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浙江版高考生物 模块检测卷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9068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浙江版高考生物 模块检测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浙江版高考生物 模块检测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浙江版高考生物 模块检测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浙江版高考生物 模块检测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浙江版高考生物 模块检测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浙江版高考生物 模块检测卷一.docx

《高考浙江版高考生物 模块检测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浙江版高考生物 模块检测卷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浙江版高考生物 模块检测卷一.docx

高考浙江版高考生物模块检测卷一

模块检测卷

(一)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严重缺铁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产生乳酸中毒

B.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C.哺乳动物血液中的Ca2+的含量过高会引发抽搐

D.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参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答案 A 严重缺铁的人,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氧气不足,所以与正常人相比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多,更容易产生乳酸中毒,A正确;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减少,B错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Ca2+的含量过低会引发抽搐,C错误;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参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D错误。

2.下列结构或物质中不含有糖类的是(  )

A.核酶B.荚膜C.胰岛素D.细胞壁

答案 C 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RNA分子中含有核糖,A不符合题意。

荚膜含有多糖,B不符合题意。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含糖类,C符合题意。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中纤维素属于多糖;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葡聚糖,含有糖类;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含有糖类;D不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出现砖红色

B.在油脂的鉴定实验中,用75%的酒精洗去花生子叶表面的苏丹Ⅲ浮色

C.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本尼迪特试剂经改造后,可用于唾液淀粉酶的鉴定

D.鉴定豆浆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加入等量的CuSO4溶液

答案 C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液体呈现蓝色,加热后出现红黄色;在油脂的鉴定实验中,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将本尼迪特试剂中的CuSO4溶液稀释五倍后,可用于唾液淀粉酶(蛋白质)的鉴定;鉴定豆浆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1mL,振荡后加入少量的(3~4滴)CuSO4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4.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B.变形虫和草履虫的质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C.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

D.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答案 A 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

线粒体外膜主要是与细胞质隔开,而内膜是进行需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因此它们的主要功能不同,A正确;变形虫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动物,二者质膜基本组成成分都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B错误;生物膜蛋白的合成过程是耗能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C错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易化扩散,进入其他细胞是主动转运,二者均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错误。

5.载脂蛋白A-1(apoA-1)是一种血浆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基本功能是运载脂类物质,其含量下降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中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胆固醇可以参与构成细胞膜

B.apoA-1比多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

C.动脉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D.apoA-1可通过囊泡在细胞内运输

答案 C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apoA-1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链经过盘曲、折叠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因此apoA-1比多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B正确;动脉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C错误;apoA-1是一种血浆蛋白,属于分泌蛋白,通过胞吐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需要借助细胞内的囊泡来运输,D正确。

6.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是(  )

答案 C 在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最高;在此温度以下或以上酶活性均要下降;图中C能正确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7.如图表示酶的催化反应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酶促反应过程可表示为a+b→c+d

B.适当增大a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

C.c或d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

D.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b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

答案 A 由题图分析可知,a表示酶,该酶促反应过程可表示为b→c+d,A错误;a表示酶,适当增大a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B正确;由以上分析知,c和d表示生成物,酶促反应的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速率来表示,C正确;由以上分析知,b表示反应底物,如果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自变量是底物浓度(或在一定反应体系中底物的数量),D正确。

8.ATP是细胞内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B.每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磷酸基团

C.ATP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

D.细胞中合成ATP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

答案 A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A正确;每个ATP分子中含有三个磷酸基团,B错误;ATP的化学性质比较活跃,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和形成,C错误;细胞中合成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D错误。

9.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

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易化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渗透作用的知识。

根据题干信息可推断一定时间后甲的浓度变小是因为叶片失水,“乙浓度不变”说明乙的浓度与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丙浓度变大”是因为细胞吸水,由此推断,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A、B错误,D正确;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扩散,C错误。

10.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

A.细胞膜上几乎没有木糖载体蛋白

B.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

C.木糖的浓度太低

D.以上三项都正确

答案 A 细胞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物质必须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11.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需氧呼吸,无氧时进行厌氧呼吸,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的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则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  )

A.1∶6B.1∶3C.1∶2D.1∶1

答案 B 据题意知CO2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可知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

需氧呼吸时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相等。

题中假设O2的吸收量为1mol,则据题意知释放CO2量为2mol,其中需氧呼吸释放的CO2量应为1mol,则厌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也为1mol。

又由反应式可知,需氧呼吸产生1molCO2需要消耗1/6mol葡萄糖,厌氧呼吸产生1molCO2需要消耗1/2mol葡萄糖,则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1/6)∶(1/2)=1∶3。

12.(2018浙江4月选考,17)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

C.乙→丙的变化是由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

答案 C 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相关知识。

甲细胞形态正常,说明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进入细胞的水分子和从细胞出去的水分子一样多,A错误;甲→乙发生了渗透失水,细胞质壁分离,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结构②质膜的伸缩性要小,B错误;乙→丙发生了渗透吸水,此时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液浓度小,C正确;丙细胞发生渗透吸水,但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只会膨胀不会涨破,D错误。

