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2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9090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2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2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2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2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2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2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docx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2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2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2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docx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2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K知识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学习礼乐

苦研①,以传承②为己任。

2.讲学收徒

对“六经”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办③的成功使他闻名遐迩。

3.从政生涯

为了实现恢复④社会的理想,他试图加强⑤、削弱⑥、抑制陪臣,结果失败。

4.周游列国

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5.献身文化

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文化典籍、删修⑦,献身于文化教育事业。

二、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

(1)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

(2)违背⑧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3)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

(1)礼的思想:

礼及周礼,主张⑨,匡正社会秩序。

(2)仁的思想:

⑩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⑪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

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3)中庸思想:

为了协调仁和礼,提出中庸思想。

他认为⑫,要恰到好处,和而不同。

(4)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

孔子开创⑬,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2.教学目的:

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3.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4.编修典籍:

编修《诗》《书》《礼》《乐》《易》《春秋》。

弟子把孔子的思想整理成⑭,成为儒家经典。

四、对后世的影响

1.积极意义

(1)对中国

①政治上,成为封建政治的⑮;

②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利于修身社会建设;

③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持

(2)对世界

①汉以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

②明清后,对西方,为欧洲思想家所启发、借鉴;

③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

2.局限性:

⑰,不平等。

K重点

孔子的思想观点及提出这些主张的背景

1.观点

(1)基本观点

①“礼”:

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这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②仁: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应“节用而爱人”。

③中庸:

过犹不及”,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主张“和而不同”。

(2)教育思想

①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②“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促使文化、教育下移。

③“因材施教”,强调对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背景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新旧社会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周礼的权威,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重建奴隶制的社会秩序。

但政治实践又使孔子认识到,形式上的礼乐必须以仁、德为根基,礼和仁必须结合起来,并以中庸之道协调礼和仁的关系,达到完美与和谐。

(2016年山东济南模拟考试)阅读材料:

材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或思想?

(2)孔子提出上述思想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正名思想;强调用“周礼”规范社会秩序。

(2)目的:

用周礼所规定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从而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重建奴隶社会的秩序。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及目的。

(1)问,依据材料“名不正则言不顺”“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可知,孔子主张正名,强调用“周礼”规范社会秩序。

(2)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是用周礼所规定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从而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重建奴隶社会的秩序。

孔子的影响

1.开创了儒家学派,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2.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毁于秦火未能流传下来)《春秋》等典籍,是

他留给中国人民最宝贵的遗产,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

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3.孔子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其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4.孔子思想中的“礼”、“仁”、中庸延续至今,仍然有着重要影响。

(1)孔子“礼”的思想,主张长幼有序,有助于中国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传承。

(2)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3)孔子中庸思想中,主张“和而不同”,主张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积极意义。

(2016年广东揭阳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落后的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着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中有着杰出的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这表现出他怯懦的一面。

——摘编自《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

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参考答案】

(1)私人办学;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2)方法:

阶级分析法、一分为二。

结论:

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对孔子的评价。

(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其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法等来分析。

(2)问,第一小问,依据两则材料可知,采用的相同方法是阶级分析法、一分为二。

第二小问,材料一反映的是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反映的是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第(3)问,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孔子的思想

1.积极

(1)“仁”、“德政”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2)其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仍有很大价值。

(3)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学思想有关。

2.消极

其主要学说都是站在维护旧的统治秩序的立场上,作为封建统治思想,对人民的思想、科学的发展等产生了消极影响。

K好题

K基础

1.孔子曰:

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

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2.关于孔子的历史地位,钱穆曾说过: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这主要是因为孔子()

A.编撰“六经”B.著有《论语》

C.主张德治D.开创私学

3.现在,我国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以德治民”的主张。

这说明()

A.“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性继承

C.仍须遵循儒家的道德准则

D.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予以肯定

4.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

“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

“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

”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5.《圣迹图》是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

孔子教育思想中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温故知新”

6.孔子的学生冉有胆小怕事,遇事畏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后再去做。

这反映出孔子在教育上主张()

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

7.阅读下列四幅图片,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中庸”的主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面对乱世,孔子忧心忡忡,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

B.孔子的主张不能帮助诸侯实现其称霸梦想

C.孔子设计的那套礼仪规范太过烦琐

D.孔子试图混淆上下等级关系而遭拒

K能力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聚众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

材料二孔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绝四: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所慎:

齐、战、疾。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不愤不启,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三清康煕帝为孔庙大成殿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对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

 

K真题

11.(2014年山东卷)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12.(2015年天津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参考答案

K知识

①《诗》《书》《礼》《乐》②礼乐文化③私学④礼治⑤君权⑥大夫权⑦《春秋》⑧周礼⑨克己复礼⑩仁⑪德⑫过犹不及⑬私学⑭《论语》⑮理论基础

文化连续性

维护等级

K好题

1.B【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他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主张以德治民,其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

正是因为

两者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思想主张也就不同,故B正确。

2.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文化贡献。

材料“历史文化”“集其大成”反映的是孔子在文化方面的成就,故可知A项正确。

《论语》并非孔子所编著,而是由其弟子根据孔子言行整理而成,B错误;C、D两项与题意考查主旨不符。

3.B【解析】A、D两项的表述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儒家思想在我国流传了两千多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提倡“以德治国”主要是吸取儒家思想的优良传统,故B正确。

4.B【解析】孔子的言语体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反映出孔子想按照周礼恢复社会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的目的。

故答案为B。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5.A【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设问要求的是孔子在教育上对社会发展的最大贡献。

“有教无类”是其教育的办学思想,该思想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开创了古代私人讲学之风,对教育发展起决定作用,故答案选A。

6.C【解析】材料反映了孔子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故A正确。

其他三项均符合材料。

7.A【解析】前三幅图片反映了孔子在我国及世界各地的地位,并且由“学院”“《孔子行教图》”可知,均与文化教育相关;第四幅图片则反映了孔子曾担任鲁国的高官,由此可判断①②③正确。

四幅图片都没有涉及孔子思想的具体内容,因而无法从图片中获取孔子的“中庸”思想。

故排除④。

8.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因而没有能得到当权者的赏识,因此B符合题意。

9.【答案】

(1)主张:

“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影响:

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

(2)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的方法。

(3)原因:

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他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近两千年。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反映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教育格局及教育对象方面来分析。

(2)问,由材料二可知,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的方法。

第(3)问,从孔子的著作、创立的儒家思想、教育思想方面来分析。

10.【答案】

(1)政治观点:

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

(2)原因:

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治统治;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解析】第

(1)问,由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可知,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维护周“礼”,主张以德治国。

(2)问,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维护社会稳定、缓和阶级矛盾等方面来分析。

11.A【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孔子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A项正确。

生产力的进步瓦解了宗法分封制,B项不正确;孔子维护周朝的统治,C项不正确;孔子的学说不适用于诸侯争霸,D项不正确。

12.【答案】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由“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春秋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并结合孔子的政治理想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