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docx
《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
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分成唐诗﹑宋诗﹑豪放词﹑婉约词。
不同的类型回答时内容是不一样的。
因为唐诗是以情入诗,宋诗是以理入诗。
举个例子杜审言的“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就是以情入诗
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以理入诗
唐诗讲究以诗抒情,宋诗讲究以诗写理。
这就反应在了答题上
要写情怎么写?
一定是写景,以景生情。
比方我们正常生活中表达思乡,成天把思乡挂在嘴边是低级的表达情感的表现。
写景才是王道,比方写明月,进而写到家乡的月~比方写捧起家乡的黄土狂吻。
这比单纯的语言表达强多了。
请同学们记住,唐诗都是以景写情,触景生情的。
反应到答题上,你要记得这样几句话。
写上了老师绝对给分:
以景写情,触景生情,诗人通过对某某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某某感情,情景相生,使无形的人的愁思有形化,使有形的景色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下面举例子,最后总结唐诗得分三步走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廖乱边愁说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是唐诗啊!
更进一步是边塞诗,我们通过后两句来体现怎么答题。
一般出题格式是这样的:
某句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去掉行不行之类的。
这是历年出题的唯一套路,其他出题方法和这个是等价的,因为他让你回答的内容是一定的。
这里举例,上诗中后两句表达好在哪里?
,通过对本题的解答说明答题的三步走战略
答古诗题,在卷面上写出来的东西第一步是翻译。
第二部是叙述好在哪,第三步是总述
第三步综述:
这样描写情景相生,需的情实的景虚实相生。
更富有感染力。
答题完毕
第一部翻译:
诗人前一句通过廖乱和边愁两个字描写主观感受,后一句秋月长城是对边塞景物的捕捉与描写
第二部好在哪:
诗人通过对秋月长城萧索空阔景物的描写使无形的作者的边愁有形化,跃然纸上更富有感染力。
诗有形的边塞景物沾染了作者浓烈的愁思。
总结起来,答题点得分点给分点有三个,这三部打全了,老师不敢扣分。
第一个得分点就是找到诗人写景的句子或词,进行简单的翻译,说明写的是什么景,表达的是什么情。
例子中抓住的是秋月长城,是边塞的景,情是廖乱的情是边愁。
紧扣边塞的景,边愁第一部的分就得到了
我在教答题技巧,不是像白痴语文老师那样念答案。
现在知道第一部答什么了么?
第二部就是套话了,第一部已经找到了诗中的景和情。
第二部就是把官话套话套出来。
这个是整个诗歌鉴赏的灵魂,一定要记下这两句话。
有形的景(答题时具体写出是什么景,如秋月长城)与无形的愁相结合,使作者无形的愁思有形化更形象更感人,使有形的景物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愁思
第三步更重要﹑告诉批卷的:
总结起来,诗人的表达技巧是情景相生虚实相生,写作方式是触景生情
这里给高中的朋友留两个作业,看自己都掌握没。
第一个“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第二个“而今尽识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分别叙述好在哪里。
我们现在进行唐诗的扫尾工作。
再叙述叙述出题人的出题方式,和在三步走基础上的不同答题技巧
虽然出题方式不一样,答题内容逃不出三步走战略。
比方问:
题眼是什么,是怎么把全诗写活的。
诗人浓烈的主观感受是如何表现的。
还有两首唐诗的对比等
关于第一个题眼,就是找到写景的最传神的那个字呗。
比方用烂了的例子“春风又绿江南岸”然后翻译这句所在的句子,然后走我的第二部和第三步
这是从写景上出题。
下一个主观感受,是从抒情上出题,先说明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再接第二部第三步
有时候更简单,三步走里只问你一步。
比方两个诗歌的对比杜牧的包羞忍耻是男儿和王安石的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的主题思乡对比
那就只答第一部和第三步呗,先说说全诗写了什么,再说写的东西表达了什么这正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一部与第三步
回想一下我们学了什么:
三步走,第一部找到景和情的句子或词,简单翻译。
第二部,套话你们默背下。
第三步总结,情景相生虚实相生诗人表达的真好。
完毕。
这是答题内容;技巧是:
第一部诗人写了什么。
第二部诗人是怎么通过写的东西表达的思想感情的。
第三步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
我们发现,诗歌鉴赏就是让我们运用上边的第二个三步走。
我们平常做题就是要练诗人写了什么景想表达什么情,怎么表达的记住我的套话就行了。
所以有了我写唐诗的第一个三步走
不要以为我墨迹,你们要会用技巧。
不信我出俩个偏题怪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名万骨枯。
刚才说了题型,问你题眼(回答第一部)。
问你哪里好(回答第二部)问你两首诗有何不同(回答第三步)下面收尾回答技巧,上边的诗好在哪里不好答吧?
