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民间的实用小偏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5002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民间的实用小偏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整理民间的实用小偏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整理民间的实用小偏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整理民间的实用小偏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整理民间的实用小偏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民间的实用小偏方.docx

《整理民间的实用小偏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民间的实用小偏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民间的实用小偏方.docx

整理民间的实用小偏方

常见疾病足浴中药处方

重要提示:

1、进行足药浴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关用药方仅供患者参考,不作处方。

2、如用足浴盆进行药浴,应注意安全,不能选用容易漏电的足浴盆,宜选用安全性能可靠,且有加热及保温功能的足浴盆,才能确保药效的最大发挥,足药浴时间为30分钟为宜,水煎药后,应隔渣取药汁再混入足浴盆水中进行足浴,以免堵塞盆内气孔。

水温要控制好(40℃最佳),以免烫伤。

一、内科疾病

感冒:

是以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头痛、鼻塞、流涕、喷嚏、畏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外感疾病,全年均可发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肺气不足,外感风邪所为,但在不同季节,风往往随时气而侵入,如冬季多为风寒,春季多为风热,夏季多为挟暑湿,秋季多为兼燥气,梅雨季节多为挟湿邪。

但就临床而言,以风寒、风热两类为多见,当以疏风散寒,宜肺清热为治。

足浴方为:

1、贯众叶100克,荆芥、苏叶、防风各30克,薄荷20克。

水煎取汁混入水中足浴,用于可发汗解表。

2、麻黄15克,桂技15克,生姜10克,紫苏15克,甘草10克。

水煎取汁混入水中足浴,可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

3、荆芥9克,防风9克,白芷12克,柴胡12克,前胡12克,羌活9克,独活9克,川芎9克,生姜少量。

水煎取汁混入水中足浴。

可发汗解表,祛风除湿,用于外感风寒湿邪。

4、连翘50克,银花50克,桔梗30克,薄荷30克,豆鼓20克,牛蒡子20克,甘草10克。

水煮取汁混入水中足浴,可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

5、贯众叶、防风各30克。

水煎取汁混入水中足浴,该方有发汗解表,祛风止痛,解毒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感冒。

6、食醋适量,加入水中,热水足浴,同时蒸气面部。

食醋蒸气有消毒防病的作用,可防治感冒。

7、羌活、苍术、生姜、明矾或紫苏各30克。

水煎取汁混入水中足浴,用于发汗解表。

8、紫苏60克。

水煮后浸足,用于风寒感冒咳嗽,而下肢作冷者。

9、苏叶、木瓜、槟榔、防风、白矾各30克,草鸟10克。

水煎取汁足浴。

该方有疏风寒,通浴脉适于风寒感冒。

咳嗽: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侯之一,其包括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各种肺炎,肺结核等。

足浴方为:

1、鱼腥草150克,细辛100克,麻黄50克。

水煎后足浴,用于清热化痰,宣肺理气,适用于痰热咳嗽。

泄泻:

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甚至如水样而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感受外邪,湿阻脾阴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肝郁犯脾,运化失常,或脏腑亏虚,摄纳失调所为,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及大小肠,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因而调理脾胃,使之功能正常为治疗要点。

足浴方为:

1、葛根50克,白扁豆、车前草各150克。

水煎浴足,每日2-3次,连续3天,1天1剂,用于清热利湿。

2、艾叶250-300克。

水煎浴足,3-5天为一疗程,用于风寒或食积泄泻。

3、茜草30-60克,水煎后浴足,每次1剂,1月3次,可温中散寒,理气除湿,用于寒湿泻。

4、吴萸30克。

米壳、肉蔻、桂枝、木香、陈皮各20克。

水煎后足浴,每日2-3次,1日1剂,可温中止泻,适用于各种腹泻,以寒性、慢性腹泻疗效较好。

5、艾叶15克,胡椒、透骨草各10克。

上药加水连煮3次,去渣后足浴,每日3次,1月1剂。

用于虚寒型腹泻,顽泻。

慢性结肠炎:

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表现为经常性反复腹泻,粪便时稀时稠,含脓、血或黏液,伴有腹痛,还伴有头晕,失眠、心悸等。

足浴方为:

1、薢律草500克。

洗净,加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混入水中足浴,每日早晚各1次,1剂可洗2次。

15天一疗程。

可通调肠道,疏通血脉,消淤解毒,化腐生肌。

2、薢律草500克,苦参50克。

加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后混入水中足浴,每日早晚各1次,1日1剂,连用7-15天。

