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与他们的陶瓷艺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1224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山八友与他们的陶瓷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珠山八友与他们的陶瓷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珠山八友与他们的陶瓷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珠山八友与他们的陶瓷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珠山八友与他们的陶瓷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山八友与他们的陶瓷艺术.docx

《珠山八友与他们的陶瓷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山八友与他们的陶瓷艺术.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珠山八友与他们的陶瓷艺术.docx

珠山八友与他们的陶瓷艺术

“珠山八友”与他们的陶瓷艺术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陶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景德镇为举世闻名的瓷都,历经千百年的窑火,造就了一代代的能工巧匠和陶瓷艺术家,创造了世界闻名、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艺术瑰宝,为人类文明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清朝末期政治腐败,加上鸦片战争、“洪杨之乱”已弄得民不聊生。

辛亥革命之后,又连年内战,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达到历史的低潮。

  

  1928年,时局逐渐平稳,由王琦发起,八位有着共同爱好、情趣相投,并有亲缘关系的挚友,组织在一起恢复艺术创作之风,以提高陶瓷创作技艺。

他们分别是:

有儿女亲家的王大凡和毕伯涛,有同是陶校校友的汪野亭和程意亭,有结拜王琦为义父的刘雨岑,有师生情谊的邓碧珊,还有专功雪景的何许人。

他们大都聚集于景德镇的珠山附近,相互约定各带作品一件,在文明酒楼品茗论画,相互观赏。

并定每月十五日为集会日,名为“月圆会”。

从此,会友们轮流做东,招待宾客。

作为宾客者各带纸画一幅,既作观赏,又作答谢主人之物。

不久,毕伯涛奔丧去了鄱阳,何许人艺游去了九江,于是又吸收了一对挚友徐仲南与田鹤仙。

  他们常住珠山旁的五龙庵,饮酒作画,畅叙友情。

从此,人们对这八位挚友称作为“珠山八友”。

田鹤仙彩绘的“岁寒”山水瓷板上记载着标有“珠山八友”的名称。

除此之外,“八友”在他们的作品中并未有自称“珠山八友”的题记。

  “珠山八友”之一的王琦,幼年从艺捏面人,所捏面人惟妙惟肖,后从事陶瓷艺术绘画,并拜擅长画鱼和瓷相的邓碧珊为师。

早年人物画则采用没骨法画佛像,后又以钱慧安仕女图为蓝本彩绘工笔粉彩,其作品只画图章,多不书款,中年改画写意人物。

用笔挥洒奔放,很有乾隆年间杨州八怪之一黄慎的风格。

但其头部多见明暗,因受到西洋书法的影响,故景德镇陶瓷艺人称王琦的瓷上人物为“西洋头子”。

王琦是“八友”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陶瓷艺人。

  王大凡少年时来景德镇学绘古彩人物,后专攻粉彩。

早年拜汪晓棠为师,其粉彩仕女图受汪氏影响较大。

后创造了“落地粉彩”技法,原人物传统技法为浅绛法,用国产传统颜料绘制。

现创造一种粗细相间、兼工带写,用传统颜料绘制的技法,使浅绛法起死回生,为广大同仁所采用并沿用至今。

  

  何许人早年学绘青花,后改学粉彩雪景,他构图严谨,远近空间合乎法度,擅于利用斜切而入的蜿蜒山径,又或间岸横互,化出深远广漠的空间,前景、中景、远景逐步推展,远近分明,空间清晰,合乎自然,与当时其他画师用的概括性描写手法,近乎舞台设计和版画式的写景方式,截然不同。

