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集 人教版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1579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集 人教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集 人教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集 人教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集 人教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集 人教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集 人教版1.docx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集 人教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集 人教版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集 人教版1.docx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集人教版1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集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一)讲述: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板书课题: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

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

讲述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问:

目标明确的同学请举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默读课文。

(二)展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P的内容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画出来,7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

他起了什么作用?

[提醒学生看课文注解]

(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

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

)·教师指出:

进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机构。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b.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

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

(1951年;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四、先学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时间到了,问:

自学完的同学请举手。

五、后教

(一)引导(让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如有错误,教师引导学生更正讨论)

(二)评价学生的回答

六、当堂训练

讨论:

为什么毛泽东要在政协会议上非常鲜明地强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已经站立起来了?

你怎么理解?

第2课最可爱的人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一)讲述: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2课最可爱的人

(二)板书课题第2课最可爱的人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

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奔赴朝鲜的原因。

2·知道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战士。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默读课文。

(二)展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7---P10的内容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画出来,7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要开赴朝鲜?

并思考P8动脑筋题。

(A.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

(B.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

(C.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

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

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

2·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司令员、我军的名称、结果分别是什么?

(1950.10—1953.7;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列举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代表。

我们应学习他们什么品质?

他们被誉为什么?

(黄继光与邱少云;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最可爱的人)

4·根据第10页“动脑筋”:

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A.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B.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

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四、先学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时间到了,问:

自学完的同学请举手。

五、后教

(一)引导(让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如有错误,教师引导学生更正讨论)

(二)评价学生的回答

六、当堂训练

讨论:

第10页“动脑筋”题:

A.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

(不能。

)B.他们谁说得对?

(都对。

C.为什么?

(必须制止美国的侵略,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只有援助朝鲜,才能伸张国际正义;正义的力量最终将会战胜邪恶力量——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教师指出:

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陷进了可怕的泥潭。

他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胜利。

 

第3课土地改革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一)讲述: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3课土地改革

(二)板书课题第3课土地改革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

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

认识土地改革的背景、时间内容,结果及意义。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默读课文。

(二)展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12---P14的内容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画出来,7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组织学生阅读12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

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

(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2、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的人口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改,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3、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结果是什么?

(1950-1952年《中华人名共和国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处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5、土地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四·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时间到了,问:

自学完的同学请举手。

五、后教

(一)引导(让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如有错误,教师引导学生更正讨论)

(二)评价学生的回答

六、当堂训练

高效课堂作业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一)讲述: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二)板书课题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

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主要取得的成就。

3、识记中华人名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时间及内容。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默读课文。

(二)展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18---P21的内容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画出来,7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背景、目的、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国民经济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工业生产落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任务: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2“一五”计划的时间,成就、意义分别是什么?

(1953—1957;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铁路、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

宪法规定了什么?

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名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

社会主义类型、反映人民利益。

四、先学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时间到了,问:

自学完的同学请举手。

五、后教

(一)引导(让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如有错误,教师引导学生更正讨论)

(二)评价学生的回答

六、当堂训练

高效课堂作业

 

第5课三大改造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一)讲述: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5课三大改造

(二)板书课题第5课三大改造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

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2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默读课文。

(二)展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23---P25的内容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画出来,7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31954年,国家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形式是什么?

在改造过程中通过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1954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逐步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赎买政策:

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4“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

“私”指什么?

(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5、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

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根据25页“动脑筋”:

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先学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时间到了,问:

自学完的同学请举手。

五、后教

(一)引导(让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如有错误,教师引导学生更正讨论)

(二)评价学生的回答

六、当堂训练

高效课堂

 

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一)讲述: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二)板书课题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

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识记中共八大所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2理解并识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错误的原因。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默读课文。

(二)展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27---P30的内容,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画出来,7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请找出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意义。

2、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的总路线是什么?

怎样认识这个路线?

3、党在探索时期出现的失误是什么?

这给国家带来了哪些危害?

4、探索中取得了那些成就?

涌现出哪些模范人物?

