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docx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性质及变化
物理性质:
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
物理变化:
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
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
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二.仪器使用
(2012)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D)
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
垂直悬空三不要)
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
V读>V实仰视读数:
V读<V实)
物质的加热: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
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围:
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
①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②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
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
③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
(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
1.化学家-拉瓦锡
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进入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有:
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因为木炭燃烧产生气体,瓶压强变化不明显。
4.氮气,稀有气体性质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灯泡填充气,粮食瓜果保护气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氦气填充气球,作焊接金属保护气,做霓虹灯和放电管
5.污染性气体SO2,NOx,和CO
二.氧气,二氧化碳及氢气制备,性质比较
(1)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O2、O2),a进气,b排出空气。
(2)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b进气,a排出空气。
(3)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先在广口瓶盛满水,b进气,a排出水。
(4)用于洗气,在广口瓶盛一定量的洗液,a进气,b出气。
高锰酸钾制氧气注意事项:
(1)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颗粒阻塞导管。
(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3)加热时要先均匀加热,然后再集中加热,防止受热不均,炸裂试管。
(4)铁夹夹在离管口1/3处
(5)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先移开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6)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方可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
集气瓶中水降至瓶口,且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表明已收集满。
(7)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只要露出少许:
有利于气体排出。
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
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据沸点不同,物变)
煅烧石灰石(化变)
电解水(化变)
实验室
制法
原料
高锰酸钾
双氧水,二氧化锰
石/石灰石+稀盐酸
锌粒+稀盐酸/稀硫酸
原理
2KMnO4△K2MnO4+MnO2+O2↑
2H2O2MnO22H2O+O2↑
催化剂一变(速率)二不变(质量,化性)
CaCO3+2HCl=
CaCl2+CO2↑+H2O
Zn+H2SO4=ZnSO4+H2↑
Zn+2HCl=ZnCl2+H2↑
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型
分液漏斗
固液不加热型
长颈漏斗需液封简易启普发生器启普发生器
收集装置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排空气法收集的干燥CO2可用排水法:
气体产生速率大于溶解速率
检验
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燃则收集的是O2
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收集的是CO2
检验氢气:
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火焰上罩干冷烧杯,杯壁有水雾
氢气点燃前要验纯
验满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氧气已收集满
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集满
物理性质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液态固态氧气为蓝色,气体无色
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固态叫干冰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
氧化性
不可燃不助燃,与石灰水反应,与水反应,光合作用原料,不支持呼吸
可燃性,还原性
用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做汽水,灭火,干冰降雨制冷舞台效果
氧气的氧化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燃烧现象(剧烈氧化)
产物
铁丝燃烧:
a、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物掉落,炸裂瓶底。
b、铁丝绕成螺旋状:
使铁丝充分受热
c、绑火柴:
引燃铁丝。
d、当火柴快燃尽时,才将铁丝慢慢伸入集气瓶,否则木柴燃烧会消耗集气瓶中氧气使实验失败。
木炭在氧气中:
发出白光(空气中:
表面红热)
二氧化碳
蜡烛在氧气中:
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空气中:
黄色火焰,…)