13.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

B.神经细胞膜上识别递质的是①

C.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D.细胞膜的选择透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

答案 B 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分析图知,Ⅰ为细胞膜的外侧,Ⅱ为细胞膜的内侧,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氧气应从细胞膜外侧进入细胞膜内侧;细胞膜的选择透性与②③都有关。

14.(2016课标全国Ⅰ,2,6分)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 C 由题意知,离子泵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A、B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血液中氧气的运输,影响需氧呼吸产生ATP,从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正确;蛋白质变性剂可使离子泵变性失活,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

15.将等量的α-淀粉酶(70℃下活性不受影响,100℃高温下失活)与β-淀粉酶(70℃处理15min即失活)加适量蒸馏水混合,分为甲、乙、丙三组后,分别按下表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步骤   

步骤一

25℃下处理

70℃水浴处理15min后取出

100℃下处理15min后取出

步骤二

在25℃条件下加入等量且足量的淀粉溶液

步骤三

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三组淀粉剩余量

淀粉剩余量

a

b

c

A.上述两种酶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氨基酸与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B.丙组按步骤一处理后冷却至70℃,其中α-淀粉酶有活性

C.a与b的差值可体现出α-淀粉酶的活性

D.a-b与b-c的大小可用于比较两种酶在25℃下的活性

答案 D 上述两种酶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决定酶的基因不同,A错误;由于α-淀粉酶在100℃高温下失活,而β-淀粉酶70℃处理15min即失活,因此丙组按步骤一处理后冷却至70℃,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均无活性,B错误;由于25℃下处理甲组,两种酶具有活性,70℃水浴处理15min后β-淀粉酶失活,因此a与b的差值可体现出β-淀粉酶的活性,C错误;70℃水浴处理15min后β-淀粉酶失活。

而100℃下处理15min后两种酶均失活,因此b-c的大小可体现出α-淀粉酶在25℃下的活性,结合C的分析可知a-b与b-c的大小可用于比较两种酶在25℃下的活性,D正确。

16.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只包括G1期和G2期

B.出现纺锤体的时期是S期

C.G1期和G2期均能合成蛋白质

D.M期发生DNA复制

答案 C 细胞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

G1期主要发生的是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S期主要进行DNA复制;G2期发生的是有丝分裂所必需的蛋白质的合成,纺锤体出现在M期的前期。

17.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过程中,细胞在何时停止分裂(  )

A.解离时B.漂洗时C.染色时D.制片时

答案 A 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其中,解离用的是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在解离时可将细胞杀死,细胞也就停止了分裂。

18.(2018北京理综,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该反应过程中(  )

A.需要ATP提供能量

B.DCIP被氧化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会产生氧气

答案 D 光反应过程中,光合色素利用光能,将水分解成[H]和氧气,同时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TP,A、C错误,D正确;[H]将DCIP还原,使之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B错误。

19.下列哪项是高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特征 (  )

A.中心体的复制

B.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C.细胞板扩展分裂细胞质

D.细胞膜内陷缢裂细胞质

答案 B 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都有中心体的复制,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

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是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特征。

20.下表是在适宜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波长/nm

400

450

500

550

600

670

700

吸收光能

百分比(%)

叶绿素a

40

68

5

15

16

40

16

全部色素

75

93

50

35

45

75

35

A.O2的释放速率变化与全部色素吸收光能百分比变化基本一致

B.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时,叶绿体中C3的量会增加

C.该植物缺乏Mg时,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百分比的减少幅度更大

D.环境温度降低,该植物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降低

答案 B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在光反应阶段吸收光能并产生[H]和ATP,释放出氧气,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色素吸收利用光能越多,氧气释放量越大,A正确;当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时,植物吸收光能的百分比增加,光反应阶段加快,造成[H]和ATP增多,进而使C3的还原加快,因此C3的含量会减少,B错误;当植物缺乏Mg时,不能合成叶绿素a,因此叶绿素a吸收光能的减少幅度更大,C正确;当环境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降低,植物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降低,D正确。

21.某同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并绘制出下图所示结构,据此推测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期的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

B.b图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期的染色体散乱分布细胞中

C.c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的染色体和DNA数目加倍

D.d图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期的高尔基体活动明显增强

答案 D a图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期的染色体散乱分布细胞中;b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期的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最清晰;c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d图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此时期的高尔基体活动明显增强。

22.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蛋白激酶RIP3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不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

B.通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

C.若抑制RIP3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

D.上述研究结果证明细胞坏死与部分基因表达有关

答案 A 人体造血干细胞是由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含有该生物全部基因,因此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可知,通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若抑制RIP3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坏死,B、C正确;题述研究结果证明细胞坏死与部分基因表达有关,D正确。

23.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解,其中①~④表示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过程①③④都能合成ATP

