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某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7680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某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济宁市某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济宁市某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济宁市某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济宁市某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某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济宁市某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某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某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济宁市某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某中学2015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

2011-10-0810:

59

山东省济宁市某中学2015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宰予的挑战

 

《论语》里,宰予因“昼寝”挨夫子骂而出名。

不过睡了个午觉,孔子生气,说说弟子是可以的,但老人家的话说得实在有点过了。

什么“朽木不可雕也”,什么“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一向温柔敦厚的夫子,突然变成“毒舌”,说了许多狠话,令人难解。

不就是睡了个午觉吗,至于如此发飚吗?

当时孔子不会被什么事气糊涂了吧?

其实,孔子对宰予的不满,郁积了很久。

孔门之中,宰予是唯一敢在思想上挑战夫子的弟子。

宰予最初的挑战,是在课堂上关于“井有仁焉”的辩论。

他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要是有人落井,跳下去救,必一起死,是仁;不跳下去,见死不救,是不仁。

这井该不该跳?

这是一个逻辑的陷阱。

宰予想看看夫子会不会往下跳。

孔子一下子被问住,深思熟虑了好一会儿,才慢慢说:

“何为其然也?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

可以想想别的办法救嘛,不一定非要跳井呀!

君子可以被别人欺骗,但不能自己犯傻呀!

孔子没有直接回答宰予的问题。

他没有往“井”里跳,而是从井边绕了过去。

宰予的另一次挑战,是关于儒家“守丧三年”的礼制。

宰予感到三年丧期太长,专门去问孔子,还发挥说: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这次,孔子回答得很直接:

“于汝安乎?

”这是问宰予:

不“守丧三年”,你安心吗?

孔子认为孩子出生三年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

父母离世,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是天经地义之事。

不想,宰予却回答:

安心。

孔子只好说:

“安则为之。

”宰予走后,孔子感叹说:

“予之不仁也!

”对他的印象变得更差了。

宰予说的是事理,孔子讲的是情理,各有各自的理。

平心而论,宰予的主张更实际一些,但他一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样子,很难让夫子高兴。

再后来,宰予居然怀疑起三皇五帝们的“神话”了。

他问孔子:

听说黄帝活了三百岁,黄帝到底是人呢,还是非人?

他怎么可以活三百岁呢?

这个问题有点科技含量,不好回答,气得孔子说:

“予非其人也!

”意思说,宰予根本不是能讨论这个问题的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形容宰予“利口辩辞”。

的确,宰予的能言善辩,不在子贡之下。

孔子开始很欣赏他,后来却承认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得出人生的一大教训:

对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门之中,像宰予这样的异端,绝无仅有。

孔子虽不喜欢他,却从没有要将他逐出孔门之意。

有意思的是,《论语》也详细记录了宰予的一次次诘难和夫子对他日益增加的不满,而没有像今人那样,努力将不喜欢的人和事从历史中抹去。

宰予的结局并不好。

据《史记》记载,他后为齐国大夫,卷入内乱,终被“夷其族”。

——像多数异端人物一样,宰予的命运,并不令人意外。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12期,作者钱宁)

1.对“宰予说的是事理,孔子讲的是情理,各有各自的理”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予说的事理是:

三年丧期太长,因为他觉得: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B.孔子说的情理是:

孩子出生三年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父母离世,子女按情分应为父母守丧三年。

C.宰予的观点和孔子的观点虽然矛盾,但支撑他们各自观点的理由都是充分的,没有谁是谁非之分。

D.宰予和孔子的看法虽各有道理,但宰予否定了老师的观点,这也暴露出他平时对孔子也怀有不满。

2.下列各项中,列出了“孔子对宰予的不满”的几个方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关于“井有仁焉”的辩论上,宰予提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B.父母离世后,宰予认为子女不应为父母守丧三年,自己这样做也会安心的。

C.宰予敢于怀疑三皇五帝们的“神话”;且宰予能言善辩,不在子贡之下。

D.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君子可以被别人欺骗,但不能自己犯傻,这是说我不会上你宰予的当,去直接回答那个问题。

B.宰予认为“守丧三年”则礼坏乐崩,所以孔子同意了宰予的这种说法,并说“安则为之”。

C.宰予能言善辩,可与子贡比肩,孔子开始很欣赏他,后来对他的不满情绪却日益增加。

D.孔子虽然从感情上不喜欢他,但从理性上认同宰予,所以从没有要将他逐出孔门之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靖,雍州三原人也。

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

“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

“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

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

素尝拊其床谓靖曰:

“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

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取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

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

“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何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

贞观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

铣集兵于夔州。

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

“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进兵至夷陵。

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时诸将咸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

靖曰:

“王者之师,义存吊伐。

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

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

”于是遂止。

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

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

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皆遣子弟来谒,靖承制授其官爵。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

