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本部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9888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7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本部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本部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本部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本部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本部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本部联考试题.docx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本部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本部联考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本部联考试题.docx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本部联考试题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本部联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4小题,每题1分,共44分)

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1965年B.1980年

C.xxD.2045年

2.未来10年劳动人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A.老龄人口增加

B.人口增加

C.用工成本上升

D.人才外流严重

右图为某城市局部地价图(单位:

10万元),据图回答3~4题。

3.如果该区地价最低的区域为工业区,且布局合理,则该地可能盛行

A.东北风B.东风C.东南风D.西北风

4.下列关于该区域城市规划判断合理的是

A.商业区可能位于东南

B.有交通干线从东南向西北延伸

C.数字2区域可能为住宅区

D.该区域西南部有大型汽车站

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回答5~6题。

/-blogid=5a18c50f0102w0sf&url=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异扩大

6.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

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

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A.D时段   B.B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每年冬天,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

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

图1);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

图2)。

据右图回答7~8题。

7.图1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A.防太阳暴晒    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C.防病虫害     D.防洪、防涝

8.图2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使地面 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读我国某地区的局部地质剖面图,回答9~11题。

9.关于图中①处河谷成因的正确叙述是

A.背斜顶部受外力侵蚀而形成的谷地       

B.岩层断裂下陷形成

C.断层带岩层破碎易受侵蚀形成        

D.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

10.图中②处的地质构造及其地貌成因为

A.背斜   背斜顶部受外力侵蚀而形成的谷地          

B.断层   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谷地

C.向斜   向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后被侵蚀形成的谷地

D.裂谷   ②处顶部岩层受水平张裂作用后,下陷受侵蚀形成的谷地

11.图示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正确的是

A.褶皱运动、外力侵蚀           B.岩浆侵入作用、断层作用     

C.水平拉伸作用、岩浆喷出作用       D.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读我国江南某地等高线图,该地山青水秀,水流常年奔腾不息,据图回答12~14题。

12.B处陡崖的顶部与④处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60米   B.90米   C.100米   D.150米

13.图示地区有大小两个湖泊,其中有一个为瀑

布长时期侵蚀而成,该湖泊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当地村民发现图示地区山青水秀,特别是每年到夏季云雾缭绕。

于是在甲、乙两个地方发展了农家乐,但每到冬季,就发现乙农家乐生意冷淡,其中可能的原因是

A.乙农家乐降雨较多,湿冷,客人不愿意来

B.乙农家乐冬季光照条件不好,餐饮环境阴冷、光线阴暗,客人不愿意来

C.乙所在地坡度较陡,视线不好,不利于欣赏风景

D.乙农家容易受到泥石流的影响,客人不愿意来

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MN为晨线,N为晨线与极圈的切点。

回答15~17题。

15.此时北京时间为

A.5时04分   B.5时20分

C.13时20分   D.4时

16.由图文信息可知

A.甲地日落晚于乙地

B.E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N地

C.此时,北京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D.此时,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17.丙海域为马航失联重要的搜索区,关于丙海域说法错误的是

A.各季节都会出现强烈的持续性大风B.常年受大浪影响,不利于航行

C.以晴朗天气为主,能见度较高D.受寒流控制,海水流速较快

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右图为我国南方某大湖(东西宽约90km)东湖岸7月份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影响湖泊东岸风向的主要因素为

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D.季风环流

19.此时最可能为地方时

A.0点  B.5点  C.15点  D.20点

读等值线示意图,回答20~22题。

 

20.若等值线为中纬度地区海平面等压线,

且数值a

 A.P区域盛行下沉气流,阴雨天气

B.①、②两地风向相反、风速相同   

C.PN、PM沿线附近易形成降水天气 

D.夏季出现时,被称为台风或飓风  

21.若等值线为山地等温线,且数值a

A.等温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B.P区域海拔高,获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C.①、②两地气温相同、降水量相同   D.PN、PM沿线易遭受泥石流、山洪等灾害

22.若等值线为城市土地等地租线,且数值a>b>c,则 

A.P区域是工业园区或中心商务区   B.城市向N方向扩展速度最快 

C.PN、PM可表示城市重要交通干线    D.P区向外对住宅区吸引力逐渐提高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

读图回答23~24题。

23.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24.当图中④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武汉梅雨B.南京伏旱

C.北京寒潮D.哈尔滨洪涝

右图示意沿海地区的五个不同地点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时长,读图回答25~26题。

25.有关五地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B.②地为地中海气候

C.③地年降水量多于④地

D.⑤地位于大陆东岸

26.只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的是

A.②B.①C.④D.⑤

读世界主要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完成27~28题。

27.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②大陆为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

C.南美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

28.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各异,影响主要因素分别为

A.大陆面积;轮廓B.过度放牧;樵采

C.纬度位置;垦耕D.海陆位置;地形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

右图示意东亚1960-xx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

读图完成29~30题。

29.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30.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A.夏季风逐年增强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天津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

读图完成31~32题。

  

 

31.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与⑦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    B.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C.①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   D.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高度不同

