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0696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备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备课

文化路小学2017——2018学年度

第一学期备课材料

(第八单元)

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杜蓓

执教人:

 

2017年10月

 

单元整组教学设计(单元备课)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诗人、伟人,体验别样情怀。

本单元两篇课文都包含着一个故事,都透出一个“情”字,都关乎一个人物,两篇课文写的都是人物年少时的事。

《每逢佳节倍思亲》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叙述了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故事,一股浓浓的思念之情溢于纸面。

《孙中山破陋习》一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

讴歌了孙中山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和敢于同封建势力斗争的精神。

两篇课文为学生前后对照理解内容和依据理解练习复述提供了学习语言的凭借。

2、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佳、倍、重、扶、幼”等2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逢、携、插”等5个二类字只识不写。

能掌握构词的方法并写出相同结构的词来。

了解字多义,并能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字义。

2.整体感知课文地主要内容,依据课文特点,采取适切的方法预习课文,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意思并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前后对比理解“陋习”的真意,通过抓住关键词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陋习”对妇女的残害,体会孙中山的反抗精神和斗争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习以故事解释古诗的表达形式并模仿这种形式为3课古诗两首试编故事。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讲“孙中山破陋习的故事”。

通过朗读、背诵、仿编,讲述等语文实践活动落实语言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5.借助课外资料丰富对思乡怀亲情感的体验,丰富对伟人孙中山的认识,了解生活中的陋习,激发自觉破除陋习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经过7个单元的训练,三年级学生已掌握了预习课文基本路径,初步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

但在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还需要教师的引领、点拨和帮助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和互相检测。

本单元的两篇课文篇课文都是通过故事来表情达意的,故事的内容较为浅显,易于为学生所理解,但文中的最能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需要借助语境和适切地补充资料来理解、体会。

比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一个“独”,两个“异”和“倍”字。

而《孙中山破陋习》中描写姐姐缠足前、缠足时、缠足后不同表现的词句。

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设定了”借助语境,理解感受,通过朗读,加深体验“的教学策略。

此外,从语言学习的层面看,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始终处于瓶颈的阶段,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系统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需要更好地利用情境或语言材料的转化来发展现学生的语言,为此我们采取了“模仿课文的形式编写”,“依据和文内容讲述”的策略来落实学习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读前指导与读写汇报课

——“同读一本书”《鼹鼠的月亮河》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目标:

在阅读实践中初步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具体目标:

1.回顾初读一本书的方法,阅读《鼹鼠的月亮河》。

2.通过自主阅读,欣赏精彩片段,初步触摸书中语言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任务评价设计:

1.师生交流,说出阅读《鼹鼠的月亮河》的方法及步骤。

2.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就感兴趣的片段,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人物品质。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人手一本《鼹鼠的月亮河》。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读过哪些书籍?

2.那么,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小说《鼹鼠的月亮河》。

板书课题

(二)指导读法,自主阅读

当我们要读一本新书时,你会先看这本书的哪些部分呢?

(封面、内容提要和目录)

1.欣赏封皮

课件出示《鼹鼠的月亮河》的封面。

引导学生看封皮:

你在封皮上看到了什么?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你们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书中的故事呢?

2.了解作者

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写这部著名作品的作家——王一梅

(1)滚动播放王一梅诸多作品的封面。

(2)对于王一梅你有哪些了解呢?

(3)小结。

3.感知提要

课件出示内容提要:

鼹鼠米加一家住在美丽的月亮河畔。

与众不同的鼹鼠米加不喜欢爸爸为他选择人生道路,怀揣着一块月亮石离开了家乡。

在陌生的地方,米加结识了新的朋友,找到了自信,实现了梦想······

(1)同学们,看一本书可不像读一篇课文那样,一本书的内容很多,老师教给你们一种新的方法叫快速浏览法。

这种方法可以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看,也可以半句半句地看,还可以一行一行直接看,是一种能够从文字中快速获得信息。

(2)学生快速浏览内容提要,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4.浏览目录

通过看目录,我们可以把书读薄了。

(1)课件出示目录: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目录,了解这本书有哪些故事。

(3)这本书的目录非常有意思

今天我们不可能一一欣赏,这节课,让我们先走进《鼹鼠的月亮河》,去看看。

(三)走进读物,自主阅读

1.激发兴趣

(1)《鼹鼠的月亮河》讲述了生活在月亮河的鼹鼠米加一家。

爸爸希望米加日后能跟自己一样,成为的挖掘专家。

与众不同的米加不喜欢挖掘,他便怀揣好伙伴尼里送给他的月亮石,心怀为尼里发明一个洗衣机的梦想离开了家乡。

在陌生的地方,米加结识了魔法师咕哩咕、乌鸦红辣椒和黑炭这些日后的好朋友。

在和他们相处的日子里,米加渐渐长大,在帮助他们战胜敌人的过程中,米加也找到了自信,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课件出示,出示鼹鼠的图片,让学生们自己去认识她,随后来进行讨论交流,鼹鼠和其他的鼹鼠有什么区别?

