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七年上数学教案.docx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七年上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七年上数学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七年上数学教案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 字母表示数
1.能用字母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计算公式以及实际问题中的量.
2.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能用字母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计算公式以及实际问题中的量.
难点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图3-1,提出问题:
(1)按图3-1的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________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________根火柴棒.
(2)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3)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你是怎样得到的?
(4)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教师讲评,并进一步讲解第(4)题的两种思考方法:
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增加3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就需要火柴棒[4+3(x-1)]根.
上面的一排和下面的一排各用了x根火柴棒,竖直方向用了(x+1)根火柴棒,共用了[x+x+(x+1)]根火柴棒.
教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二、探究新知
1.用字母表示数
课件出示问题: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它在椭圆轨道上环绕地球飞行14周,历时21h.
(1)该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需要多少小时?
(2)若绕地球飞行n周,需要多少小时?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
课件出示问题:
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奇数,如果用k表示任意一个整数,用含有k的式子表示:
(1)任意一个偶数;
(2)任意一个奇数.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
通过探究,我们发现字母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
2.用字母表示运算律、计算公式
教师:
我们曾学过哪几种运算律?
如何用字母表示它们?
在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字母?
这些字母都表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并举手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运算律、计算公式既简单又明了.
3.用字母表示规律
课件出示问题:
(1)如图所示,用长方形框
任意框出日历中的三个数,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关系.
(2)如图所示,若用正方形框
任意框出日历中的四个数,又能用什么等式表示呢?
学生观察、探究并写出结果,教师点评.
三、练习巩固
教材第79页“随堂练习”.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先让学生举手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再简单归纳: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可以简明地表达数和公式,这样给我们研究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五、课外作业
教材第79页习题3.1第1,3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用字母表示数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用实物或生活事例讲解,让学生体会、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感受代数的思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本节课讲练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代数式
1.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能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意义.
重点
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
学会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含义.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问题:
如图为一阶梯的纵截面,一只老鼠沿长方形的两边A-B-C的路线逃跑,一只猫同时沿阶梯(折线)A-C-B的路线去追,结果在距离C点0.6m的D处猫捉住老鼠,已知老鼠的速度是猫的
,你能求出阶梯A-C的长度吗?
教师: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代数式.
二、探究新知
1.代数式的概念
课件出示问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是a,b,c,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
(2)张强比王华大3岁,当张强a岁时,王华的年龄是________岁;
(3)圆的半径是R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__.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
教师点评、分析:
像这样用运算符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课件出示练习:
指出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代数式.
(1)x-1;
(2)-2x=1;(3)π;(4)5<7;(5)m.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教师:
通过以上练习,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代数式的概念,那么它与等式、不等式的区别是什么?
书写时要注意哪些要求?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2.列代数式
课件出示问题:
用代数式表示:
(1)x的3倍与3的差;
(2)x的2倍与y的和;
(3)a与b的和的平方;
(4)2a的立方.
学生汇报答案后,教师讲评:
列代数式时,先找出题目中表示运算关系的词,然后理清关系,分清运算顺序,最后按代数式的书写格式规范地列出代数式.
补充书写规范:
(1)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
(2)实际问题中含有单位时,如果运算结果是和或差形式的代数式时,用括号把代数式整个括起来,再写单位.
课件出示练习:
一辆汽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从A城到B城需th.如果该车的行驶速度增加vkm/h,那么从A城到B城需多少时间?
学生思考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
教师:
通过上面的练习,同学们思考一下,实际问题中该怎样列代数式呢?
关键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进一步指出:
(1)列代数式,要以不改变原题叙述的数量关系为原则(代数式的形式不唯一);
(2)要善于把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分解成几个基本的数量关系;
(3)把用日常生活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列成代数式,是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一定要牢固掌握.
3.求代数式的值
课件出示问题:
下图是一组数值转换机.
(1)请写出图①的输出结果;
(2)你能写出图②的转换步骤吗?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进一步讲解:
我们知道,表示数的字母具有任意性和确定性,如6x-3中x可取任何有理数,当给出未知数(字母)的值时,如x=5,则6x-3就是一个确定的值.
一般地,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课件出示练习:
当x=7,y=4,z=0时,求代数式x(2x-y+3z)的值.
学生解答并写出解答过程,教师点评并提出问题:
求代数式的值应分哪几步?