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

“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

”一日数惊。

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

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

太宗尝谓曰:

“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

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除马邑郡丞             除:

担任

B.执靖将斩之               执:

捉住

C.突利可汗不虞于靖         虞:

欺骗

D.王者之师,义存吊伐       吊:

慰问,安抚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李靖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

①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②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

③靖曰:

“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④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    

⑤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⑥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在唐太宗手下做个左仆射。

B.李靖在攻打萧铣的战斗中,强调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C.李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吊民伐罪,对待俘虏不该太苛酷,结果使很多敌人主动归降。

D.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战功卓著,连汉代的李陵也比不过他。

7.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何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译文:

                                                                           

                                                                                 

(2)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 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权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8.海棠的“百种千般巧”在上阕中是如何体现的?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答:

                                                                                

                                                                                     

9.下阕通过“朝与暮”“繁与少”的对比,强调了什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范仲淹《岳阳楼记》)

落霞与孤鹜齐飞,        。

(王勃《滕王阁序》)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偷来一片冬日阳光

罗 艳

苏菲的脸渐渐融入了起居室冬日的灰暗中。

她在丈夫乔为他们结婚40周年纪念所买的扶手椅上打盹儿。

屋子里温暖而宁静,窗外静静地飘着雪。

  一点一刻,邮差转个角来到艾伦大街上。

他今天来晚了,并非因为这雪天,而是因为今天是情人节,邮件比往常多很多。

  一辆花店货车驶入艾伦大街。

透过玻璃窗,苏菲眼盯着货车。

货车行驶缓慢,停下两次,又开始行驶了。

接着,司机在隔壁梅森太太家门前停了下来。

谁会给梅森太太送花呢?

苏菲默想着,是她在威斯康星州的女儿还是她弟弟?

不,她弟弟病得很严重,应该是她女儿吧,她女儿真孝顺啊。

  鲜花令苏菲想起了乔。

好一会儿,痛苦的回忆填满了苏菲的脑海。

明天是15日,乔去世已经8个月了。

  送花人敲起梅森太太家的前门,他手拿一只长长的白绿色相间的盒子和一个签字板。

似乎没人应门。

当然了,今天是星期五,梅森太太每个星期五下午都会去教堂。

送花人四周看了看,接着往苏菲家走来。

  苏菲忙从椅上起身,站到窗帘边。

送花人敲起了门。

苏菲用颤抖的双手捋了捋头发。

敲第三下后,她来到前厅。

  “谁啊?

”她说着,从打开的门缝里打量着门外。

“下午好,夫人。

”送花人大声说,“您可以帮您的邻居签收一下吗?

  “好的。

”苏菲答道,将门完全打开。

“您希望我将这个放在哪儿?

”送花人跨入室内时,很有礼貌地问道。

  “请放在厨房吧,放餐桌上。

”在苏菲眼里,这人太高大了,她都看不清他绿色的帽子和大胡子之间的那张脸。

还好,他马上就离开了。

他一走,她又锁上了门。

  这盒子足有厨房餐桌那么长。

苏菲凑近盒子,弯腰看了看盒子上的字“娜塔莉花店,一应俱全”。

玫瑰馥郁的芳香淹没了苏菲。

她闭上眼睛,舒缓呼吸,想象着黄色的玫瑰。

乔就老选黄玫瑰。

“送给我的阳光。

”他会一边说,一边呈上超大的花束。

他会爽朗地大声笑,亲吻她的额头,然后牵起她的手,对她唱道:

“你是我的阳光。

  梅森太太敲苏菲的前门时,正值下午五点整。

苏菲仍在餐桌旁,鲜花盒打开着,她将玫瑰放在腿上,轻轻摇着,抚摸着娇嫩的黄色花瓣。

梅森太太又敲了敲门,但苏菲没听见。

不久,邻居就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苏菲起身,把花放在餐桌上,两颊羞红。

她拖过一张梯子,站上去,从厨房最上面的角柜里取出一只白色瓷花瓶。

她用水杯给花瓶灌上水,轻轻地将玫瑰和枝叶插入瓶中,将花瓶搬到起居室。

  走到起居室中间时,苏菲笑了。

她轻轻一转身,开始倾斜着身子,慢慢转起小圈来。

她轻轻地、优雅地绕着起居室转着,转到厨房里,转到大厅里,又转回来。

她跳啊跳啊,跳到双膝酸软才罢。

然后,她倒进摇椅里,睡着了。

  下午六点一刻,苏菲被响声惊醒了。

这次是有人在敲后门,是梅森太太。

  “你好,苏菲。

”梅森太太招呼道,“你好吗?

我刚才敲过门。

你没来开门,我有点担心。

是不是在睡觉?

”她一边说个不停,一边将靴子上的雪蹭到门口脚垫上,走进来。

“我真讨厌下雪,你呢?

