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8203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docx

《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docx

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目题

(一)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各自地位分别是什么?

(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辨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前者是一般哲学都会遇到的问题,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问题。

2.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辨析:

对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绝大多数哲学家肯定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

图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特别提醒]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典例应用]

(天津高考)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解析] 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科学家的新发现,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A当选。

B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且与题意不符;C在材料中未体现;D说法错误,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答案] A

目题

(二)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从生活实践上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认识和改造世界,归根到底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从哲学上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①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并明确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必然结果。

(×)

辨析: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决定各种哲学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

2.不管何种学派用何种观点去研究哲学,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辨析: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三个角度把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由哲学的任务所要求的

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解决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主观和客观,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解决既是哲学的根本任务,也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是由社会实践所决定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必然要遇到的最经常、最普遍、最根本的问题。

能否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决定着我们实践的成败。

实践要求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哲学首先必须回答思维和存在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关系问题。

(3)是由哲学的历史所证明的

全部哲学史证明,任何哲学家在建立自己的学说时,都不能回避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典例应用]

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解析]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主要表现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D正确。

其他三项都不是其表现。

[答案] D

知识点一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王夫之认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休谟说,世界上存在的只有知觉和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

所处时空不同,阐述问题的角度不同,但他们却共同回答了(  )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④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题干中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休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思维,同时认为“那是不可能知道的”,是一种不可知论,回答的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二者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②表述符合题意;设问限定语“共同回答了”,③④不符合限定范围,排除。

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分的依据是(  )

A.存在能否决定思维

B.思维能否决定存在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D.思维能否等同存在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依据,答案为C。

3.让一个吸烟成瘾的人成功戒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嗑瓜子、嚼口香糖,科学家还找到了新的戒烟方法。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新西兰科学家发现,使用手机短信戒烟方法可以使吸烟的年轻人戒烟率翻倍。

这说明(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最基本的哲学派别

D.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解析:

选B 题干材料主要说明的是科学家发现新的戒烟方法,强调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

知识点二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法、形而上学争论的焦点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解析:

选A 计划属于思维,实际属于存在,这两者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是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遇到的并无法回避的问题,选A项。

B、D两项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的说法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争论的焦点。

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于它是(  )

A.历史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标志

C.一切哲学不能回避的而必须回答的问题

D.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地位,是对教材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

依据教材可知答案为C。

6.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了(  )

A.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

解析:

选D 一切哲学不能回避、首先弄清、必须回答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案为D。

7.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日益突显,如利用借助网络实施诈骗、犯罪等。

这些现象促使人们反思如何在虚拟世界当中实现伦理道德的重新建构。

这说明(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哲学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批判和反思精神 ③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④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A.③④B.①③

C.①②D.②③

解析:

选C 材料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日益突显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促使人们反思,这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哲学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批判和反思精神,①②符合题意,答案为C;③④本身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

8.远古时代,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

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包括震源、震级等。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基本观点?

(2)这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

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

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解析:

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同看法折射出人们对思维与存在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看法。

本题设问简单,只需运用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答案:

(1)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反映了思维决定存在,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反映了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2)这两个基本观点都涉及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上称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目题

(一) 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和根本观点是什么?

(1)分歧:

两者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3)唯心主义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如何评价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要区别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物质的

基本评价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上海高考)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的哲学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

辨析:

将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元气”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是相同的,都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

辨析:

三者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古代

①五行说:

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②荀子的阴阳说: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王充的形神说: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王夫之的气理说:

气者,理之依也

⑤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⑥泰勒斯的水为始基说:

“水”是万物的“始基”

近代

①狄德罗: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②培根: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2.全面理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机械性

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动,所以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性

把自然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方法推广为哲学的分析方法,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世界

不彻底性

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却是唯心的,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典例应用]

(福建高考)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③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D.①→③→②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当选。

[答案] C

目题

(二) 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有哪些基本形态?

各自观点是什么?

(1)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2.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什么?

有何关系?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广东高考)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

辨析: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属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

辨析:

该观点强调了命运对人生的决定作用,这是将客观精神视为世界本原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区别

对意识概念理解不同

将意识理解为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

认为意识是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

错误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

常见观点

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

心外无物

慧能: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笛卡儿:

我思故我在

康德: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

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

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

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

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生活中的主观唯心主义: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

理念论

黑格尔:

绝对观念论

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

“8”就是发、“4”就是死,喜鹊报喜、乌鸦报丧,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等决定人的命运,拜佛求神保佑自己学习进步等

共同点

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合理成分

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区别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是源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世界的问题,是流

联系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特别提醒

从哲学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

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典例应用]

(山东高考)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

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解析] 朱熹认为“‘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即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所以“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C项观点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知识点一 唯物主义

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解析:

选D “水是万物的始基”“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两者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由于时间处于古代,并且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水,所以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选D。

2.18世纪法国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认为: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这种观点(  )

①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元素 ②建立在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③坚持物质第一性,但对物质的认识没有科学依据 ④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选A 材料中狄德罗的“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观点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元素,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故①②正确;③表述错误,排除;④不符合题意。

选A。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

①它是现代唯物主义 ②它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它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④它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选B ①构不成题干的原因,②③④正确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均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是B项。

知识点二 唯心主义

4.“存在即被感知”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这两类哲学观点因对意识的不同理解而分属不同的基本形态。

要正确区分这两种形态,必须理解(  )

A.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

B.思维与存在的区别

C.物质与意识的区别

D.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区别

解析:

选D 存在即被感知,认为人的主观存在、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理生万物、理主动静,认为理念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区分这两个哲学观点就是要区分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区别,故该题选D;A有助于判断唯物主义派别;B、C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5.“我思故我在”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下列选项与该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未有此事,先有此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B项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C、D三项均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应选B。

6.列宁把唯心主义称作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唯心主义之所以“不结果实”,是因为(  )

①唯心主义也含有某些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选B 唯心主义坚持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在根本观点上是错误的,“不结果实”强调了唯心主义的不足,②③是对唯心主义错误观点的正确描述,符合题意,应选;①不符合题意;唯物主义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④说法不确切。

7.一位哲学家说:

“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

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

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

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

”这一观点(  )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画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③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选C 本题以某位哲学家的话为背景,考查不同哲学派别的观点。

该哲学家认为“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看到了物质条件对幸福的决定作用,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但是没有看到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又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②③认识正确,答案选C。

8.材料一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二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两则材料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它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

(1)问考查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观点,第

(2)问考查客观唯心主义的影响,现实中的宗教思想和封建迷信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答案:

(1)材料一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宗教思想都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另外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尽管不系统,但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者上帝、神等主宰世界,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