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届高三质量检测三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0578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宝鸡市届高三质量检测三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省宝鸡市届高三质量检测三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省宝鸡市届高三质量检测三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省宝鸡市届高三质量检测三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省宝鸡市届高三质量检测三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宝鸡市届高三质量检测三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陕西省宝鸡市届高三质量检测三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宝鸡市届高三质量检测三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宝鸡市届高三质量检测三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陕西省宝鸡市届高三质量检测三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宝鸡市201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

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1.如图所示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形式,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真核生物中过程①首先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内ATP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

B.图中过程①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是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主要来源

C.过程②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储存在ATP中外,其余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可见能量流动具有开放性和单向流动的特点

【答案】C

【解析】过程①是光合作用,依次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真核生物中,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所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内ATP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A正确;过程①是光合作用,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正确;过程②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储存在ATP中外,其余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错误;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主要是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可见能量流动具有开放性和单向流动的特点,D正确。

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图甲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两者之间的关系。

图乙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图中实线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速率(单位:

mg·h-1)。

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X代表C3,Y代表丙酮酸,①③④过程都能使ATP含量减少

B.过程②可产生合成Z的原料,这些原料的运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C.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根据图乙分析可知,催化该过程的酶的最适温度是30℃左右

D.图乙分析可知,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有关酶的作用机理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用以催化反应加速进行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甲可知:

①表示光反应,Z物质表示生成的ATP,③表示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ATP,Y代表丙酮酸,④表示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若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则能产生少量ATP,若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则不能产生ATP,可见,①③过程都能使ATP含量增加,但④过程不一定有ATP产生,A错误;Z物质表示光反应中生成的ATP,过程②表示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X代表C3,需要消耗ATP水解为ADP和Pi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产生的ADP可以参与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过程中ATP的形成,可见,过程②可产生合成Z的原料,这些原料的运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B正确;过程③表示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图乙中的虚线表示呼吸速率,其峰值对应的温度是45℃左右,说明催化该过程的酶的最适温度是45℃左右,C错误;图乙中的实线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其峰值对应的温度是30℃左右,比表示呼吸速率的虚线的峰值低,说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有关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

3.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B.效应T细胞紧密接触靶细胞导致病原体裂解死亡

C.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以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

D.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答案】C

【解析】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不能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A错误;效应T细胞紧密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B错误;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在再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前提是:

需要熟记并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4.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

D.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改变

【答案】A

【解析】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A正确;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等都会使基因频率发生的改变,B错误;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患色盲,女性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时才患色盲,因此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但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并不是大于女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C错误;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的适应性,则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如果没有影响到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性,则环境的改变不能起选择作用,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可见,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D错误。

5.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中细胞的状态、染色剂及生物材料的选用,全部正确的是

实验标号

实验名称

细胞的状态

染色剂

生物材料

1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活细胞

甲基绿吡罗红

人口腔上皮细胞

2

观察线粒体

死细胞

健那绿

人口腔上皮细胞

3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死细胞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细胞

4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死细胞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蝗虫精母细胞

 

A.实验1B.实验2C.实验3D.实验4

【答案】C

【解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可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在染色之前,需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当用酒精灯烘干时可导致细胞死亡,A错误;观察线粒体可选用人口腔上皮细胞为生物材料,用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在实验过程中应保持细胞的活性,B错误;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经过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细胞用卡诺氏液固定后已经死亡,在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C正确;蝗虫精母细胞是观察减数分裂的理想材料,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宜选择植物的分生区细胞,可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D错误。

6.有一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

物质W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増殖,那么物质W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

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

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C.抑制该RNA病毒的反(逆)转录过程

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该RNA病毒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真核细胞的基因是DNA,因此RNA这种病毒的转变过程是逆转录过程,又知Y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因此不抑制DNA分子复制,则抑制的过程是逆转录过程,故选C。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7.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从黄花蒿中成功提取出高效杀灭寄生在人体内的疟原虫的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野生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2)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特点。

(3)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进而侵入红细胞,在那里,它们导致所有的疟疾症状。

(4)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便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

这些物质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_________中枢,引起发热。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1

疟原虫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2

加入青蒿素

56

3

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4

加入青蒿素

98

①1、2组和3、4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

②1、2组结果表明_____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田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直接

(2).流动性(3).识别(4).体温调节(5).是否加入青蒿素(6).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7).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8).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

【解析】试题分析:

梳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据此并结合“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等相关知识,从表中提取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在野生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疟原虫主要以胞吞的方式获取外界食物,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进入血液循环后的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进而侵入红细胞。

(4)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便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

这些物质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5)①分析表中信息可知:

1、2组和3、4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青蒿素,因变量是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8.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甲、乙中a~f所示装置,(呼吸底物是葡萄糖)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能够验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装置是_________(用字母按顺序表示),可用图丙中的_________过程表示(用标号表示);如果将d装置内的酵母菌换成乳酸菌,并与b连接,能否观察到b中出现混浊的现象?

