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阳新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7239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阳新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北省阳新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北省阳新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北省阳新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北省阳新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阳新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阳新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阳新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阳新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阳新县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湖北省阳新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笔忘字:

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①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②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

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③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④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⑤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

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⑥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

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⑦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B.“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

A.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国殇高处葬,梅庭寓此身

—追怀于右任

1949年11月29日,于右任被迫飞往台湾。

飞机呼啸上天的一刹那,大陆便在于右任难以割舍的目光里,定格成一个美丽凄婉、遥不可及的背景,永远也不得亲近了。

于右任来台后婉拒了蒋介石给他准备的花园洋房,住进了一所普通公寓—“梅庭”。

这是他长年避暑之地,更是避寿、避官说之地。

他过寿时,成千上万的人来祝贺,他不胜其扰,过年也是。

身为“监察院长”的于右任经常遭遇各种请托之人,居此亦是为避官说。

今日“梅庭”是于右任在台生活唯一留存的居所。

1879年4月11日,于右任出生于山西三原县,原名伯循,一字诱人,后因有感于八国连军队中国的欺凌践踏,遂取谐音“右任”为名。

“任”从“祍”字而来,“披发左衽”系受异族统治的象征,而“右祍”则暗含不愿臣服屈辱之志。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于右任致信巡抚要其刺杀慈禧,他出版了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对清朝末世嬉笑怒骂,极尽冷嘲热讽。

遭通缉后流亡上海,得震旦学院院长马相伯庇护,入震旦公学,加入光复会。

翌年,与马相伯共同创办复旦公学,于右任建议

校名取“复旦”二字,有不忘震旦及复兴中华之意,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

1922年,他创办上海大学,任校长。

中国很多小学、中学、大学的创立也都跟他有关系。

1906年11月13日,于右任与孙逸仙于东京会晤,加入同盟会。

1907年,他在上海首创《神州日报》。

1909年3月,又创《民呼日报》,因抨击时政入狱,后获释。

同年8月20日再创办第三份报纸《民吁日报》,因揭发日本暴行而被查封,并再度入狱。

1910年9月,愈挫愈勇的他又创《民立报》,《民立报》社是同盟会总部的联络、指挥机构,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

这些都是民国最早期的报纸,而其办报理念原则及经营管理等,“足以光照(中国)整个百年报业史”。

于右任一生写诗、词1200多首。

其内容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安危为念,极少花前月下之音,断无无病呻吟之句,诗品之高,无人企及。

1945年10月,国共两党谈判,于右任设宴招待毛泽东,席间两位纵论诗词。

于右任由衷赞叹说:

“毛先生真乃千古奇才一代伟人啊,特别是《沁园春·雪》结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真可谓神来之笔,读后直让人感奋不已!

”毛泽东称赞于右任说:

“当年右公所写《天净沙》结尾‘大王问我:

几时收复山河’更发人深思啊!

”言毕,二人拊掌大笑。

他精于笔法而以稚拙简漫出之,尤于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用甚勤,造诣甚深,于宽博潇洒中别具神韵,世人称为“于草”,笔走龙蛇,大气磅礴,雄健雅致兼而有之。

作品之多,当代无双。

求墨宝者众,他从不家教高低贵贱,对清贫之士更分文不取。

其《标准草书千字文》风行一时,他也不取一分稿酬。

很多人假借其大名,卖字求生,于右任特意关照副官:

“不要以我‘院长’的名义去为难他们。

”一代文豪林语堂曾评价说:

“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书品为最好模范。

现在其书法作品飙升到天价,但历任要职50多载的于右任,生活节俭,别无长物。

去世后留下的保险箱里只有一张儿子出国读书向别人借钱的借据,果真是一介“落落乾坤大布衣”。

于右任生性好爽,遇到借钱者,从来都是慷慨解囊,平时也好客,也接济一些比他更穷的人。

仅拿公务员的薪水,所有办公费、机密费一概不受的于右任每到月末,生活便捉襟见肘,有时还要靠借贷度日。

他却说:

