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8155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两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多篇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多篇)

第一篇:

1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

毛泽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二、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语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四、教材分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

志。

五、教具准备:

mp3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课型:

新授。

方法:

讲述、讨论。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关于生字新词:

要塞()阻塞()堵塞()塞子()

荻港()获得()溃退()

歼灭()阡陌()纤维()

锐不可当():

当真()

不含:

业已:

绥靖阌聿星宿鄂豫

古宛县潢川濂隅

三、新闻的有关知识:

?

{一}、新闻的特点: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

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

?

{二}、新闻的要素:

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

因、经过、结果。

?

{三}、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分为:

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四}、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四、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五、布置课堂练习:

{基训2}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夜

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

事情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

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第二教时

课型:

新授.

方法: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新闻的结构:

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点:

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整理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六要素: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二、研读课文:

研讨:

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教师点拨: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

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一气呵成。

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

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

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讨论: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准确,首先是用词准确。

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

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词在程度上的差别,表达才算准确。

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

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

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

语言的精练、铿锵,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

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

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

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

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

这类例子还很多。

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文气。

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三、学习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整体感知:

1、速读新闻,理清新闻六要素: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84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

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得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各地区。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

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二)思考品味:

1、完成研讨与练习四

2、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

1)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2)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4)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5)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三、拓展延伸:

1、思考题:

俗语云:

“得民心者得天下。

”从文中选择论据来证明蒋军的大势已去?

阅读全文寻找证据,证明我军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三第三组,感受新闻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例:

比较下面两段话:

a、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b、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分析:

上面两段话主要意思一样,但第1段表达较笼统。

第2段中将“越过”改为“突破”,

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是经过激烈的战斗才取得胜利的。

“渡至”比“到达”的意思具体确切,说明人民解放军是从水路进军的。

而第2段中的“24小时内”和“即已”则比“共”字更具体、更准确了,突出人民解放军渡江时间短、进军神速。

第2段是毛泽东的原文,和第1段作比较,充分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和简明。

四、教师总结:

1、《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

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2、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五、提高巩固

从近期报纸上找一则你最喜欢的新闻进行分析,分别找出该则新闻的六要素、结构要素以及进行适当的点评,具体的阐述你喜欢它的原因。

六、作业练习

1、检查字词

2、课后练习讨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闻:

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

西(较详)中(略)东(详)

长_______________横↓↓↓↓渡______________江

(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溃不成军

第二篇:

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8月13日至30日,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刚刚结束,大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到许多有关的新闻,二十多块闪亮的金牌,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意气风发。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报纸,挑一篇你最喜欢的奥运新闻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新闻)

读后,大家能知道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新闻两则》,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溃退(kui)锐不可当(dang)业已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

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三、研读反思

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

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

看导语。

①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

的渡江区域。

②作用:

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

看主体。

①划分层次

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

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

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

②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以上小组讨论,可以参考练习二;教师参与)

四、品味语言

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②“突破”:

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③“渡至”:

有横渡与到达的两层意思。

④“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

⑤“不料”:

有嘲讽意味。

2、课堂训练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

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新闻的特点,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的。

新闻有它记叙的六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一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文体。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磅礴大气;

2、观看录像片段《百万雄师过大江》;

3、预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扫清字词,初步感知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篇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二、检查作业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二十八宿(xiu)绥靖(suijing)阻遏(e)杜聿(yu)明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四、自主研讨

1、细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

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

河南基本解放。

2、理清新闻的结构

①标题

②导语: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敌军南逃的背景、时间。

③背景资料: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④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⑤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⑥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3、一年多来,我军取得哪些伟大胜利?

a、恢复的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b、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的武装力量;

c、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五、质疑反思

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2、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同:

主题——战争;

内容——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写法——叙议结合,语言精炼。

异: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大气磅礴;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

六、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

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七、布置作业

1、做一回小小节目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第三篇:

新闻两则教案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

(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

)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

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三是高潮在前。

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四是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1

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

二、走进新闻——新闻有哪些特点和要素?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新闻的要素:

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基本结构:

标题:

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

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包括:

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

主体:

是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溃退(kui)锐不可当(dang)业已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

20日夜起,—————————课文最后。

4、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

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四、研读反思

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

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

看导语。

①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

的渡江区域。

②作用:

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

看主体。

①划分层次

第一层:

(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

分述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

(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

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

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

②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以上小组讨论,可以参考练习一;教师参与)

五、品味语言

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②“突破”:

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③“渡至”:

有横渡与到达的两层意思。

④“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

⑤“不料”:

有嘲讽意味。

2、课堂训练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

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新闻的特点,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的。

新闻有它记叙的六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一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文体。

七、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磅礴大气;

2、观看录像片段《百万雄师过大江》;

3、预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扫清字词,初步感知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篇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二、检查作业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二十八宿(xiu)绥靖(suijing)阻遏(e)杜聿(yu)明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四、自主研讨

1、细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

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

河南基本解放。

2、理清新闻的结构

①标题

②导语: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敌军南逃的背景、时间。

③背景资料: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④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⑤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⑥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3、一年多来,我军取得哪些伟大胜利?

a、恢复的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b、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的武装力量;

c、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五、质疑反思

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2、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⑴同:

主题——战争;

内容——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目的相同:

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

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写法——叙议结合,语言精炼。

⑵异:

具体时间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