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2)图乙中,X烧杯中放置的是_________溶液。

如果e的液滴不移动,f的液滴右移,则此时酵母菌进行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

(3)图丙是酵母菌的呼吸过程,产生物质B的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物质E可用_________试剂检测,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4)图丁是酵母菌在不同氧浓度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氧浓度为b时,有_________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1).c-a-b

(2).①④③(3).否(4).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5).NaOH(6).无氧呼吸(7).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8).酸性的重铬酸钾(9).③(10).5/6

【解析】试题分析:

理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理解“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原理、流程,由题意和各图呈现的信息为切入点,明辨图丙①~④所示的相关反应阶段、各字母所示物质名称,图丁不同氧浓度下的细胞呼吸方式,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利用图甲探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需提供O2,因此通入a瓶的空气需先经过c瓶,以除去空气中的CO2,保证b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可见其装置序号是c-a-b。

分析图丙可知:

A、B、C、D、E分别表示丙酮酸、CO2、[H]、O2、酒精,过程①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图丙中①④③表示有氧呼吸。

如果将d装置内的酵母菌换成乳酸菌,并与b连接,由于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所以不能观察到b中出现混浊的现象。

(2)图乙中,装置f中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细胞呼吸吸收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的差值。

由于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CO2,因此仅凭装置f不能辨别酵母菌细胞的呼吸类型。

若要辨别酵母菌细胞的呼吸类型,装置e的X烧杯中应放置能够吸收CO2的NaOH溶液,此时装置e中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细胞呼吸吸收的O2量。

如果e的液滴不移动,f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没有消耗O2,但产生了CO2,则此时酵母菌进行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

(3)结合对

(1)的分析可知:

图丙中的物质B是CO2,产生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因此产生物质B的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中。

物质E是酒精,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

释放能量最多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图丙中的过程③。

(4)图丁显示:

当氧浓度为b时,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此时,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8,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3,说明无氧呼吸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5;结合如下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推知:

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相对值为5/2,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相对值为1/2,所以有5/2÷(5/2+1/2)=5/6的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9.冬泳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

冬泳时,人体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很多研究表明,科学冬泳能提高身体素质。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寒冷刺激人体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同时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激素的分泌增加,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此时,机体的产热量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散热量。

(2)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情况下,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较慢,其原因是_________。

(3)冬泳过程中胰岛分泌的_________会增多,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保证能量的供应。

(4)人在水中会产生尿意,该感觉的产生_________(是/不是)反射,此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_(单向/双向)的。

(5)右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表。

当在A点施以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甲状腺激素

(2).肾上腺素(3).等于(4).激素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传递需要时间长而兴奋通过反射弧传导所需时间短(5).胰岛素(6).不是(7).单向(8).甲发生一次偏转(9).乙不偏转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以“冬泳”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胰岛素的作用、反射与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

明确相应的基础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寒冷刺激,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导致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此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2)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

由于激素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传递需要的时间长,而兴奋通过反射弧传导所需时间短,因此通常情况下,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较慢。

(3)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从而保证能量对机体的供应。

(4)人在水中会产生尿意,是因为相应的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进而传到大脑皮层,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的参与,即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该感觉的产生不是反射。

此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点睛】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①在神经纤维上:

a.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②在神经元之间:

a.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10.下图甲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Ⅱ2的致病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上,Ⅱ3和Ⅱ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对染色体上,这2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

Ⅱ2不含Ⅱ3的致病基因,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图乙是Ⅱ3体内某细胞的分裂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Ⅱ2的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Ⅱ3的致病基因用B或b表示,不考虑基因突变)

(1)Ⅱ3的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Ⅱ2的致病基因是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致病基因。

(2)若Ⅱ2的致病基因是常染色体遗传,则Ⅲ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Ⅲ2与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子女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

