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总复习选择性考试章末质检2.docx
《地理高考总复习选择性考试章末质检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考总复习选择性考试章末质检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高考总复习选择性考试章末质检2
章末质检2
一、选择题(20道题,60分)
(2019·四川双流中学月考)“冷湖”是丘陵地区山谷中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因近地面空气的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近地面逆温现象。
我国江南丘陵山谷中出现的“冷湖”经常给当地种植的柑橘带来冻害。
图a为江南某地地形图,图b为2017年1月图a中山谷在微风晴夜条件下,一次超强寒潮过境时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图。
读图,完成1~3题。
图a
图b
1.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图中的河谷、山谷地区柑橘分布的主要地段是( )
A.坡底部 B.坡中部
C.阴坡底部D.阳坡顶部
2.柑橘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
图中,若按“冷湖”逆温垂直递增率1℃/10米计算,则该山谷种植柑橘的地方与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 )
A.42米B.25米
C.8米D.80米
3.深秋的清晨,图中A地雾比B地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迎风坡,降水多,水汽足
B.气温较低,降雪丰富,水汽足
C.地形比较封闭,水汽不易扩散
D.气温较高,蒸发量大,水汽足
解析:
第1题,由图b可知,坡中部气温相对其他部位高,因此河谷、山谷地区是柑橘分布的主要地段。
第2题,由图可知,谷底部的最低气温大约是-11℃,而柑橘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根据逆温垂直递减率1℃/10米来计算,种植柑橘的地方与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要超过20米,但不会超过30米。
第3题,图中A地所处的山谷比较狭窄,地形比较封闭,水汽不易扩散。
答案:
1.B 2.B 3.C
(2019·河南安阳二模)纳木错位于拉萨市区北偏西200多千米处,是西藏第二大湖泊。
2007年8月,某科研小组在纳木错进行为期12天的湖陆风观测(观测点位置如图a),但仅在12日、13日获得连续观测资料。
图b为13日某时统计的风向随高度变化图。
读图,完成4~6题。
图a 图b
4.影响该科研小组进行湖陆风观测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不便B.地质灾害多发
C.天气多变D.牧业活动干扰
5.统计图风向随高度变化情况的大致时间可能是( )
A.2:
00B.8:
00
C.14:
00D.17:
00
6.纳木错湖区湖陆风环流的高、低空风过渡地带大致位于相对高度( )
A.1000米左右B.2000米左右
C.3000米左右D.4000米左右
解析:
第4题,如果是交通不便的原因,那么就不会有此次观测,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明确指出此地地质灾害多发,并且此处并非山区或者地质灾害多发区,B项错误;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升温、降温较快,尤其在湖陆交界地区,湖泊和陆地比热容不同,升温和降温幅度不同,因此天气多变可能导致缺乏风向资料,C项正确;没有明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牧业活动干扰,D项错误。
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观测研究站观测到的近地面(海拔50~100米)风向为180°左右,对照图a可以看出180°左右风向对应的是偏南风,即该地风是从陆地吹向湖泊,两地存在热力性质差异,此时陆地气温低,为夜晚,选A项。
第6题,读图可知,纳木错湖区的低空风是从陆地吹向湖泊(90°~180°),高空风是从湖泊吹向陆地(270°~360°),因此,高、低空风过渡地带大致位于相对高度2000米(180°~270°),B项正确。
答案:
4.C 5.A 6.B
(2019·福建闽侯六中一模)受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等因素的影响,赤道南、北两侧可能出现不同风向的盛行风(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两地全年高温,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海陆
C.地形D.洋流
8.甲、乙两地降水差异表现为( )
①1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 ②7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 ③1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 ④7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均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因此全年高温。
故选A项。
第8题,图示时刻乙地吹东南风,应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因此降水少;甲地位于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信风,受其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因此降水多。
