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的性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2911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法的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语法的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语法的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语法的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语法的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法的性质.docx

《语法的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法的性质.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法的性质.docx

语法的性质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的性质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语法是语言中关于词的——和词——的规则。

2.语法规则从本质上说是说本族语的人头脑中潜在的一种——,也可以说是人们说话时的一种——。

3.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是——、——、——、——。

二、名词解释题

语法

三、单项选择题

下面哪个句子是合乎语法规则的()

A.Iloveyou.B.Iloveshe.

C.Billenjoytoswim.D.Marywritedaletter.

四、多项选择题

语法规则具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A.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复杂性。

B.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C.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

D.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E.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五、判断题

1.语法规则既然是一种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所以语法规则是不会改变的,如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完全一样。

()

2.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相同的规则在同一个结构里不能重复使用。

()

3.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它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实际上环环相扣,这一条规则往往受另一条规则的制约,或者说另一条规则可以补充这一条规则。

()

4.语法规则是独立的规则,它和语音、语汇规则不发生联系,是截然分开的。

()

5.语言中不合逻辑的语言现象就是不合语法的,因而应该剔除,净化语言。

()

6.语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规则,因而可以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由语言学家或政府部门对复杂烦乱的语法规则作统一的规划或简化。

()

六、简答题

1.语法规则具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2.以汉语为例说明语法和语音的关系。

3.以汉语为例说明语法和语汇的关系。

4.以汉语为例说明语法和修辞的关系。

5.以汉语为例说明语法和语境的关系。

6.以汉语为例说明语法和逻辑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构成、变化构成词组和句子

2.直觉知识约定习惯

3.高度的抽象性强大的递归性严密的系统性相对的稳定性

二、名词解释题

语法是语言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三、单项选择题

A.

四、多项选择题

BCDE.

五、判断题

1.X2.X3.√4.X5.X6.X

六、简答题

1.答:

(1)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所谓“抽象”指的是对具体东西进行类的概括。

语言词语和句子无限多,不可能每个词语和句子都去建立一条规则,这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

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所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

比如“桌子、书包、电影、思想”等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根据某种共同特点,比如大都能受数量词修饰,就可以建立“名词”这个类:

这就是从词的用法对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

(2)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

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语言中句子格式和长度各种各样,即使抽象也不可能不断增加新的规则,这时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

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

(3)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

语言中的每一条语法规则并不是独立起作用的,一条规则之外往往还有另一条规则管着。

所有的语法规则都是互相联系着共同起作用的。

(4)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所谓“稳定”指的是语法规则与语音、语汇这样一些与地域差异、社会发展关系十分紧密的语言要素比较起来,变化现象比较小,变化过程也十分缓慢。

2.答:

语音是指语言的声音,包括字词的发音、音节的轻重、单位之间的停顿、句子末尾的语调等等。

但语音形式有时也可能影响到语法,或者说语法现象就表现为语音差别。

比如“我们两个人”,如果在“我们”后停顿表示有很多人,每两个人一组;如果在“我们两个人”后停顿就表示只有我们这两个人,也只有一个组。

3.答:

语汇是指语言中使用的词语,包括词语的意义、用法和类别等等。

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也往往影响语法,因为某些特定词语会造成语法上的差异。

如“过意不去”的两个意思会造成语法差异:

在表示“不安、抱歉”时,只需联系一个名词(如“我很过意不去”),但在表示“刁难、苛待”时就必须引出另一个对象(如“他跟我过意不去”)。

4.答:

修辞是对语言中表达的要求,包括词语选用、辞格运用和句式调整等等。

修辞现象有时也可能影响到语法,即为了修辞需要有时可以超出语法规则的限制。

比如在“别这么近视眼”、“太阿Q”、“很女性”这样的句子里,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或形容词而作了谓语。

5.答:

语境指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条件下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

比如“上课了,已经”、“干干净净的,洗得”,看起来是违反了副词作状语必须在动词前面和状态词作补语必须在动词和“得”后面的语法规则,但在说话匆忙时这种因为追加补正而造成的语法成分易位现象还是很常见的。

6.答:

逻辑是语言表达内容的规律,语法是语言表达形式的规律,因此二者的关系非常紧密。

语法中“主语、谓语、宾语”等概念就是从逻辑术语中借来的;复句的语法关系实际上也就等于逻辑上复杂判断的关系。

逻辑对语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语言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的制约。

