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要点.docx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要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要点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要点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要点◆要点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2.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
3.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4.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mmHg以下;在可耐受情况下还可进一步降低。
5.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噻嗪类利尿剂、受体阻滞剂以及由这些药物所组成的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6.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7.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8.关注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预防关口前移;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9.加强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定期测量血压、规范管理、合理用药,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
◆要点2: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1.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有高血压。
2.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一些差异。
3.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4.我国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较低,分别低于50%、40%和10%。
◆要点3: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1.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均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
2.收缩压(SBP)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更为密切。
3.目前,冠心病事件有上升趋势,但脑卒中仍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
◆要点4:
高血压患者诊断性评估1.确定血压水平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3.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点要点5:
诊室血压测量的步骤1.要求受试者坐位安静休息55分钟后开始测量。
2.选择定期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大多数的成年人使用气囊长22cm~26cm、宽m12cm的标准规格袖带。
3.测量坐位时的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4.以柯氏音第Ⅰ音和第Ⅴ音(消失音)确定PSBP和PDBP水平。
连续测量2次,每次至少间隔1~2min,若两次测量结果差别比较大(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
5.首诊时要测量两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
6.对疑似有体位性低血压,应测量直立位后血压。
7.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要点6:
各种血压测量方法评价1.诊室血压目前尚是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和主要依据。
2.动态血压监测不仅用于高血压的诊断评估,还可:
①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②发现隐蔽性高血压;③检查顽固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④评估血压升高程度,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
3.家庭血压监测不仅可以测量长期血压变异,也可避免白大衣效应。
并可以了解患者生活常态下血压情况;改善治疗依从性。
◆要点7:
高血压分类与分层1.高血压定义: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g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DBP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一般需要非同日测量33次来判断血压升高及其分级,尤其是轻、中度血压升高者。
2.心血管风险分层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四个层次。
3.3级高血压伴1项及以上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合并临床心、脑血管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均属于心血管风险很高危患者。
◆要点8:
治疗目标1.需要治疗所有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各种并存的临床疾病,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
2.降压目标:
一般患者降至g140/90mmHg以下;565岁以上PSBP应控制在g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稳定性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治疗宜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g130/80mmHg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mmHg。
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血压管理。
P3.DBP低于g60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前提下逐渐实现PSBP达标。
◆要点9:
健康的生活方式减钠增钾;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运动减压,心理平衡。
㈣高血压的药物治疗1.药物治疗的策略㈣高血压的药物治疗1.药物治疗的策略⑴降压治疗的目的: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降压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过程,预防高血压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⑵降压达标的方式:
并非越快越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可快一点;但老年人、病程长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则应慢一点。
⑶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
3级高血压立即治疗。
2级高血压考虑治疗;1级高血压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2.降压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据3.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2.降压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据3.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小剂量:
尽量应用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个体化。
4.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作用特点:
4.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作用特点:
包括CCB、ACEI、ARB、利尿剂和受体阻滞剂。
5.降压药的联合应用㈤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1.调脂治疗5.降压药的联合应用㈤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1.调脂治疗当严格实施治疗性生活方式3~4个月后,血脂水平不能达到目标值,则考虑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
药物治疗开始治疗值~治疗目标值(单位mmol/L)中危TC6.21~<5.2LDL-C4.1~<3.41高危(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等)TC4.14~<4.14LDL-C2.6~<2.6很高危(急性冠脉综合症,或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TC4.14~<3.1LDL-C2.1~<2.12.抗血小板治疗⑴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史以及合并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需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d)进行二级预防。