(3)交流反馈。

2.认识人物

(1)这本书主人公是谁?

他是一只怎样的鼹鼠?

(2)在《鼹鼠的月亮河》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小故事?

3.触摸语言

(1)这本书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有趣的故事情节、幽默的语言、优美的语句等等)

(2)请几位同学说说发生在《鼹鼠的月亮河》的故事吧!

(3)同学们很会读书,不仅仅只知道有趣的故事,还能关注语言。

是的,书中还有很多朴实、幽默的、优美的语言,请你划下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4.自由阅读

(1)听了这些介绍,你们现在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来读它了?

读书方法有很多,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

(2)老师给你们提供了“温馨提示”(课件出示)

1.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写法也多种多样,可以摘录有教育意义或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在旁边做好批注。

2.真情告白

在书中的人物上,你没有找到自己的影子?

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些什么?

(3)这么多种读书方法,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中自己喜欢的一两种,让它们帮助我们以后更好地阅读这本书。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从这本书中都找到了哪些知己,你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好吗?

学生读书。

(4)读书汇报

1.要点检测。

第一关:

人物性格连一连。

第二关:

基本内容选一选。

第三关:

故事梗概填一填。

2.分享印象。

(1)学生交流这本书的印象。

(2)教师分享印象:

书中每一个人物的特点。

3.聚焦人物。

读完这本书后鼹鼠一定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有哪些感受呢?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

五、板书设计

《鼹鼠的月亮河》

与众不同

有梦想

 

单元整体感知课

(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核心目标:

抓关键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具体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异乡、废除”等词意。

规范书写“疼、痛、废、统”等生字。

2.熟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大意,概括课文内容。

3.读懂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释疑解疑,培养质疑问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单元主题。

二、教学任务评价设计

1.梳理、积累、书写单元重点字词,力求正确、美观。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释疑解疑,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单元主题

三、教学准备

自学本单元掌握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大意,感知单元主题。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来学习第八单元的课文了,一共安排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两篇课文,都透出一个“情”字,都关乎一个人物,两篇课文写的都是人物年少时的事。

2.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学习。

从整体上感知单元的主要内容。

第八单元主要包括:

(课件出示课文图片欣赏,齐读课题。

(二)自主识字,扫清障碍

1.课件再次出示预习方法:

①圈:

在文中圈出生字及组词,并在课后题中练习描红。

②查:

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并尝试运用本单元重点词语。

③读:

反复读课文,读到正确、流利,即:

不多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④标:

重点地方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如:

标小节号码,划好词佳句,疑难地方打问号等。

⑤思: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后问题、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用简练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预习情况,组长汇总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师巡视指导。

学生按要求交流合作,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教师指导。

(1)疑难易错生字:

独:

左半部分是犬尤旁,右边是虫。

念:

上下结构,偏旁是心字底。

(2)指导书写美观:

废:

半包围结构,下面的“发”要注意书写的小一些,点容易漏掉。

该:

注意最后一笔的书写,整体的书写要匀称。

(3)多音字:

“重、挑、兴、”等多音字的辨析。

4.同学们展示的不错,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词语,看能难倒你们吗?

认读生字词,指读,齐读巩固,组内成员互相检查。

5.认识它们了,它们的意思了解多少?

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拆字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等)

6.带着你的理解再和同位读读这些词语。

7.任选上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学生写片断,交流展示。

展示学生写话内容。

(三)检查朗读,打下基础

1.小组内成员互相检查朗读。

2.有想展示自己朗读才华的同学吗?

课件出示重点难读的句子,指名展示,生评价

(语速、停顿、重读、韵律、感情等)。

3.选读课文或片段。

4.将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段多读两遍。

(四)初步感知,明确主题

1.默读课文,再次思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相互交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代表汇报,教师点拨。

(1)中心句提炼法: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看图想象法:

看课本上的插图,插图上是谁?

什么时候?

在什么地方?

做什么?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拟定主题说理由。

这一单元的每篇文章围绕着哪个主题来写的?

说说你的理由。

指生说主题及理由,师板书:

走进诗人、伟人,体会别样情怀(可尊重学生的理解,保持他们的主题。

5.畅谈收获,激发质疑。

(五)初识习作,提前放题

1.初读教材中的单元习作内容及要求

2.说说本次习作要写什么?

有什么要求?

可以做哪些准备工作?