“穷,是我的光荣。

于右任厚承中华传统文化,他常说“静能藏神,躁则消神”,其健身方法也是中华传统的“八段锦”。

他每天下午练习一遍,对养生和说法都十分有益。

每当有人问及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

那是一幅写意的

莲花图,旁边是一幅对联:

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注】。

横批:

如意。

1962面1月12日,预感来日无多的于右任在日记中写道:

“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

”1月22日,于右任又怆然而记:

“葬我于台北近处高山之上亦可,但山要最高者。

”1月24日,于右任一气呵成写下了那首令人荡气回肠、一咏三叹的《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思亲思乡,声声如杜鹃啼血。

两年后,于右任带着对故乡的不舍与依恋抱憾离世,享年86岁。

遵从于右任遗愿,其安葬地设在台北最高处的观音山巅。

在这里,于右任面朝西北,可以永远眺望着自己朝思暮想的故乡。

而融于溪光山色间的“梅庭”,花木扶疏,正在向世人娓娓诉说着已然飘逝的如烟往事。

【注】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出自“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八九”代指不如意事,“一二”代指如意事。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于右任婉拒蒋介石为他准备的花园洋房,可以看出他生性淡泊、不慕富贵,也委婉表达了他和蒋的政见不合。

B.1962年,86岁高龄的于右任在日记中写下《望大陆》一诗,一咏三叹,其情悲切,似乎已经预感到有生之年无法回到大陆。

C.本文讲述于右任在多个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同时突出其内在精神品质,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可敬可叹的长者、名士形象。

D.本文语言工整严谨,多处引用传主的话和其他人的评价,大致以时间为序展开,记叙了于右任饱经沧桑、成就卓然的一生。

5.于右任一生成就提现在那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4分)

 

6.于右任说:

“穷,是我的光荣。

”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此语的认识。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开花的步枪

周海亮

他知道这样不好,可是他喜欢这样。

他喜欢将一朵淡蓝色的小花,插在他的枪口。

他们一直驻扎在战壕。

真正的驻扎——整整半年,吃在那里,睡在那里,警戒在那里,思乡在那里。

战壕又深又宽,兵们横七竖八地睡着,如同古墓里全副武装的干尸。

战壕前方,空旷的原野一览无余。

草绿得失真,花开得灿烂,土拨鼠从洞穴里探出憨厚的脑袋,野兔红色或者灰色的眼睛机警地闪动着。

一切那般宁静美好,看不出任何战争的迹象。

可是他们不敢离开战壕半步。

长官说,对方的狙击手藏在岩石的缝隙里,藏在土拨鼠的洞穴里,藏在草尖上,藏

在花粉间,藏在尘埃中,藏在阳光里。

狙击手无处不在,他们是死神的使者。

他不相信。

他不敢不相信。

每一天他们都高度紧张,然而战争迟迟不肯打响。

战壕的边缘,开满蓝色的小花。

花五瓣,半透明,花瓣淡蓝,花蕊淡黄,花蒂淡绿。

小花晶莹剔透,如同巧匠精雕细琢而成。

他探出脑袋,向小花吹一口气,花儿轻轻摇摆,淡黄色的花粉飘飘洒洒。

蜜蜂飞过来了,嗡嗡叫着,捋动着细小的长满绒毛的腿。

他笑了。

他不知道小花的名字,他想起了故乡。

故乡开满这种不知名的小花,初夏时,整个草原和整个河畔,全都是蓝的。

有时候,他和她手拉手在花间奔跑,笑着,闹着,一起跌倒在地,让淡蓝的影子轻洒全身。

还有时候,黄昏,他坐在木屋前,看她款款走来。

她的头发高高挽起,两手在阳光下闪出微蓝的光芒。

她提着长裙,赤着脚,脖子优雅地探着,长裙上落满淡蓝色的小花。

她朝他走来,走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天空掠过浮云,炊烟升起,一头牛在远方唱起低沉而深情的曲子。

