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五篇之集评集注.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0631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五篇之集评集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经五篇之集评集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诗经五篇之集评集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诗经五篇之集评集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诗经五篇之集评集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经五篇之集评集注.docx

《诗经五篇之集评集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五篇之集评集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经五篇之集评集注.docx

诗经五篇之集评集注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一章)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二章)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②。

(三章)

黍离集评、评注

①诗序曰:

“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②毛传:

“彼,彼宗庙宫室。

迈,行也。

靡靡,犹迟迟也。

摇摇,忧无所想。

”钱澄之曰:

“毛云靡靡犹迟迟也,盖意懒而足不前之貌。

”李塨曰:

“离离,散垂之貌。

稷即今之小米也。

黍秀,即散垂,稷则苗穗挺直,实乃垂而不散,故黍但见其离离,而稷则见其苗、其穗、其实也。

”焦琳曰:

“摇摇者,神魂之无主也;如醉者,意绪之俱迷也;如噎者,愤气之填满胸臆也。

”沈青崖曰:

“述其所见,既非托物,因所见而行为之靡靡,心为之摇摇,亦是实写其忧,而非由于黍稷引起,直是赋体,不兼有兴。

”邓翔日:

“章首二句咏物,后六句写情,惟三、四句自肖形神,觉此时此身茫无着落处,深心国事,尚有斯人。

关于《黍离》,似乎不必再说太多的话,停留在诗人心弦上的哀伤早已作为一个象征而成为永恒的悲怆。

牛运震曰:

“此诗纯以意胜,其沉痛处不当于文词求之。

后人诗如‘山川满目泪霑衣,六朝如梦鸟空啼’之类,徒伤代谢而已,固无此怀古深情也。

‘谓我何求’四字,说尽人世浅薄,一‘求’字误人,直到君国之义漠不相关,可惧哉。

谢叠山先生云:

文武成康之宗庙尽为禾黍,而能为悯周之诗者一行役大夫外无人也。

吾读《书》至《文侯之命》,观所以训诫文侯者,惟自保其邦而已。

王室之盛衰,故都之兴废,悉置不言,吾于《黍离》之诗,重有感也夫。

按此数语委婉尽致,而出自叠山先生,尤足发此诗幽情。

”所引谢氏语,出自谢枋得所著《诗传注疏》。

论《黍离》一节原很长,引者乃撮述其要。

谢氏于宋亡之后,以死拒绝元朝的征聘,可算全了名节的忠烈之士,其读《黍离》,自当别有怀抱,不仅仅为诗而发也。

如牛氏所论,后世的怀古诗,多半指点江山,月旦古人,作局外人言,虽然不乏兴废存亡之慨,却很少有切肤的伤痛。

《黍离》之悲,则是把整个儿的自己放在一叶痛史里边,故戴君恩曰:

“反复重说,不是咏叹,须会无限深情。

”以一个孤独的个人来哀悼沉重的历史,他不能为这个历史负责任,他本来也不在“佛时仔肩”之列,而却明明把丧亡的哀恸全部来担负。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与其说是以天下为己忧者的悲哀,不如说,更是“不知”者的悲哀。

关于黍稷,范处义曰:

“稷之苗、稷之穗、稷之实,非必谓前后所见,盖其忧思既乱于中,谓我所见宗周故都尽为禾黍,岂真黍邪,抑稷之苗、稷之穗、稷之实邪。

既不能辨其为黍为稷,岂复计其成之蚤晚,为苗、为穗、为实哉。

”但也有另一种意见,李樗曰:

“箕子闵商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既曰麦秀,又曰禾黍,则亦与此同意。

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以见尽为禾黍之意。

”两说各有理据,不妨并存。

“悠悠苍天”,毛传:

“悠悠,远意。

苍天以体言之,尊而君之则称皇天,元气广大则称吴天,仁覆闵下则称曼天,自上降鉴则称上天,据远视之苍苍然,则称苍天。

”说本《尔雅》。

初看似是赘文,细绎则不然。

且读《周颂·敬之》:

“天维显思,命不易哉。

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是天去人也近。

而《黍离》之天,则不同于皇天,吴天,曼天,上天,是再没有《敬之》时代的监临与护佑,而悠悠也,苍苍也,去人也远。

可知与“悠悠苍天”对应的乃国之败亡,却并不仅仅是“远而无可告诉”的迷惘,下接“此何人哉”,揭出人天两造,既是无所归咎,又是有所归咎,所谓“通篇不指一实事实地实人,而故国沦废之况,触目伤心之感与夫败国基祸之恨,一一于言表托出”(王心敬),是也。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五:

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

此专以描摹虚神善长,凭吊诗中绝唱也。

唐人刘仓、许浑诸诗,往事袭其音调。

[近代]吴闿生《诗意会通》:

旧评:

起二句满目凄凉。

结局含蓄无穷,欷歔欲绝。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以为系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

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

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认为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爱国志士忧时忧国的怨战之作。

程俊英《诗经译注》以为是诗人描写了自己在迁都时难舍家园之情。

 静女①

静女

《诗经·邶(bèi)风》②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集评集注:

《毛诗序》云:

“《静女》,刺时也。

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郑笺释云:

“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

”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渭“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

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

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情爱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三:

《序》谓:

“刺时”。

毛、郑推原其意,谓“陈静女之美德以示法戒”。

《集传》则以欧阳氏说,斥为男女相会之词。

夫曰“静女”。

而又能执彤管以为诫,则岂俟人于城隅者哉?

