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下册 5 翠鸟.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7422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三年级下册 5 翠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 5 翠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 5 翠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 5 翠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 5 翠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三年级下册 5 翠鸟.docx

《语文三年级下册 5 翠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三年级下册 5 翠鸟.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三年级下册 5 翠鸟.docx

语文三年级下册5翠鸟

翠鸟

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

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

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即一读:

读课文;二画:

画出文中生字、词;三查:

查字典认识生字、新词;四找:

从字典中找出重点生字的字义。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填表,举例: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纠正读音。

读准字音。

“翠”、“饲”是平舌音;“赤”、“衬”是翘舌音;“艳”、“衬”是前鼻音;“灵”是后鼻音。

]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翠”上下结构,上面的“羽”字应去掉钩,下面的“卒”一竖不能超过“从”。

“赤”上下结构,下面的“”的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希”是上下结构,上面的“”的第二笔为一大点。

“逮”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隶”最后一笔是反捺。

“褐”、“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最后的两笔是撇、点。

“腹”是左右结构,左边中间是“日”。

3.区别形近、同音字,作巩固练习。

褐(   ) 衬(   )  疾(   )  待(   )

喝(   ) 衫(   )  急(   )  持(   )

锐(   ) 饲(   )  希(   )  泡(   )

说(   ) 词(   )  稀(   )  饱(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疾”字为例。

“疾”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疾飞”。

教师引导学生从查字典中查找出“疾”字有四种解释:

(1)病,身体不舒适;

(2)恨;(3)快,迅速;(4)疼痛。

本着根据词义选取字义的方法,“疾”字在“疾飞”一词中应选取“快,迅速”的字义。

“疾飞”的意思是很快地飞。

联系课文内容,“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学生便可悟出“疾飞”一词是指翠鸟飞得很快。

3.出示词语,让学生作巩固练习。

锐利——“锐”是尖刻的意思。

锐利即尖锐、锋利。

课文中指翠鸟的感觉非常灵敏。

鲜艳——又鲜明又美丽。

课文中指翠鸟的羽毛色彩非常美丽、好看。

清脆——“脆”指声音响亮、清爽。

课文中指翠鸟的鸣叫声清亮好听。

四、介绍翠鸟。

1.翠鸟:

又称叼鱼郎,也叫鱼狗,羽毛青绿色,尾巴短,捕食小鱼。

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

2.出示图片或标本让学生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熟悉生字、词。

六、作业:

朗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借助理解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检查复习。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乌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弄清各段大意,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

其中哪几句话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让学生边读边想将有关内容在文中画出来。

2.出示思考题:

翠鸟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颜色?

什么样子的?

3.指名回答:

本段共有六句话,其中第2~5句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4.出示重点句: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指名读句子。

(2)讨论:

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这四句话按总分段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

首先总体描述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层次十分清楚。

同时在描写中,作者特意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指名读第1自然段第1句话,让学生想一想这句话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

一是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二是突出写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而且这双小爪子能“紧紧地抓住苇秆”。

这就为下文翠鸟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作了铺垫。

(4)指名读第6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主要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突出介绍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嘴”,同样为下文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作了铺垫,同时这样一番描写,把一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翠鸟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叙述翠鸟的外形特征。

(6)教师将翠鸟的图片分解为头、背、腹、爪子四部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图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一边说一边依次贴出,使图片还原,也可采用此种方法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

主要写的是什么?

第2自然段有两句话,主要介绍翠鸟的两个活动特点:

(1)爱贴着水面疾飞;

(2)一动不动地注视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指名读句子。

(3)课堂讨论:

什么是“疾飞”?

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义。

“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

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又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这说明翠鸟飞行时动作十分敏捷。

“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停得急而轻。

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3.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课堂讨论:

什么是注视?

翠鸟为什么能“一动不动地注视”?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句义。

“注视”是指集中注意力地看。

联系上文翠鸟能“一动不动地注视”是因为它那“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表现出翠鸟在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时,既专心又机警。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课堂讨论:

翠鸟怎样捕捉小鱼?

