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2012年麻疹脊灰疫苗活动实施方案.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8933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化县2012年麻疹脊灰疫苗活动实施方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安化县2012年麻疹脊灰疫苗活动实施方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安化县2012年麻疹脊灰疫苗活动实施方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安化县2012年麻疹脊灰疫苗活动实施方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安化县2012年麻疹脊灰疫苗活动实施方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化县2012年麻疹脊灰疫苗活动实施方案.ppt

《安化县2012年麻疹脊灰疫苗活动实施方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化县2012年麻疹脊灰疫苗活动实施方案.ppt(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化县2012年麻疹脊灰疫苗活动实施方案.ppt

安化县安化县2012年麻疹疫苗(脊灰疫年麻疹疫苗(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强化免疫)苗)查漏补种(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活动实施方案安化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2012年2月内容n一、目标人群、时间和工作指标n二、前期准备工作n三、现场接种实施n四、AEFI监测与处置n五、督导n六、评估n七、资料汇总与报告n八、填表注意事项一、目标人群、时间和工作指标(一、目标人群、时间和工作指标

(1)n

(一)目标人群

(一)目标人群q麻疹疫苗查漏补种:

n全县所有8月龄6岁(2005年3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出生)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接种麻疹类疫苗的儿童。

n上述目标人群根据既往接种史,8月龄17月龄未接种的,需补种1剂麻风疫苗。

18月龄6岁只接种1剂次的,需补种1剂麻风疫苗;0剂次儿童需补种2剂麻风疫苗,时间间隔1个月以上(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

q脊灰疫苗强化免疫:

n全县所有2005年3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无论既往脊灰疫苗接种史如何,凡无接种禁忌证者,一律接种两剂次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后仍未完成应种剂次的,(正好在程序内的儿童可以作为基础免疫),应继续完成后续剂次的补种(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

一、目标人群、时间和工作指标(一、目标人群、时间和工作指标

(2)n

(二)时间

(二)时间q1、前期准备:

2月15日2月29日。

q2、现场接种:

麻疹查漏补种3月1日5日;糖丸强化3月1日5日(第1轮),4月1日5日(第2轮)。

q3、快速评估:

麻疹查漏补种3月6日15日;糖丸强化:

4月6日15日。

一、目标人群、时间和工作指标(一、目标人群、时间和工作指标(3)n(三)工作指标(三)工作指标q以县市区为单位,目标人群麻疹疫苗(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强化免疫)后接种率达95以上。

快速评估没有达到接种率达95以上的乡镇,需从新接种。

二、前期准备工作(二、前期准备工作

(1)n

(一)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与实施q我县成立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领导小组,由封晓秋同志任组长,谭雪君同志任副组长,胡红安、吴建安、杨乐山、郑明吾、吴勇、戴兵等同志为成员,负责此次脊灰疫苗强化免疫/麻疹查漏补种的组织领导实施工作。

q各乡镇要积极争取政府重视,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领导参与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麻疹查漏补种领导协调小组。

二、前期准备工作(二、前期准备工作

(2)q

(一)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与实施成立技术指导小组:

县疾控中心成立技术指导小组。

职责:

现场技术指导、监督、接种率评估、工作总结等。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处理小组:

县疾控中心该小组。

职责:

指导AEFI监测和开展AEFI监测,及时做好AEFI的调查、处置和诊断工作。

二、前期准备工作二、前期准备工作(3)n我县成立脊灰疫苗强化/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技术指导小组,由胡红安同志任组长,戴兵同志任副组长,田灿辉、王俊亮、严友定等同志为成员,负责此次糖丸强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技术指导工作。

n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理小组,由胡红安同志任组长,戴兵同志为副组长,田灿辉、王俊亮、刘平、严友定、赵策明等同志为成员,对活动期间可能出现的AEFI进行调查处置。

二、前期准备工作(二、前期准备工作(4)n

(二)人员培训、社会动员和宣传

(二)人员培训、社会动员和宣传q各乡镇要认真开展培训工作,在麻疹疫苗(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强化免疫)活动宣传和摸底前,完成对本级所有参加麻疹疫苗(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强化免疫)人员及乡、村级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麻疹疫苗(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强化免疫)实施方案、接种现场实施、接种禁忌证、AEFI的监测及处理、风险沟通、督导和评价方法等。

q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开展麻疹疫苗(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强化免疫)活动前,要做好媒体宣传和动员工作,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宣传麻疹疫苗(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强化免疫)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查漏补种(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前期准备工作(二、前期准备工作(5)n

