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水资源公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1138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8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市水资源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珠海市水资源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珠海市水资源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珠海市水资源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珠海市水资源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海市水资源公报.docx

《珠海市水资源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市水资源公报.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珠海市水资源公报.docx

珠海市水资源公报

珠海市

水资源公报

ZHUHAIWATERRESOURCESBULLETIN

2010

 

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

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

2010年珠海市水资源公报

 

审定:

郭仲秋

审查:

窦永强杨旻

主办单位:

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

编辑单位:

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

编辑主任:

胡建文

副主任:

郭志强郭家圣

主编:

刘幼萍

副主编:

童娟李远青

责任编辑:

陈慧莎

编辑:

邵檀彭靖徐国富吕爱琴何敏红李勤志

 

封底:

资料来源:

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

广东省水文局

广东省水资源公报编辑部

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

广东省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佛山分中心

珠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珠海市统计局

珠海市气象局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珠海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珠海市水资源公报》,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公告年度的来水、用水、水质等动态状况,反映水资源供需现状,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指导,为提高珠海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

同时,借此进行宣传,增强全民爱水、节水的意识,为管好、用好、保护好水资源创造必要的条件。

 

 

综述

珠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南端,濒临南海,境内河流众多,西江诸分流水道与当地河涌纵横交织,水流相互贯通,最后经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注入南海,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区。

珠海市下辖香洲、斗门、金湾3个行政区,并下设横琴、高新、高栏港、万山、保税、航空产业园六个经济功能区。

本公报按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三个行政分区分别统计分析2010年珠海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2010年,全市平均降水量2114.0mm,比常年(多年平均,下同)偏多3.8%,属平水年;地表水资源量为18.24亿m3,比常年偏多4.1%;地下水资源量为2.19亿m3,比常年偏多6.3%;水资源总量为18.61亿m3,比常年偏多3.4%。

全市入境水量1105.82亿m3,出境水量1122.62亿m3。

全市中型水库以上年末蓄水总量为2847.6万m3。

,年末蓄水总量较去年年末增加292.3万m3。

2010年有6个热带气旋影响我市,其中“康森”、“灿都”、“狮子山”和“鲇鱼”4个热带气旋对我市有增水影响。

西、北江三角洲上游主要控制站马口、三水两站全年洪水均未达到警戒水位7.50m,达到中高洪水位的洪水有两场,中洪水位的洪水有4场,中洪水受洪水和潮水的同时影响。

2010年,全市用水量47815万m3,较上年增加1936万m3,除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较上年增加、林牧渔用水与上年基本持平外,其余用水均较上年有所减少。

人均综合用水量306m3,比上年减少1.0%;万元GDP用水量40m3,比上年减少9.1%。

2010年珠海市主要江河水源地水质较好,能够满足饮用水源水质要求,个别水库水质总氮超标。

2010年汛后,珠海市咸潮上溯时间较去年推迟近一个月,广昌泵站、平岗泵站累计超标时数,最长连续超标时间都比2009年有较大幅的下降。

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2114.0mm(结合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珠海市三防办、珠海市气象局站点绘等值线图所得),折合年降水总量28.86亿m3,与上年基本持平,较常年偏多3.8%,属平水年(见表1)。

各区情况

与上年比:

香洲区偏多8.1%,斗门区偏少4.8%,金湾区偏多2.6%。

与常年相比,香洲区偏多6.1%,斗门区偏少0.6%,金湾区偏多7.8%,见图1。

(数据来源:

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珠海市三防办、珠海市气象局)

降水特点

今年共有6个热带气旋影响我市,分别是1002“康森”、1003“灿都”、1006“狮子山”、1010“莫兰蒂”、1011“凡亚比”和1013“鲇鱼”。

其中“康森”、“灿都”、“狮子山”和“鲇鱼”对珠海市造成0.20m以上的增水影响,日降水量最大为竹仙洞站178.5mm,出现在9月20日。

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4~9月降水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7.4%,春季、冬季干旱少雨。

空间上,东部降水量较小,西部降水量大,全市实测年最大降水量为平沙站2441.5mm,最小为香洲站1804.0mm,可见,年降水量变幅大,降水不均匀(见图2、3)。

(数据来源:

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珠海市三防办)

 

(数据来源:

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珠海市三防办、珠海市气象局)

 

地表水资源量①

2010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8.24亿m3(折合年径流深1336.0mm),比上年偏多0.5%,比多年平均值偏多4.1%。

 

各区情况

与上年比:

香洲区和金湾区分别偏多8.0%和2.5%,斗门区偏少4.7%。

与多年平均比:

香洲区和金湾区分别偏多6.5%和8.1%,斗门区偏少0.3%,见图4。

(数据来源:

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

 

