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借鉴及推广价值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7637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0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借鉴及推广价值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借鉴及推广价值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借鉴及推广价值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借鉴及推广价值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借鉴及推广价值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借鉴及推广价值研究.docx

《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借鉴及推广价值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借鉴及推广价值研究.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借鉴及推广价值研究.docx

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借鉴及推广价值研究

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借鉴及推广价值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言1

1.1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形成背景及现状1

1.2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经济贡献和社会贡献1

1.2.1本地经济的繁荣1

1.2.2全国经济的发展2

1.3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的借鉴意义2

1.4分析框架及主要观点2

1.4.1分析框架2

1.4.2主要观点3

1.4.3主要创新点3

1.5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回顾4

1.5.1研究方法4

1.5.2相关理论回顾4

第二章义乌小商品市场形成的原因6

2.1历史环境6

2.1.1经商传统6

2.1.2农业资源缺乏6

2.1.3政府政策的转变6

2.2地方需求7

2.3产业积累和铺垫7

2.4先发效应和路径依赖7

2.5企业家资源8

第三章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的原因分析9

3.1生产要素9

3.1.1自然资源9

3.1.2人力资源10

3.1.3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10

3.1.4资本11

3.2相关产业与支援性产业12

3.2.1工业12

3.2.2会展业13

3.2.3相关产业与支援性产业对竞争优势的支持13

3.3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15

3.3.1企业的战略、结构15

3.3.2企业竞争16

3.4需求条件16

3.4.1需求规模不断扩大16

3.4.2需求质量不断提高16

3.5钻石体系的互动机制18

3.6政府政策19

3.6.1政策发展阶段19

3.6.2现行政策19

3.7机遇20

3.8政府政策和机遇对市场的催化作用21

3.9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公司化运作21

3.9.1义乌小商品城公司管理结构22

3.9.2公司化对市场的作用22

3.10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竞争优势23

第四章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经验的可推广性24

4.1批发市场的业态前景分析24

4.1.1我国商业业态发展趋势分析24

4.1.2批发市场主要竞争业态分析24

4.2批发市场主要成功因素分析25

4.3成功案例分析:

北京百荣27

第五章义乌小商品市场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建议29

5.1义乌小商品市场面临的挑战29

5.2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建议30

第六章结论32

附录135

附录236

附录337

第一章绪言

1.1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形成背景及现状

义乌的经济发展条件并不优越,在没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没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没有政府强力的直接投资推动,没有大量的外商投资的情况下,他们勇于开拓,突破了地域局限,率先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们以敏锐的市场经济意识和过人的胆略,善于从一针一线极小的商品中,挖掘全国乃至世界无限的商机,不以利厚而趋之,不以利薄而弃之,培育出了一批具有专业特色、规模较大、辐射面广的商品专业市场。

目前义乌市场经营面积达到260万平方米,商位5万多个,汇集了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种商品,市场成交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国榜首,产品出口到全世界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10月举办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吸引了来自142个国家和地区的12312名外商参会,15家跨国零售集团前来采购商品。

同时,围绕"发展、壮大、集聚、提升"这八字产业发展方针,义乌逐步构筑起"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了服装、针织、饰品、彩印、拉链等优势产业和产品,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义乌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信息中心、研发中心和展示中心。

1.2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经济贡献和社会贡献

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当地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对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1.2.1本地经济的繁荣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义乌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专业化及两现代化。

1.促进了农村经济商品化。

小商品市场冲破了封闭的自然经济型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开放的商品经济型产业结构。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繁荣,激发了农民的商品意识,涌现了一批经商务工的能人,成为发展商品经济的带头人;改变了以农为主的自然经济型产业结构,形成以工商业为主的商品经济型产业结构;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商品化。

2.促进了农村经济市场化。

义乌各类市场的培养和生长,出现了一批专业批发市场,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促进了要素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多层次的复合体系:

