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8183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西周发迹于富庶的渭河谷地,定都岐山脚下的镐京。

如何控制新增的广大东部地区?

周公决定继承武王的规划,在洛邑新建一个都城,称为成周,镐京则称为宗周。

镐京为“宗周”,意在强调

A.周为天下之大宗

B.周公是天下共主

C.镐京是周的发迹之地

D.镐京是周的都城所在

【答案】A

【解析】

【详解】西周发迹于渭河谷地,定都镐京,镐京则称为宗周,说明镐京是天下大宗,具有特殊地位,故A正确;周公不是周天子,周天子是天下共主,B错误;“宗周”强调周为天下之大宗,而不是强调镐京是周的发迹之地、镐京是周的都城所在,排除CD。

2.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的这一思想中蕴含的道家学说是

A.齐物观

B.无为而治

C.崇尚自然

D.道是世界之本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大意为,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抗争。

惩罚罪过不回避大臣,奖赏功劳不漏掉平民。

这句话体现了法家惩罚和奖赏一视同仁,即“法不阿贵”的思想,蕴含了道家的齐物观,故A正确;无为而治本意并不是不为,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适于统治者,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3.《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

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

材料描述的秦代中央官职是

A.丞相

B.典客

C.道啬夫

D.鸿胪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结合所学可知,典客秦置,为九卿之一,掌管王朝对属国之交往等事务,故B正确;丞相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不符合题意,排除A;道啬夫是主管少数民族事务的地方行政长官,不是中央官职,排除C;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北齐设立鸿胪寺,D时间不符合秦朝,排除。

4.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见下图)因借展日本而引发各方关注。

颜氏真迹所属书法特征是

A.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B.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C.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D.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和所学可知,《祭侄文稿》被成为“天下第二行书”,该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是行书,C是行书的特点,故选C;A项是楷书的特点,B项是隶书的特点,D项是草书的特点,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5.《耒耜经》记载:

“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所以进退,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材料反映的耕作工具是

A.耦犁

B.耧车

C.一牛挽犁

D.曲辕犁

【答案】D

【解析】

【详解】“可弛张焉”“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是解题的关键,依据所学可知,在隋唐时期的江东地区,首先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简便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与题干中的描述相符,故D正确;耦犁是汉武帝时赵过发明了耦犁,可以用二牛三人一组耕地,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反映的是耕犁法,没有涉及入土深浅问题,排除A;耧车是播种工具,不是耕作工具,排除B;一牛挽犁是耕犁法,不是耕作工具,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可弛张焉”“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联系所学曲辕犁的特点出现的地区的史实分析解答。

6.每一个历史时代终结都有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汉、唐、宋、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政事堂、交子、夜市、《梦梁录》

中书省、腹里、棉布、《旌德县志》

科举制、北门学士、市籍、士大夫画

御史大夫、耦犁、铁官、《说文解字》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腹里是元朝对中书省直辖地区的通称;唐高宗时出现北门学士;汉武帝时赵过发明了耦犁;故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④③①②,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7.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同时,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的对外开放,但是限制极为严格。

其中乾隆二十年(1755)的通商政策

A.限制外商只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B.允许外商于江浙闽粤四口贸易

C.开闽省洋禁,浙江“一体贸易”

D.开放广州、厦门、上海等五口通商

【答案】B

【解析】

【详解】乾隆年间(1757年),乾隆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关的对外贸易,只留下广州海关允许西方人贸易,说明乾隆二十年(1755)允许外商于江浙闽粤四口贸易,故B正确;雍正时期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故AC错误;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上海等五口通商,D错误。

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中国近代民族企业首先在沿海地区出现和初步发展。

下列序号与著名近代民族企业对应错误的是

A.①一发昌机器厂

B.②一大生纱厂

C.③一轮船招商局

D.④一继昌隆缫丝厂

【答案】C

【解析】

【详解】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③是无锡,故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发昌机器厂创始于上海,①是上海,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大生纱厂是张謇于1895年在江南通州创办的,②是南通,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于广东南海,④是南海,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9.“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在此一举了!

”该宣言

①发布于1919年

②得到中国共产党指导

③受到工商界响应

④体现反帝爱国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由英法美操纵,会议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正当要求,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引发中国的五四运动,因而五四运动喊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五四运动受到工商界响应,故①③④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②;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联系所学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内容分析解答。

10.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出现许多番号,如满洲731部队、“荣”字第1644部队、“波”字第8604部队等。

这些番号的日本部队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制造八一三事变

C.进行南京大屠杀

D.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1932年,根据天皇的饬令,日本军部组建了最初的细菌武器研究机构“细菌研究班”,对外称“防疫研究室”。

1936年,在日军所占领的哈尔滨、长春成立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100部队。

此后,日军又在北京成立了“甲字1855部队”,在南京成立了“荣字1644部队”,在广州建立了“波字8604部队”。

1942年,新加坡“冈字9420部队”的成立,标志着日军的细菌部队已形成了具有一定作战能力的完整的细菌战体系和指挥系统。

故D正确;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与“荣”字第1644部队、“波”字第8604部队无关,排除A;制造八一三事变与731部队无关,排除B;进行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南京大屠杀行为,与满洲731部队等无关,排除C。