这里来收尾工作,然后你就会他了
回答内容上来讲第一部和第三个是不变的。
第二个套话是使无形的情形象化,使有形的景沾染了作者的愁思。
这个是可变的
比方海内存知己那句:
诗人通过真实举例的天涯,与主观感受的比邻做对比,虚实相生,写出了诗人真挚的友情
其实本质上是景物的“天涯”与和比邻的距离差距对比表现的感情,本质上是以情写景的。
但是我们要具体的答出“对比”的技巧
表达技巧大家还记得多少?
刚才说了,现在就是扫这个尾巴:
对比,联想,拟人,回文,顶真比喻想象夸张,衬托,这都是。
而且一般就这些呃。
我给大家配上形容词大家就可以直接用了,奇妙的对比,大胆的夸张,奇妙的想象等等,我们来实战
我心飘摇悬似旆君意的的高如鸿。
好在哪?
第一部:
诗人描写了飘摇的旆和意志高昂的鸿雁,写描(翻译)写了作者内心的飘摇与友人赴官的意满
第三步表达了诗人不得志的惆怅与对友人赴官的真挚祝贺与向往。
上边两个大家都会了吧。
第二部:
诗人通过将心情与飘摇的旆和高鸿作比喻,自己的失意与友人的得意做对比,虚实相生
我们来看这道题,第二部得分点是比和对比,有了它不丢分喻
我们再练个想象的“风彻红旗冻不翻”好在哪?
这道题你们自己三步走,注意第二部要有新奇大胆的想象字样
下面我不说想象比喻什么的了,你们自己来说。
我出题了“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好在哪?
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好在哪?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好在哪?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始君王不动心好在哪?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好在哪?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好在哪?
垂死病重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好在哪?
第一部和第三步是不变的,找准第二部你要回答的内容套进去。
最基本的那两句最先学的有形化什么的别忘
唐诗扫尾还有一个人知识点,讲完就没了“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死去”好在哪?
那不是唐诗,可是唐诗总用到这样的表达技巧。
唐诗是以景生情的,表达方法有比喻﹑联想﹑想象﹑夸张﹑对比﹑顶真﹑等做复习题时遇上了我这没有的自己往上加。
你就比小猫我都强了~那祥林嫂这个同学们你们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么?
这是赤裸裸的烘托啊!
记住这样两句话吧同学们。
这两句比有形化什么的还上水平。
而且阅读题也会用的到
下面我要说了,快点记笔记这句话:
以乐景衬哀情而哀者更见其哀
这就是烘托,这就是反衬。
阅读题碰到烘托反衬字样的,或者明显看出来是烘托反衬作用的都答这一句
上边有一道“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题,答对比是对的,答答上反衬也是对的。
以乐景衬哀情而哀者更哀,同学们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和半死生的将士的悲哀了么?
再出一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刚才讲了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结构,很有用会用的到的,全国卷最后两道选择题都靠它找正确答案。
文言文选择一共四道题
唐诗就讲这些,宋诗马上开始。
高中的同学们,技巧我告诉你们了,拿去练,练的越熟越不丢分。
这东西练多了就记住了,不练永远不会。
信我的就找几十道诗歌鉴赏题练,练下来你就牛了。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那句,第一部解释,第二部如何好,第三步总结。
诗人想象无定河边战死的将士白骨犹是闺中妻子梦中挂坏的对象。
第二部通过显示的森森白骨,与诗人虚构想象梦中人的对比,第三步虚实相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闺妇的值得同情挂怀。
分析下这道题。
第一部,作者描写了什么?
无定河边的白骨犹是春闺**梦中思念的对象。
同学,这个不难吧?
和我的对比一下,我的应该接近标答。
简单翻译翻译对了么?
第二部怎么表达的
有形无形是老三步了,表达技巧的对比﹑比喻想象﹑夸张是新三步(让子弹飞语)赤裸裸的对比,同学们发现了吧?