(二)人员培训、社会动员和宣传

(二)人员培训、社会动员和宣传q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多种渠道,采用当地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大力开展麻疹疫苗(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强化免疫)活动专题宣传,使儿童家长及时获取科学准确的信息,提高公众对查漏补种(强化免疫)的认识和主动参与意识,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要做好查漏补种(强化免疫)活动的风险沟通和应对,加强对相关突发事件及舆情的监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二、前期准备工作(二、前期准备工作(6)n(三)目标儿童摸底调查(三)目标儿童摸底调查q1、摸底登记方法:

(1)入户摸底:

农村和社区散居及辍学儿童应由摸底登记人员挨家逐户的拉网式摸底调查,将目标儿童分自然村(居委会或社区、楼群)、分年龄组登记在摸底及接种登记表上,同时发放家长知情告知书,告知家长接种时间和地点,接种时携带接种证。

(2)学校及幼儿园摸底:

在园、在校儿童由学校教师分年级、班级提供名单,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交所属村(或乡)负责接种的医生,由其按班级单独造册,登记在摸底及接种登记表上,由学校将家长告知书统一发放给学生,告知其接种时携带接种证。

二、前期准备工作(二、前期准备工作(7)n(三)目标儿童摸底调查(三)目标儿童摸底调查q2、摸底登记时间原则不超过1周,并在接种前23天完成,特殊地区可适当延长摸底时间。

q3、厂矿、企业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实施查漏补种(强化免疫)活动。

q4、摸底调查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以及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儿童的登记。

对发现的未建卡、证的7岁以下未完成常规免疫接种的儿童,应给予补建卡、证,并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

二、前期准备工作(二、前期准备工作(8)n(三)目标儿童摸底调查(三)目标儿童摸底调查5、市、县级督导人员将对摸底调查质量进行评估,对未达要求的乡镇重新开展摸底登记工作。

q摸底调查质量评价指标:

n16岁各年龄组摸底儿童数当地人口总数和出生率估算的各年龄组出生人数(不考虑婴儿死亡率)。

n16岁摸底儿童数2011年当地小学1年级(一个年龄组)入学儿童的6倍。

n16岁各年龄摸底儿童数既往强化免疫同队列应种数。

n群众知晓率、接种通知单发放率在现场接种开始前不低于95。

二、前期准备工作(二、前期准备工作(9)n(四)保障措施(四)保障措施q

(1)疫苗、注射器由省级提供。

q

(2)接种补助经费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列支。

二、前期准备工作(二、前期准备工作(10)n(四)保障措施(四)保障措施q2、人员保障n各乡镇要针对各自的职责,安排足够的人员完成麻疹疫苗(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强化免疫)的接种工作。

在接种工作开展之前就确定参与人员、责任人,并建立联系手册,对保证工作的落实和顺利实施。

n每个接种点至少应有人员负责现场组织、登记、接种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并根据目标人群的多少适当增加工作人员数量。

二、前期准备工作(二、前期准备工作(11)n(四)保障措施(四)保障措施q后勤保障n

(1)疫苗、注射器材与冷链。

疫苗的储存、运输要严格执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做好疫苗和注射器出入库记录及疫苗运输记录。

检查冷链设备的运转状况。

n

(2)宣传材料及各种表格。

所有宣传材料、表格应尽早分发,查漏补种用表格由省级统一格式,县疾控中心印刷,在启动查漏补种接种前1周分发至各基层接种单位。

n(3)其他要求n接种器械、体检器械、急救药品和器械等由各基层接种单位在实施接种前1周准备齐全,并随时补充。

n在开展强化免疫/查漏补种活动之前应做好人力、物资、车辆等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

三、现场接种实施(三、现场接种实施

(1)n在查漏补种(强化免疫)活动过程中,除已取得资质的接种单位外,各地还可根据地理条件、人口密度、摸底情况,在医疗机构、学校或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设置临时接种点,或采取巡回、入户接种等方式。

nn注意:

学校可在医务室、办公室、空教室等地设立临时接种点,禁止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室开展群体接种。