3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终年高温多雨        B.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C.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低     D.⑥地盛产柑桔、葡萄、油橄榄

图示意某地锋面过境时等温面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33~34题。

33.甲乙丙丁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4.该锋面为

A.北半球冷锋B.北半球暖锋

C.南半球冷锋D.南半球暖锋

读某天气系统经过石家庄市前后的气温、气压、降水、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35~36题。

35.该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

36.下列现象与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无关的是

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B.交通事故频发

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D.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下图为某地区一河流某季节示意图及从甲地到乙地流水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37~38题。

37.图中信息显示出

A.河道a处河床坡度比b处陡        

B.甲地位于乙地的下游     

C.整条河流冬季有凌汛

D.丘陵山地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38.近年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可能是该区域

①耕地面积扩大  ②降水量有所减少  ③植被覆盖率提高  ④大力开发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完成39~40题。

39.造成等温线在D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影响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人为活动

40.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①山峰②高原③湖泊④城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霜冻是指生长季节里因气温降到0℃或0℃以下而使植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右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初霜冻日期分布情况,读图完成41~42题。

4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的,无霜冻期最短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2.关于该区域等初霜冻日期线的分布特征及主要

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东南部等值线呈东西走向;海陆位置

B.西南部等值线密集;冬季风

C.甲处等值线向西南凸出;地形影响

D.乙处等值线向西北凸出;夏季风影响显著

下表为“我国某纬线附近3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43~44题。

城市

年日照时数(小时)

3005.3

1239.2

1970.6

7月平均气温(℃)

14.9

25.8

28.7

1月平均气温(℃)

-2.3

5.6

3.6

年均降水量(毫米)

453.9

976

1400.7

A.西宁、太原、济南B.昆明、贵阳、福州

C.拉萨、成都、杭州D.乌鲁木齐、包头、北京

44.乙城市1月均温明显高于甲、丙城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受暖所团控制B.受冬季风影响小C.受沿岸洋流影响D.地势最低

卷Ⅱ综合题

二、综合题(3小题,共56分)

45.(21分)读某地区示意图和该区甲国等高线示意图(单位:

米),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甲国西部与中、东部地区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的差异。

(4分)

 

(2)根据图示信息推断甲国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说明理由。

(5分)

 

(3)乙国狭窄的国土上聚集着大小温泉两万余处,请说出其主要原因。

(4分)

 

(4)描述图中C所在丘陵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8分)

 

46.(19分)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

甲地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描述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规律并简析原因。

(6分)

 

(2)简析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有利条件。

(5分)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

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如图)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

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3)从当地气候的角度,说出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

萄干的理由。

(8分)

 

47.(16分)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类活动也有差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人类必须走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中游D湖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D湖沿岸某地的1954年和xx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

 

(1)概述材料一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4分)

 

(2)简析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环境产生的影响。

(6分)

 

(3)针对D湖区出现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先造林”的治理思路。

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谈谈你对这一治理思路的理解。

(6分)

 

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答案

1-20CCACCBBACACCABBCCCCC

21-40BCDCACBDCDCDAACCBBBD41-44ACCD

45.

(1)西部地形平坦,多为平原,以耕地为主;中、东部多丘陵、山地,以林地为主。

(2)人口和城市多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区。

(2分)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水源充足;海岸线曲折,多港口,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

(3)乙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众多的火山活动带来大量的地热资源。

(4)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多酸性红壤。

46.

(1)多分布在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冲积扇)(或沙漠边缘的绿洲地带。

)(2分)

原因: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人口较多(4分)

(2)有利:

该地区盛行西北风;甲地山谷呈西北东南走向,大风日数多,风速大(狭管效应明显),风能资源丰富;人口稀少,地价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

(任答5点得5分)

(3)该地气候干旱,晴天多(2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蒸发量大(2分);荫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2分),又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葡萄干发酸(2分)。

【解析】

(1)根据图中城市位置和等高线特征可知,该地城市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洪积扇地区,该地地形平坦,且有高山冰雪融水,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人口较多,因此利于城市的形成。

(2)该地区开发风能的有利条件可从风能大小、地价、开发历史、市场等方面分析。

该地区靠近位于中纬度地区,易受西风带影响,盛行偏西风;山谷呈西北-东南走向,和风向大致一致,狭管效应显著;该地人口稀少,地价较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市场较近。

(3)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光照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多大风天气,荫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又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导致葡萄干发酸。

47.

(1)东、南、西三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较高;中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2)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发);工业废水的排放,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湖泊萎缩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

所以必须在山区加强植被保护、植树造林,实施湖、江、山综合治理。

【解析】

(1)读材料一图分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D湖东、南、西三面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较高。

中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2)根据材料二图分析,该地围湖造田问题严重,湖泊面积缩小,导致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发。

造纸厂有水污染,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区域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湖泊萎缩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

所以必须在山区加强植被保护、植树造林,实施湖、江、山综合治理。

才能解决湖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将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

每小题2分,共70分)

1.现代旅游,就目的性来讲,占绝对优势的是:

()

A.探亲访友B.娱乐、消遣C.科学考察  D.采风问俗

有位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后感慨地说:

“中国真大啊!