老三部的总结是什么?
情景相生虚实相生。
回过头来看本诗:
春闺梦里人是假的人想象的人,无定河边骨才是切切实实的存在。
这正是一虚一实。
虚实对比
总结,虚实相生,情景相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对闺房的同情
建议你自己写一下杜牧的“我心飘摇悬似旆,君意的的高如鸿”这句。
还有问单个字的,回去看我的“题眼类解答”和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题
我又想起来一个经典: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也是有表达技巧的
同学们,你们说,花会不会流泪,鸟会不会惊心?
杜甫写花溅泪鸟惊心,实际是谁在溅泪谁在惊心?
这是感物,这是托物言情,这是拟人,这是通感(这个不要乱用:
通感是眼耳鼻舌身意的互通,不是人和事物的互通)
相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什么?
化作春泥更护花呢?
这是第二部的扩充,除了对比﹑想象﹑联想﹑夸张﹑拟人﹑顶真﹑回文﹑烘托﹑这里又多了感物﹑以物言情﹑托物言志﹑通感等
这些都和老三部的第二部套话有联系。
第二部是使诗无形的愁思有形化,客观的食物沾染了诗人主观的愁思
我们看“化作春泥”的第二部,诗人通过落红自拟,托物言志,使诗人的爱国情怀跃然纸上
那落红是赤裸裸的物,爱国是赤裸裸的情。
是不是情和景的结合?
爱国之情是看不建摸不着的,春泥护花确实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是不是虚实相生
老三部多重要啊,同学们~但是扫尾巴的过程中我们说了:
要找到具体的方法。
化作春泥这句:
你答出了比拟(诗人自拟),托物言志了么?
都好理解。
下面专门解释“回文”“顶真”“通感”这些不常见的。
回文,就是前后文乎文见意。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都死了,壮士都回来了?
显然不是,死和归是乎互文,前边也有归的后年也有死的。
这是初中内容明白就行了
自又有孙,孙又有子,子子孙孙那个就是顶真。
它的作用是强化效果。
比方愚公移山这课文中强调加强了不屈的精神永不懈怠的精神
通感很重要,不要用错要记牢。
人有六种“器官”对应六种感受“眼耳鼻舌身意”是六种“器官”
对应“色声香味触法”眼是用来看东东的,耳是用来听声音的,鼻是用来闻香臭的,舌是用来尝味道的,身是用来摸﹑碰触东西的,意是用来感受东西的。
佛家理论哈。
当你发现,有人用耳朵听颜色了,这就是通感。
通感的好处是形象新颖,易懂
使不好懂的东西好懂了。
记好“形象生动易懂”。
有人说我重口味,我再重一点:
某问ML什么感觉?
回答就像吃了顿大餐一样。
这就是通感。
化触觉享受为味觉享受“形象生动新颖易懂”
出题了出题了“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庭山”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人言落日即天涯,望级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更被暮云遮”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我就能默出这些。
你们想学的回去上网找找全诗,然后读全诗,用我的方法看看好在哪里
网上应该有赏析的文章吧。
。
。
你们自己答案写到纸上之后找赏析。
按三步走对比,看差在哪里。
“无定河边骨”翻译的那个小猫请认真体悟与标答的区别。
三步走都要走到位
做题有做题的技巧,和听课无关。
各种题有各种的解法,要找到关键句子关键词。
当然概念的掌握是首要的
写宋诗吧,变化不大~三步走战略是解答“诗人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怎么表达的”这三个问题的。
我上文讲到宋诗主要写理,以理入诗。
三步走:
第一部还是诗人描写了什么,说了什么理。
第二部诗人通过对某某的形象描写,使某某道理形象生动鲜活易懂。
第三步,以形象的客观实际写抽象的道理,表现了什么什么
这里注意和以前的不同
以景写理的特点不是虚实相生情景相生﹑有形化了,第二部要变成用形象生动的景来表达抽象的道理。
第三步是,使某某道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关键词是形象生动,这是以客观现象说理的最好表现
下面举朱熹的例子了:
诗人描写了清澈见底的方塘,发出了为什么会如此清澈的慨叹和疑问。
第二部:
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方塘因有活水而清澈”的客观景象描写,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第三步:
以景写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结构就是这么个结构,勤练习才能写的通顺合理。
不信你不看我的,自己写写朱熹这句。
再和我对比,保证很多人走样
宋诗比较少见,我记得的和高考有关的就那么几首“林断山明竹隐墙”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以上两个是苏轼的,小猫们拿去练
还有一个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你们别的可以先不练,“觉知此事”这句都写一遍,看学活没。
注意“新三部”啊
有人答对没?