第一层次,中国小商品城;第二层次,专业市场、专业街。

目前主要的专业市场有农贸城、生产资料市场、木材市场、家具市场、黄金饰品加工市场等,还有化妆品、电器等种类专业街。

第三层次是生产要素市场。

目前已初步形成的有运输、劳动力、技术、房地产、产权、生产资料等要素市场。

而其中又以运输市场对小商品市场的支撑作用最为明显。

3.促进了农村经济专业化。

目前的义乌已初步形成了“商业城、工业镇、专业村”的新格局。

而其中又是以商业城带动了工业镇和专业村的发展。

4.促进了农村工业化。

近年来,义乌的私营企业数、就业人数、工业产值和固定资产快速增长,大量经商积累的资金投向工业领域。

5.促进了农村城市化。

市场的发展产生经济集聚,促进了城镇的建设。

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市场所在地稠城镇的现代化建设;带动了周边乡镇的建设;促进了人口注入城市,城镇人口比重迅速增长。

义乌市城区面积已从1980年占地2.3平方公里,发展到2002年的32.2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达43万人。

全市城镇比率达55.2%左右。

6.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

1978年义乌的国内生产总值仅1.28亿元,财政收入仅177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仅180元。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发展,1997年全市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30亿元,财政收入3.79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6亿元。

1995年在第三届全国百强县评比中,义乌名列第47位,全省第8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多项指标居全省各县(市)第1位。

1.2.2全国经济的发展

1.义乌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全国市场的发展。

义乌市场发展到今天,已不仅是区域性市场,它的商品优势、管理优势,使它成为一个闻名中外的市场,并且成为全国与此相关的市场的源头,带动了全国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的发展。

2.义乌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义乌市场的发展首先带动了义乌当地农村经济和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义乌市场的示范效应,也对其他地区的农村经济起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1.3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的借鉴意义

近几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迅猛,日益成为专业化程度高、门类齐全、吞吐量大、辐射范围广的综合市场体系,为扩大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活跃地方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商品交易市场蓬勃兴起的背景之下,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的分析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1.为原有的商品交易市场指明发展方向及改进方法,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2.为新市场的成功规划和运作提供有力的依据,降低失败的风险。

3.为同类市场的国际化经营指明方向。

4.避免在市场建设时,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5.使全国的商品交易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1.4分析框架及主要观点

1.4.1分析框架

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绪言部分,简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现实意义、论文的分析框架与主要观点、研究该课题所使用的方法以及目前国内相关的研究状况。

第二章从特殊的历史环境,不寻常的、复杂或紧迫的地方需求,业已存在产业积累和铺垫,先发效应和路径依赖的强化作用及企业家资源五个方面分析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形成的原因。

第三章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工具,通过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援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四大内生变量加上机会和政策两大外生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机制来研究市场拥有持续竞争力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总结了同类市场成功的必要因素,并通过分析北荣世贸的案例证明了研究成果的可推广性。

第五章对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市场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第六章为结论,简要总结了本文所得出的重要结论。

1.4.2主要观点

1.关于义乌小商品市场形成的原因

(1)当地原有的经商传统、农业资源的匮乏以及我国经济体制和政府政策的变革是市场诞生的特殊历史环境。

(2)零散的农村百货市场、僵化的国有销售体系、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小商品市场顺应了需求趋势。

(3)义乌商人积累的经商经验、原始资本、销售网络以及结成的群体优势为市场的诞生提供了产业铺垫。

(4)率先进入小商品批发行业使得市场具有了先发优势和路径依赖的强化作用。

(5)当地充裕的企业家资源对市场的产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6)五大因素相互作用,促成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形成。

2.关于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的原因

(1)市场成功的原因可以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分析。

(2)天然资源的缺乏激发了义乌对企业家资源、资金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创造和开发,为市场的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贸工联动和会展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强大的竞争力。

(4)家族式企业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帮助经营者更好地适应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需要。

(5)市场内部激烈而公平的自有竞争是促动市场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6)国内外需求的不断扩大,对小商品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交易效率的追求为小商品市场在交易内容及方式上的持续改进提供了动力。

(7)政府政策的适时转变和机遇的促进作用使得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得到了更好的支持。

(8)四大内生变量相互作用,两大外生变量施加影响,共同为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动力。

(9)市场的公司化运作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又一重要因素。

(10)义乌形成了以小商品市场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获得了外部经济的竞争优势以及持续竞争的能力。

