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阶段测评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5207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四阶段测评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阶段测评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阶段测评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阶段测评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阶段测评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四阶段测评四.docx

《高一语文必修四阶段测评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四阶段测评四.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必修四阶段测评四.docx

高一语文必修四阶段测评四

阶段测评(四)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基础积累(共15分,每小题3分)

1.指出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暴秦之欲无厌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③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④辞决而行

⑤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⑥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⑧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⑨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A.①③④⑤⑦     B.②④⑥⑧⑨

C.①②⑤⑦⑧D.④⑤⑦⑧⑨

解析:

①“厌”通“餍”;②“蚤”通“早”;③“见”通“现”;④“决”通“诀”;⑤“亡”通“无”;⑥无通假字;⑦“禽”通“擒”;⑧“尊”通“樽”;⑨“乡”通“向”

答案:

B

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

A.天雨雪,武卧啮雪

B.而相如廷斥之

C.故令人持壁归,间至赵矣

D.惠等哭,舆归营

解析:

A项,名词作动词,落下。

答案:

A

3.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负:

凭借,倚仗;引:

延请。

答案:

A

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介词,凭借/介词,把;B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C项,副词,于是/副词,才;D项,连词,但是。

答案:

D

5.下列句子全部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君幸于赵王

③虞常生得 ④皆为陛下所成就

⑤举孝廉不行 ⑥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⑦为降虏于蛮夷 ⑧幸蒙大恩

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①②④⑤⑥B.①③⑤⑦⑨

C.②③④⑥⑧D.③④⑦⑧⑨

解析:

①“见”字表被动;②“于”字表被动;③属不含被动词的被动句;④“为……所”表被动;⑤属不含被动词的被动句;⑥“为……所”表被动⑨“见……于”表被动;⑦⑧为非被动句。

答案:

A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

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

“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璧乎?

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选自《古文观止》)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诈赵而胁其璧      胁:

勒索

B.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绐:

欺骗

C.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僇:

通“戮”,杀

D.若其劲渑池,柔廉颇柔:

使……怀柔

解析:

D项柔,安抚,以柔韧安抚。

答案:

D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解析:

A项,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介词,(因为)凭借。

B项,第一个“而”,连词,如果;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

C项,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第一个“若”,副词,至于;第二个“若”动词,如。

答案:

C

8.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认为“直”在赵国的一组是(3分)(  )

①入璧而秦弗予城 ②秦出城而璧归 ③璧入而城弗予 ④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⑤臣请就死于国,以

明大王之失信 ⑥使舍人怀而逃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④⑤⑥D.①③④

解析:

②是说“直”在秦;⑥是说“曲”在赵。

答案:

D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于蔺相如完壁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作者却不赞同这一看法。

B.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虚情,借此来窥视赵国是实情。

C.作者认为蔺相如派手下的人怀揣和氏璧逃离秦国,从而使理直的一方是秦国。

D.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

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韧使廉颇惭悟,就显出了他过人的才能。

解析:

B项,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实情,不是借此来窥视赵国。

答案:

B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

(2)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丢弃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

(3)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

【参考译文】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

秦国以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

这时说它要得到璧是实情,而不是借此以窥视赵国。

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怕秦国就给,知此实情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

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

而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理亏理直可言。

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那理亏在秦。

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那理亏在赵。

要想使秦国理屈,则不如放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

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典,斋戒之后才接受玉璧,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

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

“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

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

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

现在假如大王以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丢弃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

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以表明大王的失信。

”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玉璧。

而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

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

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再次获胜玉璧终究还是属于秦国。

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

至于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韧使廉颇惭愧彻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

而他之所以能完璧归赵,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塞外杂咏①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 ①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作者因禁烟事被贬伊犁(今新疆伊宁)。

这首诗是作者出嘉峪关(长城的终点)后,至伊犁途中写的。

②笏:

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

(1)诗人运用哪些手法来写天山?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说明。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后两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比喻。

首句用“万笏”来写天山群峰耸立的雄姿,用“琼瑶”比喻山上的积雪,写出天山的壮美。

②拟人。

“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两句写出天山如同主人一样成为诗人的向导和旅伴,给诗人带来极大的安慰。

(2)西行途中的寂寥,身处逆境中的幽默乐观,以及感叹时不饶人,壮志未酬的情怀。

(三)默写名句名篇(6分)

12.填写空缺处的名句。

(1)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______,吟赏烟霞。

(柳永《望海潮》)

(2)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答案:

(1)乘醉听箫鼓 

(2)栏杆拍遍 (3)却是旧时相识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何妨吟啸且徐行 (6)凄凄惨惨戚戚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

“喜羊羊”能否永远喜洋洋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不仅全国票房达到6800万元,成为目前最卖座的国产动画电影之一,而且还成为一种大众流行现象。

不少影迷和业内人士认为,“喜羊羊”票房大热,更多得益于运营手段上的成功,就此欢呼中国动画电影已经崛起,恐怕还为时尚早。

小观众的卖力捧场是造成“喜羊羊”高票房的主要原因。

美中不足的是,虽然“老朋友”的一颦一笑的确让孩子们倍感亲切,乐不可支,但不少孩子走出电影院时仍不懂片中那些关于“山寨”、三聚氰胺和黑屏的台词。

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副总经理严伟表示,电影版“喜羊羊”为了吸引成年人,增加了不少成人化的台词,影响了部分孩子对影片的理解和接受。