由东南信风北移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即7月,甲地降水多于乙地。
1月情况与7月相反,即1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
故选C项。
答案:
7.A 8.C
(2019·四川成都七中高考模拟)下图为2018年12月某日两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受某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区域局部有降水过程。
据此,完成9~11题。
9.当日14时,下列地点中气压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9题,根据14时等压线,结合风向,风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当日14时,选项地点中气压由高到低,依次是①②④③,气压最低的是③,C对。
A、B、D错。
第10题,根据图示等压线的分布,当日2时至14时,选项地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④,一直是东风,D对。
①由西北风转为东北风,A错。
②地可能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B错。
③地可能由东北风转为西北风,C错。
第11题,结合等压线形态,当日2时至14时,选项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②,由受低压槽控制转为受高压脊控制,B对。
①④始终受高压脊控制,③始终受低压槽控制,天气变化小,A、C、D错。
答案:
9.C 10.D 11.B
(2019·江西吉安一模)下图是我国甲、乙两地分别沿着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气压统计后绘制的图像。
读图,完成12~14题。
12.影响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分别可能是( )
A.反气旋 锋面B.气旋 高压脊
C.反气旋 低压槽D.气旋 锋面
13.如果影响甲地的天气系统持续增强,则甲地可能出现( )
A.暴雨B.干旱
C.寒潮D.雾霾
14.如果影响乙地的天气系统表现为大风、降温等特点,则该天气系统移动的方向是( )
A.向东北移动B.向东南移动
C.向西北移动D.向西南移动
解析:
第12题,读图,甲地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气压剖面都是两端高、中间低,应是低压中心,即甲天气系统是气旋。
乙地气压一个方向变化不大,另一垂直方向一侧高、一侧低,所以影响乙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锋面。
D项正确。
反气旋的剖面气压两侧高、中间低,A、C项错误。
高压脊的气压剖面有一侧是中间高、两侧低,B项错误。
第13题,结合上题分析,甲地是气旋,如果影响甲地的天气系统持续增强,则甲地中心气流上升,可能出现暴雨,A项正确。
干旱、寒潮是高压中心影响形成,B、C项错误。
雾霾是在静风、逆温天气条件下形成,不是气旋影响,D项错误。
第14题,如果影响乙地的天气系统表现为大风、降温等特点,则该天气系统是冷锋,由冷气团推动前进,移动的方向是向东南移动,B项正确。
答案:
12.D 13.A 14.B
(2019·广西南宁测试)2018年1月7日,艾因塞弗拉镇迎来了38年来第三场雪(前两次降雪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
)气象局解释,本次降雪是欧洲的高气压迫使冷空气向南扩展到北非所致。
下图为艾因塞弗拉镇周边地形分布示意图。
气象专家认为该镇连续三年出现降雪与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有关。
读图,完成15~17题。
15.艾因塞弗拉镇冬季形成降雨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
B.地处迎风坡
C.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D.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16.艾因塞弗拉镇受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 )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地处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C.北部的地中海对冷空气有增温作用
D.周围的高山阻挡了冷空气
17.下列对艾因塞弗拉镇近三年出现降雪的成因分析中,最可信的是( )
A.极端天气增多,海冰大量融化致使北极地区海水温度降低,寒流增强
B.全球气候变暖,海冰大量融化致使北极地区海水盐度降低,海面上升,空气变冷
C.北大西洋暖流增强,海冰大量融化致使高纬地区气温升高,湿度增加,气温降低
D.全球气候变暖,海冰融化吸热增多,致使中高纬地区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冷空气增强
解析:
第15题,由图可知,艾因塞弗拉镇位于阿特拉斯山脉的北坡,海拔近1000米,北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多,该地地势高,正好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较多。
B项正确。
第16题,该小镇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A项错误;冬季,该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B项错误。
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到达该地之前,先经过地中海,冬季时海洋温度高于陆地,所以地中海对冷空气有增温作用,C项正确。
冷空气来自北方,由图可知,北侧是地中海,D项错误。
