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8045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遵义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生物体组成物质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蛋白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

B.相对于糖类和脂肪,人体蛋白质代谢所特有废物是尿素

C.人体自由水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RNA的分布实验中还要用到质量分数8%的盐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体组成物质,要求考生掌握细胞骨架的成分、组成细胞的有机物种类及其元素组成、水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知道质量分数8%的盐酸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RNA的分布实验中的作用。

2.关于细胞呼吸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产生水

B.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

C.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最终有[H]的积累

D.松土有利于根系细胞吸收无机离子和水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过程及其应用,要求考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能根据细胞呼吸过程理解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产生水,A错误;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B正确;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产生的[H]用于其它代谢过程,不会积累,C错误;松土有利于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吸收无机离子,但与根细胞吸收水分无直接关系,D错误。

3.显微镜下观察可测量黑藻细胞,测量其A、B值(如图:

A为细胞的长度,B为原生质体长度),并计算B/A(%)值。

如果将黑藻正常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B/A(%)值变化的趋势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要求考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理解B/A(%)值所代表的含义,根据所学的渗透作用知识判断细胞失水过程中B/A(%)值的变化。

根据题意可知,B/A(%)值可代表细胞失水程度,B/A(%)值越大,细胞吸水越多,B/A(%)值越小,细胞失水越多;将黑藻正常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随着外界溶液浓度增大,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越多,B/A(%)值越小,所以D正确,ABC错误。

4.关于细胞生命活动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细胞中相关基因发生多个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相应的特征

C.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D.细胞分化不仅增加了细胞数量还增加了细胞种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活动历程,要求考生理解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的原因及其特征,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A正确;细胞中相关基因发生多个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相应的特征,B正确;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导致细胞分裂能力减弱,蛋白质合成减少,C正确;细胞分化只能增加细胞种类不能增加细胞数量,细胞数量增加是通过细胞分裂完成的,D错误。

5.动植物细胞均具有高尔基体,依据活细胞中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对细胞做出的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若为纤维素,则将该细胞置于适宜浓度尿素溶液中一定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

B.若为神经递质,则该细胞一定会出现核膜与核仁的周期性变化

C.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一定有神经递质和血糖的受体

D.若为抗体,则该细胞一定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答案】C

【解析】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若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为纤维素,说明该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细胞中没有大液泡,所以将该细胞置于适宜浓度的尿素溶液中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A错误;若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为神经递质,说明该细胞是成熟的神经细胞,不能分裂,所以不会出现核膜与核仁的周期性变化,B错误;若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为胰岛素,说明该细胞是胰岛B细胞,其细胞表面可能有神经递质和血糖的受体,C正确;若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为抗体,说明该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

6.早在1977年,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周围发现了热泉。

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水中,竟发现大量的硫细菌。

这些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

下列对这些硫细

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

B.利用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

C.利用热能合成有机物

D.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分解者

【答案】A

【解析】通过题干中“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推断出该细菌为化能自养生物,A正确;硫细菌属于细菌,无线粒体;B错误;硫细菌是利用氧化硫化物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C错误;硫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D错误。

【考点定位】细菌代谢、获取信息能力。

【名师点睛】高中生物学中常见的化能自养型生物有,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他们能氧化某种无机物并利用所产生的化学能还原二氧化碳和生成有机碳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二、非选择题

7.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教授,构建了一个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类细胞”模型,由膜外壳和填入物构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型类似于__________(填两种细胞器)产生的囊泡,其边界(膜外壳)由一种脂质成分构成,该成分是__________分子。

(2)该模型中填入了细胞骨架和驱动蛋白,作为运动的结构基础,另外还需要填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将该结构填入能源物质后置于一定浓度的K+溶液中一段时间,检测发现K+不能进入其中。

若你是科学家,将如何改造这个结构,使其能够吸收K+?