  徐仲南对人物、山水、花鸟、石竹均有较高的造诣,所画作品多被人争相收藏。

在众多的艺术题材里,尤其对竹喜爱最深。

喜欢它“未曾出土先有节,高至凌云亦无心”的品格,喜欢它在霜雪时傲然屹立的精神,因此在星晨月下、风雨寒日,均观察其变化。

天长日久,笔下之竹滴水吐翠、傲雪而立,展现了竹子的千姿百态,被誉为画竹大师。

  邓碧珊在画人像以外,还兼画山水,因见画山水者众多,便独辟蹊径,专攻渔藻。

由于自小生活在水乡,对各种鱼类和水藻都非常熟悉。

所以在画水中游鱼时,有时虽说不画水,却使人感到仍在水中畅游一般,有意到笔不到之神韵。

还用湿笔染黑,充实鱼的质感,再点缀几笔风萍水藻,神韵油然而生。

因其技法受到日本绘画影响,颇有东洋味道。

  田鹤仙成年后才加入绘瓷行列,他在诗、书、画诸方面都有深厚的基础,在绘画亦注重树干本身纹理的描写,加上整幅画的明暗渲染,烘冶出充满韵律的画面。

在构图上的以对角线把画分作两半,将描写的物象放在一旁,留空的一边题款落印,巧妙地达到画面的平衡,风格鲜明。

  程意亭受的是画家的训练,所以在构图与绘画上有画龙点睛之妙。

显示了善于从相反对立中取得均衡,所画花鸟多采用没骨法与斜角切上的表现手法。

  汪野亭在陶瓷绘画中,将传统的硬笔皴法,逐步走向水彩画、水墨画和油画的晕染法,使画面显示出深浅、浓淡和阴阳。

这种手法运用到瓷器上,使之明朗清新、生动自然、立体感强。

  

  毕伯涛为清末秀才,早年曾师从鄱阳画师张云山,后来景德镇专攻粉彩,擅长翎毛花卉。

毕氏笔力雄健,常有浑厚苍老之气,在粉彩绘画方面尤多独创,其画线细而流畅,渲染处以极细的小点组成明暗面,故画面极为生动细腻,设色淡雅清新,为当时粉彩花鸟之大师。

  刘雨岑以兼工带写的笔法描绘花鸟草虫的生态,布局简洁,色彩清雅,从而他笔底的鸟雀,腾跃顾盼都有不同,花卉草木,则风雨晴雪或日落晨昏各有区别。

经过多年的创作,他放弃了先画花头,以玻璃白打底,再慢慢用洋红之类染出浓淡的画法。

直接用含彩料的水笔点染,使彩料浓淡自如,形成意外的效果,使花头显得活泼自然。

用此法绘出的梅、牡丹等花卉艳丽鲜活、别具神采,因而被人们尊称为“水点大师”。

  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把对景德镇的深情厚爱倾注笔端,在危难之中苦练手艺,学有大成,不但作品开径辟路,著手成春,而且师古而不泥古,创造了新彩、落地粉彩、水点桃花等新的绘瓷工艺,他们谱写了景德镇近代奋发向上、艰苦卓著的陶瓷美术史。

  王大凡(1888-1961),别名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安徽黟县人,出生在江西鄱阳凰岗乡村。

  幼年入私塾,因为家境贫寒,12岁来到景德镇,在黄烟店学徒。

14岁转入瓷行学看色,仅仅数月,因体力瘦弱,无法缚举瓷器而被辞退。

后来同其兄长一同到姐丈红店学徒。

由于自小天生与绘画有缘,一到红店,就对各种彩绘瓷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此,专心致志地临摹古装美女和各种菩萨图像。

有一次,姐丈因为他贪玩而责打他,在搜其身发现一幅临摹的关公像,威风凛凛,神采奕奕,已达到一般师傅的水平,从此对他刮目相看,关心他的艺术成长。

  