从基本要求看,一般人们说话不但要合语法,也要合逻辑。

比如“风把门吹开了”,既合浯法也合逻辑,所以才是正确的,但“门把风吹开了”虽然格式不错,但由于不合逻辑,所以就不是正确的句子。

但个别例子有时看似不大合逻辑,但大家都这么说,也懂得什么意思,就不能完全用逻辑来苛求。

像“好热闹”和“好不热闹”意思一样,本来该说“来北京以前”,但人们反而常常说“没有来北京以前”,就是这种情况。

第二节语法研究的内容、类别和单位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种内涵:

一是客观存在的语法,这时说的“语法”就是语法规则本身,或者更准确地说叫做——;另一个是主观认识的语感或习惯也进行研究后作出的归纳和说明,这才是所谓的——。

这种意义的语法又可以称作——。

2.语言学家研究语法首先必须确定自己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内容不同,所说的语法规则就会有所区别。

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材料区分——与——;根据语法研究的用途区分————与——;根据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区分与。

3.传统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即和;现代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个层面,即和。

4.语法单位通常分成四级或四种,即、——和——。

5.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6.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的语言单位。

7.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和的语言单位。

8.各种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实际上具有不同的关系。

一种是——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

另一种是——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所起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

9.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地、——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范围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10.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互相依存的:

一方面可以说每个语法成分都处在既可能跟别的成分替换(聚合),又困难跟别的成分连接(组合)的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可以说聚合规则是的,组合规则是——的。

二、名词解释题

1.历时语法2.共时语法3.组合规则4.聚合规则

5.语素6.词7.句子

三、单项选择题

1.古代汉语中的“之、乎、者、也”等一套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完全消失,并变成了“的、了、呢、吗”等另一套语气词,研究这种演变过程的语法是()。

A.共时语法B.历时语法

C.教学语法D.个别语法

2.把语法分成词法、句法两个部分,是()提出来的。

A.结构语法学B.形式语法学

C.现代语法学D.传统语法学

3.核心语法指的是()。

A.句法结构规则B.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

C.与语法有关的语义知识D.与语法有关的语音知识

4.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是()。

A.语素B.词C.词组D.句子

7.下面语法单位之间属于质变关系的是()。

A.语素和语素组B.词和词组

C.词和句子D.句子和句组

8.不同语法单位之间的质变关系也可以叫做()。

A.组合关系B.聚合关系

C.组成关系D.形成关系

9.根据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可以区分为()。

A.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B.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

C.共时语法和历时语法D.小语法和大语法

四、多项选择题

1.根据语法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语法分为以下几种

()。

A.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B.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

C.核心语法与外围语法D.词法学与句法学

E.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

2.按照语法现象的不同,可以把语法分为()。

A.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B.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

C.词法与句法D.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E.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

五、判断题

1.语法规则是主观认识的语法,即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造句时的语感或习惯进行研究后做出的归纳和说明。

()

2.历时语法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而共时语法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因此二者的区分是绝对的。

()

3.教学语法面对的是人,因此教学语法的特点是精确可靠,其定义和规则必须具有推导性和可验证性。

()

4.现代形式语法学把语法区分成两种规则,即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

5.词法既然是形态学,顾名思义应只研究跟词的形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即只是构形问题,而构词问题和词类问题不在词法研究的范围之内。

()

6.词组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

7.词一定比语素长,词组一定比词长。

()

8.词和词组的功能都是用来造句,因此,词和词组之间的关系也是量变的关系。

()

六、简答题

1.什么是语法规律?

什么是语法规则?

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2.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的区别。

3.为什么说方言语法实际上是共时语法现象反映历时语法现象?

4.教学语法与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的区别。

5.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的区别。

6.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的区别。

7.核心语法与外围语法的区别。

8.传统语法学、结构语法学、和现代形式语法学分别怎样对语法现象进行划分?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说语法规律只有一种,而语法规则可以多种多样?

2.为什么说每个语言成分都既处在组合关系中又处在聚合关系中?

3.怎样理解各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法规律语法规则语法学

2.历时语法共时语法教学语法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普遍语法个别语法

3.词法句法核心语法外围语法

4.语素词词组句子

5.音义结合

6.能独立运用

7.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语气句调

8.量变质变

9.横向静态空间

10.潜在现实

二、名词解释题

1,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的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

2.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3.就所有的语法成分(小到语素和词,大到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

4.聚合规则是指就所有的语法成分(小到语素和词,大到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则。

5.语素是最小的不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6.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7.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书面上用句号、问号等表示)的语言单位。