二氧化碳+水
硫在氧气中:
蓝紫色火焰,刺激性气味气体(空气中:
淡蓝色火焰,刺激性气味)
二氧化硫
铁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空气中不能燃烧)
四氧化三铁
磷燃烧大量白烟,放热
五氧化二磷
镁带燃烧,耀眼白光,白烟,白色粉末
氧化镁
铜片加热,表面变黑
氧化铜
铝片加热,表面变暗失去光泽;缓慢氧化形成致密氧化膜
氧化铝
缓慢氧化:
生锈,暖宝宝发热,变质,新代(呼吸)
剧烈氧化与缓慢氧化异同:
(同:
都需氧气,都放热异:
放热多少,反应快慢,发光与否)
三.水
1.电解水实验:
负氢正氧二比一(父亲正想儿毕业)负极:
氢气(能燃烧)正极:
氧气(能助燃)
结论: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V(氢气):
V(氧气)=2:
1m(氢气):
m(氧气)=1:
8
2.硬水与软水:
肥皂水区分,震荡后泡沫多的是软水,震荡后泡沫很少有浮渣的是硬水。
硬水软化方法:
实验室用蒸馏,家庭用煮沸
3.净水方法: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杀菌吸附是物理变化,杀菌是化学变化。
明矾(絮凝剂):
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使其成为较大颗粒而沉降。
活性炭吸附不溶固体,还可脱色除味。
过滤:
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壁
蒸发:
分离可溶性固体与液体(间隙加热,来回移动酒精灯,不用蒸干水,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结束后,用坩埚钳夹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以免烫坏桌子。
)
4.玻璃棒在各操作中的作用:
过滤——引流蒸发——使受热均匀防飞溅在提纯后——转移固体
固体配溶液——搅拌,加速溶解浓溶液稀释配溶液——搅拌,使混合均匀
一.分子,原子,离子
微粒性质:
①微粒很小②微粒在不断运动③微粒间有间隙
黄豆和沙子混合,体积减小:
宏观物质间的间隙,不属于微粒间隙。
气体微粒间隙大,易压缩。
物理变化仅仅是微粒间隙的改变,微粒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微粒种类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CO2干冰H2氢气O2氧气N2氮气NH3氨气H2O水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Fe铁Cu铜Mn锰Zn锌Ca钙He氦气Ne氖气Ar氩气C金刚石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NaCl氯化钠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质子数/核电荷数
决定化学性质的是:
最外层电子数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如2H2O通电2H2↑+O2↑
(水分子改变,氢原子,氧原子不变)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阳离子是原子失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电子数;如Na+
阴离子是原子得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电子数。
如S2-
二.元素
1.定义: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元素符号意义
H:
一个氢原子(微观)、氢元素(宏观)
Cu:
一个铜原子(微观)、铜元素(宏观)、铜(宏观)2Cu:
两个铜原子(微观)
3.物质分类
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氧气、氮气、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包括单质(一种元素)和化合物(多种元素组成)氧化物:
两种元素(O+其它)组成的化合物
4.元素存在
元素含量高低:
地壳中OSiAlFe人体中OCHNCa太阳上HHe
缺钙会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缺锌会智力低下,易得侏儒症;
缺钴、铁、蛋白质易得贫血症;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碘过多得甲亢
三.化学式
1.定义: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各种化学用语
水(H2O):
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氢离子H+氧离子O2-氟离子F-钠离子Na+镁离子Mg2+铝离子Al3+硫离子S2-
氯离子Cl-钾离子K+钙离子Ca2+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
2个氢氧根离子2OH-3个铵根离子3NH4+4个汞原子4Hg5个氮原子5N3个硅原子3Si
3CO2:
2-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3S2-:
2-每个硫离子带2单位负电荷
H2S
4:
硫酸中硫酸根的化合价是-2价Na2
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HHe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KCa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1:
KNaAgHNH4(铵根)+2:
CaMgBaCuZnFe(亚铁)+3:
FeAl
-1:
ClOH(氢氧根)NO3(硝酸根)-2:
OSCO3(碳酸根)SO4(硫酸根)
3.常见物质名称及其化学式: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铜氧化铁四氧化三铁
NaOHCa(OH)2Cu(OH)2Fe(OH)3MgOAl2O3CaOCuOFe2O3Fe3O4
硫化亚铁氯化钠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铵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碳酸氢铵
FeSNaClAlCl3FeCl2FeCl3NH4ClNa2CO3CaCO3NaHCO3NH4HCO3
硝酸钾硝酸铵硫酸钠硫酸铝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铁硫酸铵
KNO3NH4NO3Na2SO4Al2(SO4)3CuSO4FeSO4Fe2(SO4)3(NH4)2SO4
碳酸硫酸硝酸碱式碳酸铜氨气过氧化氢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
H2CO3H2SO4HNO3Cu2(OH)2CO3NH3H2O2KMnO4K2MnO4MnO2
甲烷CH4葡萄糖C6H12O6酒精C2H5OH醋酸CH3COOH尿素CO(NH2)2
一.燃烧
1.定义: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条件:
⑴物质具有可燃性⑵与氧气充分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不可
3.手帕烧不坏的原因:
水蒸发吸热,手帕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4.灭火原理:
⑴隔离可燃物(森林着火隔离带,煤气着火关阀门)⑵隔绝空气⑶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5.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6.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碳完全燃烧产物是CO2,不完全燃烧时,产物为CO或CO2与CO的混合物等。
氧气充足完全燃烧,放热多。
CO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丧失输氧能力,使人中毒。
二.爆炸
分为物理性爆炸(气球,轮胎爆炸)和化学性爆炸(燃烧引起的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
如:
CO与空气,H2与空气,甲烷与空气
三.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点:
①运用围:
化学变化②指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密度等方面)③“质量总和”:
特别注意将气体质量计算在④“质量”: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注意过量问题。
2.六不变:
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物质总质量不变。
二变:
分子的种类改变,物质的种类改变。
一可能变: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四.方程式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②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③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读法)②每2个水分子通电分解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③每36份质量的水通电分解产生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有金属光泽(首饰),导电性、导热性(锅子)、延展性(薄膜)较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2.与酸反应-制氢气(置换反应)3.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金属置换金属(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A+BC=AC+B
单质+化合物=新化合物+新单质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
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越激烈;排在H前的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越活泼反应越快;
金属活动性在前的金属能置换出活动性排在其后的金属,活性差别越大越易反应。
等质量的金属与过量酸反应,产生氢气等量酸与过量金属反应
质量铝(+3价)>镁(+2价,Ar=24)产生氢气质量相等
>铁(Ar=56)>锌(Ar=65)
三.合金:
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硬度>各成分金属,熔点<各成分金属生铁和钢都是铁碳合金,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含铁量比钢低。
生铁和钢的性质对比:
钢的性能优于生铁,钢硬而韧,可铸可煅,生铁硬而脆,可铸不可煅。
金属材料,既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四.常见的金属矿物
地壳中元素含量高低:
OSiAlFe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铁第二。
活泼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不活泼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
炼铁就是将金属从其化合物(矿物)中还原出金属单质。
五.炼铁
实验室炼铁:
CO早出晚归尾气处理:
收集、点燃、循环利用
先通CO再加热(排尽玻璃管中空气,防加热时爆炸),结束后先停加热,再停止通CO(防止生成的铁被氧化)
实验现象:
红棕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工业炼铁1.设备:
高炉
2.原料:
铁矿石,焦炭(提供热量及CO),石灰石(制造炉渣),热空气
高炉炼铁中前三个反应:
CO2+C高温2CO
高炉炼铁炼出来的是生铁,生铁密度大于炉渣密度,所以生铁出口低。
注:
炼钢
原理:
通氧气,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及其它杂质炼钢原料:
生铁
设备:
平炉、电炉、转炉
六.铁生锈
1.条件:
空气或氧气+水缺一不可2.食盐、酸等物质会加速铁的生锈速度。
3.铁锈性质:
红棕色疏松多孔,主要成分氧化铁Fe2O34.防锈原理:
隔绝空气或水
5.防锈措施:
保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表面涂一层保护膜(涂防锈油;喷漆;镀金属;烤蓝;烤搪瓷);
改变金属部结构(制合金)。
6.铜生锈的条件:
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同时接触
一.三大分散系
溶液: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加速溶解的方法:
搅拌,加热,研磨
乳化:
加入乳化剂后,以很小的小液滴形式均匀悬浮于水中
形成乳浊液。
乳化后形成的是比较稳定的乳浊液
乳化剂:
肥皂,洗衣粉,沐浴露,洗发水,洗面奶,洗洁精等。
汽油去油污:
溶解洗衣粉洗油污:
乳化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物质溶于水时,常伴随能量的变化NaOH溶解放热,NH4NO3溶解吸热,NaCl溶解温度变化不大
2.物质溶于水后,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冬天加盐融雪,高原加盐煮食物
3.某些物质的水溶液有导电性(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固体(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
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能导电;酒精溶液,蔗糖溶液,食盐固体不导电
三.溶液组成及配制
溶液
溶质
溶剂
白酒
酒精(液)
水
盐酸
氯化氢(气)
水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钙(固)
水
碘酒
碘(固)
酒精
二氧化碳溶于水
碳酸(液)
水
W=m(质)/m(液)m(质)=w*m(液)m(液)=m(质)/w
固体配成溶液:
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仪器:
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浓溶液配成稀溶液:
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
