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深基坑监测方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38494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深基坑监测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编深基坑监测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编深基坑监测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编深基坑监测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编深基坑监测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编深基坑监测方案.doc

《新编深基坑监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深基坑监测方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编深基坑监测方案.doc

湖北中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大楼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湖北中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大楼

深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丹水池解放大道2020号,地下二层、地上22层,占地面积约1426m2,建筑物荷重417600KN,高84.30m,基础深度约6.30m。

框架-抗震墙结构,基础类型采用桩筏基础,地基等级为二级,建筑场地类别为二类。

本工程±0.000=23.500m,自然地面标高为±0.000以下1.80m(21.700m),基坑开挖深度6.90~8.70m。

本基坑周长约253m,开挖面积约3500M2。

二、监测依据:

1、经专家论证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2、《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GJ08-61-97)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坑支护设计图纸。

5、《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

6、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坑周边环境(周边道路、管线、建筑物)图等)

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9、《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三、监测目的及要求:

由于场地内地质条件的变化,勘察资料的局限性及土力学的模糊性,使得支护设计难以面面俱到,使基坑和周边环境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安全不确定因素。

为了确保基坑安全要求随时掌握开挖及支护施工整个过程中边坡的动态变化,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实施信息法施工。

一)、监测目的:

1.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2.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周边建筑物)

根据设计要求监测项目如下:

1.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

2.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

二)、点位布设:

1.沿圈桩顶每20m左右设位移监测点,共布设12个;

2.周围建筑物共布设19个沉降监测点;

具体监测点点位见后附平面位置示意图。

三)监测要求:

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根据本基坑周边环境,在基坑四周

坡肩布点间距不大于20m.每条边的中部必须布点。

2、支护结构沉降监测:

沉降点布点必须涵盖周边道路、房屋以及基坑坡顶,布点间距不大于15m,原则上要求基坑坡顶、周边房屋四角点及道路路沿均须布置沉降观测点。

3、对基坑周边的原有楼房及道路进行位移、沉降等监测。

基坑边缘向外10~30m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均应列为监测对象。

周边土体和建筑物沉降、位移观测的布设应在基坑开挖前5天左右完成,并测出初始数据。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点根据支护施工进度进行。

四、深基坑监测方法:

1.表面变形观测:

包括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使用精密经纬仪和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

1)水平位移采用测小角法,角度观测一测回,距离按1/2000的精度测量,测小角法是利用精密经纬仪精确地测出基准线与置镜点到观测点视线之间所夹地微小角度αi(如图所示),并按下式计算偏移值:

li=αi.Si/ρ

式中Si为端点A到观测点Pi的距离,ρ’’=206265’’;

2)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按二级变形等级或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执行;

2.深层土体位移观测:

深层土体位移观测采用深埋管测斜,沉降时,测头以其导轮沿着测斜导管的导槽下降或提升。

测头传感器可以敏感导管在每一深度处的倾斜角度,输出一个电压信号在测读仪面板上显示出来。

测头测出的信号是以测斜导管的导槽为方向基准,在某一深度处,测头上下导轮标准间距L上的倾斜角的函数,该信号可换算成水平位移。

而测斜仪的测斜原理是基于测头传感器(加速度计)测量重力矢量g在测头轴线垂直面上的分量大小,确定测头轴线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

采用的仪器为ZW2000型位移计。

观测方法是将测头插入测斜管内并缓慢下到孔底,一般先测可能出现最大位移的方向。

测量由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一定距离测读一次,每次测量时,应将测头稳定在某一个位置上。

测量完毕后,应将头旋转180度插入一对导槽,按以上方法重复测量(两次量测部位要保持一样);此时各测点的正反两读数值接近,符合相反,如果测量数据有疑问,则应及时补测。

用同样的方法测另一对导槽的横向位移。

五、监测测点的埋设:

1.水准基点和平面控制点

在距离本施工场地(20m外)的地方设置水准基点BM1~BM4,平面控制点PG1~PG4。

2.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点

测点布置沿基坑周边每20米左右布置一个观测点。

在布设时建立初始读数,在基坑开挖当日起实施监测。

3.深层土体位移监测点

在埋设点上用钻机钻孔,到达设计深度后,逐段安放测斜管,顶底密封,接头处用自攻螺丝拧紧,并用胶布密封。

安放完毕后用膨润土及黄砂回填,直到钻孔孔隙密实为止并用混凝土封口。

测斜管采用外径60mm,内壁5mmPVC测斜管。

孔深为12m。

4.周围建筑物沉降观测点

用长度20cm,18mm钢筋将其埋入周围建筑物中,作为沉降观测点标志。

六、监测精度及所采取的措施

基准点观测及沉降观测点采用DSZ2(编号CS001)精密水准仪及配套的2M因瓦水准尺,水平位移观测点采用LeicaTc402型全站仪(编号CQZ001),深层位移采用ZW2000型(编号CCX001)位移计采集。

1.监测精度

本次监测精度按二级变形测量等级要求执行,其精度为:

a.水准测量每站观测高差中误差M0=±0.5㎜

b.水准闭合路线,闭合差fw=±1.0(n为测站数)

c.垂直变形监测精度(最弱点中误差):

M弱=±2.0㎜

d.深层土体位移每次测量读数误差<±0.1㎜

2.技术措施

(1)为了确保各项监测项目的精度,投产的仪器必须按规定内容检查标定其主要技术指标,仪器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并做记录归档。

遇特殊情况(如受震、受损)随时检查、标定。

不合格仪器坚决不能投产使用。

(2)水准测量采用闭合环或往返闭合观测方法。

(3)观测数据不能随意涂改。

(4)各监测项目变形量或测量值接近报警值时,及时报警,并提醒业主及有关单位注意。

七、监测周期及监测预警

1.监测周期

序号

项目名称

监测频率

1

水平位移观测

开挖前观测一次,开挖期间一般每周观测三~七次,(时间应在每层土方开挖前后),支护完成至基础施工到±0.000每周观测一次。

如基坑出现险情时应加密观测。

2

沉降观测

同上

3

裂缝观测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遇超过警戒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监测频率间隔直至跟踪监测,以保证及时反馈信息。

2监测预警值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在达到破坏极限状态前进行预警,尽早采取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根据《湖北省基坑技术规程》及实际经验,本工程变形预警值为水平位移连续三天超过5.0mm,沉降连续三天超过5.0mm,地面开裂30.0mm。

最终变形水平位移警戒值为30.0mm,沉降变形警戒值为30.0mm。

八、监测人员安排及数据传递方式

表面位移监测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测试人员2人

测试人员3人

工地办公室负责人

监测项目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

建设方工地代表

湖北中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