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九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C卷.docx
《吉林省九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九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C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九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C卷
吉林省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B.春天里,百花香——分子不断运动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2.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
B.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
D.反应前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丙的质量
3.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下图中,O代表氮原子,●代表氢原子。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容器B中,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
B.容器D物质类别属于混合物
C.容器C中物质的化学式为NH3
D.含有保持氮气化学性质微粒的是容器A中的微粒
5.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以下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A.H2O和H2O2具有相同的组成元素,所以二者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B.活泼金属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所以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D.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H2O和CO2,所以该物质组成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
6.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7.《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下列诗句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敞口放容易潮解并变质,所以应该密封保存
B.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含有氧元素
C.在CuO+CO
Cu+CO2的氧化还原反应中,CO是还原剂,发生了还原反应
D.按质量计:
空气中含氮量78%,氧气21%
9.根据下面内容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在盛有氢氧化镁的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工业上冶炼铝
10.根据下列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②④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C.①③④是原子
D.②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加热煮沸后,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水分子的体积增大
B.黄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类生活用水
C.用直流电电解水,发现负极与正极上得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
1
D.通过应用新技术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对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净化后再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
12.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分析错误的是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Na与Cl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13.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的下列气体组合中都属于大气污染气体的是()
A.SO2、CO2
B.CO2、CO、SO2
C.CO、CO2
D.CO、SO2
14.下列物质鉴别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区分厨房中的食盐和白醋------分别尝味道
B.区分硬水与软水-------常用加肥皂水检验,泡沫少,产生浮渣多的是硬水
C.区分蒸馏水与过氧化氢------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D.区分CO2、O2、空气-----分别将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15.下列各组物质中,硫元素具有相同化合价的是
A.S和H2S
B.SO2和SO3
C.SO2和H2SO4
D.Na2SO4和SO3
16.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选项不符合如图关系(a、b并列关系,分别包含c、d)的是
选项
a
b
c
d
A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铁锅生锈
蔗糖溶解
B
单质
化合物
C60
纯净的空气
C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uSO4•5H2O
葡萄糖
D
纯净物
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
食盐溶液
A.A
B.B
C.C
D.D
17.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
A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滴加稀盐酸或灼烧
B
实验室制取氧气
通电分解水
C
区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称量蔗糖和蒸馏水混合前后的质量
A.A
B.B
C.C
D.D
18.国土资源部2017年5月18日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下图转化关系中:
化合物m的水合物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p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冰被国际公认为是石油、煤的替代能源
B.q一定是CO2
C.通常状况下,r是一种液体
D.m与n、p与n两个反应过程中都放出热量
19.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2H—两个氢元素
B.Ca2+—钙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
C.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FeCl2—氯化铁
20.如表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
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证明气体X中是否含碳、氢元素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1.有下列物质:
①氧气;②氮气;③五氧化二磷;④二氧化硫;⑤二氧化碳;⑥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⑦空气;⑧氦气;⑨铁丝;⑩过氧化氢溶液;⑪氯酸钾;⑫二氧化碳;⑬水;⑭氖气.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
属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的是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
22.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除了用量筒外,还需要用_____ (填仪器名称)。
23.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氢原子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
(3)人体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_____;
(4)3个氢氧根离子_____。
2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填名称)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致占78%的是______,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2)目前我国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一般不考虑的是_____(填序号)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三、实验题
2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2)当0℃<t<t1℃时,配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
甲____乙(>;<;=)。
(3)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加水的质量是_________g。
2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对书上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在带凸起的双叉试管中,一边加入约1g的二氧化锰,试管口稍倾斜向上固定在铁架台上,小心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
如图所示。
(1)先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不复燃,说明此时基本无氧气放出。
小心扭动双叉试管,使过氧化氢溶液倾入另一管中,再用带火星木条试验,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同学们想知道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有改变,先将反应后的物质进行_____(填操作名称),然后经过洗涤、干燥、称量,得到二氧化锰的质量1g,说明_____。
于是大家得出了二氧化锰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
(3)老师认为同学们的探究还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
27.下图为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设计的制备氧气及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备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收集氧气可采取的方法是 _____(写一种即可)。
(2)实验时,可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是 。
将锥形瓶中生成的氧气通入烧杯并与杯底白磷接触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四、简答题
28.验证氧气的性质
实验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发出_____,比在空气中_____,待燃烧停止后,倒人澄清石灰水,石灰水_____
_____
在氧气中_____,生成_____
_____
石蜡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_____,发出_____,放出热量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结论: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___的气体,能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29.写出或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跟氧气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C3H8+____O2 _____CO2+____H2O;
(4)____Mg+____N2
_______Mg3N2;
(5)____FeS+_____O2
____Fe2O3+_____SO2。
3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某些性质。
①常见物质中,碳、一氧化碳都可以和同一物质发生化合反应得到二氧化碳,该物质是________;而
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二氧化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__________效应。
为验证该效应,利用如图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由____________(选填“长”“短”)导管通入二氧化碳,验证收集满了的方法是________。
实验时,还需一瓶(同样大小)装满_________的集气瓶放在太阳下做对照实验。
③因为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常用二氧化碳作灭火剂。
④如果利用足量石灰水吸收
二氧化碳气体,计算所需氢氧化钙的质量为_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五、推断题
31.如下框图所示,A为一种混合气体,经分析只含有碳和氧2种元素,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完成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32.同学们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之后得知碳燃烧时可能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可能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碳与氧化铜反应可能生成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
猜想①:
只生成CO2;猜想②:
_____;猜想③:
既生成CO,又生成CO2
(查阅资料)
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微量的CO也会立即变成蓝色。
(实验验证)
小组同学经过思考之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步骤一:
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氮气;
步骤二:
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对玻璃管加热。
步骤三:
实验结束后,拆洗装置和仪器。
(1)实验开始时,先将氮气通入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
(2)对A装置的玻璃管集中加热一段时间,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B瓶中试纸变蓝,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结论)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述猜想_____(填序号)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实验装置中存在不完善之处是_____。
(拓展应用)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玻璃管内壁附着的铜用水不易清洗干净,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三种能清除铜的方案:
Ⅰ.加入浓硫酸并微热: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Ⅱ.加入浓硝酸与铜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Ⅲ.加入氯化铁溶液:
Cu+2FeCl3=2FeCl2+CuCl2
(5)为了将试管内壁上附着的铜清洗干净,上述最佳的方案是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写一种合理的理由即可)。
七、计算题
33.今年4月,多家媒体报道,中科院专家的研究成果中完整阐明了抗癌活性物质汉黄芩素(C16H12O5)的合成机制,成功解析了一种使用2000多年的药用植物中的珍贵化学物质合成途径。
请计算:
(1)汉黄芩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2)汉黄芩素中各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m(C):
m(H):
m(O)=_____。
3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化学实验室,用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制备氢气。
同学们取了3g纯铝片和4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铝片有剩余,称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42.7g。
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g;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
(提示:
2Al+2NaOH+2H2O=2NaAlO2+3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