“现在白牛和黑牛的奶都不能喝了,只有我们黄牛的最安全。

”对诸如此类的台词,小朋友一时反应不过来是什么意思,却让电影院里的大人会心而笑。

这些台词突破了国产动画电影以往在观众定位上的低龄化瓶颈,让人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老少咸宜的希望。

不过,“喜羊羊”离真正实现这个目标还很远。

一些陪着孩子走进电影院的成年人表示:

低幼的剧情加上宛如加长版FLASH的画面,除了偶尔因为搞笑台词而“嚯嚯”两声外,大部分时间让他们几乎不能入戏。

看来,动画电影要想吸引成人观众,最终要靠丰富曲折的故事取胜。

“喜羊羊”最大的价值在于,它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关注和信心。

有消息说,鉴于该片的成功,制片方准备今后每年推出一部内容精彩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系列片,虎年的电影剧本已经开始撰写。

而作为合作方的SMG也颇受鼓舞,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本地有实力的动画公司合作,制作更多的上海原创作品。

“喜羊羊”已经成功地引导中国动画电影走出了“不可能有市场”的盲区。

但也有人担心:

如果今后所有动画电影都朝着“喜羊羊”的方向发展,会不会进入另一个“误区”?

在严伟等电影人看来,电影版“喜羊羊”从品质上来说仍然是一部电视动画片,就电影艺术水准而言,还不如同期上映的《闪电狗》,更难与《功夫熊猫》、《狮子王》等新老经典相抗衡。

严伟等人认为,电影版“喜羊羊”有着与其他国产商业片共同的弱点:

表面的热闹下缺少人性关怀,形式大于内容。

国产动画电影,只有在剧本创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才能经受住世界范围内的考量。

只有这样,“喜羊羊”的成功才不会是昙花一现。

(摘自2月5日《文汇报》,有删改)

13.下列对国产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评价,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不少影迷和业内人士认为它之所以票房大热,完全得益于运营手段上的成功。

B.严伟认为它增加了不少成人化的台词.影响了部分孩子对影片的理解和接受。

C.一些成人观众认为它的剧情不够丰富曲折,有单纯搞笑的弊端。

D.业内人士认为它表面热闹,但缺少人性关怀,可谓是“形式”大于“内容”。

解析:

A项,程度偏颇,原文提供的信息是“更多得益于……”,而该项却表述成“完全得益于……”。

答案:

A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电影艺术水准还不高,还很难与《功夫熊猫》、《狮子王》等新老经典抗衡。

B.《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警示人们,它仍是一部电视动画片,其他动画电影不能都朝着它的方向发展。

C.《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已成功引导中国动画电影走出了无市场的肓区,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

D.国产动画电影的真正出路在于,既要在剧本创作上下功夫,又要进一步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确保卖座率。

解析:

C项,超前判断,原文有“就此欢呼中国动画电影已经崛起,恐怕还为时尚早”的暗示。

答案:

C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制片方和合作方各自表现出来的热情,显示出了人们对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关注和信心。

B.低幼的剧情加上宛如加长版FLASH的画面,折射出《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在观众群定位上还未完全突破低龄化瓶颈。

C.《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中的台词设计,虽然显露出了影片拓宽观众定位的努力,但是还远未达到老少咸宜的标准。

D.只要走“内容”大于“形式”之路,就能使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经受住世界舞台的考验,从而使“喜羊羊”的成功不会昙花一现。

解析:

D项,“使‘喜羊羊’的成功不会昙花一现”的原因很多,如剧本、产业链等,“内容”大于“形式”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

因此应将该项中的“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答案: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2011年新课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

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

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

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

“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

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

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

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

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

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

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

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

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

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

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

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

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

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

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

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

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

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

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1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入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阳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所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中“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错,文中是“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B文中是“三代以上笔法可以从甲骨、古玉、铜器求之”;E项本文并非记叙传主的艰苦历程,而是记叙其绘画风格及绘画态度及价值观。

答案:

CD

17.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

这是什么原因?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实用文本(人物传记)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依据在文本的第一段,隐居环境以及环境对他思想的影响是他的绘画艺术大进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

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静,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18.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实用文本(人物传记)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依据在文本的第三段,注意文中的关键性字眼:

“所以”“由……认识到”等。

这对学生做题是一个很好的提示。

答案:

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19.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

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实用类文本的探究能力,本题主要通过对黄宾虹与张大千多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抓住人物传记的特点,结合人物的言行进行发散性思维,得出结论。

答案:

观点一:

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

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

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

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

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

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四、语言运用(12分)

20.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

(4分)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

这绝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

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

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

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

(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学的史学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提取信息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关键词是体现文段主要意思的词语,解答此题要重点抓住第二、三句,找出修饰或解释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和人学的史学观的词语。

答案:

(1)冰冷 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 逻辑

(2)慈悲 戏剧性 生灵(或“命运”或“生命的热血”)

21.根据下面的介绍,按要求给“呵护母亲河”的活动创作两段主题词。

(4分)

最近,浙江淳安市有关部门准备进行一次名为“呵护母亲河”的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

让家乡千岛湖上游河流水系保持清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