⑵合并血栓症急性发作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或TIA、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症时,应按相关指南推荐使用阿司匹林,通常在急性期可给予负荷剂量(300mg/d),而后应用小剂量(100mg/d)作为二级预防。
⑶高血压伴糖尿病、心血管高风险者(10年心血管总风险10%)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100mg/d)进行一级预防。
⑷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以应用氯吡格雷(75mg/d)代替。
3.血糖控制治疗糖尿病的理想目标是空腹血糖6.1mmol/L或HbA1c6.5%。
对于老年人,尤其是独立生活的、病程长、并发症多、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宜过于严格,空腹血糖7.0mmol/L或HbA1c7.0%,餐后血糖10mmol/L即可。
对于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4.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高血压并发房颤并具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者宜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指导下口服华法林。
高血压并发房颤的低危患者,最好也应用华法林,但也可以给予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同只适合于不能应用华法林的替代治疗,但应注意出血不良反应。
六、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㈠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以下。
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龄人的降压目标值为<150/90mmHg,但目前尚不清楚老年高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是否有更大获益。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不高甚至低的治疗建议:
当舒张压<60mmHg,而收缩压<150mmHg,宜观察,可不用药物治疗;如收缩压150~179mmHg,可谨慎用小剂量降压药物治疗;当收缩压180mmHg,则用小剂量降压药物治疗,用药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㈡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㈢妊娠高血压㈡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㈢妊娠高血压非药物治疗(限盐、富钾饮食、适当活动、情绪放松)是妊娠合并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作为药物治疗的基础。
妊娠期间的降压用药不宜过于积极,在接受非药物治疗措施以后,血压150/100mmHg时应开始药物治疗,治疗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mmHg。
轻度妊娠高血压:
此时包括限盐在内的非药物治疗是最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对重度先兆子痫,建议静脉应用硫酸镁,密切观察血压、腱反射和不良反应,并确定终止妊娠的时机。
㈣高血压伴脑卒中1.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
降血压目标一般应达到<140/90mmHg。
对一般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常规降压治疗,但对老年尤其是高龄患者、双侧颈动脉或颅内动脉严重狭窄者、严重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谨慎降压治疗。
如出现头晕等明显不良反应时,应减少剂量或停药。
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160/100mmHg以内)。
同时综合干预有关危险因素及处理并存的临床疾患。
2.急性脑卒中的血压处理: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前血压应控制在<185/110mmHg。
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24h内血压升高应谨慎处理,除非SBP180mmHg或DBP10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者,一般不予降压,降压的合理目标是24h内血压降低约15%。
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如神经功能平稳,可于卒中后24h开始使用降压药物。
急性脑出血,如收缩压>200mmHg或平均动脉压>150mmHg,要考虑持续静脉滴注积极降压,血压的监测每5min一次。
如果收缩压>180mmHg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并有疑似颅内压升高的证据者,要考虑测颅内压,用间断或持续的静脉给药降低血压;如没有疑似颅内压升高的证据,则考虑用间断或持续的静脉给药轻度降低血压(例如,平均动脉压110mmHg或目标血压为160/90mmHg),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㈤高血压伴冠心病建议有稳定性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水平一般可为<130/80mmHg,但治疗宜个体化。
如患者有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或年龄大于65岁,DBP应维持在60mmHg以上。
㈥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对于既往曾患心力衰竭或目前仍有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高血压。
降压的目标水平为<130/80mmHg。
对于持续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或伴左心室功能障碍但无心衰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治疗目标亦为<130/80mmHg。
㈦高血压伴肾脏疾病高血压所致肾脏损害的降压治疗:
高血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表现,如微量白蛋白尿或肌酐水平轻度升高,应积极控制血压,在患者能够耐受情况下,可使血压降至<130/80mmHg,必要时可联合应用2~3种降压药物,其中应包括一种ACEI(或ARB)。
高血压伴慢性肾脏病的降压治疗:
应严格控制血压,目标血压可控制在130/80mmHg以下,ACEI或ARB为首选。
若肾功能显著受损(如血肌酐>265.2mol/L、Egfr<30ml/min1.73m2、大量蛋白尿),可首先用二氢吡啶类CCB。
终末期肾病的降压:
未透析者一般不用ACEI或ARB及噻嗪利尿剂,可用CCB,袢利尿剂。
对肾脏透析患者,应密切监测血钾和肌酐水平,降至目标<140/90mmHg。
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一般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目标是<130/80mmHg;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目标是<140/90mmHg。
㈨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的治疗重在早期干预,健康膳食和合理运动甚为重要。
其干预要求主要组分综合达标。
㈩外周血管病的降压治疗一般认为下肢动脉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该接受抗高血压治疗,但要避免过度降压﹝十一)难治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原因的筛查:
①判断是否为假性难治性高血压;②寻找影响高血压的原因和并存的疾病因素;③排除上述因素后,应启动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
难治性高血压处理原则:
①此类患者最好转高血压专科治疗;②多与患者沟通,提高长期用药的依从性,严格限盐;③选用适当的联合方案;④调整联合用药方案。
﹝十二﹞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表现称之为高血压急症。
仅有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为高血压亚急症。
血压升高的程度不是区别的标准,区别两者的惟一标准是有无新近发生的急性进行性的严重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急症的处理:
入院住入抢救室或加强监护室,在严密监测血压、尿量和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应根据临床情况的不同使用短效降压药物。
除主动脉夹层外,降压治疗的降压目标不是使血压正常,而是渐进地将血压在2~6小时内调控至不太高的水平(一般为160/100mmHg左右),在以后的24~48h逐步降低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高血压亚急症的处理:
可门诊或急诊治疗,可通过口服降压药使高血压初步控制,并门诊调整剂量使降压达标。
﹝十三﹞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且不伴代谢紊乱或心血管系统异常时,不需延期手术。
3级高血压(≧180/110mmHg)应权衡近期手术的利弊再做决定。
如在围手术期出现高血压急症,通常需要给予静脉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在手术前应继续降压治疗,术前数日换用长效降压药物并在手术当天早晨继续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