可清热利湿,健脾化滞。

急慢性肾炎:

急性肾炎又称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属免疫复合物病。

慢性肾炎,也称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缓慢性进行性炎症,多见于成人,特点为病程长(一年以上,甚至可达数十年),病情轻重悬殊,常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贫血、水肿及高血压等,治疗比较困难,急慢性肾炎出现水肿,尿少时配合足药浴疗法,可利尿,消肿。

足浴方为:

1、桐叶、赤小豆各适量,水煎取汁足浴,每日2次,连续3-5天,可利湿消肿。

2、赤小豆750克,煮烂取汁足浴,每日1次,可利水消肿,用于肾炎初起,下肢水肿明显者。

3、麻黄、羌活、苍术、柴胡、苏梗、荆芥、防风、大力子、冬藤、柳枝、葱白各适量、水煎取汁足浴,可解表利湿,适用于下肢水肿,风邪袭表者。

4、葱叶及茎适量,水煎取汁足浴,每日3-5次,可解表发汗。

尿毒症: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出现的严重综合症,临床以水肿,尿少,尿闭,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足浴方为:

1、川椒、红花、苍术、细辛、防风、羌活、独活、麻黄、桂枝、艾叶各25克。

上药水煮沸15分钟后,混入水中足浴至周身出汗,每日1次。

可发汗解表,温经利水。

癃闭:

是以排尿困难,甚至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其中又以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热较缓者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为闭,一般多合称为癃闭。

足浴方为:

1、皂角、葱头各60克,王不留行子20克,水煎取汁足浴,可适血通络行气开闭,适用于癃闭。

2、菟丝草(金丝草)1握,韭菜根头适量。

水煎取汁足浴,可温肾益气,适用于癃闭。

3、瓦松适量,水煎取汁足浴。

可清热利湿,适用于癃闭。

失眠:

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可整夜不能入眠。

足浴方为:

1、磁石30克、菊花、黄芩、夜交藤15克,水煎2次,去渣取液足浴,每晚1次。

可清热镇惊,和胃安神。

2、红花,川椒,荷叶心各3-5克,水煮后去渣混入水中足浴,每晚1次,每次1剂,可宁心安神。

心悸:

是指病人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自觉病症,一般多是阵发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而使病情发作或加重,现代医学中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贫血、神经衰弱等以心悸为主症时,均属本病范围。

足浴方为:

1、芥末200-500克,以少量小调成糊状,直至出现芥子油气味,混入水中足浴,每天1次。

可活血通络,适用于冠心病心悸、心绞痛。

高血压:

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

以头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

足浴方为:

1、磁石、石决明、党参、黄芪、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独活18克。

水煎取汁混入水中足浴,每天1次,1副药可用2-3次。

可平肝潜阴。

2、枝、桑叶、充玉子各10-15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600毫升,去渣后混入水中足浴。

每晚1次,可清热泄肝。

3、钩藤20克,煎碎,布包(可加少量冰片),于每日早晚放入浴盆内足浴,每包1天,10天为1疗程。

可清热平肝。

治疗前1天及治疗期间不用降压药。

4、桂枝15克,桑枝30克,桑叶15克,水煎取汁混入水中足浴,每日1次,每日1剂。

可清热平肝,活血通脉。

适用于高血压头痛、头晕、耳鸣。

5、牛膝、钩藤各30克,水煎取汁混入水中足浴,早晚1次。

可平肝潜阳,引热下行。

6、夏枯草30克,钩藤、菊花各20克、桑叶15克,水煎取汁混入水中足浴每日1-2次,1日1剂。

可平肝潜阳,清热安神。

7、罗布麻叶、牡蛎各15克、狶草、夜交藤、吴茱萸各10克。

水煎取汁混入水中足浴。

可镇肝熄风、滋阴潜阳,补脑安神。

8、地肤子、蒲公英各500克,硫黄、雄黄各50克,生浸泡10-15分钟后水煎取汁混入水足浴。

每日1-2次,1日1剂,可引热下行。

9、白矾100克,研为细末,置于沸水溶化,待温足浴1日3次,可清热化痰。

10、桑叶、竹叶、当归、菊花、益母草各100克,水煎两次取汁混入水中足浴,每日1次,每次1剂。

可清热通淋。

中风:

是以猝然昏仆,人事不省,伴有口眼涡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涡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足浴方为:

1、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各3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10分钟,混入水中泡手和足浴,每日3次,边连续2月。