城隅何地,抑岂静女所能至也?

于是纷纷之论起。

吕氏大临曰:

“古之人君夫人媵妾散处后宫。

城隅者,后宫幽间之地也。

女有静得,又处于幽间而待进御,此有道之君所好也。

孔氏颖达曰:

伋妻自齐史来,未至于卫,故为新台。

待其至于河,而因台以要之。

此所谓城隅也,所谓“俟我于城隅”之“静女”也。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集评集注:

《诗序》云:

“《硕鼠》,刺重敛也。

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诗经集传》)在这里,“国”泛指区域。

与德惠塞的公室所据地盘相比较,实行新政的私门所辖区域正是“乐土”

郑《笺》:

“硕,大也。

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

女无复食我黍,疾其税敛之多也。

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又疾其不修政也。

古者三年大比,民或于是徙。

孔《疏》:

“蚕食者,蚕之食桑,渐渐以食,使桑尽也。

犹君重敛,渐渐以税,使民困也。

言贪而畏人,若大鼠然。

解本以‘硕鼠’为喻之,取其贪且畏人,故《序》因倒述其事。

《经》三章,皆上二句言重敛,次二句言不修其政。

由君重敛,不修其政,故下四句言将弃君而去也。

《鲁诗》云:

“覆亩税而《硕鼠》作”(王符《潜夫论?

班禄篇》。

《齐诗》云:

“周之末涂,德惠塞而耆(通“嗜”,爱好)欲众,君奢侈而上求多,民困于下,怠于公事,是以有覆亩之税,《硕鼠》之诗也。

朱熹《诗集传》谓此诗:

“民困于贪残之政,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

”此说言简意赅,更加贴近诗意。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卷六:

此诗见魏君贪馋之效,其始皆由错误以啬为俭之故,其弊遂至刻削小民而不知足,以致境内纷纷逃散,而有此咏。

不久国亦旋亡。

圣人著之,以为后世刻啬者戒。

有国者曷鉴诸?

[近代]吴闿生《诗义会通》:

朱子云:

“此托于硕鼠以刺其有司,未必直以硕鼠比其君也。

”“谁之永号”,许白云曰:

“乐郊乐郊,又将长号于谁乎?

见其民穷蹙之甚,无复之也。

”此解最胜,前人未有见及者,必如此义味乃无穷也。

旧评:

“‘适比’不必真得所,止形容在此之不得所耳。

”其说亦善,皆得诗人所指。

 

当代学者余冠英先生在其《诗经选》中说:

“这篇表现农民对统治者沉重剥削的怨恨与控诉……农民年年为剥削者劳动,得不到他们丝毫的恩惠,只得远寻‘乐土’,另觅生路。

所谓‘乐土’,在当时只是空想罢了。

《中国文学史》认为:

“虽然‘国风’中没有保存反映人民与统治阶级直接斗争的诗篇,但《硕鼠》(‘魏风’)中描写了人民由于不堪忍受沉重的剥削而想到逃亡,这在当时社会里是带有反抗意义的。

诗中把剥削者比作‘贪而畏人’的大老鼠,它表达了人民对他们的蔑视和仇恨。

诗中所再三咏叹的没有人为饥寒而悲号的乐土,尽管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但依然强烈地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而且在它流传过程中一直成为鼓舞劳动人民为反抗剥削和压迫,争取美好生活而斗争的精神力量。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也说:

“本篇抒写农民对统治者沉重剥削的怨恨。

他们把剥削者比作大老鼠,发誓要远离而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乐土。

”另一版本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同样认为:

“此诗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中国文学大辞典》称本诗:

“是一首反对剥削,幻想美好生活之诗。

《诗经百科辞典》断定:

“这是一首古老的也是最好的农民反对重租重税剥削的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集评集注:

朱熹《诗集传》:

“此淫妇为人所奔,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中国文学史》说:

《氓》“是写被遗弃的妇女诉述不幸的遭遇”。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

这首诗是“写弃妇之作。

篇中叙述女子从恋爱到被弃的经过”。

《诗序》说:

“《氓》,刺时也。

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

男女无别,遂相奔诱。

华落色衰,复相弃背。

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

故序其事以风焉。

美反正,刺淫佚也。

“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付玄《豫章行》)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

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

”(《韩非子?

备内》)

秋卫宣公时卫国“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

”(《毛诗正义》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集评集注:

1:

《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在孔子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

2:

汉儒的《毛诗序》又说:

“《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

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

《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

3:

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

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

》),孔夫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

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老夫子也曾感叹: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

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

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

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

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

譬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在被锁深闺、为怀春之情而痛苦时,就从《关雎》中为自己的人生梦想找出了理由——当然,实际上她已经走得很远了。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卷7:

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

以好战乐队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悠然自异者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