3.关于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经验的可推广性

(1)专业批发市场主要的竞争业态包括大型超市、仓储式会员店、工厂直销中心、以及网络交易平台等。

从中国目前的国情分析,专业批发市场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经验具有可推广性。

(2)同类型的市场可以通过在人才、交通网络、配套服务、电子商务、贸工联动、会展、外贸、市场公司化运作、政府政策、开发合理的盈利模式等方面建立优势来获取持续竞争力。

4.关于义乌小商品市场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建议

义乌小商品市场面临着同业竞争、业态竞争、自身素质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应该在支持性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利用、市场国际化等方面进行改进。

1.4.3主要创新点

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钻石模型之外,提出了市场的公司化运作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又一重要因素。

2.提出了合理的市场开发盈利模式是新市场建立并成功的重要因素,并构建了市场利益相关者关系结构图(见附录1),为从哪些方面处理开发市场的各主体的利益提供了参考。

1.5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回顾

1.5.1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理论研究与史实陈述相结合。

本文始终以史实贯穿,任何理论上的分析都坚持以史实为基础。

在史实研究的前提下,运用理论进行提炼和升华,得出切实可行的结论。

2.文献研究与调查相结合。

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不仅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搜集、吸收、消化,还进行了大量的资料调查。

通过对广泛的相关素材的掌握,力求客观、综合地、有一定创新地研究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的原因。

3.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

本文不但分析了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的原因,更进一步提出了它的推广价值。

在分析小商品市场面临的挑战时,本文给出了一些未来发展的建议。

1.5.2相关理论回顾

关于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的原因,许多学者利用了产业集群的观点进行解释和分析。

产业集群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包括:

1.从竞争力角度研究。

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

波特在其竞争优势理论中指出,国家的竞争优势,是在由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援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四大内生变量和机会、政策两个外生变量构筑的钻石模型的作用下获得的,其中,关键因素是产业的竞争。

2.从经济学角度研究。

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的代表人物有马歇尔、韦伯、克鲁格曼。

这种观点认为当产业集中在特定的地区时,会出现熟练劳工的市场和先进的附属产业,或产生专门化的服务业,以及铁路交通和其它基础设施的改进;企业集聚还会引起知识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的传播(技术外溢)。

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韦伯则从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阐明了企业集群能创造低成本的优势。

3.从管理学角度研究。

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的代表人物有波奥尔和萨贝尔以及威廉姆森。

波奥尔和萨贝尔(1984)认为:

产业组织形式进入了柔性专业化生产方式取代福特制生产方式的第二次产业转换时期,主要依靠以信任为基础的合作的非等级制组织取代了等级制组织。

柔性专业化为基础的产业集群显然更能适应市场的不确定性。

威廉姆森(1975)则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角度进行了分析。

4.从社会学角度研究。

较多学者从这个角度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进行研究。

他们认为,由于偶然因素,一旦某个区域率先进入某个新兴产业,收益递增将使该产业在那里生根开花。

这是因为,率先者会取得某种“先行者效益”,出现先行者的实践样板,产生诱导作用,通过相互博奕,促使最初的优势不断地自我积累和强化,从而形成持久性的优势。

我国的许多学者对于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的原因,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当地的商业文化、外部规模经济、政府行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1.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

从这种角度出发的观点普遍认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竞争力与当地传统的经商文化密不可分,充分的创业精神、信息交流频繁的商人群体,积累的丰富的经营经验和销售网络是市场形成和持续兴旺的关键因素。

2.从外部规模经济的角度进行研究

该类观点认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产业集群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使其获得了成本、信息搜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商业、工业、运输业等多类企业间的互动造就了市场强大的竞争力。

3.其它观点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政府政策的转变、支持和正确的引导,市场本身日益规范化的运作和管理以及国际市场开发等因素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义乌小商品市场形成的原因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形成有其特殊而复杂的原因。

下文以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理论中提出的观点为基础,加以一定的修改,从特殊的历史环境,不寻常的、复杂或紧迫的地方需求,业已存在产业积累和铺垫,先发效应和路径依赖的强化作用以及企业家资源[10]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2.1历史环境

