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2796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政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政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政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政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报告.docx

《政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报告.docx

政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过去五年及2011年政府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五年,是县十六届人民政府的任期。

五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这五年,是民乐发展形势最好的五年,是各项事业发展最快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预计今年全县生产总值可达到28.29亿元,比2006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38.9∶28.8∶32.3调整为32.9∶36.3∶30.8;大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20080万元、8780万元,年均增长23.2%和21.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37亿元,年均增长25.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4亿元,年均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188元增加到109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534元增加到5503元。

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五年来,开工建设各类重点项目329项,其中投资上亿元14项、千万元以上149项,累计完成投资59.7亿元。

优化发展环境,广辟招商渠道,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4项,到位资金17.3亿元,项目争引数量和建设质量均有大幅提高。

五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和“全省平安县”、“省级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打造化工新材料、矿产品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工、酒业四大支柱产业,二产超过一产,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2.5万吨无钙焙烧红矾钠、5000吨金属锶、5万吨包装材料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化工新材料产业不断壮大;爱味客、万向德农、亨汇麦芽、永正药业、陇金油脂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投产,特色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高;滨河集团品牌战略成效明显,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大河煤矿完成扩建,矿产品开发有序推进。

特别是在全市率先引进首家外资企业爱味客公司,建成1.5万吨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为把马铃薯产业打造成全县富民支柱产业奠定了基础。

累计投资6100万元改善生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条件,园区吸纳企业、集聚要素、培育产业的功能不断增强,入驻企业由2006年的12家增加到26家。

新建扩建乡镇企业115家,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五年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1%。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马铃薯、啤酒大麦、双低油菜、制种、中药材、林果等六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张,占总播面积的78%。

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累计建成各类日光温室1879座。

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紫皮大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马铃薯、大蒜、菊芋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发挥全省“肉羊产业大县”和“能繁母猪大县”优势,持续推进畜禽“三百万”工程,建成规模养殖小区42个,发展规模养殖村21个、规模养殖户6020户,全县畜禽饲养量达182.9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2.13万吨,分别比2006年增长11.1%和16.7%。

完善培训体系,拓展输出领域,培育劳务品牌,优化管理服务,劳务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典型示范、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累计建成新农村示范点38个、“四化”示范村10个、小康住宅19290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9处、户用沼气池7387座,完成卫生改厕7460座。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建成县农业信息中心和3个农技区域站,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2个,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农业科技贡献率比2006年提高4个百分点。

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现金收入持续提高。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五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6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由4.5平方公里扩大到7.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4.4个百分点。

启动实施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改造城区主干道路18.9公里、人行道7.6公里,硬化临街巷道65条,特别是集中供热、供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等重点项目的立项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为城市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建一幼、老年福利中心等社会公建工程50项、保障性住房10.56万平方米、商品房35.8万平方米。

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

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6.2万平方米,架设路灯178盏、电子监控设施45套。

全面推行综合执法,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实施农村公路“3316”工程,累计建成通乡公路4条133公里、通村道路267条802公里,通达能力明显提升。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征地拆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累计投资7.1亿元,先后实施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大堵麻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102项;建成各类防渗衬砌渠道438公里,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51.6%;完成退耕还林4.8万亩、人工造林4.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9.2%。

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推进海潮湖、扁都口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快速发展。

——民生改善成效显著。

全面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先后撤并乡镇中学10所,改建农村寄宿制小学12所,改扩建校舍15.9万平方米,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高考成绩连续17年居全市第一,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协调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65个,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所标准化计生服务所。

新农合全面覆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农家书屋202个,新公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三馆”免费开放,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有序推进。

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深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6.5‰以内。

加强应急储备粮油体系建设,储备应急粮油689万公斤。

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村干部养老保险,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5.2万人次;城乡低保连续4次扩面提标,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43亿元。

认真落实就业政策,健全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3%以内。

加大农村妇女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8亿元。

科教文卫、扶贫济困等重点支出有效保障,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良种补贴等惠农资金全面落实。

加强社会管理,全面推进平安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和边界维稳,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公共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五五”普法顺利通过市级验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提请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重大事项57项,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08件、政协委员提案280件。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0项,清理规范性文件151件、废止36件、修订9件。

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健全。

着力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五年来,审计、统计、物价、商务、供销、地震、扶残助残、民族宗教、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税务、电力、工商、质监、气象、金融保险、邮政通讯等省市驻民单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2011年,我们紧紧围绕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努力克服干旱、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发展生态经济,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预计生产总值比去年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9%,大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2.2%和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1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98元。

一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开工建设各类重点项目63项,5000吨氯化锶、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道路、城区集中供热、初级实验中学等41项投资上千万元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签约投资亿元以上招商项目4项,总投资19.1亿元,到位资金1.55亿元。