(2)指名读有关句子。

(3)出示填空练习: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4)讨论括号中所填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懂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翠鸟捕捉小鱼的经过。

“蹬开,飞过去,叼起,飞走”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翠鸟动作熟练、连贯、非常迅速,都是在瞬间进行的。

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下文“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进一步体会翠鸟动作的迅捷。

苇秆摇晃是因为翠鸟蹬开水面,水波荡漾是因为鱼儿被叼出水面。

这“摇晃”和“荡漾”持续的时间都不可能长,而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翠鸟叼着小鱼飞的无影无踪,可见翠鸟动作迅速敏捷,准确,不落空。

(5)为什么翠鸟能这样迅速准确地捉到小鱼呢?

让学生联系上文找出有关句子。

(6)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带点词的意思。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7)出示带点词的意思,让学生采用出示反馈牌的方法选择正确的解释。

(8)讨论句义。

在这句话中,作者先说小鱼“机灵”,再说“难以逃脱”,借以反衬出翠鸟的目光极其尖锐,说明翠鸟在观察露出水面的小鱼时十分机警,再联系上文,翠鸟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样捕捉水面上的小鱼当然是既迅捷而又准确不落空了。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句间联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句式训练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清句间联系。

例:

1.翠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是因为它有________。

2.翠鸟目光锐利是因为它有________。

3.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是因为它有________。

通过这样的句式练习让学生认识到翠鸟捕鱼本领高超,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喜爱翠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4自然段。

二、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三、指名读有关句子。

1.“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2.“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3.讨论:

为什么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第1句中“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是“我们”的想法,前边加一个“真”字体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说明十分喜爱翠鸟,想好好地把它留在身边饲养它。

第2句中“远远地看”是因为作者知道翠鸟很机警,怕惊扰它。

“希望它”“多停一会儿”是因为想多看它几眼,这正是作者喜爱翠鸟的真情实感的流露。

4.指名读句子,要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让学生借助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先看静态,主要观察翠鸟的外形特点,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再看动态,疾飞注视,蹬开、叼起、飞起……这一系列的动作观察的仔细深入。

在描写中,作者抓住翠鸟一动一静两方面的特点,既写出了翠鸟的外表美,也写出了它动作快捷捕鱼本领高。

一动一静,恰到好处。

这样的描写来源于作者按顺序抓住特点的细致观察,在写作中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五、让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外形:

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活动:

等鱼 贴、飞、停、注视等

   捉鱼 蹬、飞、叨、贴、飞喜爱

住处:

隐蔽

教学反思:

文章很美,条理清楚,是指导学生写好动物的范文,在学习时,我注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地生动地将翠鸟的外形、生活习性写清楚的,为他们写好动物做好准备。

 

翠鸟

教学要求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幻灯片。

翠鸟彩色拼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

(出示挂图,幻灯或标本)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

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cuì yànfù chìhè  chèn

翠鸟 鲜艳 腹部  赤褐 色  衬衫

  líng jí dài pào ruì

灵活 疾飞 等待  小泡  锐利

sì  dǎi xī

饲养 逮住 希望

注意正音:

“腹”读fù,不读fú。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三、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一)提问: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

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二)回答:

第1自然段共6句话,讲了翠鸟外形三方面特点。

  第一句:

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了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第二、三、四、五句:

讲翠鸟身上的羽毛非常鲜艳。

  第六句:

讲翠鸟小巧玲珑,突出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及“又尖又长的嘴”。

  (三)作者是怎样观察、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1.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子,再查字典讲讲“鲜艳”的意思。

(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

“读一读,查一查”。

  鲜艳:

鲜,有光彩的;艳,色彩鲜明。

  鲜艳:

鲜明而美丽的意思。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先总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一步步从上到下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介绍羽毛如何鲜艳。

  3.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

(这是理解词语的另一种方法:

“联一联,想一想”。

  

(1),画出描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几个句子,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翠鸟羽毛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翠鸟羽毛的颜色又鲜亮又美丽。

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鲜艳”。

  

(2)找出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时,课文用的几个比喻。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课文介绍翠鸟羽毛颜色时,用“头巾”、“头巾上的花纹”、“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

  

(一)翠鸟活动时有什么特点?

从哪里可以看出?