关键词是“对比”,纸上得到﹑亲自实践。
这是赤裸裸的对比啊。
记得唐诗新三部中的:
对比﹑夸张想象联想通感托物言志等等了么?
我只记得当年就做过这么几首说理诗。
南宋有个特别“奇怪”的诗人
宋朝出词人,唯独他是以宋代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闻名的。
他就是陆游,陆雾观陆放翁。
表达爱国之情嘛,有情了,就归到唐诗的答题范畴了
爱国诗人和词人最喜欢干三件事,第一托物言志,第二以古人自比,第三直抒胸意,答题时会把他们应用到第二部中去
这里豪放词一起说了,词叫诗余。
表达技巧上没变。
答题三步走没变。
主要人物有杜牧(有些诗是)﹑辛弃疾,陆游,苏轼的一些词
你们做题遇到了可以往里填。
下面举例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三个诗第二部分别对应以古人自比,托物言志(以落红自比),和直抒胸臆
我来以“持节云中”那句为例子吧,大家体会三步走。
第一部,作者描写了冯唐老而有持节之志为国出力,第二部以古人自拟,第三步表达了报销国家的热忱和不被重用的苦恼
豪放词第三步不外乎苏轼的豁达开朗乐观向上,辛派的第二部活用典故古人自比古事比今。
第三步:
表达了浓烈的爱国情怀和自身希望背重用的情感
其他的照着唐诗的模子写。
这里就不赘述了。
关键词都给你们了,什么托物啊古人自拟啊用典啊对比衬托啊,你们自己往里套。
我直接上豪放词的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隐情圆缺。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这个要答虚实相生)
宋词难就难在不知道什么时候用老三什么时候用新三部,什么时候用后加的豪放三部
复习下豪放三部,苏轼的第三步豁达开朗乐观向上的情怀。
辛派词人的第二部借用典故,形象生动。
第三步表达出仕的愿望爱国的情怀不被重用的痛苦
回到“尧之都”那句:
翻译过来尧那时候的都城,是虚的,现今的都城才是实的。
所以要答虚实相生
和他一模一样的一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汉的月和关是虚写,同学们你发现了么?
然后套用老三部就行了(虚实相生情景相生有形化是老三部)
龚自珍啊,边塞诗啊。
都和爱国诗很像的
你们想下在三步走的回答时为什么像
这是很有必要的。
曲叫词余,除了表达上更通俗,其他都没变。
就是第二部或第三步有时候要加通俗两个字,有时候可不加。
举例子:
我就是蒸不熟煮不烂的铜豌豆
用哪个三步走?
豪放三部首先排除哈~我是豌豆,赤裸裸的比喻啊~
比喻啊,托物言志啊,自拟啊等等是新三部
这元曲题用新三部:
现在我只写第二部诗人通过通俗形象的比喻
注意我上边的“通俗易懂”是有时候加。
,张养浩的山坡羊什么的虽是元曲可当成宋词做
婉约词当唐诗做(你们自己想为什么)
“寒蝉凄切对长庭晚”等等,你们会三步走的哦。
婉约也是抒情,所以按三步走。
而且第三步一般答“小情”比方对丈夫的思念啊,离别的悲伤啊
古诗鉴赏就讲到这里,我的技巧对不对,很好验证。
找到高考题或模拟题答案,看看它有没有三步走就行了,我有自信,答案就是这个模子
今天总结整个古诗鉴赏啊,两个半天认识古诗答题技巧。
其他的不讲,下个专题文言文阅读,不定时更新
整个古诗鉴赏就是三步走:
老三部﹑新三部,豪放三部。
第一部翻译,第二部好在哪第三步总结。
具体中间用老三部新三部还是豪放三部考平时积累才能运用自如。
你们现在默想关键句子关键词,都记下了么
情景相生虚实相生。
有形的景物沾染了作者的主观感受,无形的情感有形化
以乐景衬哀情哀者更哀
比喻想象联想夸张对比顶真互文通感拟人托物言志以古人自拟等等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
总述下,我先讲诗歌鉴赏,是因为诗歌鉴赏好学底子薄不用太多基础。
你们要勤练习。
我希望我讲完每一部分,你们都能用俯视的眼光来看待它。
诗歌鉴赏啊,不就是出题人要我们回答“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表达的”三个问题么?