三、单项选择题

1.B2.D3.A4.B5.C

6.D7.C8.D9.B

四、多项选择题

1.ABE2.CDE

五、判断题

1.√2.X3.X4.X

5.X6.X7.X8.√

六、简答题

1.答: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种内涵:

一种是指语法规律,另一种是语法规则。

语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对于说本族语的人来说,语法规律只有二种,只要能正常说话的人都具有运用这种规律的能力,或者说共同受到这种语法规律的制约。

语法规则是主观认识的语法,即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造句时的语感或习惯进行研究后作出的归纳和说明,这种意义上的语法又可以称作“语法学”。

人们平时所说的“语法”一般是指后者,即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的关于语法的一些规则。

不过大家通常说语法时,并不特别区别上述两个概念。

这是因为语言学家说的语法虽然指的是某种主观认识,但又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尽可能一致,即最大限度地去描写各种语法现象,揭示客观的语法规律。

2.答:

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材料区分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

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的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

比如研究古代汉语中“之、乎、者、也”等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全部消失,并发展为“的、了、呢、吗”等语气词的原因及过程。

这就是历时语法要研究的。

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比如现代汉语的研究就是共时语法研究的内容。

3.答:

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的区分是相对的。

广义的现代汉语既包括官话(即普通话),也包括方言,它们从空间上看是共时的,但因为它们都是从古代汉语这个老祖宗发展演变过来的,而变化的程又有快有慢,其中有的保留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少些,差异人些,还有的则保留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多些,差异小些。

例如“不断的(地)、渐渐的(地)”;一种是出现在某些词的后面构成形容词性单位,如“好好的、热乎乎的”;还有一种是出现某些词的后面构成名词性成分,如“吃的、干净的、他的”,但这三个词缀语音形式相同,所以很难说到底是一个东西还是三个东西。

但从广东话看,分别起这三种作用的后缀是不同音的“口甘[kεm35](吾停口甘讲)、口地[tei35](咸咸口地)、口既仁Kε33](我写口既系英文)”,很明显是三个不同的东西。

后者的区别其实是反映了古代汉语(至少唐宋时)的情况,可见普通话与古代汉语比较起来变化较大,而广东话离古代汉语则更近些,也就是说普通话和广东话的共时差异就恰恰反映了汉语的历时语法变化。

4.答:

根据语法研究的用处可以把语法区分为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

教学语法研究的结构面对的是人,即建立一套用词造句的语法规则体系用来进行语言教学。

教学语法的特点是规范和实用,定义和说明要求具有简明性和可接受性。

或者说这种语法系统要充分考虑人的特点:

一方面因为人的理解力有限而不能太复杂,另一方面又因为人毕竟有一定的理解力而不需要太多太细。

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也称作计算机语法,它的研究结果面对的是机器。

即建立一套可以自动识别和操作的语法规则体系用于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的特点是精确和可靠,定义和规则必须具有推导性和可操作性。

或者说这种语法系统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的特点:

一方面计算机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这就允许给出的语法规则是比较复杂的,另一方面计算机却不像人那样具有某种智能,所以提供给它的语法规则又必须是非常严格和细致的。

5.答:

根据语法教育的理论意义可以把语法区分为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

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同的语法机制。

从比较大的范围看,普遍语法研究为什么儿童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学会一种语言,为什么人们能说出他从未学过的话,为什么有些本来能正常说话的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语言障碍,这是从心理、生理、病理等学科角度来证明语法具有某种普遍的因素。

从比较小的范围看,普遍语法教育为什么人类语言都有相似的结构层次和关系,为什么都会有名词、动词等实体词类和某些起功能作用的虚词,为什么都有表示时态的语法手段。

为什么都有语序变化等等,这是从语法现象本身的角度来证明语法具有某种普遍内容和形式。

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教育,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如汉语语法、英语语法等,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这类教育的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中独特的语法现象。

6.答:

结构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即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就所有语法成分(小到语素和词,大到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则。

组合规则管辖着哪个语法成分在前,哪个语法成分在后的问题,所以组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

聚合规则管辖着什么样的成分能替换某个组合位置的问题,所以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成分的归类规则。

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7.答:

现代形式语法学提出把语法分成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

核心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这种语法只管语言片段是不是合乎结构上的规则,而规则本身又只有非常抽象的几条,因此它把语法的范围缩小了,因此又称小语法;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这种语法要管辖词语的搭配(选用什么词),语言的表达(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和译音的实现(能不能说出来)等,因此它把语法的范围扩大了,因此又称为大语法。

8.答:

传统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个部分:

词法部分和句法部分。

“词法”也称“形态学”,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

“句法”又称“造句法”,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结构语法把语法分成两种: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组合规则是指线性的不同位置