广播说这雪到午夜要下到6英寸呢。

不过你知道。

广播不可信的。

还记得去年冬季,他们预报说要下4英寸吗?

结果下了21英寸呢。

21英寸啊,他们还说今年冬天会很暖和。

哈,我可觉得这天很冷。

你知道不,我上个月的油费都达到263美元了?

就我这个小房子。

  苏菲漫不经心地听着。

她忽然记起玫瑰花,脸因为羞愧涨了个通红。

空空的鲜花盒子就在她身后的餐桌上。

她该跟梅森太太怎么解释呢?

  “我都不知道还能付得起多久的账单了。

如果艾尔弗雷德——上帝保佑他——能像你们家乔瑟夫那样勤俭就好了。

乔瑟夫,噢,上帝啊。

我差点忘了玫瑰花。

  苏菲的两颊烧得通红。

她结结巴巴地想道歉,让到一边让梅森太太看到空盒子。

  “噢,太好了。

”梅森太太不等苏菲开口,“你把玫瑰花插起来了。

你应该看到卡片了吧。

希望你看到乔瑟夫的笔迹不要太吃惊。

乔瑟夫要我在他去世后的第一年给你送玫瑰花,正是他让我这么做的。

他不想打扰你。

‘玫瑰信托’,我想他是这么称呼这个安排的吧。

他去年四月份就跟花店安排好了。

你们家乔瑟夫,多么好的一个人啊……”

  苏菲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她拾起之前未曾看到的那个白色小信封,心怦怦地跳。

信封一直躺在鲜花盒子边。

她用颤抖的双手取出卡片。

  “送给我的阳光。

”卡片上写道,“我全心地爱着你。

想起我时一定要快乐。

爱你的,乔。

 

《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23期

(1)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年妇女苏菲的丈夫乔去年刚去世,小说讲述了她在丈夫走后的第一个情人里发生的故事。

B.看到邮差给梅森太太送花,引起了她的猜想,这既使情节发展增加了波澜,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C.当送花人敲苏菲家的门时,她用“颤抖”的双手捋了捋头发,这说明她对邮差的意外造访感到恐慌。

D.梅森太太第一次敲门时怕打扰苏菲睡觉,没敢用力,也因为苏菲年纪太了,她竟然没有听见。

E.从一点一刻到五点整,从五点整到六点一刻,作者如此详细地交待时间,对刻画人物形象有着独特的作用。

(2)小说并未正面描写菲的丈夫乔瑟夫,但这一人物形象却非常鲜明,请简要概括这人人物的形象特点。

(6分)

       答:

                                

                                     

(3)将别人的花插在自家的花瓶里,情不自禁地在起居室里跳舞,这些看似不合常情的细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4)小说的题目是“偷来一片冬日阳光”,你觉得这个题目贴切吗?

如果不恰当,如何调换?

请说明理由。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上海,那场初冬的花祭

刘炎迅

11月28日,上海市胶州路。

距离那场导致58人遇难、数百个家庭离散的大火,已经半月有余。

  凌晨两点多,路灯散出的光芒被一圈蓝色的铁皮围墙挡在外面,火灾过后的大楼隐没在漆黑之中。

  铁皮墙下,一排白菊独自静默。

一尊蓝色的小佛像,用细绳子扣着,挂在墙上。

  11月16日,灾难次日,这座城市里的许多男女老少,纷纷来到这里,站在烟火散尽的大楼下,捧花相祭。

  他们打出横幅:

“上海不哭”。

                                  

(一)

  王小塞觉得应该做点什么。

  火灾后,他看到遇难者家属去哭泣,去拜祭,还有市民零星去祭拜,去献花。

他觉得自己不能作壁上观。

  “头七”是个机会。

按中国传统,这一天,逝者会返世,需要特别祭拜。

  王小塞是上海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副总监,本是浙江台州人。

但这么多年在上海打拼,落地生根,对这座城市有着新上海人的特殊眷念之情。

  11月20日下午3点多,王小塞在曹杨路花鸟市场订花,同时在微博里发消息:

“外地的朋友需要代送,转发注明‘替我送一支鲜花’,我会统计后免费帮你完成心愿,如果代购一束以上,8元一束,我统一预订,让鲜花铺满整条马路。

  应者如云。

                                

(二)

  莫拉莫(网名),王小塞的朋友。

  灾难次日,他在新闻里看到火灾现场附近一家汤包店义卖,挂出的标语是:

上海不哭。

他感受到了这平凡的四个字里的力量。

  从事广告创意的他发挥专长,和团队一起设计了一款海报:

折叠成十字状的黑挽带,下方四个黑体字——“上海不哭”。

黑底白字,简单,肃穆。

  海报出炉。

他们将大样贴上网,号召网友下载打印,在头七那天,与鲜花一起,祭奠逝者。

  11月20日,头七前一日。

他在微博里写下:

“上海,你正用无声的哀悼震撼着全世界。

                                   (三)

  赵睿毅,金融证券从业者,上海人。

  他戴着眼镜,白净,斯文,地道上海人,却是一口京腔。

他说,单身的时候和一帮北方哥们儿玩乐队,落下这口音。

在网络上,他有一个很嬉皮的名字:

查理·奥特曼。

  11月20日,周六,头七前一日。

他和上一年级的儿子聊天,说起胶州路的大火,儿子自然也知道。

“我问他愿不愿意第二天一起去献花,他说好。

  赵睿毅说,“让儿子在很多年后回忆时能记得,当年自己的家乡有这样一场灾难,并且他到了现场做了一点事情。

  20日下午3点左右,他去买花。

本来只想买几百支,个人祭奠,进了花市一看,几百支花是那么小的一捧,觉得不够意思,于是决定加购。

  他跟老板说要多买些,老板就问,是不是去胶州路?

两人于是聊起来,越聊越激动,赵睿毅最后一张口:

“给我来3000支。

”单价一元的菊花,花店老板以每支8毛的价钱卖给了他。

 

                                    (四)

  曹小夏,又名石渡小夏,日籍华人,现常住上海,负责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运营。

头七这天,他和乐队成员们,来到胶州路义演。

  当天下午两点多,徐瑞延等从杭州过来悼念的网友,一走到胶州路口,就听到了乐声。

那是《圣母颂》。

  “这声音,震撼每个人的内心。

”徐瑞延说。

  这个乐团本来由85岁的曹鹏老先生担任指挥。

不巧曹老正在新加坡,他于是委托学生童光荣来补缺。

童光荣是越南人,正在上海音乐学院读研究生。

为了义演,他连夜背诵乐谱;乐团成员陈怡倩,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她提前写好了祷文,演出那天,由团里嗓门最洪亮的大管演奏者周丕元现场朗诵。

  这场演出即时被传到网上。

看了的人都说:

这才是“上海的腔调”。

                                 (五)

  现场,警察随处可见。

  他们有的穿制服,有的着便装。

但耳朵上挂着统一样式的黑色耳机,很容易辨认。

  事后很多市民回忆,现场警察维持秩序,态度平和,“那么多人聚集,一个‘小火星’就能蔓延”,大家都很谨慎小心。

  按照事前的约定,来此献花的人们,尽量避免大声喧哗,尽量不乱丢垃圾。

除了遇难者家属大哭声,更多的悼念者只是在默默流着眼泪。

  有人抬着事前做好的花圈走到楼下,上面用白黄两色菊花拼成“上海不哭”四个大字,一下子成为众人目光焦点。

随后,又有人拉出数米长的横幅,接受每一个悼念者签名。

  没有人来阻止。

  人们看到,一些警察也眼含泪水。

大家觉得:

“穿不穿制服,都是上海人。

  “上海不哭”小海报很快成为标志,几乎人手一张。

这张海报被挂到网上后,很多人自己下载,自己打印,然后带到现场。

  这让设计者莫拉莫感到“很给力”。

莫拉莫后来在微博里说:

“看着自己设计并制作的海报被传阅,被张贴,被纪念,感到很欣慰及感动。

   上海,这座城市珍爱每一个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微小却洪亮。

(《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45期)

(1)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11月28日”在前,“11月16日”在后,作者颠倒了时间的顺序,这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

B.王小塞对上海有着特殊的眷念之情,在火灾发生后,很想做点什么,于是就率先在博客里了发了代献鲜花的消息。

C.网友莫拉莫设计的“上海不哭”的海报,被传到网上后,很快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被人打印张贴。

D.赵睿毅在买花时,张口就要3000支菊花,花店老板考虑到他要的数量大,并且为他的真情所感动,竟按每支8毛给了他。

E.“上海不哭”这四个字,表现出的是对死难者的哀悼和同情,是对死难者家属的安慰,也是在鼓励生者要坚强,要勇敢地向前看。

(2)“11月28日,上海市胶州路。

距离那场导致58人遇难、数百个家庭离散的大火,已经半月有余。

”这句话属于新闻的哪部分内容?

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3)作者以五个片段叙写了不同的人在这场初冬的花祭中的具体行为,他这样写有何用意?

(6分)

答:

                                

                                     

(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

“上海,这座城市珍爱每一个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微小却洪亮。

”请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的时代意义。

(8分)

答: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个性是在自身阅历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每个人的发展轨迹不同,个性自然不同,蓄意的追求只会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

B.华润水泥近日宣布,将斥资3.11亿元人民币,以取得山西耀华水泥89.8%的股权。

C.清悦的礼炮响遏行云,五色的彩带漫天起舞,一对新人迈进了婚礼的殿堂。

D.在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