___________

(3)科学家利用改造后的该结构定向运输抗癌药物,仅与癌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药物而不伤害正常细胞,这利用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功能。

【答案】

(1).内质网、高尔基体

(2).磷脂(3).ATP在其膜外壳中加入K+载体蛋白(4).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内囊泡的转运机制、主动运输的条件及细胞膜的功能,要求考生理解细胞内囊泡的形成及转运机制,知道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ATP、又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知道细胞膜的三大功能。

(1)根据题意可知,“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类细胞”模型,由膜外壳和填入物构成”,可知该模型类似于内质网、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可在细胞内转运物质,细胞内囊泡的边界(膜外壳)是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的。

(2)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因此该模型中还需要填入ATP。

K+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ATP,又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将该结构填入能源物质后置于一定浓度的K+溶液中一段时间,检测发现K+不能进入其中,说明该结构中缺少运载K+的载体蛋白,因此可在其膜外壳中加入K+载体蛋白,使其能够吸收K+。

(3)科学家利用改造后的该结构定向运输抗癌药物,仅与癌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药物而不伤害正常细胞,说明这种结构能特异性地识别癌细胞,这利用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点睛】“囊泡”的来源、去向及作用:

近两年来,有关囊泡的考题频繁出现于各类考题中,其试题背景可能来源于课本,也可能来源于一些科学新进展;既可能出现于选择题中,也可能出现于非选择题中,需要考生对“囊泡”的来源、去向及作用进行梳理:

(1)以“囊泡”形式运输(胞吐)的物质举例:

②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内合成并释放)

(2)囊泡的来源及去向举例:

①胞吐:

内质网可产生囊泡运往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一方面可接受内质网发来的囊泡,另一方面可向细胞膜发送囊泡。

②胞吞:

细胞膜可向细胞内发送囊泡。

(3)囊泡形成原理:

生物膜具一定的流动性。

囊泡运输需消耗能量。

注意:

切不可认为以囊泡包裹形式运送的物质只有蛋白质(也可包括神经递质等)。

8.科研人员获得了一种叶绿素b完全缺失的水稻突变体,该突变体对强光照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请回答问题。

(1)用纸层析法分离该突变体绿色叶片的光合色素,滤纸条上缺失的色素带的颜色是____。

(2)该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的O2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当光照强度为n时,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中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野生型。

当光照强度为m时,测得突变体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比野生型更大,据此推测,突变体固定CO2形成__________的速率更快,对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消耗也更快,进而提高了光合放氧速率。

(3)如果将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分别种植在密闭小室内,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小室内CO2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__________(“突变体”或“野生型”)水稻的单位面积叶片中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更快,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

(1).黄绿色

(2).大于(3).C3(4).[H]、ATP(5).突变体(6).当小室内CO2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植株产生氧气速率(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突变体水稻呼吸速率大于野生型水稻

【解析】本题考查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合作用过程及其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应用等知识,要求考生明确植物的实际(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并能结合光合作用过程分析回答问题。

(1)根据题意,该突变体的叶绿素b完全缺失,而叶绿素b呈黄绿色,因此用纸层析法分离该突变体绿色叶片的光合色素,滤纸条上缺失的色素带的颜色是黄绿色。

(2)分析图形可知,当光照强度为n时,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中O2释放速率与野生型相同,即两者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但突变体的呼吸速率大于野生型;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中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实际光合速率)野生型。

当光照强度为m时,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此时测得突变体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比野生型更大,据此推测,突变体固定CO2形成C3的速率更快,对光反应产生的[H]、ATP消耗也更快,进而提高了光合放氧速率。

(3)如果将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分别种植在密闭小室内,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由于小室内CO2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植株产生氧气速率(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而突变体水稻呼吸速率大于野生型水稻,因此突变体水稻的单位面积叶片中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更快。

【点睛】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拨:

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的含义、表示方法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考试的热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需要梳理并对比。

1)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常用表示方法:

真正光合速率

O2产生(生成)速率

CO2固定速率

有机物产生(制造、生成)速率

净光合速率

O2释放速率

CO2吸收速率

有机物积累速率

呼吸速率

黑暗中O2吸收速率

黑暗中CO2释放速率

有机物消耗速率

2)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

(1)绿色组织在黑暗条件下或非绿色组织测得的数值为呼吸速率(A点)。

(2)绿色组织在有光条件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测得的数据为净光合速率。

(3)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4)植物生长速率取决于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即“净光合速率”,切不可盲目地认为总光合速率越高时,植物生长越快。