  

(二)查字典,讲讲“清脆”一词的意思。

  (三)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疾飞”一词的意思。

(为了准确理解词语,常把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结合使用。

  翠鸟活动的特点,先讲了翠鸟动作敏捷。

通过“贴着水面疾飞”和“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对比表现的。

另一个特点是翠鸟捉鱼时等待小鱼非常专心,“一动不动”。

  清脆:

声音清亮好听。

  疾飞:

疾,快。

疾飞,飞得很快。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这句话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

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敏捷”便显露出来。

这里一是讲翠鸟飞得低而快,二是讲停得急而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提问:

翠鸟是怎样捉鱼的?

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

  锐利:

尖锐,锋利的意思。

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说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

课文中的“锐利”指感觉灵敏。

  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

  翠鸟()苇秆,()过去,()小鱼,()水面往远处()。

  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经过。

括号里的词语是翠鸟捉鱼时一连串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了”,这些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

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而且从未落空。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

(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

  

(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

(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

(那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

(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要知道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齐读第4自然段。

  

(二)这段讲了几层意思?

  这段讲了三层意思。

先讲了“我们”的想法:

想捉一只翠鸟。

再讲听了老渔翁的话,知道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打消了“我们”想捉翠鸟的想法。

最后讲了我们的希望:

多看看翠鸟。

  (三)“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2.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

“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

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五)小结:

通过看图、学生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

动作怎样?

(外形美,动作快),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收获。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朗读、背诵

  

(一)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

翠鸟的外形。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分几层意思?

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

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1自然段:

共6句话

  红色的小爪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二)朗读并背诵第2自然段,翠鸟的活动特点。

  1.这一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2自然段:

共2句话。

  

(1)动作敏捷——鸣声清脆疾飞

  

(2)捉鱼专心——注视等待

  3.指名学生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三)朗读并背诵第3自然段:

翠鸟捉鱼的过程。

  1.这一段有几句话?

分几层意思?

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

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3自然段:

共4句话。

  

 

  (四)连起来朗读,并背诵第1、2、3自然段。

  二、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恰当的词语

  又鲜明又美丽——()

  飞得很快——()

  眼睛感觉灵敏——()

  三、指导学生掌握生字字形

  “翠”字应注意上半部和“羽”字区别。

  “褐”字应注意是“衤”旁,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希”字应注意上边的第二笔是一大点。

  练习课后作业第三题,词语的填写。

  四、听写句子,教师读三遍

  第一遍,教师完整地读句子,学生听。

  第二遍,教师按标点(逗号),一部分一部分地读,学生听一部分,写一部分。

  第三遍,教师再完整地读句子,学生检查。

  听写内容: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方法可能太老式,提问不恰当。

陈旧的一问一答太多,应采用问题式探究。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作为发现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

学生有尝试的欲望,探索的愿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这种探索心理。

问题式探究是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引导、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

我们所说的问题式探究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问答式教学。

应该是教师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尝试,比较,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究解答疑问,在疑问解决的同时发现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的一种反复的思维训练的过程。

问题解决不是最终目的,整个探究过程才是核心。

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沉浸在问题情境中,探究性学习得到了落实,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会提出一个个具有学生味和个性特点的问题,闪烁出具有学生味和个性化体验的精彩回答,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2、阅读指导注重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

只有这样,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

如“看看该怎么读,争取把它读好。

”另外,朗读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便一样,朗读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异的。

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他读得最好”,这样的评价激励了一个,扼杀了一片。

“你今天发挥了最佳水平。

”“你很有自信心!

”“我很佩服你的胆量。

”“勇敢些,只要把自己的最佳水平发挥出来就行!

”“为点评小专家送上掌声。

”老师不断地鼓励,引逗,使底下的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竟相朗读和评议朗读,获得了阵阵掌声。

第斯多惠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赞可夫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受到有效激励后的学习与工作的效能是激励前的三到四倍。

在阅读中,当人的身心处于激活状态时,大脑会把意识的、潜意识的一切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储备充分提取起来,勾连贯通,进行意想融会,意会整合。

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言语的、思想的创造性浪花常常会不断飞溅。

课堂教学更需要我们走进儿童的心灵,走进儿童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也许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更新、更美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