积极申报各类项目225项,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18.5亿元,下达年度投资计划1.38亿元。

储备重点项目91项,总投资54.2亿元。

二是工业经济稳健运行。

新建、续建和扩建工业项目10项,完成投资1.67亿元。

5000吨玉米种子一期、1500吨甘草饮片、5000吨沙棘综合加工等项目相继建成。

5000吨脱水蔬菜、40万平方米彩钢夹芯板、15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1000吨聚苯板生产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修编生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规划,绿化园区道路6公里,架设输电线路6公里。

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万元GDP能耗下降3.5%。

预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44亿元,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88亿元,增长29%。

三是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编制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新建现代畜牧业和设施园艺业试验示范基地。

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11万亩,六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张,种植面积达70.5万亩。

设施农业加快发展,新建红提葡萄日光温室439座、蔬菜日光温室284座、钢架大棚450座,新安装温室卷帘机230套、滴灌设施100套。

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7个,发展规模养殖村5个、规模养殖户2039户,投资2.36亿元的华瑞公司1万头数字化奶牛养殖项目开工建设。

深入开展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培训1.1万人,输转6.9万人。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建“四化”示范村10个、小康住宅4500户。

推广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保护性耕作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7.6万亩,完成常规节水68万亩。

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农机服务组织9个,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新建乐民路、嘉园路、滨河路等城市主干道路6公里,集中供热、污水处理、供水管网改造等市政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开工建设社会公建工程19项9.8万平方米,新建保障性住房488套3.24万平方米,新建续建商品房1277套14.1万平方米。

新建通村道路100公里,硬化村内巷道50.6公里,完成42公里丰六通乡公路建设和14公里瓦杨路、干山路大中修工程。

硬化海潮湖景区道路11公里,开工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大门、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成功举办“金色田园·魅力民乐”旅游文化艺术节。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堵麻河道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14项农田水利项目顺利实施,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精心组织实施退耕还林、三北四期、天然林保护、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森林抚育等项目,完成退耕还林封山育林1万亩、补植补栽25.7万亩、防护林2.2万亩、森林抚育1.4万亩,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能力不断提高。

五是社会事业协调推进。

顺利完成4所乡镇中学撤并改建任务,建成初级实验中学、金山小学,三堡寄宿制小学等10所农村小学校舍、一中塑胶运动场投入使用,“两基”迎国检工作有序推进。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落实,县医院住院部大楼完成主体工程。

新农合、城乡低保等制度规范运行,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人口计生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加强安全监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信访秩序,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积极推进殡葬集中整治,社会建设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回顾即将过去的五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新局面。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持之以恒、扎实苦干的结果,也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打下坚实发展基础的历届班子,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人民团体、解放军、武警官兵及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民乐改革发展的投资者、建设者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在五年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对做好民乐工作、推进科学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实现民乐新发展,必须始终坚持顺应自然、科学发展的理念。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实现科学发展,必须顺应自然规律、顺应时代要求、顺应群众意愿。

我县地处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最前沿,从南到北海拔落差大,区域差异明显。

我们必须立足这一实际,坚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省市发展大局,积极探索生态引领、转型跨越之路,找准新形势下发展县域经济的着力点,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实现民乐新发展,必须始终强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

与时俱进是发展的源泉,开拓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五年来,我们在与时俱进中寻找出路、在开拓创新中寻求突破,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民乐实际的发展路子。

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新的理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根据形势变化和国家政策调整,努力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在形势变化中捕捉机遇、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才能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实现民乐新发展,必须始终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办成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理解和大力支持。

今后,我们也只有始终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坚持把为民谋利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全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民智、凝聚民心,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实现民乐新发展,必须始终营造文明诚信、和谐稳定的环境。

文明诚信、和谐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和软环境。

五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妥善处理各类矛盾,营造了文明和谐的发展环境。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建设诚信社会、和谐社会的新规律、新特点,不断强化社会建设与服务,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努力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

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持之以恒地抓好安全生产和平安创建,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实现民乐新发展,必须始终弘扬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作风。

五年来,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民乐实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攻坚克难、求真务实、扎实苦干,开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今后,我们也只有正视现实、迎难而上、脚踏实地,坚持“苦”字当头、“干”字为先,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将制定的发展计划一项一项落到实处,才能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才能创造民乐更加美好的明天。

成就鼓舞人心,挑战催人奋进。

在五年的发展实践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周边县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与历史任务相比,我们发展的压力更大、任务更加艰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工业稳基扩容、农业转型发展、三产培育壮大正处在关键时期,综合经济实力需进一步提高;受自然条件、资源、区域位置等因素影响,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生产性项目接续不足,持续发展的后劲需进一步增强;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日趋明显,发展生态经济的路子还不够宽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需进一步加快;受区域差别、生产基础等方面的制约,沿山地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促进农民均衡稳定增收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随着经济转型、利益调整步伐加快,社会矛盾集中凸显,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