一切都那般美好,看不到任何战事的迹象。

可是战事还是按时来了,他应征入伍。

他迷恋草原,迷恋木屋和那些淡蓝的花儿,迷恋她美丽的下巴和半透明的淡蓝的手。

可是他必须入伍,从一个草原抵达另一个草原。

潮湿的战壕里,他盯住那些小花,如同盯住她湿润的眼睛。

他将小花小心地摘下,小心地插进枪口。

小花在枪口上盛开,蜜蜂嗡嗡飞来,绕着花儿盘旋。

他笑,他冲小花吹一口气。

小花轻轻抖动,淡黄色的花粉,纷纷扬扬。

长官不喜欢他这样做。

长官说枪不是花瓶,枪的唯一作用,是杀人。

他知道。

可是他喜欢那些小花,更喜欢小花将枪口装扮,将战壕装扮。

他从战壕里探出脑袋,他看到海洋般的小花把草原覆盖。

狙击手,他看不到。

长官说,再这样做的话,把你送回家。

家乡有温驯的奶牛、笔直的炊烟、淡蓝色的小花和小花般芬芳的她。

他想回家,可是他不能回家。

每一天,趁长官不注意,他仍然将小花插进枪口。

夜里他抱着开花的步枪睡觉,梦里花儿开满全身,他幸福得不想醒来。

他必须醒来。

他们终于发现了敌人。

十几个人趁着夜色,爬行在淡蓝色的花丛之间。

他们拖着长长的步枪,头盔涂抹成花朵的蓝色,眼神充满恐惧和令人恐惧的杀气。

长官冲他摆摆手,他起身。

长官再冲他摆摆手,他将枪口捅进射击孔。

长官又冲他摆摆手,他的枪口,便瞄准了离他最近的头盔。

这动作他和长官演练过很多次,只要他扣动扳机,对方的头盔就会多出一个圆圆的小洞。

死去之前对方甚至连轻哼一声的机会都没有。

他百发百中。

他在等待最后的命令。

他看到枪口的小花。

他愣了一下。

刚才他将小花忘记。

因为紧张,因为恐惧,更因为兴奋。

他该将小花摘下,轻轻插进口袋,然后,端起枪,向敌人瞄准。

那么美丽的小花,半透明,花瓣淡蓝,花蕊淡黄,花蒂淡绿;那么美丽的小花,如同娇嫩的姑娘。

小花将会被射出枪膛的子弹击得粉碎,或者烧成灰烬,这太过残忍。

他的嘴

角轻轻抽动。

长官的手向下劈去。

他扣动了扳机。

可是他迟疑了一下。

或许一秒钟,或许半秒钟,或许四分之一秒钟、八分之一秒钟……他迟疑,然后,扣动扳机。

可是晚了——他听到一声极轻的闷响,他的眉心,多出一个散着淡蓝色青烟的小洞。

他念一声,小花。

那是故乡的名字,也是那个姑娘的名字。

(选自2015年11月《思贤文学》)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长官”看来,“枪不是花瓶,枪的唯一作用,是杀人”,于是,花儿和枪,田园的诗意和战事的紧张对立,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小说情节的生发点。

B.“他不相信。

他不敢不相信。

”意蕴丰富。

一方面表现了“他”不切实际、沉浸幻想、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处危局,另一方面又无可奈何、不得不信。

C.小说的语言整散结合,运用整句的地方很多。

整饬的语句富有文采,排比、比喻等修辞运用得恰到好处,小小说的美感由此产生。

D.这篇小说张弛有度,人物形象非常突出,这分别得益于小说采用了插叙手法和运用了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

8.小说中不吝笔墨反复描写小花,有什么作用?

请分析。

(5分)

 

9.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请你结合这三个因素探讨分析这篇小小说的悲剧性。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①。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陈情表》原文,省略)

帝览之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

“安乐公④何如?