3归纳小结

六、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走进诗人、伟人,体会别样情怀

 

品读《23.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3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核心目标:

感受诗人身处异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具体目标:

1.借助字义、语境及生活实际,理解“兴高采烈”“扶老携幼”“思绪万千”“天各一方”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诗文对照,理解诗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4.仿照课文“文包诗”的形式,任选古诗编故事,仿写一篇文包诗形式的作文。

二、教学任务评级设计

1.读准音,不错字,停顿恰当语言流畅,不破句,清晰表达课文大意。

2.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3.感知“文包诗”的写作方式,任选古诗编故事,仿写一篇文包诗形式的作文。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传统佳节,(板书:

佳节)“佳节”什么意思?

(美好的节日)

2.每当佳节来临,我们总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度过令人难忘的快乐时光。

王维却在重阳佳节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板书:

“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整体感知回顾内容

1.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文包诗,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易于纸面。

2.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是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缘故。

第二部分是王维真情流露哦写出了这首诗。

(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1.出示导学提纲:

(1)诗人为什么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呢?

(2)“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什么意思?

(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3.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抓关键词、联系语境”,品读“倍思亲”

(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1.你知道这里的佳节指的是哪个节日吗?

(重阳节)

(1)师生交流重阳节的资料。

(2)你还知道哪些“佳节”?

(3)你从这一句读到了什么?

2.过渡:

王维少小离家,形单影只,感到孤独寂寞,所以才“思亲”。

(1)小组根据教学目标试着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找关键词、谈感受,“品味每逢佳节倍思亲”。

(根据小组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3.学生行为预设:

更加

(1)关注学生找到的词语“更加”,你从这个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2)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过重阳节时热闹的场景,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场面?

(相机理解“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等词。

抓住“扶老携幼”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词语的特点。

(有一组反义词和一组近义词)弄懂了每个字的意思就理解了整个词的意思。

这就是用词语的先拆后合法理解词语意思。

“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

(兴致勃勃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喜笑颜开)孩子们,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换词语的方式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的去登高游玩。

人们去登高游玩。

你能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吗?

能不能把“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去掉?

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个句子更能凸显重阳节的热闹,突出王维的思念)

④你能用“兴高采烈”说一句话吗?

4.你能把这种热闹的感觉读出来呢?

你认为怎么读才更热闹呢?

引导学生读好关键词,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过节时看到和听到的热闹景象。

说话练习:

5.那么此时此刻,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怎么样?

在每一个幸福的节日里,王维都——每逢佳节倍思亲。

(齐读这句诗)一个简单的“倍”,凝聚了思念啊!

(板书:

思念)

(五)“抓关键词、联系语境”,品悟“兄弟情深”

过渡:

可现在独在异乡的王维,看到这么热闹的情景,却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之中。

此时此刻的王维(出示:

临窗远眺图)他又在想什么呢?

(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1.学生交流,说说应带着怎样的心情读好王维“以前”在家乡和兄弟们欢度佳节的情景,和“如今”亲人却天各一方的处境呢?

(预设交流:

如今王维在华山的西边,而家乡却在华山的东边,是多么的遥远啊!

这就是——“天各一方”)

2.学生练读,朗读体会。

请观察课文插图,结合本段中的语句,体会王维对家乡兄弟们的思念。

如果此时你是王维,你会说些什么?

3.(插图)看,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思念王维呢!

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这真是: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的内心深处,去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

(齐读第3自然段)

5.王维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他想到了很多很多,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中的哪个词语来表达呢?

(板书:

思绪万千)

6.采访学生,感悟“思绪万千”。

王维现在在想什么呢?

7.王维真是个大诗人,在他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这几行诗中,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巩固拓展,总结提高

我们也学习了两首古诗,还记得吗?

《山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描绘了深秋枫林美景及枫桥环境的凄寒、幽静,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旅途中孤独、寂寞的心情,展开合理想象,任选一首模仿本课编一个故事。

(1)例文赏读,抛砖引玉。

(2)学生展开想象,练习写。

(3)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六)作业自选超市:

(1)小练笔:

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

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

(2)收集、诵读王维的诗或反映思乡的诗,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板书设计: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离开家乡思绪万千

更加思念

品读《24.孙中山破陋习》

(第4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核心目标:

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二)具体目标:

1.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抓住描写姐姐缠足前、缠足时、缠足后不同表现的关键词句感受“陋习”对妇女的残害。

透过关键词句,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3.依据课文顺序,讲述课文内容,落实语言训练。

4.拓展课程资源,了解身边的陋习,激发与陋习斗争的意识。

二、教学任务评价设计

1.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的作用。

2.能抓住描写姐姐缠足前、缠足时、缠足后的关键词句感受“陋习”对妇女的残害。

3.能根据描写孙中山的关键词句,感受人物的的精神品格。

3、前置学习活动

1.回家向长辈了解有关缠足的一些知识,并收集一些图片。

2.搜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了解身边的陋习。

问问周围的老人,或通过书籍、网络等了解以前或现在的生活中有哪些陋习?