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聚合规则是指线性的某个位置能否替换的关系;现代形式语法学把语法分成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两个层面。

核心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七、论述题

1.答: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内涵:

一种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这时说的“语法”就是指语法规则本身,或者更准确地说叫做“语法规律”。

对于说本族语的人来说,语法规律只有一种,只要能正常说话的人都具有运用这种规律的能力,或者说共同受到这种规律的制约。

另一种是主观认识的语法,即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造句时的语感进行研究后做出的归纳和说明,这才是所谓的“语法规则”。

这种意义上的语法又可以称作“语法学”。

语言学家总是试图使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一致,即最大限度地去描写各种语法现象,揭示客观的语法规律。

对于同一语法事实,不同的语言学家所说的语法规则可能很不一样。

就拿汉语“饭吃过了”这种句子来说,有人说它是受事宾语倒装的变换句式,有人则说它本来就是受事名词当主语的原型句式,有人从表达角度说这是话题句,有人从语义角度说这是被动句,还有人从结构的角度说这是省略句等等。

造成这种情况有多种原因,如语言学家主观认识会有某种局限,即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语法规则都说得很清楚、很准确;又可能因为语言学家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法体系有所不同,即有意识地从不同的角度做出说明和解释。

不过即使不考虑上述原因,语法研究的结果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语言学家研究的内容不同(研究的侧重点、研究限定的范围、研究的用途等)所说的语法规则会有所区别。

2.答:

结构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

即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就所有语法成分(小到语素和词,大到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则。

比如汉语“我/买/书”这三个词,理论上可以有六种搭配组合,但只有“我买书”是成立的,不能说“书买我”,虽然在特定的环境下能说“书我买”、“买我书”等,但意思也不一样。

这种哪个成分在前哪个成分在后的问题就是由组合规则来管,所以组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

不光句子的组合是这样,词和词组的组合也是如此。

说话不能只是说一句,但并不是每说一句话就得有一条组合规则。

比如“他写字”、“我们唱歌”、“小张主持节目”都是按照“我买书”的组合规则说出来的。

它们之所以都是正确的句子,还因为这种组合形式实际上存在三个可替换的位置,比如在“我”的位置上可以替换出现“他、我们、小张”,在“买”的位置上可以替换出现“写、唱、主持”。

如果不是同类成分就不能替换出现在同一位置上,否则就会出错。

可见组合其实不是一个一个成分的组合而是一类一类成分的组合,这种什么样的成分能替换出现在某个组合位置上的问题就由聚合规则来管,所以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成分的归类规则,不光这种结构是这样,所有的词、词组和句子形式也都是这样。

组合规则是互相依存的:

一方面可以说每个语法成分都是处在既跟别的成分替换(聚合),又可能跟别的成分连接(组合)的关系之中,另一方面也可以说聚合规则是潜在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

3.答:

语法单位通常分成四级或四种,即语素、词、词组和句子。

如果把比句子还大的一段话或一篇演讲叫作句子(又称句群、语段和篇章),也算作语法单位,那么就一共有五级或五种语法单位。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词组是有意义的能够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书面上用句号、问号等表示)的语言单位。

句组(句群、语段和篇章)是由多个句子组合而成、表达相互关联的比较复杂的意义,书面上表现为一组句子、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语言单位。

从上面的语法单位的定义可以看出,各种语法单位之间实际上具有不同的语法关系。

一种是量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

如词与词组之间就是这种关系:

因为词组总是由多个词组合而成的,即词组总要比词长一些;但它们的作用都是作造句的材料(独立使用),这一点相同。

还有一种是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所起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发生变化。

如汉语中词和词组与句子之间就是这种关系:

因为词和词组没有表达功能,句子却要求必须说出来和用于交际,即它们有不同的功能;但句子成分数量有时可以与词或词组相等,这一点又是相同的。

根据语法单位的这些特点,可以把语法单位表示为以下三级五种(由于单个语素和语素的组合都可能成为词,也可以增加“语素组”这个概念,这样就共有三级六种单位):

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差别是数量性的,即彼此有不同的长度:

第一级中语素组由语素组成,第二级中词组是由词组成的,第三级中句组是有句子组成的。

不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差异是功能性的,即各自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级语素和语素组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语素和语素组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句子和句组的功能是用来表达。

第三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语法首先是关于语言——的规则,也是关于语言——的规则。

2.语法形式是体现——的形式,语法意义是——体现的意义。

3.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可以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

4.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可以把语法意义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