三、现场接种实施

(2)nn核实接种对象非接种对象:

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有接种禁忌者:

提出医学建议,告知预防麻疹的相关知识,并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和接种证上记录,并开出接种禁忌证明。

应缓种者:

交代补种的地点和时间。

三、接种现场实施(3)nn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告知:

麻疹疫苗的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询问:

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

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对可疑发热儿童应测量体温。

三、接种现场实施(4)nn接种注意事项接种注意事项qq注意疫苗颜色:

注意疫苗颜色:

注意疫苗颜色:

注意疫苗颜色:

稀释后麻疹类疫苗呈橘红色透明液稀释后麻疹类疫苗呈橘红色透明液体。

体。

如变紫是安瓿有微细裂纹;变黄有杂菌生长。

qq溶解后的麻苗,必须置于适宜温度下,在半小时内溶解后的麻苗,必须置于适宜温度下,在半小时内完成注射,未用完的应废弃。

完成注射,未用完的应废弃。

qq启开安瓿和注射时不能使用消毒剂接触疫苗。

启开安瓿和注射时不能使用消毒剂接触疫苗。

qq用用用用75757575酒精消毒皮肤,待晾干后再注射,不能用碘酒精消毒皮肤,待晾干后再注射,不能用碘酒精消毒皮肤,待晾干后再注射,不能用碘酒精消毒皮肤,待晾干后再注射,不能用碘酒消毒,接种后不要用酒精棉球按压或涂擦注射部酒消毒,接种后不要用酒精棉球按压或涂擦注射部酒消毒,接种后不要用酒精棉球按压或涂擦注射部酒消毒,接种后不要用酒精棉球按压或涂擦注射部位。

位。

位。

位。

qq儿童接种后应休息观察儿童接种后应休息观察3030分钟分钟方可离开接种现场。

方可离开接种现场。

三、现场接种实施(5)nn所有接种的儿童均应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上记录;nn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时,此前1个月内(2月6日及以后)已经口服脊灰疫苗不到28天的儿童,将上次接种日期抄录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算入本次已种,并作好标记,作为督导、评估时的证据。

三、现场接种实施(6)nn接种证(卡)记录:

接种证(卡)记录:

学龄前儿童、已入学儿童有接种证(卡)的受种者记录载入接种证(卡)。

无证(卡)或未带接种证者,应做好记录,并及时补证(卡)或补登。

nn常规免疫漏种儿童:

常规免疫漏种儿童:

可作为常规免疫接种相应的剂次,记录在接种证(卡)上。

nn已完成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的儿童本次强化免疫可以记载在预防接种证(卡)的空白栏中,并注明为强化免疫。

三、现场接种实施(7)n在农村或城市社区,根据人口数量设立巡回搜索组,在查漏补种(强化免疫)活动集中接种的后期,分片包干负责搜索所辖区域的适龄儿童,并通知儿童到指定地点接种。

n查漏补种(强化免疫)活动现场接种点应有负责组织、预检登记、接种、AEFI处置的工作人员,现场工作人员数量要根据接种对象数量进行适当调整,做到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规范接种和登记等各个环节均有专人负责。

现场接种流程、操作技术及接种后剩余疫苗处理等,要严格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执行。

学校等集体单位临时设置的接种点,更要精心组织、严格实施,防止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发生。

三、现场接种实施(三、现场接种实施(8)n麻疹疫苗查漏补种:

q预防接种要严格掌握麻疹类疫苗接种禁忌证及其他暂缓接种的原则,查漏补种接种与最后一剂注射的减毒活疫苗间隔应在1个月以上。

对于暂缓接种的儿童,应在本次查漏补种活动后的条件适宜时机及时予以补种。

n脊灰疫苗强化免疫:

q实施接种后要及时做好接种证的登记,对于漏种儿童,如本次接种符合免疫程序时间要求,可作为常规免疫接种剂次四、四、AEFI监测与处置监测与处置n各乡镇应当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开展AEFI监测工作。

结合查漏补种特点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AEFI应对方案,及时做好活动中AEFI的处置工作。

对严重AEFI遵照“先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

麻疹疫苗常见AEFI的诊治原则参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当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做好AEFI的沟通解释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统一发布相关信息。

五、督导五、督导n各乡镇应在查漏补种(强化免疫)实施过程中制定本级的督导方案,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