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中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2017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中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桂林中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桂林中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西桂林中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西桂林中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中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

《广西桂林中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中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桂林中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I、II两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一、(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A.惩创(chuāng)否泰(pǐ)天姥山(mǔ) 长歌当哭(dāng)

B.干练(gàn)便言(pián)反间计(jiān)风尘仆仆(pū)

C.后裔(yī)炽热(chì)潜意识(qiǎn)淇水汤汤(shāng)

D.房檩(lǐn)梵文(fàn)冠心病(guān)匪我愆期(qiān)

2.下列词语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通谍住持潭拓寺何时可辍朔风凛冽

B.殒落萧索傻楞楞瞑顽不灵长途拔涉

C.罪蘖椭园化妆品颠来倒去惮精竭虑

D.牡蛎寥落大姆指桀傲锋利一椽破屋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A.有个人极其聪明,他问教士:

“什么合乎上帝的心意,是说话?

还是做事?

B.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

C.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

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写什么景,怎样写景,为什么写景,是我们阅读分析这类散文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紫砂杯具自古以来就为茶器之首,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保健功效,为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玻璃、塑料杯具望尘莫及。

B.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C.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D.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中国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令人遗憾地铩羽而归,《团圆》则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流正侵蚀我国实体经济,为了“驱寒保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应对措施,积极扩大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

B.“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别称谓,这个词可能会像“知青”、

“下岗工人”、“农民工”一样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词语之一。

C.如今很多养老保险产品不提倡客户趸领的原因,是由于对保险公司来说一次性的养老金给付不利于现金流的稳定,常常也会引起给付压力所导致的。

D.白宫今天称,美国总统奥巴马相信联合国气候峰会能够达成一项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气候变化。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B.我有亲父兄逼迫兼弟兄

C.其日牛马嘶蹑履相逢迎D.我有亲父母无一不适耳目之观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府吏见丁宁②渐见愁煎迫B.①君尔妾亦然②作计乃尔立

C.①会不相从许②叶叶相交通D.①大人故嫌迟②故作不良计

二、(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0题。

①我已经说过: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料之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②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倘要寻找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④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8.在第②段中加点的“之”字指代的内容是

A.中国女子办事

B.少数中国女子办事

C.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D.中国女子办事的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9.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主语是“这一回”,谓语是“互相救助”,宾语是“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B.主语是“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谓语是“压抑至数千年”,宾语是“明证”。

C.主语是“事实”,谓语是“为”,宾语是“明证”。

D.是二重复句,第一层是递进关系。

10.对文中第③段理解正确的是

A.是对刘和珍等烈士死难意义的高度评价,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前进。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激励。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

曾祖焘,晋平西将军。

祖序,豫州刺史。

父谌,益州刺史。

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

“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

”后随到彦之北伐。

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

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

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

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

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

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

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

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

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

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

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

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

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

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

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

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

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

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

“此乃贫家好食。

”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谓不忝尔祖矣忝:

辱没

B.檄修之举兵檄:

檄文

C.修之未尝供赡赡:

供养

D.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

务:

要务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也

B.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C.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D.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斧斤以时入山林

1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②修之潜谋南归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⑥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

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方人而时时想着回去。

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让他无功而返,最终杀了被竺超民抓住的义宣。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

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第Ⅱ卷(共108分)

四、(26分)

15.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

(4分)

译文

(2)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

(4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阮郎归·耒阳①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1)词的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2)下片通过哪两种手法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4分)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诗经·卫风·氓》)

(2),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3),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

(4),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5),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7)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8),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9)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10)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与庄子和屈原一起飞翔

朱以撒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

这时便可以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

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

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

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

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

老子的文字词约义丰,简练过了头,就让人恍兮惚兮一时摸不着头脑;孔子的文字要比前者生动一些,有的形象性足以令读者倾倒;孟子学说虽说是孔学的发展,但在描述上走向更精美细腻的刻画;至于韩非子的文字,善以寓言出手,挥洒轻松里,笑后颇寻思。

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

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④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