我有三步走战略,没问题
文言阅读,诚然要求一定的基功,但答题有章法可寻。
我也会告诉你们怎么积累,积累什么
下面开始说结构,这里很重要,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来
文言文在全国卷一般是一个文章四道题。
这我知道你们懂。
文章一般是人物传记,另类的高考很少考,考了也是相等价的。
下面讲人物传记的结构和出题角度,答题角度,怎么积累,积累什么
你们别怕,说是积累。
一般只需要找本语文基础资料背上几天就行了
我说这个你们都懂?
老师都讲过吧?
下面开始老师没讲过的
不论是文言阅读,还是现代阅读答案都在原文里。
请你们记下这句话,要么在文章结构里,要么在文章内容里,要么在文章内涵里
你将看到,将文章划分成这三部分是很科学的,符合命题规律的,这里按下不表
我是在和你们一起俯视阅读,尤其那些说阅读难的,这里就有答题思路
以文言阅读为例,考你什么?
大多的老师会答:
对了,你们先想,要是你们会怎么答?
四道题都考了什么?
你们应该会答第一题考词意,第二题考句式和古文用法,第三题考那句话说明主人公什么什么。
。
。
第四个是考全文
差不多吧?
我再给你们个划分方法:
第一二题考基功,第三题考结构,第四题考主题和内涵
你们都第几题喜欢错?
不要告诉我是第三题!
!
!
这样分你就知道怎么学语文了。
不信的跟我来,信的一起走
运用到结构的就是第三题,我们讲怎么做对第三题不丢分。
这个方法最有效
第三题是结构题,我们先来认识人物传记的结构。
认识人物传记结构有三点好处,第一直接关系第三题的成败,第二帮助理解原文,第三帮助翻译题
人物传记的结构是固定的三段论。
总述,剧情,评价。
总述就是文章的第一段,从文章结构上讲,你只要干一件事儿,就是找到人物的性格
还记得我最初说的传记结构并举了严子陵的例子么?
一般是,第一段写某某某有什么性格,第二段干了什么事而,第三段史官评价
下边的人物事件是为了展现上边的人物性格的
建议你们回头仔细看一下我讲诗歌时举严子陵例子那的论述。
严子陵的例子:
第一段严子陵有两个性格不拘和隐逸,第二段就会对应两个性格写出两个事件,对应不拘的是把脚放在皇帝肚子上,对应隐逸的就是逃走不仕,最后一段史官评价好个隐逸的严子陵好个招贤纳士的光武帝
大家明白了对应关系,读文言文时第一段怎么读?
只需要找到人描写人物性格的词
例如某某,少豪杰有侠气,及长博学强识。
找到少年的侠气和年长的博学你就成功了。
至于什么祖父是谁啊,字什么啊这里是不用看的。
再重申,第一段的任务是找性格。
第二段怎么读?
第二段的任务是划事件,把写了几件事儿找出来,分别对应上上边的性格
比方严子陵那个,第一段不用每句都读懂,找到性格不拘和隐逸这两个关键词你就胜利了。
第二段,浏览下,不要读,看写了几个事件,一看,哦两个。
分别是脚乱放和逃跑。
你就成功一半了,然后找对应关系逃跑是隐逸,脚乱放是不拘
那么,整个文言文阅读你就读完了。
比傻乎乎读全文的傻冒强多了。
因为你第一段是在找词,找描写性格的词。
第二段是在划分出大体事件然后对应。
你都没读原文
解答下这个小猫的问题。
大家都来看一下,新脱冬衣体乍轻。
很明显的三步走了~第一部诗人写了什么?
早春将至脱去冬衣,这是动作!
情呢?
