 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1.出示最后一段中英子的信。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齐读这段话。

(2)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

当时有什么感觉?

你给过别人掌声吗?

当时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3.学了这篇文章后,联想一下自己,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吗?

四 实践活动

假如你的好朋友考试没考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0.一次成功的试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读熟课文

预习要求:

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假如你和朋友正在井下,而此时井突然要塌,但只有一个人可以从井口上来时,你会怎么做呢?

读一读《一次成功的实验》,会对你有所启发。

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教师提示学习方法。

(1)初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在文中画出生字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