短短的十几天内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就让我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

读图,回答2~4题。

2.这位游客来中国旅游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B.夏季

C.冬季D.秋季

3.这位游客最有可能的旅游路线是

A.甲、乙B.乙、丙

C.甲、丁D.丙、丁

4.如要前往都江堰水利工程,应选择的线路是

A.甲B.乙C.丙D.丁

2010年5月1日,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期间约有7000万人次的游客,其中海外游客约有350万,世博会为上海创造了3100亿人民币的旅游收入。

据此答5~6题

5.材料反映了现代旅游的一个特点: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性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6.入境旅游对中国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①回笼货币,稳定市场 ②增加外汇收入 

③平衡国际收支 ④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旅游不断升温。

读图,回答7~8题。

7.布达拉宫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的美誉,因为其

建筑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②因地制宜,依山而建

③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

④具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8.每年旅游旺季,西藏布达拉宫每日仅开放6.5小时,接待850位游客,

其主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不便B.自然条件限制

C.环境容量限制D.游客数量不足

读我国36˚N附近1950年、xx年土地利用状况图,回答9~10题。

9.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该地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现象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河流含沙量增大 ③酸雨加重

④海平面上升⑤沿海地区滩涂扩大

A.①②③④B.①②⑤C.①②④D.①②

10.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下列行为中合理并可行的是(  )

A.停止工交建设和兴建住宅

B.将林地开垦为耕地,以弥补道路占地

C.尽量少占耕地,并在道路两旁和住宅周围植树绿化

D.将住宅用地移至滩涂地带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11~12题。

1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1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3.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

A.具有经济价值 B.可以开发利用

C.产生社会效益 D.对旅游者有吸引力

14.xx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国旅游市场异常火爆。

读“中国重点城市旅游实力比较图”,有关图中各城市的叙述是:

()

A.上海、广州、深圳是发展中旅游城市B.大连旅游人次比值大于西安

C.大连、西安的旅游资源类型相同D.北京的旅游实力是最强大的

15.下列世界遗产与其所在省区的连线,对应正确的是:

()

A.大足石刻——重庆 B.黄龙——安徽

C.龙门石窟——云南 D.丽江古城——山西

图2为春节期间北京庙会分布示意图。

回答16~18题。

16.从图中看出,影响庙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停车位的数量

B.经济收入水平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举办地的环境容量

17.人们逛庙会的主要目的是

①享受一流的服务和娱乐

②满足春节假期的休闲需求

③体验娱、食、购、游的乐趣④欣赏世界文化遗产的人文景观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8.从庙会的形式和内容看

①是展现地域文化的一种形式②体现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季节性

③是宗教活动的一种形式④是不同地区与国家间进行文化交流场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xx五一假期期,西安市某高中的张三想约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

李四提出去香港,王五提出最好去海南三亚,麻六想去日本,侯七提出去嵩山。

但他们每人只有五百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

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据此回答19~21题。

19.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

()

A.日本B.三亚C.香港D.华山

20.选择的主要理由是:

()

A.旅游费用B.交通条件C.身体状况D.旅游安全

21.影响旅游地选择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是:

()

A.旅游者的动机和偏好B.旅游者的资金和闲暇时间

C.旅游者的出游方式D.旅游地的美学价值

读我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图,回答22~23题:

22.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主要在: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3.按规律推理,④处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

()

A.纬度低B.地势高C.雨季长D.气温高

24.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是旅游资源的是:

()

A.旅游饭店 B.上海的东方明珠

C.大型商贸会 D.蓬莱阁的海市蜃楼

25.有“山石一是座佛,佛是一座山”之称的乐山大佛,观赏要求是:

()

A.把握观赏时机B.发挥想象,移情于景

C.特定位置远眺D.置身其中,求质求真

某旅行社组织了“重走霞客路”大型旅行考察活动。

下为考察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26~28题。

26.旅行团在黄山、衡山、泰山、华山考察中都能见到的自然带是:

()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落叶阔叶林带D.山地冰雪带

27.旅行社在本次考察中设计了下列主题活动,其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

A.a—c:

喀斯特地貌之旅B.c—d:

江南奇山异水之旅

C.d—f:

南北景观之旅D.g—f:

西北大漠戈壁之旅

28.旅行考察队员们队沿线四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其中合理的:

()

A.甲地——立足气候优势,发展花卉生产

B.乙地——利用土地优势,发展粮食生产

C.丙地——瞄准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农业

D.丁地——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我国的广东丹霞山、河南云台山、云南石林、黄山、庐山、嵩山、张家界、五大连池等八处为“世界地质公园”。

回答29~30题。

29.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五大连池B.石林C.嵩山D.庐山

30.中离我国主要的旅游消费市场较近且接待能力较强的是:

()

A.五大连池B.嵩山C.石林D.庐山

读新疆地区图(a)和山麓冲积扇示意图(b),完成31~33题

31.如果该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