学生:
求代数式的值的步骤:
(1)代入;
(2)计算.
教师点评,并指出求代数式的值时需注意:
(1)格式规范;
(2)适当添加括号;(3)灵活运用整体代入.
三、举例分析
例(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并提出问题:
代数式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习巩固
1.教材第82页“随堂练习”第1~3题.
2.教材第84页“随堂练习”第1~2题.
五、小结
1.怎样列代数式?
2.怎样求代数式的值?
3.列代数式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六、课后作业
1.教材第83页习题3.2第1,2题.
2.教材第85页习题3.3第2,3题.
代数式是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讲练相结合,使学生深刻了解列代数及求代数式的值的意义.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在不断地纠错、归纳、创新中学习新知识.利用实际例子,引出代数式在实际背景下所表示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解题的过程中,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3 整 式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2.掌握多项式及其项、次数的概念,会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和次数.
3.理解整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单项式还是多项式.
重点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和整式的概念.
难点
会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整式,会求整式的次数、系数和项数.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问题:
请用含字母的式子填空: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
(2)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a,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
(3)若正方体的棱长为x,则正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
(4)若m为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________;
(5)小明每个月从零花钱中储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________元.
学生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
二、探究新知
1.单项式
教师:
观察上面所列代数式,它们包含哪些运算?
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教师适当点拨.并讲解单项式的概念:
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课件出示问题:
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
(1)abc;
(2)b2;(3)-5ab2;(4)y;(5)-xy2;(6)-5.
学生完成后举手回答.
教师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的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
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的系数的概念并板书: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的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课件出示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7xy2的系数是7;
(2)-x2y3和x3都没有系数;
(3)-ab3c2的次数是0+3+2;
(4)-a3的系数是-1;
(5)-32x2y3的次数是7;
(6)πr2h的系数是π.
学生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强调:
(1)圆周率π是常数;
(2)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3)单项式的次数只与字母的指数有关.指数是1,省略不写,但求和时不能省略.
2.多项式
课件出示问题:
(1)一个数比x的2倍小3,则这个数是________;
(2)x的
与y的
的差是________.
教师:
观察以上两小题所得出的代数式,它们与单项式有何区别与联系?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补充完善.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多项式的概念,并补充完善:
像这样,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例如,多项式x2-2x+5有三项,它们是x2,-2x,5,其中5是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例如,多项式2x2+3x-1是一个二次三项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课件出示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多项式a3-a2b+ab2-b3的项为a3,a2b,ab2,b3,次数为12;
(2)多项式3n4-2n2+1的次数为4,常数项为1.
学生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强调:
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而是最高次项的次数.
三、练习巩固
1.教材第88页“随堂练习”.
2.如图,一个长方体的箱子紧靠墙角,它的长、宽、高分别是a,b,c.这个箱子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_.
四、小结
1.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分别是什么?
2.多项式及其次数、项数、常数项分别是什么?
3.什么是整式?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89页习题3.4第2,3,4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代数式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对例题的计算和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随后讲解相关的知识,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活用所学知识.本节课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4 整式的加减
第1课时 合并同类项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合并同类项的必要性,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所依据的运算律.
2.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重点
了解同类项的定义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
准确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并进行计算.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生活中各种水果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其本身具有的不同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教师:
我们常常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今天我们要将生活中的分类思想应用到数学中.
二、探究新知
1.同类项的概念
课件出示问题:
把你认为类型相同的式子归为同一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8a -7a2b 6xy 5a 2a2b -3xy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说出分类的依据.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强调判断同类项的方法:
①两相同:
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②两无关:
与系数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③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
教师:
同类项之间能否进行运算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图3-8,提出问题:
图3-8的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进一步讲解:
长方形的面积可用代数式表示为8n+5n,或(8+5)n,从而8n+5n=(8+5)n=13n.
引导学生说明:
同类项之间能进行运算,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让学生进一步观察:
在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中,它们的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有什么变化?
学生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教师进一步说明: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课件出示问题:
合并同类项:
6xy-10x2-5yx+7x2.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合并同类项的步骤:
(1)发现同类项(找);
(2)确定各同类项系数(移);(3)合并同类项(并).
课件出示练习:
求x2+2x-2y2-y-x2+2y2的值,其中x=1,y=2.