11.如图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创作于1931年的漫画《废历新年的学生》。

作者旨在说明近代中国

A.服饰变迁中的中西合璧

B.教育改革中的责任归属

C.习俗变迁中的社会纠结

D.物质生活的近代化进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漫画的“镜头”里,一个学生被“家庭”和“学校”拉扯,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

而“家庭”与“学校”的形象,也显出了民国时期两个完全不同的穿着,传统服饰与洋装。

而我们熟悉的春节,在这里被称作“废历新年”,体现出要和以往的王朝彻底划清界限,要和国际世界接轨,说明近代中国习俗变迁中的社会纠结,故C正确;材料主要反映民国改用公历的纠结,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漫画主要反映民国改用公历的纠结,并非教育改革问题,排除B;漫画主要反映民国改用公历的纠结,属于社会习俗近代化,不属于物质生活近代化,排除D。

12.蒋介石声称:

徐蚌会战是政权“存亡最大之关键”。

毛泽东指出:

“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他们两人所指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徐蚌会战即淮海战役,结合所学可知,淮海战役后黄河以北绝大部分已是解放区,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基本是解放区,国民党只得凭借长江天险占据江南,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与“徐蚌”无关,排除A;平津战役地点是北京、天津等地,渡江战役在长江以及长江以南地区,CD地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徐蚌会战”,联系所学淮海战役的史实和意义分析解答。

13.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发出这一庄严宣告的是

A.七届二中全会

B.一届政协会议

C.开国大典

D.一届人大会议

【答案】B

【解析】

【详解】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宣告: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故B正确;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无法体现“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排除A;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不符合题意,排除C;1954年一届人大会议召开,而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D不符合题意,排除。

14.如图所示,是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历史见证。

它所“见证”的我国科技成就是

A.原子弹成功爆炸

B.“东方红一号”上天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升空

D.“神舟号”宇宙飞船发射

【答案】B

【解析】

【详解】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故B正确;原子弹成功爆炸属于核技术,不属于航天事业,排除A;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由长征3号火箭发射升空,不符合题意,排除C;“神舟号”宇宙飞船发射是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不符合题意,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长征一号”“航天事业”,联系所学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的具体史实分析解答。

15.在2018年的全国人大、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把12月18日设定为“国家改革开放日”的建议。

在12月18日这一天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全国人大批准设立经济特区

C.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D.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半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

【答案】A

【解析】

【详解】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因此设定12月18日为“国家改革开放日”有着重要的纪念意义,故A正确;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与12月18日无关,排除B;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具体时间并非12月18日,排除C;D是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2月18日设定为‘国家改革开放日’”,联系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意义分析解答。

16.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等就香港问题与她进行会谈,提出用“一国两制”方案解决香港主权问题并否决了英国政府的

A.“双重代表权”方案

B.主权换治权提议

C.2758号决议

D.人权问题提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1982年,邓小平等就香港问题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否决了英方用主权换治权的提议,故B正确;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把将介石集团的代表继续留在联合国,阴谋制造“两个中国”,不符合题意,排除A;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决议,不符合题意,排除C;1990年以来,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多次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出所谓中国人权问题的提案,与解决香港主权问题无关,排除D。

17.“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一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鳌鱼。

此诗反映的历史情景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可耻的鸦片贸易

C.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

D.罪恶的奴隶贸易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看出这是将人口由一个地区贩运到另外一个地区,主要反映的是早期殖民扩张进行的黑奴贸易,排除A;材料中涉及到的是将人进行贩运,而不是走私鸦片,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黑奴贸易,并非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排除C;从材料中的人被打上烙印像畜生一样,卖给另一个奴隶主,可以看出这是早期殖民扩张进行的黑奴贸易,故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许多人死在航程上”“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鳌鱼”,联系所学奴隶贸易的史实分析解答。

18.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规定:

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收捐税,不出示具体罪证不得任意捕人,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实行军事法,不得任意在居民家中驻军等。

这一请愿书

A.实行了权力中心的转移

B.奠定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C.导致国王“统而不治”

D.为《权利法案》提供蓝本

【答案】D

【解析】

【详解】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

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意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英国从人治社会进入法制社会,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了,材料反映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为《权利法案》提供蓝本,故D正确;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排除A;《权利法案》奠定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排除B;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逐渐“统而不治”,C错误。

19.“对陶瓷制造的卓越研究,对原料的深入探讨,对劳动力的合理安排,以及对商业组织的远见卓识,使他成为工业革命的伟大领袖之一。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的是

A.哈格里夫斯

B.阿克莱特

C.韦奇伍德

D.瓦特

【答案】C

【解析】

【详解】韦奇伍德骨瓷器皿以动物骨粉为主要原料,耐力惊人,被誉为“英国陶瓷之父”,材料是对韦奇伍德的评价,故C正确;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与陶瓷制造无关,排除A;阿克莱特改进发明了新型的水力纺纱机,与陶瓷制造无关,排除B;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与陶瓷制造无关,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对陶瓷制造的卓越研究”“他成为工业革命的伟大领袖之一”,联系所学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分析解答。

20.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未给劳动者带来多大好处,于是出现了“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A.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B.权力的来源是什么?