四、先学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五、后教

过渡,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中共八大召开了。

评题

1、1956年北京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2、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看法:

正确,指出党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错误,片面强调“快”不顾客观经济规律。

原因:

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严重的经济困难。

4、石油工业尤为突出,新兴的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又有所发展;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六、当堂训练

完成高效课堂

第七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一)讲述: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七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二)板书课题第七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

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识记中共八大所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2理解并识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错误的原因。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默读课文。

(二)展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32---P35的内容,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画出来,8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文化大革命”发动原因、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在当时出现了那些动乱局面?

2、怎样解释“二月逆流”?

3、列举“文革”中两大反革命集团名称,说明各个反革命集团覆灭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4、四五运动是悼念谁的运动?

有什么意义?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五、后教

(一)引导(让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如有错误,教师引导学生更正讨论)

(二)评题

1、原因:

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1966年;标志性事件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局面:

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比如一月风暴

2、1967年二月前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革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污为“二月逆流”,实际上是二月抗争。

3、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9.13;江青发革命集团1976.10;

4、四五运动;周恩来;为粉碎四人帮奠定群众基础

六、当堂训练

做高效课堂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过程

一、板题

同学们,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革遗留的问题还很严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的局面呢?

今天咱们学习第8课(板题)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

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背景和意义。

2理解并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默读课文。

(二)展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38---P40的内容,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画出来,7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1978思想理论界为什么要展开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讨论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3、“文革”后我国颁布了那些主要的法律文件?

四、自学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五、后教

(一)引导(让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如有错误,教师引导学生更正讨论)

(二)评题。

1、(同学们,文革结束后,许多人要求纠正文革中的错误,就掀起了一场大的讨论)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主张。

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1978年;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是建国以来伟大的转折,完成了三方面的拨乱反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第四部《宪法》,《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

六、当堂检测

1、巩固知识点,自背互背

2、当堂检测

高效课堂

 

第九课改革开放

教学过程

一板题

同学们,在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要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一决策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

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内容。

2识记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对外开放的格局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默读课文。

(二)展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2---P45的内容,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画出来,7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实行什么样的土地政策?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土地政策的第几次调整?

2、城市改革从那一年开始?

重点是什么?

主要改革那三个方面?

3、列举1980年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

这些经济特区怎样进行现代化建设?

说说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四、先学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五、后教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作评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四次:

1950-1952土地改革,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1953-1956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道路,1958-1983人们公社制度,1978年至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85年国有企业的改革;内容45页

3、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它们以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吸收侨资、引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六、当堂检测

1、巩固知识点

2、当堂检测,高效课堂

 

第10课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学过程

一、板题

同学们,十一届三年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10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

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识记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掌握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贡献。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默读课文。

(二)展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8---P51的内容,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画出来,8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十二大、十三大的主要内容?

3、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有什么意义?

4、中共十四大、十五大的主要内容?

四、先学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五、后教

(一)引导(让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如有错误,教师引导学生更正讨论)

(二)评题。

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十三大:

a提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线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b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3、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确立了它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江泽民做了报告,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六.当堂检测

高效课堂

 

第四单元名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民族团结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国家要统一,名族团结是至关重要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以名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而实现民族大团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民族团结。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

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及国家实行的意义。

2、了解少数名族地区经济发张情况。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默读课文。

(二)展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56---P59的内容,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画出来,8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民族区域自治实行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什么?

3、在什么时候,共产党就提出对少数民族要实行什么政策?

现在全国建立了那几个省级自治区?

建立又有什么意义呢?

4、新中国成立后少数名族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请举出列子。

5、中央提出实施什么战略后,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发展?

四、先学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五、后教

(一)引导(让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如有错误,教师引导学生更正讨论)

(二)评题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长期的历史发展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还有名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因此实行。

2、大杂居小聚居

3、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是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西藏成为重要牧区;内蒙古成为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成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5、西部大开发

六、当堂检测

1、巩固知识点,互背

2、当堂检测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二、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

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识记并识记“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

2、识记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意义。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默读课文。

(二)展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56---P58的内容,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画出来,8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这一构想的提出有什么好处?

2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意义?

四.先学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五、后教

 

1、A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B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2、1997.7.11999.9.20

3、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六、当堂检测

1、巩固知识点

2、当堂作业

 

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板题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血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但祖国统一大业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