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九年级物理人教版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4923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九年级物理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九年级物理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九年级物理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九年级物理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九年级物理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九年级物理人教版解析版.docx

《专题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九年级物理人教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九年级物理人教版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九年级物理人教版解析版.docx

专题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九年级物理人教版解析版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2018·徐汇一模)两个导体串联后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因为导体串联相当于

A.减小了导体长度B.减小了导体横截面积

C.增大了导体长度D.增大了导体横截面积

【答案】C

【解析】导体与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材料的电阻率有关,两个电阻串联相当于长度加长,长度越大,电阻越大。

故选C。

2.电路中有一根电阻丝,若要使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串联一根相同的电阻丝B.并联一根相同的电阻丝

C.增大电路两端的电压D.减小通过电路中的电流

【答案】A

3.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1.5A50Ω”的字样。

当它与一个阻值为30Ω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时。

整个电路总电阻的变化范围为

A.30~80ΩB.0~80ΩC.0~50ΩD.0~30Ω

【答案】A

【解析】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5A50Ω”,即表示这个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化范围是0~50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当它与一个阻值为30Ω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时,整个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范围为30Ω~80Ω。

故选A。

4.下列情况中,等效电阻最大的是

A.2Ω,5Ω串联B.6Ω,10Ω并联C.30Ω,20Ω串联D.30Ω,10Ω串联

【答案】C

【解析】A、2Ω,5Ω串联,总电阻RA=2Ω+5Ω=7Ω;B、6Ω,10Ω并联,总电阻小于6Ω;C、30Ω,20Ω串联,总电阻RC=30Ω+20Ω=50Ω;D、30Ω,10Ω串联,总电阻RD=30Ω+10Ω=40Ω。

显而易见,C选项中的总电阻最大。

故选C。

5.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后阻值为9Ω,那么这两个电阻串联后的电阻阻值为

A.4.5ΩB.9ΩC.18ΩD.36Ω

【答案】D

【解析】根据并联电阻的特点,R并=

R=9Ω,所以,R=18Ω,所以,R串=2R=2×18Ω=36Ω。

故选D。

6.如图所示电路,若要使R1、R2串联,则

A.闭合S1、S3、S2B.闭合S1、S2、断开S3C.只闭合S3D.只闭合S1

【答案】C

7.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之和。

有两个阻值分别为R1=6Ω和R2=3Ω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总电阻为

A.6ΩB.3ΩC.2ΩD.9Ω

【答案】D

【解析】因为两电阻串联,所以总电阻:

R=R1+R2=6Ω+3Ω=9Ω。

故选D。

8.电路中有一根电阻丝,若要使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减小电路两端的电压B.增大通过电路的电流

C.并联一根相同电阻丝D.串联一根相同电阻丝

【答案】D

【解析】A、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其两端的电压的大小无关,故减小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影响电阻的大小,故A错误;B、导体电阻的大小与通过的电流的大小无关,故增大通过电路的电流不影响电阻的大小,故B错误;C、并联一根相同电阻丝,横截面积增大,则电路中的电阻减小,故C错误;D、串联一根相同电阻丝,导体的长度增大,电路中的电阻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学,科网

9.有两个电阻以一定的方式连接在电压为6伏的电源上,如果测得电流为0.5安,则这两个电阻及连接方式是

A.R1=8Ω,R2=4Ω并联

B.R1=10Ω,R2=2Ω并联

C.R1=20Ω,R2=30Ω串联

D.R1=20Ω,R2=30Ω并联

【答案】D

10.两个用电器,第一个电阻是R,第二个电阻是2R,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如果第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伏,那么第二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A.2伏B.8伏C.4伏D.6伏

【答案】B

【解析】对第一个电阻由欧姆定律可得:

电路中的电流I=

;则每二个电阻两端的电压U2=I×2R=

×2R=2U=2×4V=8V;故选B。

11.(2018·临沂模拟)有两个可改变阻值的电阻,开始时两个电阻的阻值相等,阻值都是R。

现将其中一个电阻值增大,将另一个电阻值减小,则两个并联后的总电阻将

A.一定大于RB.一定等于RC.一定小于R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因为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支路电阻倒数之和,所以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电阻值,即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小于较小电阻的阻值,故选项C正确。

故选C。

12.(2018·秀屿模拟)一个1欧的电阻与一个100欧的电阻并联,其等效电阻是

A.等于101欧

B.等于99欧

C.大于1欧,同时小于100欧

D.小于1欧

【答案】D

【解析】电阻并联,越并越小,小于其中的任何一个电阻,1欧的电阻与100欧的电阻并联时,R并<1Ω。

故选D。

13.(2018·闵行一模)将电阻R1与100欧的电阻并联后,它们的总电阻小于10欧。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R1一定小于10欧

B.R1可能大于10欧

C.R1一定大于10欧

D.R1不可能为10欧

【答案】B

【解析】由于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一个,所以,100欧的电阻与另一个定值电阻并联后,要使电路的总电阻小于10欧,则另一只电阻可以大于或等于10欧。

故选B。

14.(2018·澧县模拟)如图所示,如果R1<R2,则图中电阻的四种不同接法,其总电阻最小的是

A.

B.

C.

D.