可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用于中风手足拘挛者。

痹症:

是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引起的疾病,凡人体肌表,经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疼痛、酸楚、垂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统称痹症。

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损伤性、增生性关节炎等。

足浴方为:

1、威灵仙50克、甘草60克、松针60克、水煎取汁,先熏足后混入水中足浴,1日1剂,1日1次。

可祛风止痛,散寒除湿,用于下肢冷痛不能行走者。

2、当归、五加皮各20克,川芎、桃仁、红花、巴戟天各15克,黄芪30克,制附子12克,细辛7克。

痛剧者加川草乌,麻木重痛者加肉桂,连翘。

水煎取汁,先熏洗患处,后足浴,每日1-2次,连续7-10剂。

可散寒除湿,通络温经。

3、炒艾叶、生川乌、木瓜、防风、五加皮、地龙、当归、羌活、土元、伸筋草各30克。

上药布包,水煎煮,先熏患处,后足浴。

每日1-2次,每剂连用5-7天,可去湿止痛,温经通络。

4、制川草乌10克,细辛10克、薏仁50克,透骨草20克、丹皮、赤芍、乳香、没药、红花、黄柏、苍术各15克。

水煎取汁,先洗患处,后足浴,每日1-2次,2日1剂。

20天1疗程。

可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5、制川乌、制附子、麻黄、桂枝、细辛、干姜、甘草各等量,水煎取汁足浴,也可同时浸浴患处。

可温阳祛风,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及慢性腰痛。

6、桑枝500克,海风藤、络石藤各200克,忍冬藤、鸡血藤各60克,海桐皮60克,狶草100克,水煎取汁足浴,每日1次,10天一疗程。

可疏风通络,用于风寒温痹。

7、麻黄、侧柏叶、冬青、北五加、小白蒿各适量,水煎取汁足浴,每日1次,7-14天为1疗程。

可发汗散寒,祛风通络,强筋健骨。

8、桃枝并叶、蒴藿、草浦各3份,秫米5份。

水煎取汁足浴,每日2次,1日1剂,5-7天。

可散寒除湿,适用于风寒湿痹,下肢发冷。

9、苍耳子10份,羊桃、食盐各4份,赤小豆、蒴藿各5份。

水煎取汁足浴,可同时将患肢一并浸入水中浸浴。

可祛风通络,用于身体疼痛,四肢不遂,腰脚缓弱,骨节懈怠等。

10、狶草50克,紫花地丁、桂枝、木防已、秦艽、马桑树根皮、防风、苍术各30克,生川芎、生草乌、生南星、生姜、桃仁、红花、全虫、丝瓜络各20克,麻黄25克,细辛15克,六十度白酒1000毫升。

上药加水3000毫升,煎取1500毫升,再加水3000毫升。

再煎取1500毫升,2液合并,加入白酒,文火煎为3000毫升,候冷装瓶备用。

足部有病变时,混入水中足浴,也可手浴。

可祛风除湿,散寒通络,舒筋活血。

用于类风湿关节炎。

11、柏子仁、木瓜、朴硝、金凤花各适量,水煎取汁足浴。

可除湿通络。

痛风:

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诉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

足疗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足浴方为:

1、鸡血藤150克,苏木,川断,狗脊、独活、羌活各100克,川芎、牛藤、乌蛇、血竭、儿茶各60克,红花30克,当归、制乳没各20克。

水煎取汁足浴及熏洗患处,7日1次,2日1剂,15-30为1疗程。

可活血通络。

2、王不留行40克,大黄、海桐皮各30克,红花15克,马钱子,生半夏、艾叶各20克,葱须3根,水煎取汁足浴,每日2次,1日1剂,7天1疗程。

可通络止痛。

3、羌活、防风、土风、川芎、木瓜、炒艾叶、五加皮、地龙、当归、伸筋草各30克。

水煎取汁足浴,每日2次,1日1剂,连续3-5天。

可活血通络,祛风除湿。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1〉糖尿病肢端坏疽:

多为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引起下肢动脉硬化,逐渐发展为肢端坏疽,往往以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开始,进而发展到肢端大块组织坏死,腐败感染等坏疽症状。

足浴方为:

1、桂枝、生附片各50克,紫丹参、忍冬藤、生黄芪各100克,乳香、没药各24克,加水5公斤,文火煮沸后再煎20分钟,取汁混入水中足浴,每日1次,每剂可浸5天。

可温阴益气,活血通络。

〈2〉末梢神经炎熏洗方为:

1、元胡25克,川芎20克,桃仁、甘草各10克,上药共研粗末,沸水冲开,先熏后洗患处,每日2次,其30天。

温阴活血,通络止痛。

老年早期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由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血液流动产生的应力作用因素,使血管内皮损伤,形成血栓,易在周围大、中动脉分叉处发生粥样板块,逐渐产生管腔狭窄和闭塞,动脉供血肢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产生一系列缺血症候群,患肢出现发冷、麻木、疼痛、间歇跛行等缺血症状。

足浴方为:

1、透骨草、伸筋草各15克,川乌、草乌各10克,水蛭、地龙、虻虫各10克,川桂枝、苏木各10克,木通、丹参各30克,当归20克,红花、桃仁各10克,水煎取汁足浴,每日2次,复剂可用2天、30天1疗程。

注:

川乌,草乌等中药有毒,其中尤以二乌毒性甚烈,故使用时应先煎,若患肢有溃疡或皮肤破损者不可用此方,更不能将药液渍入口鼻眼中。

血注:

凡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二阴,渗于肌肤的疾病,统称血症。

足浴方为:

1、米醋或好酒2000毫升,烧浸泡双足或明矾60克加水适量,溶化后烧开,混入水中足浴,一次即效。

可引热下行,对吐血不止者一般一次即可。

2、桂枝3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后混入水中足浴,鼻血可止。

可温阴止血,引热下行。

3、旱莲草600克,蒲黄、车前草各150克,水煎煮15-20分钟,混入水中足浴,每日1次。

可养阴止血,适用于热伤血络所致的血尿。

汗症:

指阴阳协调,营卫不和。

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症。

足浴方为:

1、黄芪30克,防风20克,浮小麦、麻黄根各15克。

水煎取汁浴瞳1日2次,每日1剂,连续5-7天。

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盗汗、虚人易感冒等,。

2、桃树叶200克,水煎取汁浴足,1日2次,每日1剂,连续5-7天,可收敛止汗,用于盗汗。

二、外科疾病

脑疽:

是指发生在脑枕骨之下位于大椎穴之上的一种弥漫性溃疡肿毒,患者多见脑后作痛,局部漫肿不消,呈蜂窝状,破则流脓,常迁延难愈,病情缠绵。

足浴方为:

1、桃树枝、槐树枝、野艾枝、柳树枝、桑树枝各等份,川椒少许,水煎2次,两液合并后足浴,每日1次,每次1剂,10天1疗程。

可清热解毒,祛风胜湿。

痔疮:

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肛门直肠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多见于成年人。

足浴方为:

1、凤眼草60克,细辛28克,威灵仙、荆芥穗、枳壳、乳香各30克,水煎取汁足浴,同时可坐浴熏洗。

可祛风活血止痛,用于肠风痔疾,经久不瘥,痔已成漏;疮口脓汁涓涓不绝及痒痛不止者尤佳。

2、槐根50克,或桃根100克,或杉树根500克。

水煎取汁足浴同时坐浴熏洗,1日1剂,1日1次。

可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3、苍术30克,黄柏、野菊各15克,川乌、草乌、赤芍、大黄各10克,水煎取汁足浴,也可坐浴。

可活血消肿止痛,适用于肛门水肿,血栓性外痔疼痛,肿胀者。

4、生大黄20克,红花10克,乳香、没药各6克,苦参、白及、芒硝各30克。

水煎取汁浴足,也可坐浴,每日2-3次。

可活血消肿,利湿止痛。

5、葱及须适量,水煎取汁足浴或坐浴。

可散寒消肿。

脱肛:

直肠脱垂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肛肠疾病,病程进展缓慢,常达数年,临床以排便用力时直肠脱出肛外为主要表现,有些人尚伴有粘液血便,便秘和肛门部位附胀等症状。

足浴方为:

1、石榴皮50克,苦参60克,五倍子40克,明矾、石蕴蒲各20克。

水煎取汁足浴,同时进行阴部坐浴,每日1-2次,1日1剂。

可收敛除湿。

2、鲜匙叶草全草120克,水煎取汁足浴和洗浴。

每日1-2次,1日1剂,可清热利湿。

3、黄芪、白术、地榆各20克,升麻、枳壳、五倍子、白矾、木贼、牡蛎、乌梅各10克,党参15克。

加水2500-3000毫升,煎沸取汁洗熏后足浴,每日2次,早晚各1剂。

可补中益气,收敛困脱,用于脱肛及内痔脱垂,嵌顿等。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是一种慢性,周期性加剧的全身中小动、静脉阴塞的病变,主要累及下肢,多见男性青壮年。