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

读他的《逍遥游》,首句突兀而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啧啧,真让人叫绝。

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

⑤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

那个时代是“百家争鸣”、思想之花竞相绽放的时代。

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

庄子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

⑥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

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

由于这个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才更有兴味。

⑦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是深深的痛苦。

后人看得比较痛心的是他对昏聩的楚怀王的痴迷和幻想,在他眼里,楚怀王、楚山楚水楚民都是连为一体的。

屈原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肩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

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

⑧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地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得阔大起来。

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

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江蓠、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

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远离了龌龊,亲近了美好,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⑨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

⑩庄子和屈原是那个时节令人瞩目的人物,又是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

而今人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

因为,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打开书本,随便一瞥就能望得见《逍遥游》和《离骚》,不由自主地,心回到那久远的神秘里,和他们一道飞翔。

18.文章第一段中的“空巢”具有怎样的含义?

并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4分)

答:

19.文章前部分内容意在写庄子,可文章第三段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概括庄子和屈原在创作上的不同点,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8分)

21.将下列一组句子重新排列后填入原文的横线处,使其与上下文恰当衔接。

(只在原文中的横线处填写重新编排后的序号即可)(4分)

⑴句子:

①你只知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获。

②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③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④有研究表明,在正面激励因素中,感恩被认为是培养道德良知、增强人格魅力和提升成长力量的最好的催化剂。

⑤英国作家萨克雷说: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⑥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阳光。

⑵原文: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智慧品德。

感恩之心驱使下的人有别于常人,他们执着而无私,博爱而善良,敬业而忠诚,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个不知感恩的人,是素质不全面的人;一个缺乏感恩的集体,是没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集体;一个抛弃感恩的社会,是充满尔虞我诈、假冒伪劣、没有安全感的社会。

懂得感恩的人,总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充满感激,并且将这种感激转化成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孝敬父母、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所给内容,为全文补写结论。

(不超过50个字)(4分)

美国一所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要求学生们在下面的三种情况下,选择其中的一种,对其进行捐助。

一是非洲中部遭遇严重旱灾,许多人正面临死亡的威胁。

二是大学中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无力负担学费,已处于无法继续学习的困境。

三是购置一台复印机,放在系办公室里供学生们使用。

学生们以不记名方式选择,结果有85%的学生选择捐钱买复印机,有12%的学生选择捐钱资助成绩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只有3%的学生选择捐钱援助非洲的难民。

  这个实验一方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6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刀子就要切苹果。

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

刚要切,爸爸赶紧喊道:

“切错了!

切错了!

”话音刚落,苹果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

“爸爸,好一个漂亮的五角星!

”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要求:

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答案

1.D(A.惩创chuàng长歌当哭dàngB.反间计jiàn风尘仆仆púC.后裔yì潜意识qián)

2.B(A.通牒潭柘寺何时可掇B.陨落傻愣愣冥顽不灵长途跋涉C.罪孽椭圆殚精竭虑D.大拇指桀骜锋利)

3.D(A第一个问号改成逗号B两个句号分别移到引号外C去掉后引号前的句号)

4.B(A.望尘莫及:

远望前面车马飞扬的尘土而追赶不上。

亦比喻远远落后。

B.春秋笔法:

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

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C.拭目以待:

擦亮眼眼看着。

形容对事情发展密切关注。

D.铩羽而归:

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

5.B(A项主谓搭配不当,“寒流”不能说成“侵蚀”,应改为“侵袭”。

C项“原因是”和“由于……导致的”句式杂糅。

D项“达成”缺少宾语,应在最后加上“协议”)

6.C(“逢迎”不是偏义复词)

7.B(B项都是“这样”的意思。

A项①指代“我”;②介词,被。

C项①相当于“你”,②互相。

D项①总是,②故意)

8.D(ABC三项表述都不完整)

9.C(画线句是单句,主干为“……事实……为……明证”)

10.A(B项“只能看到一点点微茫的希望”错;C项“自谦的说法”错;D项本句的语意重点不在“加以对比”上)

11.B(名词作动词用,“写檄文给……”的意思)

12.C(A项,第一个“为”是介词,表被动;第二个“为”是动词,治理。

B项,第一个“乃”是副词,才;第二个“乃”是代词,这样。

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

D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介词,按)

13.B(①仅仅说被围困,③所说的是徐卓。

⑥说的是朱修之“治身清约”)