【答案】B

15.(2018·奉贤一模)有一定值电阻R=100欧,与另一个定值电阻并联后,要使电路的总电阻小于20欧,现在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有①100欧、②50欧、③10欧、④5欧各一个,那么所选的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大小可以是

A.①或④B.②或④C.③或④D.②或③

【答案】C

【解析】由于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一个,所以,100欧的电阻与另一个定值电阻并联后,要使电路的总电阻小于20欧,则另一只电阻应小于或等于20欧,则所选的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大小可以是③10欧或④5欧。

故选C。

16.把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R1和R2并联,则总电阻

A.介于两个电阻之间

B.比任何一个电阻都要小

C.比任何一个电阻都要大

D.可能等于其中的一个电阻

【答案】B

【解析】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何一个电阻,所以把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R1和R2并联,则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要小。

故选B。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的倒数之和

B.串联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小于串联总电阻

C.串联电路中的电阻越大,它两端的电压就越小

D.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越大

【答案】B

18.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用电器越多

A.总电阻越大B.总电阻越小C.总电压越大D.总电压越小

【答案】B

【解析】因为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并且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因此家庭电路两端总电压不变;故CD错误;由并联电路特点知,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并联电路支路越多,并联电路总阻值越小,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19.(2018·武昌二模)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大小关系”时,我们一般需要先预设一个电压值,实验中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为预设值不变,现采用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探究,器材:

学生电源、滑动变阻(20Ω,1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20Ω)及导线若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学科、网

A.若实验电压设置为2V,电源电压可设定的范围可以为2V~4V

B.若电源电压恒为6V,要获得3组实验数据,电压预设范围可以为1.5V~5V

C.若电源电压恒为6V,电压预设值为1.5V,要获得3组实验数据,要更换最大阻值为30Ω的滑动变阻器

D.电压预设值越大,在获得3组实验数据过程中,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节范围越大

【答案】A

压值不正确,更换最大阻值为60Ω的滑动变阻器,故B、C错误;电压预设值越大,电路中电流越大,变阻器两端电压越小,由欧姆定律可知,变阻器连入阻值越小,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节范围越小。

故D错误;故选A。

20.(2018·福州模拟)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榕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实验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6V不变,定值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和20Ω,电压表示数保持2V不变。

为完成实验,应选取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

A.10Ω2AB.20Ω1AC.30Ω2AD.50Ω1A

【答案】D

【解析】电源电压为6V,电压表示数保持2V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

6V﹣2V=4V,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2倍,根据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至少为2×20Ω=40Ω,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I=UV/R=2V/5Ω=0.4A<1A,故只有D正确;故选D。

21.(2018·临沂二模)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电路图,电源电压保持3V不变,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10Ω1A”。

实验中,先在a、b两点间接入5Ω的电阻,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读出并记录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接着需要更换a、b间的电阻再进行两次实验,为了保证实验的进行,应选择下列的哪两个电阻

A.10Ω和40ΩB.10Ω和20ΩC.30Ω和40ΩD.20Ω和30Ω

【答案】B

22.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B.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A

D.将甲、乙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A

【答案】A

【解析】A、由图象知,在电阻两端电压都是2V时,通过甲电阻的电流为I甲=0.4A,通过乙电阻的电流为I乙=0.2A。

所以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甲=U/I甲=2V/0.4A=5Ω,R乙=U/I甲=2V/0.2A=10Ω,即甲的电阻较小。

此选项错误;B、对于甲导体,电阻一定,通过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

此选项正确;C、由图象知,在导体乙的两端加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A.此选项正确;D、甲乙两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串=R甲+R乙=5Ω+10Ω=15Ω,串联后的电流为I=0.2A.此选项正确。

故选A。

学科、网

23.需要一只10Ω的电阻,但手边仅有2Ω、4Ω、5Ω、6Ω、8Ω电阻各两只。

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办法有:

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办法即可)。

【答案】将2Ω的电阻和8Ω的电阻串联将4Ω的电阻和6Ω的电阻串联

【解析】由于需要的电阻值比所给电阻的阻值都要大,所以应从中选取两只电阻串联;将2Ω的电阻和8Ω的电阻串联时,总电阻R串=R1+R2=2Ω+8Ω=10Ω;将4Ω的电阻和6Ω的电阻串联时,总电阻R串=R1+R2=4Ω+6Ω=10Ω;将2Ω的电阻和8Ω的电阻串联;将4Ω的电阻和6Ω的电阻串联。

24.甲、乙两个电阻,阻值分别是80欧和120欧,把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总电阻是_______欧,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_______;若将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则甲、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是_______。

【答案】2001:

11:

1

25.已知定值电阻R1=3Ω,R2=5Ω,把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那么,串联后它们的总电阻R=_______Ω,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I1:

I2=_______。

【答案】81:

1

【解析】R总=R1+R2=3Ω+5Ω=8Ω;因为串联电路中I都相等,所以

26.电阻R1=5欧,R2=10欧,串联后,接在电压为9伏的电路中,通过R1中的电流是_______安,R2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伏。

【答案】0.66

【解析】已知电阻R1=5欧,R2=10欧,串联后接在电压为9伏的电路中,则I=

=0.6A,串联电路的电流都相等,所以通过R1中的电流是0.6A;R2两端的电压U2=IR2=0.6×10Ω=6V。

27.把20Ω的电阻R1和60Ω的电阻R2并联,接在6V的电源上,总电阻为_______Ω,通过R1的电流与总电流之比为_______。

【答案】153:

4

【解析】把20Ω的电阻R1和60Ω的电阻R2并联,总电阻为:

R=

=15Ω,根据分流原理,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故通过R1的电流与R2的电流之比为3:

1,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故通过R1的电流与总电流之比等于为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