足浴方为:

1、独活、桑枝各30克,当归、灵仙各15克。

水煎取汁足浴,每次1剂,每日2次,10天1疗程,连续2疗程。

可温经通络。

2、川乌、草乌、苍术、独活、桂枝、防风、艾叶、川椒、刘寄奴、红花、透骨草、伸筋草各9克。

水煎取汁足浴疗法同上。

可温经活血止痛。

注:

川乌、草乌有毒,使用时应先煎,若患肢有溃疡或皮肤破损者不可用此方。

3、桂枝、附片、伸筋草、苦参各15克。

水煎取汁足浴,每次1剂,每日2次。

10天1疗程,连续2疗程。

可温阴散寒,除湿通络。

4、苏木、银花、公英、当归、柴胡、桑枝各30克,红花、芒硝、乳香、没药各15克。

研细末,加水2500-3000毫升,水煎取汁足浴,每日1-2次,1日1剂。

可清热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脉管炎,伴红肿热痛者。

5、红花、当归、川芎、虎仗、丹参、透骨草各100克。

水煎取汁足浴,每日1-2次,7-10天为1疗程。

可活血通络。

红斑性肢痛症:

是一种少见的肢体远端(尤其是两足)阵发性血管扩张,伴烧灼样疼痛,皮肤发热,发红的一组症候群,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男性居多。

足浴方为:

1、食盐200克,混入热水足浴,每晚1次,3日1疗程。

可活血通络。

2、狶草30克,大黄、生姜各15克,桂枝、归性、蕲艾、防风、苍术各12克,水煎取汁足浴,每日1次,5次1疗程,连续2-3疗程。

可祛风通络。

3、大青叶、大黄、茜草各30克,乳香、红花、没药各18克。

水煎取汁足浴,每日1次,5次1疗程。

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慢性骨髓炎:

本病是因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迁延而成,多有开放性损伤合并局部感染史或急性骨髓炎病史。

病程较长者,患肢增粗变硬,窦道周围皮肤呈疤痕化,有色素沉着,患肢关节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X线检查可见骨破坏及其周围的骨性包裹,可能有死骨及骨洞。

足浴方为:

1、金银花20克,黄莲、黄柏、黄参各15克。

上药加水2000毫升,先将三黄煎煮,煮沸10分钟后放入金银花,再煮15分钟取汁浸患处(足部)。

可清热泻水,燥湿解毒,用于趾骨骨髓炎。

2、黄柏50克,硼酸7.5克,将黄柏浸于500毫升无菌水中,40小时后,过滤去渣,隔水煮沸30分钟,再加无菌水500毫升,趁热加入硼酸,溶化后足浴,每日1次。

可清热解毒,用于趾骨骨髓炎及下肢溃疡。

3、鲜野菊花(去根茎)全草500克(干者100克)鲜芙蓉叶400克(干者100克),藤黄1克。

加水5000毫升,煎后取2000毫升,混入水中浸患处(足部),至脓尽为止,每日1-2次。

可清热解毒。

跌打损伤:

跌打损伤为骨伤科常见多发病,为强力外袭,局部筋脉肌肉受损,脉络不利,气血瘀滞而成。

临床以局部疼痛,肿胀、青紫、关节肌肉障碍为主要表现。

足浴方为:

1、桃树枝、花椒枝、桂数枝、柳树枝各50克,水煎取汁洗浸患处(足部),每日2次,以愈为度。

可活血化瘀,舒筋通脉和于外伤所致筋骨,肌肉疼痛,局部肿胀青紫,屈伸不利者。

2、制川乌、制草乌、桂枝、苏叶、艾叶、红花、络石藤、五加皮各10克,伸筋草12克,川椒、细辛各5克。

上肢加桑枝6克,下肢加牛藤10克。

上药用纱布包裹,加水1000毫升,煎开混入水中浸洗患肢,早晚各1次,每次1剂,5天1疗程。

可温经散寒,祛风止痛,疏散腠理,活血化瘀。

3、红花、秦艽、赤芍、艾叶、桂枝、防风、山栀、桑枝、枳壳、川芎、杜仲、透骨草各10克。

加水5000毫升煎煮沸,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汁浴擦患肢1日2次,每剂可用2-3次,7天1疗程。