B.过程①②③④总是同时进行

C.过程①③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D.过程④产生的[H]还来自水

答案 ACD 据图可知,过程①~④依次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其中过程①③④都能合成ATP,A正确,过程①②③④不一定同时进行,如晚上仅进行③④(有氧呼吸)而不进行①②(光合作用),B错误;过程①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正确;过程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除了来自葡萄糖之外,还来自水,D正确。

2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差异,从而导致细胞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细胞分裂存在于整个个体发育过程,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C.细胞衰老过程中,酶活性降低,细胞和细胞核的体积不断增大

D.所有动物的正常发育中都有一些细胞要发生凋亡

答案 D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A错误。

细胞分裂和分化都是贯穿整个生命历程,B错误。

衰老的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但细胞皱缩,体积减小,C错误。

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生命历程,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D正确。

25.科学家发现了囊泡运输调控机制。

如图是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示意图,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膜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B.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依次参与RNA聚合酶分泌过程

C.分泌蛋白的运输需要囊泡的参与,该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D.图中T-SNARE与V-SNARE的结合存在特异性

答案 B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同时也包括囊泡膜,A正确;RNA聚合酶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酶,不会分泌到细胞外,B错误;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中先由内质网形成囊泡运至高尔基体,再由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运至细胞膜,该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C正确;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膜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这样的膜融合具有特异性,D正确。

26.如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三装置中种子的质量相等)。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hC>hB>hA

B.当种子中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温度计读数装置C最高

C.若取适量的幼胚研碎,滴加少量的DCPIP(一种染色剂,被还原后为白色),一段时间后DCPIP颜色逐渐变白,原因是种子在呼吸过程中产生还原剂[H]

D.A、B两装置有色液滴右移的距离不一样

答案 D 花生种子含油脂较多,小麦种子含淀粉较多,等质量的这两种种子,由于油脂的碳氢比例高,耗氧多,故C装置液滴移动的距离最大,A装置的小麦种子消过毒,则B装置比A装置多了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耗氧量较多,因此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hC>hB>hA,A正确;由于油脂的碳氢比例高,耗氧多,释放的能量多,因此当种子中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温度计读数装置C最高,B正确;种子呼吸过程产生的[H]具有还原作用,能够将染色剂还原为白色,C正确;A、B两装置中产生的CO2都被NaOH溶液吸收,因此装置中会因O2的消耗而导致气压下降,液滴会向左移动,D错误。

27.如表中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细胞种类

小肠上皮细胞

癌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寿命

1~2天

不死性

120天

5~7天

能否分裂

不能

大多数不能

A.白细胞的凋亡比红细胞快,这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有关

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引起的

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

D.小肠上皮细胞寿命最短,这与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关

答案 B 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其功能有关,白细胞能吞噬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并激活细胞自噬机制,凋亡速度快,A正确;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突变引起的,B错误;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就越低,细胞分裂能力就越弱,C正确;人体不同组织的细胞寿命不同,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与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关,D正确。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6分)

28.(6分)下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a、b、c、d表示细胞器,下表是其中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含量(%)。

请回答相关问题:

细胞器

蛋白质

67

59

39

脂质

28

40

0

核酸

微量

0

59

(1)图中物质X以    方式进入细胞,研究图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2)表中甲是      。

(填图中字母) 

(3)图中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有    类RNA参与。

 

(4)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    (填图中字母)。

 

(5)请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表中数据。

答案 

(1)主动运输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d

(3)三 (4)b、c、d (5)见下图

解析 

(1)据图可知a、b、c、d分别表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物质X是氨基酸,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一般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根据表中各细胞器的化学成分,甲含少量核酸,所以甲是线粒体,乙不含核酸,故乙是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丙不含脂质即无膜结构,所以丙是核糖体。

(3)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是核糖体、线粒体,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有mRNA、tRNA、rRNA参与。

(4)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均属于生物膜系统;蛋白质是各种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所以生物膜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29.(8分)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一生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与图解,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O→F时间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2中的    (填字母)时段。

 

(2)O→B时段为细胞有丝分裂的    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             ,其中后者的发生与核糖体有直接关系。

 

(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碱性染料是    ,持续观察图1所示的细胞,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下一个时期。

 

(4)图2中B→C时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    ,这种比例将持续到图2的    点才开始变化。

 

答案 

(1)D→E 

(2)间 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

(3)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 不能 (4)2∶1∶2 D

解析 

(1)图1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与图2中的D→E时段对应;

(2)O→B时段为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碱性染料是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持续观察图1所示的细胞,不能观察到下一个时期,因为在制片的解离阶段细胞已死亡;(4)图2中B→C时段表示分裂前期,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2∶1∶2,中期这个比例与前期相同,后期由于着丝粒的分裂,染色单体为0,比例发生改变。

30.(8分)图甲是高等植物及叶绿体局部结构模式图。

图甲中数字代表结构,字母代表物质。

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