14.B(“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不正确,回宋国是冯弘的派遣,并非出于传诏的帮助)

参考译文:

朱修之,字恭祖,是义兴平氏人。

曾祖父朱焘,是晋朝的平西将军。

祖父朱序,做过豫州刺史。

父亲朱谌,做过益州刺史。

朱修之从州主簿生职为司徒从事中郎,宋文帝说:

“你的曾祖父以前是丞相王导的中郎官,你现在是王弘的中郎官,可以说没有辱没你的祖先了。

”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

到彦之从黄河以南回去了,留下朱修之戍守滑台,被敌人包围,几个月粮食就吃完了,将士们只好烤老鼠吃,于是(城池)被敌人攻陷。

拓跋焘赞赏他能坚守节操,给他侍中的官职,并将宗室的女儿嫁给他。

朱修之暗中谋划回南方,妻子怀疑他,常常流着眼泪问他的心意,朱修之很感动妻子的节义,但最终没有告诉她。

后来鲜卑人冯弘自称燕王,拓跋焘讨伐他,朱修之与刑怀明一起跟从。

还有一个叫徐卓的,又要准备率领军队中的南方人叛动,事情泄露而被杀了。

朱修之与刑怀明非常害怕而去投奔了冯弘,冯弘并没有礼待他们。

留了一年时间,适逢宋国的使者传诏来了,朱修之的名声地位本来就显著,传诏到了就马上拜见他。

冯弘的国家敬重传诏,称他是“天子身边的人”,看到他对朱修之如此敬礼有加,才开始礼待朱修之。

当时魏国屡屡攻打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宋国求救,于是(冯弘)就派他去了。

21世纪教育网

15.

(1)朱修之暗中谋划回南方,妻子怀疑他,常常流着眼泪问他的心意,朱修之很感动妻子的节义,但最终没有告诉她。

(“潜”“竟”各1分,句意2分)

(2)有了军饷,有时候会接受,但很快就让属下分了,不会留给自己,只是以安抚招纳少数民族为要务。

(“旋”“佐吏”“抚纳”各1分,句意1分)

16.

(1)上阕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

“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者的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声里数家村”以“鹧鸪”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意境凄冷。

(而“潇湘逢故人”传达了作者内心淡淡的欣喜,答出这一点也可给分)

(2)①手法:

对比、用典。

形象:

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诗人形象。

17.

(1)载笑载言

(2)汩余若将不及兮

(3)君既若见录(4)青青子衿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6)隔叶黄鹂空好音

(7)蓝田日暖玉生烟(8)塞上长城空自许

(9)暮霭沉沉楚天阔(10)气吞万里如虎

18.①“空巢”表面指树杈间鸟儿南飞留下的空空的巢穴,又象征着商丘这一文化古镇,历史上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曾经在文化领域创造过辉煌。

但今天在这里,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身影,徒留下一个文化名城的空名。

(2分)③结构上引起下文,由“空巢”引飞翔,由飞翔引出了对庄子和屈原的议论,进而引出全文内容。

(2分)

19.①用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同庄子的作品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衬托出《庄子》语言和内容的诙谐幽默洒脱自然的独特魅力。

(2分)②充实了文章内容,开拓了思路,增强了文化色彩。

(2分)

20.①庄子的创作体现出崇尚自然,淡泊功名,追求自由独立的个性。

这是由于他生活极少牵绊,并且那个时代是“百家争鸣”、思想之花竟相绽放的时代。

(3分)②屈原创作爱国忧民,洁身自好,有为理想献身的精神。

这是由于他辅佐的君主昏聩,他被流放,但他对昏君仍充满痴迷和幻想,并且将昏君、国家、人民联在一起,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爱国,可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心中充满痛苦。

(3分)

21.⑤③②⑥①④(语段开头的一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智慧品德”为总起句,后面内容依次排列。

说“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句子为⑤③两句,其中⑤为引用句,③为结论句,排列为⑤③;说“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的句子为①②④⑥,这四句先提出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分析并举例论证,排列顺序为②⑥①④)

22.每个学生都程度不同地关心他人的困难,愿意给予帮助/大多数学生更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

23.作文评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