第一部翻译:
“新”和“乍轻”体现的是突然间欢快舒爽的感情,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部:
通过鲜明的动作描写,第三步,表达早春来到欢快舒爽的感情啊。
和我回顾。
上文书说到语文考“结构﹑内容﹑主旨”三方面的题。
这是现代文阅读也实用的。
对应不同的题有不同的找答案方法。
然后说了文言文一二题考基本功,三题考结构,四题考内容和主旨
我又说了文章结构是解题的关键,理由有三。
然后又说了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结构
人物传记结构是,总述性格,分述事件,史官评论
然后从这样的结构特点入手,告诉大家怎么阅读文言文。
第一段抓写性格的关键词,第二段划分事件并要和性格对应上。
你们掌握了么?
只要你能找到性格,并对应事件,第三题一般就不会丢分了
因为一般第三题是这样问的:
举例,一下句子中分别表现严子陵不拘和隐逸的是
举例,以下句子,都是表现某某有侠气的是
他是这么出题的~我现在接着上边的,已经告诉你怎么阅读了,下边告诉你怎么做题。
他问的是人物的性格吧?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找性格划事件性格与事件对应这三部。
我们要做题,只需要在相应的事件中找句子就行了
打个比方,严子陵那个,题目如果是下列哪一项说明严子陵隐逸
A尝与光武共饮榻眠B足加帝腹C钦天监夜观客星欺主D少即强识广学能诵诗书E乃夜入青山,帝加官而不出
首先说明,我的例子举的是不确切的。
我这没原题。
真正的原题里边的几个选项都是阅读原文的句子,都是在文章中复制下来的
答这种题,只需要找到选项重的句子在原文中的哪里
比方D选项,你会发现它在第一段,第一段是说性格,没有事件,题目问的是体现严子陵隐逸,性格要靠事件体现,而第一段只有性格没有事件,不选。
ABC三个选项是在第二段事件里,可是它在事件一里,事件一对应的是不拘,事件二对应的才是隐逸,不选
我在说下思路。
阅读时第一段找性格,第二段划事件,并把事件和性格对应。
做题时找选项中的句子出现在哪段,哪个事件中
在阅读时不是已经把事件和性格对应上了么?
那你就知道此选项正不正确了?
明白没
回过头来例子中A选项出现在二段事件一(我们把这一步起个名字叫还原吧),第二部事件一对应性格不拘(这一部叫对应吧),第三步题目问隐逸所以不选(这部是和题干比较)
阅读需要找性格划事件作对应三部,做第三题需要还原对应比照三部
当你的傻哥们还在翻译第三题里某选项什么意思的时候,你已经选出了正确答案
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进一步明确文章结构,第二不用翻译文章读的懂读不懂文章无所谓,符合出题人考你文章结构的意图和目的
接下去会讲阅读中找关键词﹑分事件﹑对应的技巧,很简单
说明下哦,不会讲课的语文老师一般讲这道题会这样讲,还举严子陵A选项的例子,错误讲法:
拿着答案,翻译A说共饮同榻一起喝酒一起睡觉的意思,没体现隐逸,不选。
b说足加帝腹,把脚放在皇帝肚子上这不是隐逸,不选。
c钦天监晚上观天象发现代表严子陵的客星欺负了代表皇帝的主星,没写隐逸,不选。
E说躲起来不当官,这是隐逸选~
这样的老师是在害学生啊!
理由如下:
第一一般此题出现八句话,翻译工作量大。
第二翻译过程有难度,个别词不会翻译读不懂,第三翻译过来了但是要表达什么意思不好把握
翻译量大我就不说了,八句话很明显。
第二个,很容易有词你读不懂,比方“登车揽辔”“下车伊始”是到任当官的意思。
三翻译出来了是“陪皇帝喝酒”的意思,但这到底是说隐逸呢还是不拘呢?
费思量。
你们做第三题经常这样个错误做法做吧?
吃没吃过这些苦头?
哥教你的就是不用读文章就坐第三题,简单方便好学
半睡半醒中回复:
烘托和对比的区别:
表达效果上对比是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烘托是加深作用,进一步深化了什么什么。
从这个意义上讲有相似。
从表达目的上讲,对比是为了写两个事物,两个事物的地位不相伯仲,比方无名指和食指做比较,既为突出无名长同时为突出食指短。
烘托呢有主有次,众星捧月,主要是为了突出月亮,星星地位是次要的。
最重要一点:
对比是同属性事物的比较,烘托是用一种来写另一种。
比方为了写将士坚毅的性格,我可以写天气真他妈冷,生活条件艰苦等。
祥林嫂这个,一片祥和欢快的大年气氛是烘托作用,和描写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