第17题,由材料可知,该镇冬季连续三年出现降雪是欧洲的高气压迫使冷空气向南扩展至北非所致,与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有关。
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气温升高,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海冰融化吸收大量热量,使地面温度降低,近地面气压升高,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可南下到北非形成降雪,D项正确。
答案:
15.B 16.C 17.D
(2019·宁夏银川一中月考)读亚洲部分地区春季某一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8~20题。
18.图中①地的气压值大约是( )
A.1021hPaB.1022.5hPa
C.1025hPaD.1027hPa
19.图中②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20.图中③地未来几天天气的变化特点是( )
A.气温先升高再降低,阴雨→晴朗→阴雨
B.气温先升高再降低,晴朗→阴雨→晴朗
C.气温先降低再升高,晴朗→阴雨→晴朗
D.气温先降低再升高,阴雨→晴朗→阴雨
解析:
第18题,由图可知,①地为高压,结合等压距为2.5hPa,可得出①地的气压为1025hPa~1027.5hPa,故选D项。
第19题,根据等压线数值,②左侧为低压,右侧为高压,可判断风向为东南风。
第20题,③地未来几天先暖锋过境,后冷锋过境,故天气变化为气温先升高再降低,阴雨→晴朗→阴雨。
答案:
18.D 19.C 20.A
二、非选择题(2道题,40分)
21.(2019·湖南长沙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圣安娜风”——南加州“焚风”的通称,是指秋冬季节来自美国内陆高原(内华达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大盆地的荒漠地带,并出现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山谷中的季风,具有风速强劲、干燥、炎热的特征,被当地人称作“魔鬼风”。
2016年冬季,南加州经历了“最湿润的冬天”,2017年夏季又经历了“最炎热的夏天”。
2017年9—12月,南加州爆发多场山火,造成多人伤亡,几千处建筑物被毁,多条道路中断。
(1)分析“圣安娜风”对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
(6分)
(2)用热力作用原理分析“圣安娜风”的形成原因。
(4分)
(3)分析地形对“圣安娜风”的影响。
(4分)
(4)从气候角度分析2017年秋季南加州地区山火凶猛的原因。
(6分)
解析:
第
(1)题,结合材料可知“圣安娜风”具有干燥、风速大的特点,加上地形的影响,对沿海地区的气温、湿度、风速影响较大。
第
(2)题,从热力作用、地形对温度、湿度(焚风)和风速(狭管效应)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3)题,主要结合背风坡、峡谷地形进行分析。
第(4)题,先结合冬季气候及春季植被生长状况,再结合夏季气候对植被的影响,秋季“圣安娜风”对可燃物干燥度和燃烧范围增大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使沿海地区秋冬季节的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增加干燥度;风速加快。
(每点2分,6分)
(2)秋冬季节,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内陆高原的大盆地较沿海地区气温下降快,形成高气压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形的影响,干燥的大陆气团吹向沿海地区。
(每点2分,4分)
(3)受内华达山脉的影响,“圣安娜风”翻越山脉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受谷地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增强。
(每点2分,4分)
(4)2016年冬季较常年降水多,导致2017年春季植被生长旺盛,植被覆盖率提高;2017年夏季较常年炎热干燥,大量植被枯萎甚至死亡,地表枯枝落叶较多;秋季,“圣安娜风”加剧了空气及可燃物的干燥程度,同时强风使火势蔓延快。
(每点2分,6分)
22.(2019·河南中原名校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南非气温受地形和洋流影响很大。
下图示意南非7月份气温分布状况。
(1)描述7月份南非气温分布特点。
(6分)
(2)比较图中甲区域与乙区域等温线分布差异,并分析乙处该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
(6分)
(3)7月份南非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从西南向东北递减,请分析原因。
(8分)
解析:
(1)气温分布特点从数值、等温线延伸方向去思考。
(2)等温线疏密的差异,反映气温变化,主要从地形、洋流两方面考虑。
(3)西部沿海降水多,主要受西风影响所致。
而北部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
答案:
(1)气温大致由四周向中部(或中南部)递减;东部气温高(或东南部递变幅度大),中南部出现两个低温中心。
(每点2分,6分)
(2)甲区域等温线稀疏,乙区域等温线密集;乙区域内部受地形影响,气温低;沿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所以等温线密集。
(每点2分,6分)
(3)7月正值南非冬季,北部(30度以北)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降水少;(3分)南部受西风带影响,西部沿海降水多,且由西向东减少;(3分)向北受西风带影响时间变短,降水由南向北减少。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