(3)若Ⅱ2与Ⅱ3生了一个先天聋哑的女孩,该女孩的X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则这条缺失一段的X染色体来自_________(填“父亲”还是“母亲”),这个女孩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4)图乙细胞名称是_________,该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根据(3)中的分析结果在图中相应染色体上标出A(a)基因。

【答案】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隐性(3).AaBb(4).7/16(5).母亲(6).BbXaX(7).初级卵母细胞(8).染色体变异

【解析】试题分析:

观察图甲第Ⅰ代的每一家庭的亲本和子女的表现型,图乙中染色体的形态及其行为特点,从中把握重要信息:

“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和“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1号染色体的1条染色单体缺失了一段”,以此为切入点并结合题意,准确定位Ⅱ2和Ⅱ3的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及其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对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1)系谱图显示,Ⅰ3和Ⅰ4均正常,其女儿Ⅱ3患先天聋哑遗传病,据此可推知:

Ⅱ3的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Ⅰ1和Ⅰ2均正常,其儿子Ⅱ2患先天聋哑遗传病,据此可推知:

Ⅱ2的致病基因是隐性致病基因。

(2)已知Ⅱ2不含Ⅱ3的致病基因,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且Ⅱ2位于1对染色体上,Ⅱ3和Ⅱ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对染色体上,这2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

若Ⅱ2的致病基因是常染色体遗传,则Ⅱ2、Ⅱ3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进而推知:

Ⅲ2的基因型是AaBb。

Ⅲ2与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子女患病的概率是1—3/4A_×3/4B_=7/16。

(3)图乙是Ⅱ3体内某细胞的分裂图,其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中1号染色体的1条染色单体缺失了一段,由此推知:

若Ⅱ2与Ⅱ3生了一个先天聋哑的女孩,该女孩的X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则这条缺失一段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Ⅱ3),而且1号染色体为X染色体。

结合对

(2)的分析可推知:

Ⅱ2、Ⅱ3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bbXAXA;母亲(Ⅱ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1号X染色体的1条染色单体上基因A所在的片段缺失,产生了基因型为bX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Ⅱ2产生的基因型为BXa的精子受精,形成的基因型为BbXaX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即为先天聋哑的女孩,这个女孩的基因型是BbXaX。

(4)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来自图甲中的Ⅱ3(女性),据此推知:

图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

由图乙所示的“1号染色体的1条染色单体缺失了一段”可知,该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

根据(3)中的分析结果可知:

Ⅱ3的基因型是bbXAXA,而图乙是Ⅱ3体内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图,其中1号和2号均为X染色体,1号染色体缺失对应位置和2号染色体对应位置的基因均为A,即1号染色体缺失对应位置标A,2号染色体对应位置标AA(标注后的图示见答案)。

11.【生物一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如右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1)依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培养基。

(2)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_。

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调整pH和_________,倒平板时,一般需冷却至_________左右,在_________附近操作。

(3)若用该培养液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_,应加入的碳源是_________,为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_________染料,形成_________色复合物,若产生_________,则证明有纤维素分解菌存在。

【答案】

(1).液体

(2).(CH2O)(3).灭菌(4).50℃(5).酒精灯火焰(6).青霉素和(CH2O)(7).纤维素粉(8).刚果红(9).红(10).透明圈

【解析】试题分析:

熟记并理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作答。

(1)该培养基配方中没有凝固剂,依物理性质来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2)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CH2O)。

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调整pH和灭菌。

倒平板时,需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

(3)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而青霉素会导致纤维素分解菌死亡,因此,若用该培养液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青霉素和(CH2O),加入的碳源是纤维素粉。

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素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颜色反应。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因此,为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刚果红染料,形成红色复合物,若产生透明圈,则证明有纤维素分解菌存在。

12.【生物一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美国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张进团队于2016年10月19日在美国生殖医学学会会议上正式宣布,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三父母”男婴已于2016年4月诞生。

如图是该男婴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亲婴儿”的核DNA由_________提供,质DNA由_________提供。

由此可见,“三亲婴儿”的意义在于可以避免子代_________遗传病的发生。

(2)过程③在体外进行时需要对精子进行_________处理,卵母细胞应处于MⅡ_________期。

(3)过程④是早期胚胎培养,需将受精卵移入_________继续培养。

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_________、营养、适宜的温度和pH,并置于_________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过程⑤是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