可温经通络,活血化瘀。

用于足部软组织损伤,肿胀疼痛,青紫瘀斑者。

4、生川乌、生草乌、羌独活、泽兰、艾叶各15克,伸筋草、透骨草、五灵脂各30克,苏木30克,老葱连根50克,水煎取汁后兑入陈醋半斤,浸洗患足,每日1-2次。

此方部分中药有毒,使用时要小心,患足有溃烂伤口不宜用此方。

可活血化瘀,祛风活络,温经止痛。

5、透骨草15克,当归、木鳖子、乳香、没药、红花、川断、骨碎补、血竭、自然铜各10克,白酒一盅。

上药以温水半盆浸泡半小时后文火加热至沸,加入白酒,熏洗患足,1日2次,2日1剂,连续3-5日。

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踝关节扭挫伤。

6、苍术、赤芍、苏木各15-30克,红花、川椒各10-15克,芒硝30-100克,湿毒重者加黄柏、苦参各10-15克,瘀阴重者加益母草、泽兰各15-30克,寒痛重者加桂枝、草乌、川乌各15-30克,剂量根据肿痛范围而定。

水煎取汁熏洗患足,每日2次,每剂用2天,局部患感染化脓者,每剂用1次。

可泻火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用于踝关节扭伤,下肢静脉炎,骨质增生。

根肩症:

临床常见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体形肥胖者更易罹患。

它包括根下脂肪垫炎,跖腱膜炎,根下骨膜炎,根骨骨刺等病患。

以下足浴防治方法,凡局部无红肿及全身发热反应者均可使用。

足浴方为:

1、当归、木瓜、皂角、血余各等量,水煎取汁足浴,完毕后,拭干搓双足心二、三百次,以热为度,1日1次,早晚用手搓足根部。

可活血通络。

2、黄豆根50克,或茄子根500克,水煎取汁足浴,每日数次,1日1剂。

可祛风通络。

3、米醋1000克,适当加热,混入水中足浴,每日数次,每次1小时,2日1剂,连续30-60天。

可软坚散结、活血化瘀。

4、乳香5克,红花10克,没药、大黄、灵仙、川芎各15克,狶草、鸡血藤、伸筋草各30克。

水煎取汁足浴,早晚1次,每次1小时,每剂3天。

可活血止痛,化瘀通络,用于根痛。

5、木瓜、透骨草、海桐皮、鸡血藤、威灵仙各20克,川续断15克,麻黄、桂枝、归尾、木鳖、乳香、没药、伸筋草各12克,红花10克。

上药用大盆水浸泡20分钟后,微火加热至沸,用毛巾片热敷后足浴,早晚各1次,1剂用3天。

足浴完毕再自行按摩局部15分钟。

可祛风通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用于根骨痛症。

6、皂角刺80克,陈醋1000毫升,煎沸后,先熏洗足根部,后浸入水中足浴,每日2次,每剂2天,15天1疗程,连续1-2疗程。

软坚散结,可活血止痛,用于治疗根骨骨刺,或其它部位的骨质增生。

流注:

相当于发于肌肉深部的多发性,转移性脓肿,其特征是四肢或躯干有一处或数处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后期肿块增大,溃破流脓,因有此处未愈,别处又起的特点,故名流注。

足浴方为:

1、六神丸30粒,野菊花30克。

先将野菊花水煎取汁浴足,每日2-3次,后将六神丸研末,野菊花渣捣烂,混匀,局部贴敷,包扎固定,1日1换,1日1剂,连续5-7天。

可清热解毒。

三、妇方科疾病

痛经:

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欲吐者等症。

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

足浴方为:

1、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取汁足浴,每日1次。

可活血散寒,温经止痛。

2、小茴香400克,水煎取汁足浴,每日1次。

可活血通络。

闭经:

女子年逾十八岁,月经仍未来潮,或曾来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者。

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足浴方为:

1、热水足浴,每日晨晚各1次。

可温经散寒,并预防寒湿之邪乘虚而入子宫导致经闭。

带下病:

女子在发育成熟期,或经前经后,或妊娠初期,白带可相应增多,不作病论。

除此之外,若带下量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变化,或伴全身症状者,即为带下病。

足浴方为:

1、石榴花30克。

水煎取汁足浴,可同时进行阴部坐浴,每日2-3次,可收涩止带,用于赤白带下。

2、透骨草10克,蒲公英、马齿苋、紫花地丁、防风、独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