仪器:
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m(浓)*w(浓)=m(稀)*w(稀)
稀释需加的水m(水)=m(稀)-m(浓)
导致配制的盐水浓度偏小的因素:
1、游码未归零2、物与码放反了,并使用了游码3、称量时左盘垫纸,而右盘没有垫纸4、溶质中含有杂质或者溶质不干燥5、称量好的溶质没有完全转移到烧杯中6、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7、烧杯有水或存放溶液的试剂瓶有水8.砝码磨损
浓度偏大的原因:
1、砝码沾有油污或已生锈2、量取水时,俯视读数3、量好的水在加入溶质中时洒出了
注:
已配好的溶液在转移到试剂瓶中洒出,不影响浓度
四.溶解性(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能力)
1.影响因素:
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
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
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因素:
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压强T越高,溶解性越差;P越大,溶解性越好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
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加溶质,蒸发溶剂,升温
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加溶剂,降温饱和溶液
多数固体(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少数固体(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
3.浓溶液与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在同一温度下,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些。
五.溶解度
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固体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单位:
克
20℃时,S(NaCl)=36g:
在20℃时,每36gNaCl固体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其饱和溶液。
或在20℃时,每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36g。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食盐。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六.结晶
结晶方法:
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平蒸斜降)
夏天晒盐——蒸发结晶冬天捞碱——降温结晶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
配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从氯化钠和硝酸钾(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钠:
蒸发结晶
饱和溶液:
降温结晶-仍饱和,浓度减小饱和溶液:
蒸发结晶-仍饱和,浓度不变
饱和溶液计算公式:
w=S/(100g+S)m(质)/m(剂)=S/100gm(质)/m(液)=S/(100g+S)
第七章酸碱盐
一.酸碱性与酸碱度
酸碱指示剂(指示溶液酸碱性):
无色酚酞试液-酸无碱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还是无色)
紫色石蕊试液-酸红碱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还是紫色)
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
常见酸性溶液:
盐酸,硫酸,硝酸,碳酸,果汁,食醋,正常雨水,酸雨(pH<5.6)
正常雨水pH=5.6原因:
CO2+H2O=H2CO3(空气中的CO2溶于水)
常见碱性溶液:
NaOH溶液,石灰水,纯碱(碳酸钠)溶液,氨水,海水常见中性溶液:
糖水,食盐水
酸碱度:
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pH
07 140《pH<7酸性pH=7中性7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酸溶液一定呈酸性,酸性的不一定是酸溶液(某些盐溶液,如硫酸铵溶液也是酸性的);
碱溶液一定呈碱性,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某些盐溶液,如碳酸钠(纯碱)溶液也是碱性的)。
pH的测定:
在表面皿上放一pH试纸,用洗净擦干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半分钟读出pH。
(读数为整数)
注意:
Ⅰ.测溶液pH前不能将pH试纸用水湿润,也不能将其浸入待测液中;(润湿试纸测酸性溶液,结果偏大;测碱性溶液结果偏小;测中性溶液不影响)Ⅱ.pH试纸只能精确到整数。
广泛pH试纸只能粗略测pH,精确测pH需精密pH试纸或pH计
二.常见酸与碱的性质
浓盐酸
浓硫酸
色味态
无色液体,工业盐酸:
黄色(含Fe3+)刺激性气味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无味
特性
挥发性(敞口瓶口有白雾-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
(敞口质量减小,浓度减小,应密闭保存)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腐蚀性
(吸水性:
可干燥某些气体)
(脱水性:
滴在纸上,蔗糖上使其变黑)
(敞口质量增加,浓度减小,应密闭保存)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色态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O==Ca(OH)2(生石灰作干燥剂)
露置
易吸水潮解,易吸收CO2变质(敞口质量增加,会吸水会变质,应密闭保存)
吸收CO2变质(敞口质量增加,会变质,应密闭保存)
注:
浓硫酸稀释时会放热,稀释时应该把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或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倾倒)并不断搅拌。
三.酸碱盐的通性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是H+的化合物。
H++酸根离子,如H2SO4,HCl,HNO3,H2CO3
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是OH-的化合物。
金属离子(或NH4+)+OH-,如NaOH,Ca(OH)2,NH3·H2O
盐:
金属离子(或NH4+)+酸根离子,如NaCl,K2CO3,NH4NO3,NaHSO4,Cu2(OH)2CO3
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