2.1.1经商传统

义乌人具有长久的经商传统,从清乾隆年间,义乌人已开始“敲糖换鸡毛”的商务活动。

这种极原始、简单的物物交换在义乌的历史上绵延了数百年,培育了义乌人的经商民性[9]。

从建国以来至七十年代末,由于政治、经济种种因素,义乌人“敲糖”行业一直受到限制。

但是这种经商传统则历久不衰的延续了下来。

2.1.2农业资源缺乏

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而这个问题在义乌表现得更为突出:

义乌仅占浙江国土面积的1%,但却拥有占全省1.5%的人口,其人均土地面积仅三分(0.3亩),并且土地的酸性很强,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同时,当地又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其它自然资源。

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义乌人一直在与贫困为伍。

穷则思变,为了摆脱这种贫穷落后的局面,义乌人从很早就开始进行简单的小商品经营活动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义乌在农业生产上的比较劣势,促使农民选择了小商品流通的专业化分工。

从事“鸡毛换糖”的那些农民就是早期的小商品经营者。

这种交换总需求量虽然很大,但单位交易量较小,利润很薄。

只有像义乌这样一个农业生产条件极差的地区,不具备起码的商业资本的农民,才愿意从事如此不显眼的微利商业。

2.1.3政府政策的转变

1.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1979年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两次重大变革,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普及,使农村生产的制度安排和微观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直接结果是带来了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并使农民获得了制度变革所带来的收益。

二是从1983年开始全面展开的农村经济结构大转换。

允许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一系列制度变革,为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寻求新的获利机会提供了更多的经济自由和更大的行为空间[14]。

2.当地政府政策的变化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地方政府在实施“禁、赶、堵”等取缔性政策失败后,先是采取了“不公开同意,不明令禁止”的模糊政策,而后又选择了“明文允许且鼓励发展”的积极政策。

1982年,有关部门分别发出通告,先后宣布正式开放稠城镇、廿三里镇两个小商品市场。

1984年,义乌县委明确提出“兴商建县”的战略方针,出台了一套扶持和培育市场的政策措施,直接推动了小商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在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的体制转轨初期,地方政府的这种政策取向变化无疑对专业市场的兴起产生了关键性的作用。

2.2地方需求

当地小商品的市场状况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大商人承受不了农村生意的零散性,从而放弃了人口分散、货币缺乏、需求水平远低于市镇的农村商品市场。

2.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商品销售完全依赖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供销社系统,但这种批发零售体系下的价格缺乏灵活性,供销社固定网点的经营方式很难适应人口较为稀疏的农村地区的需求。

3.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收入水平的提高,村镇居民对小商品的种类、数量的需求都有较大提高。

正是由于农村市场的需求分散,而原有国有、集体商业渠道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既没有规模优势,也没有经营范围的优势,因此,要开发农村的小商品市场,就更需要一个集中的批发渠道。

2.3产业积累和铺垫

“鸡毛换糖”的交易方式在义乌有一种优势,那就是群体优势。

在中国的其他农村地区,各色各样的货郎担并不少见,但都不如义乌的“鸡毛换糖”那样,具有悠久的人文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因此,早在小商品市场出现之前,由于乡亲邻里和风俗习惯等原因,专业商人所掌握的信息就在义乌籍商人之间交流,从而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商品信息的集聚中心,也就是无形市场。

团体中的成员并不是孤立的。

他们在商品信息、商品收购、运输和销售中通过合作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为了有效降低上述过程中的成本,加强商人之间的合作、缩短买卖双方的空间距离以适应市场扩展的需要,客观上需要无形市场向有形市场转变。

作为最底层的创新者,他们在有组织地推动市场交易制度和产业集群的形成[4]。

随着日用小商品的生产和需求的增长,义乌“敲糖帮”贩卖的路程由近而远,南至广东,西至湖南,北至徐州。

70年代以后,沿海的乡镇企业和个体加工业兴起。

他们需要有各自的销售渠道,义乌的商贩们便充当了这一角色,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经营地域范围。

因此,义乌虽然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但已形成了一支组织严密的专业的小商品销售队伍,掌握了广泛的销售网络。