C.人类不平等的基础是什么?

D.人类最美好的社会是什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未给劳动者带来多大好处”“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但工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相对日益恶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于是出现社会主义思想,探索人类最美好的社会,故D正确;A是牛顿的思索,1687年《自然最新的数学原理》回答了这个问题,排除A;B是启蒙运动思索的问题,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启蒙运动时期卢梭思索的问题,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

21.1940年下半年,法西斯势力疯狂猖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时仍顽强坚持与法西斯势力艰苦作战的两个主要国家是

A.英国、中国

B.苏联、美国

C.英国、法国

D.中国、苏联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没能摧毁英国的反抗法西斯的意志,仍然坚持抗战,1940年下半年,中国仍然坚持抗战,故A正确;1940年6月21日法国已经投降,排除C;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开始参战;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故排除含有苏联、美国的选项B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40年下半年”“当时仍顽强坚持与法西斯势力艰苦作战”,联系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分析解答。

22.这是一场两大钢铁洪流之间的碰撞,是“虎”式坦克与T-34坦克之间的肉搏,这场肉搏从早上一直进行到黄昏,在普罗霍罗夫卡的平川上、沟壑里,硝烟弥漫,到处都是坦克的残骸。

此情景反映的是

A.索姆河战役

B.阿拉曼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库尔斯克战役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库尔斯克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会战,D正确;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地点在德法边境地区,普罗霍罗夫卡属于俄国,A不符合题意,排除;阿拉曼战役在北非,普罗霍罗夫卡属于俄国,排除B;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普罗霍罗夫卡的平川上、沟壑里,硝烟弥漫,到处都是坦克的残骸”,联系所学库尔斯克战役的特点分析解答。

23.1964年1月27日。

中国《人民日报》和法国《世界报》同时在头版刊登中法两国建交消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这则简短的建交公报被西方媒体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

这一外交核爆

A.得益于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

B.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C.体现中法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

D.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

【答案】C

【解析】

【详解】1964年处于美苏两极格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冲破了美苏大国的限制,体现了中法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故C正确;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无关,排除B;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联系所学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史实分析解答。

24.1997年7月1人,香港回归,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一千多点,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打破自由市场经济政府不干预的所谓“常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挽狂澜,199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结束。

香港经济重现繁荣。

由此可见

①香港回归诱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

②“一国两制”成为香港稳定发展的基础

③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已不适应时代

④中国成为维系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打破自由市场经济政府不干预的所谓‘常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9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结束。

香港经济重现繁荣”可知,中央政府支持对缓解东南亚金融危机,促进香港繁荣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一国两制”成为香港稳定发展的基础,②④正确;东南亚金融危机并非香港回归诱发的结果,排除①;③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25.21世纪之交,在中亚、东欧、独联体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以颜色命名的政权变更运动一‘颜色革命”,如乌克兰的“橙色革命”等。

下列现象中的颜色被赋予政治意义的是

A.司汤达的“红与黑”

B.莫奈的“光与色”

C.毕加索的“蓝与红”

D.摇滚

【答案】A

【解析】

【详解】司汤达的“红与黑”,“红”只于连的性格是很富有激情和反抗性,也代表当时军队的衣服颜色,“黑”只那些虚伪的上流社会,也代表教士身穿的黑色道袍,颜色被赋予政治意义,故A正确;莫奈的印象画派注重“光与色”的变化,颜色没有政治意义,排除B;毕加索的“蓝与红”是绘画的颜色搭配,颜色没有政治意义,排除C;摇滚是一种音乐类型,与颜色无关,排除D。

26.张衡及其地动仪曾经是中国古代科学成就代表,近年来却备受质疑。

专家指出:

张衡实有其人,但教科书中介绍的地动仪模型,实际上是当代的复原品。

迄今为止,学者们依据多种原理“复原出了多种地动仪,无一能够实现《后汉书》中说的测定“震之所在”,由此,学术界对“张衡发明地动仪”一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产生了争议。

所以教育部决定删除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地动仪的内容。

由此可见

A.《后汉书》为二手史料缺乏可靠性

B.历史现象因时代久远而任人评说

C.只有考古发现才能印证地动仪真伪

D.历史研究离不开理性与科学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张衡及其地动仪曾经是中国古代科学成就代表,近年来却备受质疑,体现出历史研究具有理性精神,学术界对“张衡发明地动仪”一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产生了争议,说明历史研究重视科学精神,故D正确;二手史料具有一定可靠性,A错误;历史现象是客观的,并非任人评说,B错误;C表述太绝对,错误。

27.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成为战胜国之一,为中国跻身国际舞台创造条件。

此后中国政府

①成为国联的创始成员国

②在巴黎和会上向列强说“不”

③参加“联合监管远东铁路委员会”

④在华盛顿会议上成功收回山东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0年中国加入国联,成为国联的创始成员国,①正确;巴黎和会决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遭到中国的义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②正确;一战后中国参加“联合监管远东铁路委员会”,③正确;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故④错误;①②③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