  不久,店里高薪聘请一位名叫汪晓棠的浙江名画师,专画美女。

他用笔纤细,所画作品婀娜多姿。

王大凡对王晓棠非常钦佩,欲拜他为师,无奈汪保守吝教,而且大烟瘾重,白天不作画,子夜过后才挑灯夜战,所画瓷器,全部用油灯熏黑,使人无法学到他的技法。

王大凡主动接近他,为他打洗脸水,泡好茶,倒夜壶。

有一次,汪晓棠有一件作品未完工而外出,王大凡偷偷地观赏,汪晓棠回来时,见他在自己所绘之瓷面前神迷心醉,不停地摇头晃脑,汪晓棠大为感动,遂收为弟子。

此后,汪晓棠不仅教他作画,还传授诗词、书法、印章,从而使王大凡的画技日臻成熟。

  民国初年,有一名叫周筱松的四川名画家慕名来到景德镇,本想在瓷器绘画方面做点贡献,谁知红店行规的保守和排外性,使他几乎难以立足。

王大凡同其师得知后,在道义和经济上给予了大力帮助。

后来,周筱松在工种工业学校任美术教师,王大凡经常去求教,周筱松不厌其烦地进行指点,有时还亲自示范。

在他的开导下,将先人精华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从而渐渐地形成自己的风格。

  田鹤仙(1894-1952),原名田世青,后改为田青,鹤仙为其字,别号芳园老梅,祖籍浙江绍兴,在江西临川生长、读书。

父母双亡,得以岳父资助,又赖于绍兴和临川都是才子之乡的灵气,使其在诗、书、画三者方面都有深厚的基础,后来得名画家施雪汀的指教,绘画技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田青兄弟五人,其为长兄,为解决诸弟兄的生活,在税务局谋得一份文书的公职。

由于他非常向往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于是,弃职来到景德镇,在朱氏上弄得一间坯房里安身。

这里离居住在邓家岭的画家徐仲南的寓所不远,于是他携画访友,以至后来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程意亭(1895-1948年),名甫,字体孚,先号佩古斋主人,后号翥山樵子,别号泊水山民,江西乐平人。

程意亭非常仰慕上海花鸟画家徽州人程瑶笙,很想从其学艺,怎奈入室无门,于是托友打听程先生的情况,后来朋友说程先生家需要几个仆人,但没有收徒的意向。

程意亭思忖良久,决心“卖身为奴”。

他赶到上海拜谒程先生说:

“因家境贫穷,愿意做你的仆人,工钱不拘多少。

”程先生见程意亭眉清目秀,说话彬彬有礼,当即收下为仆。

工作是种花养鸟,打扫庭院,作画时铺纸磨墨,打水调色。

这样的工作正合程意亭心意,做起来也非常认真,尤其铺纸为先生作画时,更是不出丝毫差错,使程先生得心应手。

这样一干三年,积累不少花鸟知识。

一天,程先生画好了一幅《红梅黄猫白鹅图》,他在旁一时忘了自己仆人的身份,禁不住拍手叫好。

程先生很惊奇,问他好在哪里,程意亭说:

这株千年古梅,枝干苍劲挺拔,上蹲一只大黄猫,虎视前面的两只白鹅。

点睛之笔是猫的眼睛,两只鹅受到惊吓,一只鹅被猫吓得惊叫,另一只鹅拼命而逃,画面形象、生动,使画作静中有动,形中有色,色泽上红梅、赭枝、黄猫、白鹅、蓝天,丰富而和谐,整幅画作显示了勃勃生机。

程先生感到他很有水平,便对他做仆人的事进行盘问。

程意亭如实回答,并拿出工余的画稿,程先生被他屈身为奴的求学精神所感动,遂欣然收他为徒。

  刘雨岑(1904-1969),原名王成,又名:

雨城,别名:

澹湖渔,60岁时又取名巧翁,祖籍安徽太平。

  王琦(1886-1933),字碧珍,别名:

陶迷道人,江西新建人。

  汪野亭(1884-1943),名平,别名:

佳芸居士,江西乐平人。

  徐仲南(1870-1952),名陔,号竹里老人。

江西南昌人。

  邓碧珊(1872-1930),字辟寰,号铁肩子,江西余干人。

  毕伯涛(1885-1961),名达,字伯涛,号黄山樵子,祖籍安徽省歙县,寄居江西省波阳县。

  何许人(1882-1940),原名处,字德达,乳名花子,安徽省南陵县人。

  责任编辑:

西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