收集下来和大家讲。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抓住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句,感知故事叙述的顺序,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生根据提示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标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感知课文记叙的时间顺序。

2.解释题意

(1)看课题:

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对他的介绍吗?

读一读。

从这句话中你可以感知孙中山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不平凡)读读下面的这段话,看看能不能帮助你了解他。

(2)通过上节课学习,孙中山破了什么陋习吗?

(板书缠足)

“破”的意思是什么?

(废除、破除)孙中山为什么破缠足陋习呢?

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这节课我们要弄懂的问题。

学生齐读课题。

(2)整体回顾,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

2.把课文按照事前,事情经过,事后分成三段(1;2—7;8)。

3.到底这种陋习是怎么残害孙中山的姐姐的,才让孙中山如此深恶痛绝,使得他当了临时大总统后首先废除了这个陋习呢?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1.出示导学提纲:

(1)孙中山的姐姐是个怎样的人?

(2)缠足是怎样的感受?

看到姐姐被缠足,孙中山是如何做的?

(3)从文中体现孙中山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

3.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指导学习、朗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感受课文:

孙中山的姐姐真是一个()的姐姐。

(3)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2.学习2---7自然段

引导学生默读思考:

请用“﹏”画出孙中山看到的情景,用“-”画出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用“……”标出妈妈为姐姐缠足的理由。

小组讨论,交流

  

(1)谁来说说孙中山看到的情景(指名读,齐读),思考这几段中哪句话最伤孙中山的心?

预设一:

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①读了这句话,你觉得有多么“痛苦”?

在这句话中“直”是什么意思?

你从“眼泪直往下流”能读出什么?

你能读出姐姐的痛苦吗?

(指名读②带着这些理解,感情朗读这段话。

预设二:

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

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缠足很痛苦?

交流齐读。

②怎么会这么痛苦呢?

你们了解缠足吗?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③老师这也有一些图片。

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④感受姐姐的痛苦(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生气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交流。

 

(1)孙中山生气的理由:

生读。

 

(2)师引导:

想想姐姐原来要干哪些活?

缠了脚,你认为姐姐还能像原来一样吗?

指生联系上文谈,从中体会到缠足给姐姐造成的伤害。

(3)指导朗读:

读出生气、痛苦,体会孙中山强烈的反抗精神。

(4)结合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孙中山当时对封建陋习的抗争精神。

4.那妈妈为什么还要给姐姐缠足呢?

(1)出示课文第四段:

妈妈叹了口气说:

“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

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别人家笑话的。

(2)读一读母亲的话,谈谈对缠足的看法。

你想知道,祖宗为什么要把缠小脚传下来?

(3)补充出示:

小脚女人嫁秀才,又吃好的又自在,大脚女人嫁奴才,耕田种地没吃没穿不自在

(4)你觉得它说得对不对?

是啊,缠足给姐姐的身心都带来了伤害,不仅不能干农活,也许连走路都困难,这样不合理的风俗习惯我们把它叫做陋习!

(5)小结:

‘娶妻要娶小脚妻’,这是在中华民族流传了上千年的一种习俗。

妈妈不也缠了足?

她又怎会不知道姐姐的痛苦!

但妈妈毫无办法。

出示句子比较: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①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②分角色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③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

听到写什么?

板书:

姐姐缠足——刺痛了心)

5.同学们,课文已经读到这儿我们应该明白,到底是谁害了姐姐?

这个陋习仅仅害了孙中山的姐姐一个人吗?

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到底要不要废除?

是的,所以孙中山从小就立下“破陋习”的决心。

6.小结: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姐姐的痛苦、妈妈的无奈、孙中山的决心和我们的心声!

7.是呀,这件事对孙中山的刺激太大了,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齐读最后一小节)板书:

革命成功——首先废除

8.那时候,要废除的陋习有许多,孙中山却把废除缠足这件放在了第一,这是为什么?

“废除”和题目上哪个字的意思一样。

(破)

9.有谁知道“辛亥革命”吗”?

“辛亥”指的是1911年,这年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被推翻。

而这次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所以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当了临时大总统。

  10.展开联想,体会破陋习的意义

(五)巩固拓展,总结提高

你了解到的我们生活中有陋习有哪些?

面对这些陋习大家要怎样做?

1.学生交流。

2.面对陋习怎么做?

(1)能否写几句话向人们付出呼吁,呼吁人们来抵制陋习。

(2)学生写。

交流。

(3)再读课文描写孙中山同陋习作斗争的语句,感受孙中山的同陋习作斗争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

1.请把这个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有关孙中山的其他故事,与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

24孙中山破陋习(缠足)

姐姐缠足——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首先废除

拓展实践课

(第5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核心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