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8108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docx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docx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

求》。

 

本要求从“备、教、改、辅、考、评、研、行”八个方面对教学活动提出

具体的规范要求。

本要求自 2008 年 9 月 1 日开始实行。

 

一、备课常规要求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

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周至少

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

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

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见和思路,重

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

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

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

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

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

研究的能力。

 

8.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

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个人备课

 

9.确定教学目标。

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

涵并拓展外延。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

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

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10.分析把握学情。

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

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1.整合教学内容。

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

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

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2.优化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

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13.选用教学媒体。

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

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14.设计教学过程。

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

创设教学情境、

组织和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设计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体

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

创设的情境问题力求真实生动,富

有启发性和探究性。

策划的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

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15.预设检测练习。

合理有序地配置有层次、有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做

业务要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置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16.合理设计板书。

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

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17.认真撰写教案。

在缓解齐全、格式规范、详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

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

 

二、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8.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熟悉教案、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

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9.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

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0.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

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

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21.教学内容处理得当。

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

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讲解科

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

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

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出难点,夯实基础,

发展能力。

 

2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

要体现学的过程。

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

程。

 

23.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

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

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

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做出恰当的评价与

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24.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

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

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

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

 

25.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

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

 

26.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炼、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整洁,教

态自然、大方。

 

27.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

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28.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

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要求

 

29.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反对重复作业和机械训练,杜

绝体罚性作业训练;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

提高与激励等功能。

 

30.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书

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

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31.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每天的作业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半小时、小学高年级

不超过一小时、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两个小时。

 

32.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作业评语

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

下的互批互改。

 

33.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

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

 

34.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

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

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5.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四、课外辅导常规要求

 

36.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个别辅导,精心实施,

讲究实效。

 

37.课外辅导主要包括学业类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和身心健康类辅导等。

(1)学业辅导要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

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2)兴趣特长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特长,

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3)心理健康类辅导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健康心理

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8.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

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间、定

地点。

 

39.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严禁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时间进行集

体补课。

 

五、考试常规要求

 

考试组织

 

40.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41.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

观、公正、有效。

 

42.严格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加强调研诊断性测试。

 

43.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行为。

 

44.保证阅卷质量,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集中时间,

采用流水作业形式。

 

45.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

 

考试命题

46.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

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

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

 

47.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操作程序。

 

48.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

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

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要有一定量的

创新题。

 

49.试题内容争取,陈述简明、准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

设问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50.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命制选做

题。

 

六、学生评价常规要求

 

51.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

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

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5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

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53.课堂教学中队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1)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学习状况和学习

效果。

 

(2)评价注意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学生自评和生生互

评。

(3)评价方式除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性语言

进行评价。

 

(4)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

 

54.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1)关注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2)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

题、纠正错误。

 

(3)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

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其他材

料开始,从学生大体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

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

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标示学生类别的标

签。

 

55.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组

织。

 

(2)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

性与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个性化

发展;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3)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

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4)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详实记录——日常

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

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多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5)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单制度,毕业前实行总

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6)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

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

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

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炼。

等级评价设合格、不合格两级或

A、B、C、D 四个等级。

 

(7)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再校

内公示,接受监督。

 

七、教学研究常规要求

 

56.学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做好校本教研

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

 

57.教研组负责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学科性的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开发

和改进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等活动,加强学科建设。

 

58.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式们提出叙事研究、案例研评课说课、

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

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9.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活动平台,备课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研组至少

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

 

60.教师要主动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按时参加教育行政和业务

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61.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五个一”:

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执教一节公开课,

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或教师

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八、实践活动常规要求

 

62.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方式、教

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学分认定、管理模式等方面工作做

整体规划和具体说明。

 

63.各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统筹规划好研究性学习活动、

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充分体现办学特色。

 

64.教师要知道学生做好选题、制定活动规划、组织活动实施,开展成果展示交

流等活动,并对学生实践活动作出评价。

 

65.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

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提倡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申报、立项、

研究、结题等活动,并每学年举行一次实践活动成果的展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