出入境和入海水量

2010年,西、北江三角洲上游西江控制站马口水文站,全年洪水均未达到警戒水位7.50m,超过中洪水位1.74m的洪水有四场。

全年达到中高洪水位的洪水有两场,均发生在6月。

马口、三水

(二)站实测最高水位分别为4.94m和5.06m,实测最大流量分别为27700m3/s、8630m3/s,全年最大流量分别为28000m3/s和9130m3/s,出现时间均发生在6月17日。

流入珠海市的客水以西江为主,2010年珠海市入境水量1105.82亿m3,出境水量1122.62亿m3,磨刀门水道、鸡啼门水道、虎跳门水道的入海水量分别为782.51亿m3、168.67亿m3、71.43亿m3。

地下水资源量②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地下水体(含水层重力水)的动态水量,用补给量或排泄量计算。

根据珠海市地下水资源实际情况,重点分析矿化度≤2g/L淡水资源。

2010年珠海市地下水资源量为2.19亿m3(不包含中深层地下水),比上年偏多6.8%,比多年平均值偏多6.3%。

(见图5)。

(数据来源:

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

水资源总量③

2010年珠海市水资源总量为18.61亿m3,与上年相持平,比多年平均偏多3.4%。

全市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64.5%,平均产水量为136.37万m3/km2。

(见表2、图6)

 

(数据来源:

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

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珠海市现有中、小型水库63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

(一)型水库21座,小

(二)型水库39座,总库容11155.5万m3。

2010年中型水库年初蓄水总量为2555.3万m3,年末蓄水总量为2847.6万m3,年末蓄水总量较年初增加292.3万m3。

其中大境山水库年末蓄水量967.8万m3,比上年增加12.6万m3;凤凰山水库年末蓄水量1212.4万m3,比上年减少32.8万m3;乾务水库年末蓄水量667.4万m3,比上年增加246.9万m3,见表3。

(数据来源:

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

 

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④

2010年度全市淡水总供水量为47815万m3(不含鱼塘用咸淡水28477万m3和对澳门供水7619万m3),比上年增加1936万m3,增幅为4.2%。

海水直接利用量为162000万m3,与去年持平,主要为火电厂冷却水。

淡水供水量以地表水为主,占总供水量的97.5%,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0.2%,其他水源供水量占2.3%。

在地表水供水中,提水供水占63.9%,引水供水占22.1%,蓄水供水占11.5%(见表4)。

2010年全市公共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93万m3/日,其中拱北30万m3/日、香洲8万m3/日、唐家12万m3/日、西区12万m3/日、乾务12万m3/日、平沙5万m3/日、龙井10万m3/日、莲溪2万m3/日、三灶2万m3/日,供水管道总长度2792km,用水普及率99.01%。

 

说明:

1.表中供水量未包括对澳门的供水量7619万m3

2.表中供水量未包括鱼塘用水量的微咸水用水量;

3.数据来源:

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珠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用水量⑤

2010年全市用水量为47815万m3(不含鱼塘用咸淡水28477万m3和对澳门供水7619万m3)。

其中,工业用水17263万m3,占用水总量的36.1%;农田灌溉用水8922万m3,占用水总量的18.7%;居民生活用水10913万m3,占用水总量的22.8%;城镇公用水量7874万m3,占用水总量的16.5%;城镇环境用水量1205万m3,占用水总量的2.5%;林牧渔畜用水1639万m3,占用水总量的3.4%(见表5)。

与上年相比,全市用水量增加1936万m3,增幅4.2%。

说明:

由于珠海市鱼塘水以咸淡水为主,总用水量只统计淡水,故不包含鱼塘用水。

数据来源:

居民生活、城镇公用、城镇环境和工业用水量来自珠海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农田灌溉和林牧渔用水量的基础数据来自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鱼塘面积数据来自统计局。

用水消耗量⑥

2010年全市耗水总量为15803万m3,其中农业5813万m3,工业3420万m3(含火电冷却耗水60万m3)居民生活2978万m3,城镇公共2869万m3,生态环境723万m3。

全市综合耗水率为33.1%,比上年34.6%略有下降,各行业耗水率:

林牧渔畜72.8%,城镇环境60.0%,农田灌溉51.8%,城镇公共36.4%,居民生活27.3%,工业19.8%(见表6)。

 

废污水排放量

2010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为25144万m3(不包含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比上年增加8.0%。

其中,居民生活污水8883万m3,工业废污水9633万m3,建筑业污水827万m3,第三产业污水5801万m3。

2010年,我市已建成污水处理10座,包括吉大污水处理厂(4.8万吨/日)、南区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香洲污水处理厂(8万吨/日)、拱北污水处理厂(13.5万吨/日)、北区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井岸污水处理厂(3.5万吨/日)、南水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三灶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平沙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新青污水处理厂(3.5万吨/日),总处理能力54.3万吨/日,建成污水管网(≥D300)总长超过600公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4.68%(注:

污水处理率计算不包含红旗、斗门、乾务、莲溪、白藤湖)。

2010年全市入河废污水量⑦18100万m3。

 

用水分析

用水指标

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国策,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主线,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体系,符合我市水资源实际的强有力水资源管理模式和手段,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全市人均综合用水量306m3,比上年减少1.0%;万元GDP用水量40m3,比上年减少9.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8m3(不含火电),比上年增加3.7%;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62m3,比上年减少12.0%;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200升/日,比上减少2.9%。

2010年人均水资源量(省口径)1193m3,供水主要依赖过境客水。

相邻市主要用水指标比较(见表8)。

2010年珠海市人均水资源量、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含火电)、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等均低于全省平均值,节约用水程度居全省前列,城镇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接近广东省平均水平,且人均GDP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用水指标说明:

1.根据省统计局的相关经济指标进行评价。

2.人口采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成果。

3.工业增加值及GDP采用当年价。

4.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不统计城镇公共用水。

5.人均水资源量(当年)为当年当地水资源总量(不含过境水量)平均值除以当地人口。

6.人均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956~2000年当地水资源总量(不含过境水量)平均值除以当地人口。

2001-2010年用水变化趋势分析

水资源态势

2001~2010年,全市平均年降水量27.67亿m3(折合年均降水深2027mm),平均水资源总量17.18亿m3。

年降水量及水资源量在常年值附近呈丰枯交替变化。

2005、2006、2009、2010年为平水年;2003、2004、2007年为枯水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偏小13.7%、23.8%、28.0%,水资源总量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偏小22.4%、33.3%、29.6%;2001、2008年为丰水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偏多39.0%、22.3%,水资源总量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偏多23.6%、19.0%(见图7)。

 

用水量变化趋势

2001~2010年,全市用水总量波动下降。

至2010年底,全市用水总量减少20.3%,农业用水用水减少66.9%,生活等用水和工业用水分别增多53.8%和15.3%(见图8)。

 

2001~2010年,全市人均综合用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农田实灌亩均用水量波动较大,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全市用水效率明显提高,万元GDP用水量由2001年的149m3下降到2010年的40m3,下降了73.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1年的85m3下降到2010年的26m3,下降了69.4%;人均综合用水量由2001年的723m3下降到2010年的320m3,下降了55.7%(见图9)。

 

用水量变化原因

2006~2010年,全市用水总量波动下降,主要原因有:

一是由于珠海市鱼塘水以微咸水为主,2007年起总用水量只统计淡水,而农业用水中的鱼塘用水统计为微咸水,纳入海水直接利用量中统计;二是通过农田水利工程、节水措施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减少了农业用水量;三是大力推广节水设备设施,建立节水政策,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减少生活等用水消耗量;四是尽管推行一系列的节水措施,但人口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以及经济快速发展仍无可避免的增大用水压力。

水资源利用分析

1.2010年珠海市降水属平水年,本地水资源量为18.61亿m3,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193m3。

各区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因人口密度、地理位置和水源分布而差异较大,其中斗门区最多,金湾区次之,香洲区最少。

2.2010年珠海市总用水量4.78亿m3,总水资源量18.61亿m3,水资源利用率⑧为25.7%。

3.供水工程发挥正常,基本能满足用水需求,全市总体供需平衡。

但由于来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且受地形、地势和供水工程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枯水期城市供水受咸潮影响,供水形势仍较为紧张。

4.2010年珠海市城镇居民综合用水量⑨为779升(日·人),比上年增加8.8%;城镇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⑩200升/(日·人),比上年减少2.9%。

珠海市近年在节水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着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水资源质量状况

水质站点布设情况

2010年珠海市的主要江河、水库的水质监测站点共布设10个,其中江河站点为6个,分别是广昌、平岗、白蕉、前山、黄金、大横琴;水库站点4个,分别是杨寮(凤凰山)水库、大镜山水库、竹仙洞水库、南屏水库。

江河、水库水质状况及水功能区达标情况

根据2010年的监测成果,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评价依据,采用SL395-2007《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对上述各个站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备注:

粪大肠菌群不参加评价)。

各站点的水质类别评价结果(见表9),从评价结果看,广昌、平岗等重要水源地为Ⅲ类水,能够满足饮用水源水质要求;白蕉、大横琴等为Ⅱ~Ⅲ类水,前山河水质为Ⅴ类水,均能达到功能区目标水质;黄金站由于氨氮超标造成水质类别为Ⅳ类;个别水库总氮超标,其他项目均达到水功能区目标水质。

(备注:

粪大肠菌群不参加水质类别评价)

 

 

咸潮情况

2010年汛后,珠海市咸潮上溯时间较去年推迟近一个月,最早在广昌泵站监测到的咸度超标时间为10月16日21时。

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广昌泵站、平岗泵站累计超标时数,最长连续超标时间都比09年有较大幅的下降。

广昌泵站最大含氯度比09年咸潮有所下降,平岗泵站最大含氯度则比09年咸潮有所上升(见表10)。

2010年全年,珠海对澳门供水7619万m3,供水水质含氯度控制在150mg/L以下,远远低于国家饮用水含氯度不超过250mg/L的标准,确保了澳门地区供水安全。

(数据来源:

珠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重要水事

(一)加快推进竹银水源工程建设

竹源水源工程12月20日顺利实现了竹洲头泵站及管线工程通水的阶段性目标,使竹银水源工程在现阶段抗击咸潮期间发挥了初步效益。

(二)保障珠澳供水安全

我市长期以来把保障对澳供水作为首要任务。

2010年,克服了汛期降雨比常年偏少、江河来水特枯、咸潮提前、强度增大等困难,通过珠江防总实施的水量统一调度,压咸抢淡获得极大成功,使对澳供水咸度始终保持在150度以下,有力地保障了珠澳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繁荣稳定。

(三)开展农村水改工作

2010年,完成金湾区75%水改工程量;斗门区已完成南潮村和荔山村2条村的水改工程;高新区第一标段已完成75%工程量,第二标段也已进场施工;高栏港经济区已完成施工招投标工作,元月初施工单位已进场。

我市农村居民将享受和城镇居民同样的的供水水质、水价、服务,实现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

(四)积极推进面上水利建设

西安泵站、天生河水闸重建工程以及白蕉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乾务水库排洪渠整治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围内农田灌溉、排涝工程体系的能力,完善围内水利基础设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五)内涝治理取得一定效果

我市已编制完成《珠海市雨洪规划》,对存在安全隐患及具备实施条件的河道和堤段实施“河道畅通工程”,对泵站进行重建或更新改造,整治“两水夹一基”填塘固基工程等,内涝治理取得一定效果。

(六)致力“一线两岸”截污整治

继续完善香洲主城区污水处理配套管网,持续推进唐家至拱北情侣路近海沿线、前山河两岸以及主城区排洪渠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整治,紧密配合斗门、金湾、高栏、横琴、东区海岛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重点完成前山北半部排污排洪主干工程,切实解决水浸黑点、污泥出路等难题。

南区污水厂、三灶污水厂、拱北污水厂达标扩建工程,新青污水厂、平沙污水厂等污水厂及其配套管网相继建成,大大提高了我市污水处理能力。

凤凰河排洪渠、桂花路排洪渠、白沙河排洪渠的整治全部完成,彻底改变了市区主要排洪渠的脏臭面貌。

全力推动了前山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前山河水质已有明显提升,打造“一河两涌”净化美化的水生态亮点。

(七)三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全市三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早准备、早部署、早落实,用扎实的工作来保障全市社会经济大发展。

市三防指挥部开展了汛前防汛安全检查和督查,切实把防汛工作做细、做深、做实。

在汛期组织对全市重点山塘水库、堤围险工险段、排洪渠和排洪泵站等度汛工程及设施进行安全巡查,督促各区和责任单位及时排除隐患,切实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八)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

珠海市政府2009年出台改《珠海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扶持激励办法(试行)》并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建立健全了饮用水源保护区扶持机制。

2010年,珠海市政府投入扶持资金4922.69万元,对斗门区一、二级河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共计11.66万的居民予以社保扶持。

激励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推进保护水源生态环境,保障全市供水安全。

名词解释

①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

②地下水资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体(含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

③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区外来水量),由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相加并扣除两者之间互相转化的重复计算量而得。

④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按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它水源(污水处理再利用量和集雨工程供水量)统计。

海水直接利用量(不包括海水淡化处理量)另行统计,不计入总供水量中。

⑤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按农业、工业、城镇公共、居民生活、生态环境五大类用户统计。

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畜用水;工业用水为取用的新水量,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城镇公共用水包括建筑业和服务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包括城镇环境和农村生态用水。

⑥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农业消耗量为毛用水量与地表、地下回归水量之差,工业生活、城镇公共用水消耗量为取水量与废污水排放量之差。

⑦入河废污水量指排入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废污水量,为用户排污量与排水损失量之差。

⑧水资源利用率即本地总用水量与本地水资源总量的比值。

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采用1956~2000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⑨城镇居民综合用水量由工业用水量、城镇公共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量之和除以城镇居民人口所得。

⑩城镇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由城镇公共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量之和除以城镇居民人口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