正是这支队伍,建成了后来辐射全国的小商品市场。

这些初步的贸易活动使义乌商人淘到了第一桶金,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充裕的原始资本。

2.4先发效应和路径依赖

根据路径依赖理论,一旦某个区域率先进入某个新兴产业,收益递增将使该产业在那里生根开花。

这是因为,率先者会取得某种“先行者效益”,出现先行者的实践样板,产生诱导作用,通过相互博奕,促使最初的优势不断地自我积累和强化,从而形成持久性的优势[10]。

当义乌的稠城镇、廿三里镇两个小商品市场正式开放之时,全国尚未出现同类型的市场,商品自由流通渠道也十分的单一和僵化。

由于处于竞争的真空地带,义乌小商品市场获得了极大的先发优势,从而迅速崛起。

市场从1986年占地44000多平方米,摊位5000多个,发展到1994年的占地13.8万平方米,摊位7000多个,再到2003年的占地70万平方米,摊位个3.5万个,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成交额也从1992年的20.54亿元飞升至2003年的248.7亿元,连续多年雄居全国第一位。

市场的日益繁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向其汇聚,使得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活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2.5企业家资源

在集群的最初发展阶段,显著的企业家活动,他们对承担风险并建立新企业的愿望,他们进入现有技术和市场新领域的能力对集群的产生是决定性的[1]。

因为其它生产要素,如资金、设备、劳动力等在短时间内都可以得到解决,但与市场经济向适应的企业家资源则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

特别是在近现代的中国,政治经济体制都发生着重大的转变,如果没有在思想、观念和能力方面紧跟时代变化的企业家资源,创新性的小商品市场根本不可能建立。

而义乌具有经商的传统,早在清代就开始了“鸡毛换糖”的商品交易。

同时,他们在面向各地的经销中,增强了冒险的勇气,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掌握了发达的销售网络。

义乌商人的创业精神和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小商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这五大因素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出现提供了人力资源、营销网络资源、原始资本和发展机遇。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孕育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诞生。

第三章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的原因分析

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义乌小商品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从马路市场到固定集市,从商品交易到贸工联动,从辐射全国到经销海外,如今的义乌已发展为一个拥有着雄厚实力的产业集群。

就其成功的原因,许多学者分别从外部规模经济、政府行为、国际化贸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但这只是竞争力的结果,而非竞争力的根源。

在解释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来源方面,迈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无疑是最经典的模型。

根据波特的产业簇群理论,一个地区能否促成某一类产业簇群的发展,取决于六大因素,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四大内生变量是当地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援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机会和政策则是产业簇群发展的两个外生变量(见图1)。

外生变量必须通过影响内生变量才能对产业集群起作用。

钻石体系中的每个关键要素都是相互依赖的,因为任何一项的效果都是建立在其他条件的配合上的。

另外,钻石体系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它内部的每个因素都会强化或改变其他因素的表现[13]。

下面,本文将借助于该理论框架,对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

 

图1钻石模型

3.1生产要素

3.1.1自然资源

义乌市所处的浙江省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省份,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的资源,人均资源拥有量综合指标仅列全国倒数第七。

特别是人多地少这个问题,在义乌表现得更为突出。

不仅如此,当地的土地酸性还很强,根本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3.1.2人力资源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网络中,各种参与主体的交往和交流十分频繁,容易产生信息、知识的溢出效应,因此,生活在这种共享性世界里的人们容易获得各种隐含性知识,如管理经验、交易技能和交易技巧等。

同时,由于信息流量大、试错频率高,因此各种知识的积累速度快,更新频率也快。

这种边干边学所产生的实践性知识和经验是当地经营者最为宝贵的财富。

同时,由于传统的经商活动使当地人较早地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义乌实现了人力资本的快速转化与增值。

这使得经营者在获取商机方面取得先发优势,为市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使他们能凭借经营管理能力特别是经商能力,迅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为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民间资金支持。

同时,还使越来越多的义乌人敢于经商和创业,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企业家资源。

此外,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繁荣又使其在人才搜寻过程中拥有优势。

对于义乌而言,一方面,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