今后五年,是新一届政府的任期,也是我们实现转型跨越的战略机遇期。

刚刚闭幕的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坚持生态引领、建设和谐民乐”的发展主题,为我们描绘了今后五年美好的发展蓝图;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支持甘肃加快发展意见及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深入实施,为我们推进跨越发展提供了契机;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一山一水生态市、宜居宜游金张掖”的发展方略,为我们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要按照县委“既要继承成功经验,一以贯之不折腾,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顺应发展大势,勇于创新不松劲,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直面各种挑战,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全力破解发展难题,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根据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和“五四三二一”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建设高原生态文明县、生态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大县为目标,突出新型工业主导、现代农业富民、城乡统筹推进、社会和谐进步,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础条件更趋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力争到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总量翻番,即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达到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突破50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8%和15%,达到4.6亿元和1.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达到1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达到16.5亿元。

公民法律道德素质、城乡文明程度、民生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发展壮大生态工业、现代农业、通道经济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生态环境与经济结构同步优化;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把生态引领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方向,着力建设高原生态文明县。

我县是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永续补给的绿色生态屏障,是张掖盆地和天然湿地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头,生态地位重要。

我们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省市发展战略布局,立足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定位,坚持生态引领,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低耗、循环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工业,以节水、高效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以低碳、环保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旅游业和三产服务业,努力构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特色产业格局。

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生态功能,提升城市发展品位,全力建设宜居、宜游、宜学、宜商的高原生态文明县城。

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原和湿地保护治理及农田林网、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体系建设,强化保护措施,不断提高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增强农林区和北部荒漠区生态保护功能。

紧抓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机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科学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

强化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水源、大气、土壤保护和工业“三废”、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着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强化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和条件支撑,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把发展新型工业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支柱,全力打造生态工业强县。

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发展生态经济的首要任务来抓,着力建设一个园区、打造三个特色产业园、壮大四大支柱产业,构建生态型、循环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

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

坚持合理布局、条块结合、产业互补,大力建设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现代物流园。

坚持扩容增量、提质增效,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无钙焙烧红矾钠、金属锶系列化工产品、马铃薯全粉淀粉、麦芽、中药材加工、食用油等优势项目,支持滨河集团推进品牌战略,加快石灰石、煤炭资源开发进度,完善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壮大化工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酒业和矿产品开发四大支柱产业,持续提高工业经济实力。

紧抓国家建设河西新能源产业基地机遇,积极新上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完善服务体系,扶持发展中小企业。

创新发展模式,拓展融资领域,完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投资强度大、产业层次高、符合生态发展要求的龙头项目,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

三、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努力建设特色农业大县。

按照生态、节水、优质、高效的目标,坚持以规模化布局创建基地、以标准化生产打造品牌、以产业化经营提升效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力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村全面进步、农民持续增收。

立足区域特征和优势,实施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特色农产品之乡”申报认定,不断发展壮大马铃薯、中药材、啤酒大麦、制种、双低油菜、林果六大特色产业。

坚持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持续推进畜禽“三百万”工程,健全良种繁育、疫病防控体系,大力推广科学循环养殖模式,积极培育屠宰加工、冷冻储藏企业,不断提升畜牧业经济效益。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科研示范、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完善机制,延伸链条,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努力将示范园区建成全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干旱半干旱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信息服务、质量安全、市场流通等体系,着力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强化技能培训,拓宽输转渠道,打造劳务品牌,努力构建外出务工与回乡创业双向流动的劳务经济发展新格局。

积极争引项目和政策扶持资金,按照村有一项特色产业、户有一座种养棚圈、人有一项致富技能的目标,全力推进浅山区贫困片带扶贫开发,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按照“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方向,抓好农业产业培育、基层民主管理、农村环境改善、农民教育培训,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载体,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牢固树立项目首位意识,强化力量抓项目争引、落地开工和建设管理,以项目的大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积极围绕国家政策找项目、围绕功能区规划谋项目、围绕省市发展战略争项目、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瓶颈报项目,强化科学论证,加强沟通衔接,重点争取生态保护、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项目,现代农业、新能源、循环经济等产业开发项目,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民生建设项目,力争更多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强的重点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

合理区分项目性质,统筹规划整合实施各类项目,发挥合力,着力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成效。

坚持把项目建设实绩作为评价班子、考核干部、确定奖惩的重要标准,强化项目工作责任制,不断健全领导挂项、部门帮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