”密曰:

“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

“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宫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二子:

赐、兴。

(摘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

jiào,改嫁。

②烝烝:

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谯周:

人名游夏:

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

④安乐公:

刘备之子刘禅。

10.下列对原文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B.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C.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D.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

/奉养遂不应命。

11.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纪年法,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文中的“泰始”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

B.在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中,“迁”是指调动官职,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

“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除”是指降职并

外放,与“谪”相近。

C.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为父母守制。

文中“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D."结草"的典故记载:

秦将杜回与晋将魏颗相遇,二人厮杀正在难分难解之际,杜回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魏颗,魏颗因此被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

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

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C.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而心怀不满的牢骚。

D.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但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晋武帝坚持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1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5分)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10分)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注】前期:

以前的期约。

狎兴:

狂放游乐的兴致。

14.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词由秋日中的长安古道起笔,低沉伤感,为全词蒙上了一层愁绪。

B.“夕阳”至“目断四天垂”三句,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之景。

C.“归云”乃作者自喻,“一去无踪迹”表现其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

D.“不似少年时”,含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眼下处境的失意之情。

E.全词语言绚丽飘逸,描写细腻,营造出一种低沉萧瑟又冲淡清新的意境。

15.“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字是:

,。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3)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多诗人都对月亮有着独特的情怀,李白诗中的“月”,是他思念的寄托,亲密的伙伴和理想的象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一句“”就是借月表达对友人的深深牵挂。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小张同学在校期间无视学校各项管理规定,聚众斗殴、沉溺于网络、抽烟打牌……凡是学校不允许做的他几乎都做了。

本学期末他终于为自己的危言危行付出了代价,被学校开除留校察看。

②按照韩愈的读书法,对立论

说理一类的著作,一定要探取其中深奥的道理,这样广泛多学,细大不捐,务求有所收获,才能增长见识学问。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90后和00后,有个突出的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即使千难万阻,他们也会冲上去。

④被警方控制的他态度良好,主动提供有效线索,使得警方提前侦破了此灭门惨案。

由于其在整个凶杀案中只是一个帮凶,并能积极协助警方破案,因此警方相关负责人认为其罪不容诛,应从轻发落。

2016年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时间的大雨和暴雨,使长江水位上升很快,洞庭湖和鄱阳湖一改往年少水的态势,真正成为烟波浩渺的大湖泊。

⑥昔日熙熙攘攘的景象不见了,四周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白桦林掩映的小路上,只有我们形影相吊的一行四人。

A.①②⑥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通常2月4日是立春的正日子,但是今年的立春却是2月3日。

3日立春很罕见,上一次发生在1897年。

B.吴建民曾担任过毛泽东等领袖的翻译。

他的一些观点,我们虽然不能随便苟同,但是今天开放的中国需要不同的声音,并在观点交锋中去伪存真,凝聚爱国的共识与行动。

C.随着温室效应加重,海平面一直在上升,有人预言几十年内或有国家将被海水淹没,现在这个预言实现了,图瓦卢将成为首个世界上沉人海底的国家。

D.红旗轿车已经在国际化、多样化、年轻化上做了不少准备,它究竟能否不让国人失望,给中国品牌做个好榜样,还得观察市场选择和变化。

19.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表现为见义勇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①又可能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

性格元素的本质②不是直接袒露的,它会被假象包裹着,③显现出表里矛盾、似是而非的情状,使人们感到难以捉摸。

狄德罗曾说:

“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④责难人,⑤为人下定义。

”⑥,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写作者多下一番功夫!

A

常常

/

不是

只是

所以

B

/

往往

从而

并不是

而是

因此

C

常常

并且

并不是

/

因为

D

/

从而

不是

而是

所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5分)

中国人之所以喜爱中国结,   ①  。

中国结是绳线的编

织物,“绳”与“神”是谐音的,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便是佐证; ②  ,因此人们也将“绳”视为龙的象征。

对于“结”字中国人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无论是结义、结拜、结社、结盟,还是结发夫妻、永结

同心, ③   ;“结”还与“吉”谐音,所以人们也认为“结”是吉祥、好运的象征。

21.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