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必修1练习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单元综合测试附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8103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岳麓版必修1练习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单元综合测试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1练习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单元综合测试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1练习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单元综合测试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1练习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单元综合测试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1练习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单元综合测试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岳麓版必修1练习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单元综合测试附答案.docx

《历史岳麓版必修1练习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单元综合测试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岳麓版必修1练习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单元综合测试附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岳麓版必修1练习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单元综合测试附答案.docx

历史岳麓版必修1练习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综合测试附答案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2分,共50分)

1.“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

”这首唱响全球的《国际歌》中所蕴涵的共产主义理论诞生于(  )

A.巴黎公社      B.《四月提纲》

C.《共产党宣言》D.十月革命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认真审题,题干设问考查的是“共产主义理论”的诞生,不是“《国际歌》”的诞生,“共产主义理论”诞生于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

2.在马克思墓碑上刻着一句著名的话: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是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在19世纪70年代的典型表现为(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第一国际的成立

C.巴黎公社运动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世纪70年代”可知C项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

3.《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④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巴黎公社是1871年建立的,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指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故排除②③。

4.(2015·肇庆)“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

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

”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

A.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

B.毛泽东及其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圣西门及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D.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种种弊端,成为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指导和指明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5.马克思在评价某一政权时指出,它“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对这一“政治形式”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资产阶级民主政权B.农民政权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联盟D.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 D

【解析】 “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反映的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而“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即为无产阶级专政。

6.马克思曾说:

“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

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

”这说明巴黎公社(  )

A.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是在历史条件成熟的形势下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答案】 D

【解析】 “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等说明了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7.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第一次实践这一观点的历史大事件是(  )

A.巴黎公社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D.新中国的成立

【答案】 A

【解析】 注意干扰项C项,题干要求仅仅是第一次实践无产阶级专政,并没有限制该事件是否成功。

8.观赏下图,你应该感受到(  )

A.马克思主义诞生历程的曲折

B.法国君主派复辟势力的凶残

C.巴黎无产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D.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艰难

【答案】 C

【解析】 巴黎公社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排除A项;镇压巴黎公社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B项;巴黎公社建立的是工人政权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英勇就义”体现了巴黎无产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9.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这次“试验”的主要结果是

(  )

A.发布了革命纲领《四月提纲》

B.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答案】 C

【解析】 十月革命是一次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它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是二月革命的结果,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是巴黎公社的意义。

10.“深夜,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几声号炮,一队队士兵和赤卫队员冲进冬宫,俘虏了惊惶失措的……委员们。

”文中省略部分应为(  )

A.沙皇政府B.临时政府

C.彼得格勒市政府D.人民委员会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的信息描绘了十月革命的场景,而十月革命推翻的政府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1.“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

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  )

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中“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知,材料信息旨在强调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材料信息并未否定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排除A项;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属于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故选D项。

12.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

“无产阶级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应该联络民主党派共同对付封建军阀,以达到军阀覆灭,建设民主政治的目标。

”能说明这则材料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B.国民革命

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联络民主党派共同对付封建军阀”和所学史实,文件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而且是各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符合要求的是1924年1月~1927年7月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国共两党为了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亲密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3.(2015·温州)“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

红色瑞金闹革命,工农政权建起来。

”这首民歌反映出当时中国革命的特点是(  )

A.城市暴动,武装起义B.以俄为师,党内合作

C.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合作,全民抗战

【答案】 C

【解析】 据“瑞金、工农政权建起来”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题中的民歌反映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的史实,故选C项。

14.某次烟标收藏博览会上出现如下烟标专题展品,其主题应该是(  )

A.名山大川系列B.抗日岁月系列

C.感受长征系列D.革命领袖系列

【答案】 C

【解析】 “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都是长征途中经历的地点,故选C项。

15.(2014·黄山)近代中国国民党曾经发表宣言指出:

“目前中国之唯一需要在建设统一政府。

统一政府成立,则外足以抵抗帝国主义之恫吓压迫,内足以断绝军阀之祸国殃民。

”该宣言发表的历史阶段应该是(  )

A.中华民国建立之初B.国民大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抗日战争胜利后

【答案】 B

【解析】 国民党号召建立统一政府,这体现了国共合作的意愿,据此可排除A、C两项;任务是反帝反军阀,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任务,故选B项。

16.12月12日,“联众”公司在网上发布公告,推出大型红色民族网游《抗战》。

其活动之一名为“全民抗日,反扫荡”,内容如下:

日军将于12月13日1200~1600发动全城扫荡,特号召玩家共同击杀鬼子。

你认为网上举行的“共同击杀鬼子”这一活动的历史背景应为(  )

A.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B.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C.1937年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2月13日”可联系到1937年12月13日日军开始制造南京大屠杀。