学生独立完成,并写出过程.
三、举例分析
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
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2)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
四、练习巩固
教材第91页“随堂练习”第1~3题.
五、小结
1.什么是同类项?
其判定方法是什么?
2.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及法则分别是什么?
3.怎样合并同类项?
六、课后作业
教材第91~92页习题3.5第1,2,3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知识,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课堂中,用生活中的事例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随后,通过对比,思考问题,让学生一步步总结出了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及法则.本节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第2课时 去括号
1.掌握去括号法则;会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的运算.
2.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重点
掌握去括号法则.
难点
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一、复习导入
问题1:
什么叫同类项?
问题2:
若
xmy4和
x5y2n是同类项,则m=________,n=________,它们的和为________.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探究新知
1.去括号法则
课件出示:
(1)13+2×(7-5);
(2)13-2×(7-5).
教师:
谁能用两种方法分别解这两题?
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提出:
运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
教师:
若将数换成代数式,又会怎么样呢?
课件出示:
(1)9a+2(6a-a);
(2)9a-2(6a-a).
教师:
仿照刚才的两种方法,分别化简这两道题.
学生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思考:
(1)我们是怎么得到多项式去括号的方法的?
(2)这两道题中的第
(1)小题与第
(2)小题的去括号有何不同?
(3)你能总结去括号的法则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讲评并课件出示: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为了便于记忆,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下面的顺口溜:
去括号,看符号:
是“+”号,不变号;是“-”号,要变号.
课件出示练习:
化简:
a+(5a-3b)-(a-2b).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答案.
2.整式的加减
课件出示问题:
(1)任意写一个两位数;
(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
(3)求这两个数的和.
教师:
再写几个两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这些和有没有规律?
如果有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
如果用字母表示两位数,结果会怎样?
学生小组讨论完毕后,派代表回答,教师点评.
课件出示问题:
(1)任意写一个三位数;
(2)交换它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三位数;
(3)两个数相减.
教师:
两个数相减后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三位数都成立吗?
如果用字母表示三位数,结果会怎样?
学生小组讨论完毕后,派代表回答,教师点评,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的结果是一个单项式或一个多项式.
三、举例分析
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例3)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
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例4)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
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四、练习巩固
1.教材第94页“随堂练习”第1,2题.
2.教材第96页“随堂练习”.
五、小结
1.去括号的法则是什么?
2.整式加减运算的实质及步骤是什么?
六、课后作业
1.教材第94~95页习题3.6第1,2题.
2.教材第97页习题3.7第2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去括号,是本章的一个重点知识,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去括号看似容易,实际上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课堂中,用自然数去括号的计算导入代数式去括号的问题.随后,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得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将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个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5 探索与表达规律
1.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创新以及交流协作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探索实际问题中蕴含的关系和规律.
难点
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规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杨辉三角图,提出问题:
你能猜想中间的数字是几吗?
两边的呢?
你能尝试写出下一层的数字吗?
你是如何得到的?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教师: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数学中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探索图形中的规律
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1个日历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图,通过观察找到日历中每一行、每一列、每一条对角线上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问题:
(1)日历图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
(2)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
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
学生小组讨论完毕后,派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并点评.
(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
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并进行验证,找出一般性规律,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4)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
用代数式表示.
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关系,然后小组内分享交流结果并汇报,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
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2个日历图,提出问题:
(1)如果将方框改为十字框,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如果改为H形框呢?
(2)你还能设计其他形状的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评.
2.探究数字中的规律
教师:
下面我们玩个小游戏.请同学们任想一个数,将这个数先减1,再乘2,再减3,然后加5,将最后的结果告诉同伴,让同伴猜猜你们心中想的数字是几.
学生讨论交流,共同探究其中的规律,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类似的数字游戏,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三、练习巩固
1.教材第98页“随堂练习”.
2.教材第100页“随堂练习”.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找规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面对具体问题,首先对它的特例进行分析,然后猜想其规律,再用适当的代数式进行表示,最后检验得出结论.
六、课后作业
1.教材第99页习题3.8第1,2题.
2.教材第100页习题3.9第1,2题.
本节的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对学生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上,通过对日历的观察与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去探索日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用本章学习过的代数式表示规律;再以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发现规律、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方法,并运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就是一个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来完成对规律的探索、表达和验证过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增强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