9.棉铃虫是一种夜蛾类昆虫,对农业危害很大,其性别决定为ZW型,棉铃虫幼虫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B/b影响,科研人员用雌性褐色棉铃虫(甲),雄性黄色棉铃虫(乙),雌性黄色棉铃虫(丙)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表(每组实验重复多次):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所得F2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幼虫全褐色

褐色:

黄色=3:

1(雌雄个体均一样)

实验二

乙×丙

幼虫全黄色

褐色:

黄色=3:

13(雌雄个体均一样)

(1)由实验一得出,体色性状中黄色对褐色为性。

由实验二得出,幼虫体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定律。

(2)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

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F2代黄色棉铃虫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3)有科研人员重复实验一,并观察F1棉铃虫性染色体组成,发现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ZWW型的个体,这种变异属于变异,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

【答案】

(1).隐

(2).自由组合(3).B(4).AABB(5).3/13(6).染色体(染色体数目)(7).褐色棉铃虫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W染色体未分离,形成WW型的卵细胞(配子),与含Z的精子结合,形成ZWW型个体

【解析】

(1)全褐色的杂交后子代出现了黄色,说明黄色是隐性性状,所以全褐色对黄色是显性性状。

由实验二的结果是16的变形,说明这对性状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实验二中的褐色:

黄色为3:

13,说明B基因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

由题意分析可知褐色基因型应是A-bb,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确定甲应是AAbb,乙应是aabb,丙应是AABB。

F2中黄色中纯合子的比例是3/13,因为原本的16种结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每种表现型中只有1个纯合子。

(3)出现了ZWW的个体说明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最可能的原因是母方即褐色棉铃虫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W染色体不分离,形成WW型的卵细胞(配子),与含Z的精子结合,形成ZWW型个体。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分析应用能力。

【名师点睛】技法提炼:

由基因互作引起特殊比例改变的解题技巧

解题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①判断双杂合子自交后代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②利用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图解,写出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9∶3∶3∶1),根据题意将具有相同表现型的个体进行“合并同类项”,如12∶3∶1即(9+3)∶3∶1,12出现的原因是前两种性状表现一致的结果。

③根据②的推断确定F2中各表现型所对应的基因型,推断亲代基因型及子代各表现型个体出现的比例。

10.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

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2)减Ⅰ前期会出现特殊的染色体行为——联会,联会是指:

(3)该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结果如下:

由实验一可得出推论:

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

由实验二可得出推论:

这种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是;孕酮在实验二中的作用是

【答案】

(1).甲、丙、丁

(2).甲、丁(3).不一定相同(4).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5).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6).蛋白质

【解析】

(1)图1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甲、丙、丁三个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甲细胞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丁细胞.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可有是等位基因.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能出现乙细胞图像。

(3)由实验一可知:

成熟卵细胞细胞质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由实验二可知:

孕酮可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进而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能抑制这种“促成熟因子”的合成,说明“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分析图1:

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生物为雄性动物.

分析图2:

实验一说明成熟卵细胞细胞质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二说明孕酮可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进而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

11.下列是对微生物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分析,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前,往往要先用配制的培养基培养发酵菌,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2)樱桃番茄富含多种天然有机酸、人体必须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但含糖量不高。

用樱桃番茄加工发酵成果酒的过程中,酒精是在微生物的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产生的。

根据樱桃番茄的特点,在用樱桃番茄充当酿造保健酒的原料时,发酵前如果在樱桃番茄汁中添加适量的_________,就能提高酒精的生成量。

(3)纤维素分解菌通过产生C1酶、CX酶和_________分解纤维素。

(4)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___。

【答案】

(1).氮源

(2).碳源(3).高压蒸汽灭菌(4).细胞质基质(5).糖类(葡萄糖)(6).葡萄糖苷酶(7).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果酒和泡菜的制作已经纤维素酶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成分、功能及其灭菌方法,知道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掌握纤维素酶的组成,进而回答各小题。

(1)在蛋白质中含有元素N和C,淀粉中含有C元素,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前,往往要先用配制的培养基培养发酵菌,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氮源和碳源;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

(3)纤维素分解菌通过产生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分解纤维素。

(4)乳酸菌可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故可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