17.(2015·重庆·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有利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B项正确。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抗日救国运动之前,排除A项;成立联合政府的目标是在抗战胜利前夕提出的,排除C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国民党仍在进攻苏区,故当时国共合作尚未实现,正面战场尚未开辟,排除D项。

18.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

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答案】 C

【解析】 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不会相同,抗战路线分别是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排除含①③的选项即可。

19.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

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

A.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签署了“双十协定”

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答案】 D

【解析】 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20.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

“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

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

”这则报道

(  )

①是珍贵的史料

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

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B.②正确,①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D.③正确,①②错误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知识,存于档案馆的历史材料具备史料价值,可作为研究历史的资料。

21.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重庆谈判B.西安事变

C.皖南事变D.北平和谈

【答案】 A

【解析】 “倭寇(指日本)投降”的时间是1945年,“陪都”指重庆。

22.(2014·无锡)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下面漫画理解无误的是(  )

A.“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

B.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

C.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D.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答案】 C

【解析】 据题中时间信息“1947年”可排除A项;据图名“磨好刀再杀”及图片内容可排除B项;作者指出了蒋介石集团的真实目的,可排除D项。

23.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答案】 B

【解析】 “故宫、颐和园、雍和宫”都在北京,据此可知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平津战役。

24.(2014·银川)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口号,这些口号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的进程。

下列口号中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提出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B.“将革命进行到底”

C.“枪杆子里面出政权”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项属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C、D两项均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将革命进行到底”是毛泽东在解放战争后期针对国民党的负隅顽抗提出的口号,因此本题选择B项。

25.下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释读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图中的关键信息“大别山”可知是三大主力挺进中原,标志着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一个幽灵,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徘徊。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

这种理论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3分)

读图:

(2)图一、图二反映了法国和俄国实践这一理论的具体事例是什么?

简要概括俄国能够成功实践这一理论的原因。

(4分)

(3)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图三和图二走了不同的革命道路,你知道是哪两条道路吗?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3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2分)

【答案】 

(1)马克思主义。

意义:

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推动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3分)

(2)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起义,建立巴黎公社。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原因:

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强大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4分)

(3)道路:

俄国通过城市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原因:

两国国情存在差异。

(3分)

(4)认识:

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完善发展;科学理论只有符合国情,才能成为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

(2分)

27.(14分)红军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长征以它特有的魅力,不仅成为中国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而且超越时代和国界,成为世界上广为传扬的英雄史诗。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发生在国内阶级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历史条件之下,中央红军在反对敌军第五次“围剿”失败之时,同时又交错着党内的错误路线和正确路线的斗争。

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从国家和民族大义出发,毅然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方针。

——人民网

材料二 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三 红军长征时的图片

材料四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指出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艰难险阻。

(4分)

(3)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内涵有哪些?

(4分)

【答案】 

(1)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党中央,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6分)

(2)党内“左”倾错误统治;敌人的围追堵截;严酷的自然险阻;物质的严重匮乏。

(4分)

(3)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挑战生命极限的大无畏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

大会的讲话(1933年9月23日)

材料二 “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系,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

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 “(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间,总统(蒋介石)说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尤以积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为要。

——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

材料四 “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

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

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3分)

(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后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

(3分)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抗日战略的异同。

你认为是哪些共同因素导致二人采取这种战略?

(6分)

【答案】 

(1)不抵抗;寄希望于外国干预;攘外必先安内。

(3分)

(2)中国只应战而不求战;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问题;若和平破灭,中国将坚决抗战。

(3分)

(3)相同:

进行持久抗战。

(2分)

不同:

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毛泽东提出进行运动战。

(2分)

共同因素:

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物少;中国科技和军事大大落后于日本。

(2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中曾任钦差大臣的琦善认为,“该夷船坚炮利,长于水战”,“所恃者大炮,其所畏者亦惟大炮。

山海关一带,本无存炮,现饬委员等,在于报部废弃炮位内,检得数尊,尚系前明之物,业已蒸洗备用”。

林则徐却认为:

“为今之计,战船造制不及,惟漳、泉、汀三郡民商之船,尚可雇用。

其水军亦须于彼募敢死之士……必能效命。

材料二 

(1)据材料一,琦善、林则徐对清军初战失利的原因有何共同认识。

分别提出了什么对策?

(5分)

(2)抗战胜利以后,有人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

结合抗战的历史,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3分)

(3)同样是签约,但面对材料二中不同的场景,你所产生的感受必然不同。

你认为两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的是哪一幕?

简要阐明你的理由。

(4分)

【答案】 

(1)认识:

英军船坚炮利。

对策:

琦善征集前明废炮,蒸洗备用;林则徐征用商船,招募兵勇抗敌。

(5分)

(2)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主要原因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美苏对日本打击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

(3分)

(3)图一:

“悲愤”:

“悲伤”——中华民族从此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愤怒”——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

(4分)

图二:

备受鼓舞:

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