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37221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排水管网质量通病

防治措施

工程名称:

第二师35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排水改扩建工程

建设单位:

第二师34团

设计单位:

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

新疆蓝天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新疆环宇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勘察单位:

新疆时代岩土勘察设计院

编制:

审核:

时间:

目录

排水管道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管道位置偏移或给水

二、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三、检查井变形、下沉。

构配件不合格

四、回填土沉陷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

针对管道排水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简要地分析其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排水系统是其服务区内其他工程设施得以正常使用的重要设施之一,确保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1、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1.1产生原因:

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

1.2预防措施:

(1)防止测量和施工造成的病害措施主要有:

①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

②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

③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

(2)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2、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2.1产生原因:

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2.2防治措施:

(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

预防措施是:

①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

②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

③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闭。

(2)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容量产生漏水。

要求:

①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

②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硬物轻敲管壁其响声清脆悦耳。

③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应弃之不用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

(3)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

防治措施:

①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②接口缝内要洁净,对水泥类填料接口还要预先湿润,而对油性的则预先干燥后刷冷底子油,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

(4)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

预防措施:

①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

②与检查井连接的管外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并座浆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

(5)闭水段封口不密实,又因其在井内而常被忽视,如果采用砌砖墙封堵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①砌堵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

②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

③勾缝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M15。

管径较大时应内外双面较小时只做外单面勾缝或抹面。

抹面应按防水的5层施工法施工。

④条件允许时可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利保证质量。

⑤预设排水孔应在管内底处以便排干和试验时检查。

(6)闭水试验是对管道施工和材料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其间难免出现三两次不合格现象。

这时应先在渗漏处一一做好记号,在排干管内水后进行认真处理。

对细小的缝隙或麻面渗漏可采用水泥浆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较严重的应返工处理。

油膏接口可采用喷灯进行表面处理,一般可凑效,否则挖开重填。

严重的渗漏除了更换管材、重新填塞接口外,还可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

处理后再做试验,如此重复进行直至闭水合格为止。

3、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3.1产生原因:

检查井变形和下沉,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铁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3.2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破管做流槽的做法,防止井体下沉。

(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

(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4回填土沉陷

4.1产生原因压实机具不合适;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给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

4.2预防与处治措施

4.2.1预防措施①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具。

如本地区主干道下的排水等设施的坑槽回填用中粗砂。

管槽从胸腔部位填至管顶30cm,再灌水振捣至相对密度≥0.7,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②管槽较窄时可采用微型压路机填压或人工和蛙式打夯机夯填。

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以取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

③填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既影响压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

④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杜绝带水回填或水夯法施工。

4.2.2处治措施根据沉降破坏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①不影响其它构筑物的少量沉降可不做处理或只做表面处理,如沥青路面上可采取局部填补以免积水。

②如造成其它构筑物基础脱空破坏的,可采用泵压水泥浆填充。

③如造成结构破坏的应挖除不良填料,换填稳定性能好的材料,经压实后再恢复损坏的构筑物。

目录

(一)土建部分

1.土方开挖主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回填土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3.基坑(槽)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砖砌体工程质量通病措施

5.加气砼砌体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6.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7.钢筋工程质量通病措施

8.钢筋连接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9.钢筋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0.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1.一般抹灰主要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12.装饰抹灰主要治理通病治理措施

13.塑料门窗主要工程治理通病治理措施

14.屋面工程主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5.散水裂缝原因及处理措施

(二)安装部分

1.开关、插座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2.接地装置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土建部分

(一)土方开挖主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

产生原因

(1)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2)测量偏差,使场地标高不一。

防治措施:

(1)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

(2)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

2.挖土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产生原因:

(1)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

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推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措施。

3.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产生原因:

(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

防治措施:

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4.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

产生原因:

(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防治措施:

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1.0m。

5.基底产生扰动土

产生原因:

(1)基槽开挖时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土很容易被扰动。

(2)土方开挖时超挖,后又用虚土回填,该虚土经施工操作后亦改变了原状土的物理性能,变成了扰动土。

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

降水工作应待基础回填土完成后,方可停止。

(2)土方开挖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施工时间。

雨季施工或基槽(坑)开挖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15~30cm的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工前再挖除。

采用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一定厚度的土用人工清除。

冬季施工时,还应注意基底土不要受冻,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应认真检查。

禁止受冻土被隐蔽覆盖。

为防止基底土冻结,可预留松土层或采用保温材料覆盖措施,待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再清除松土层或去掉保温材料覆盖层。

(3)严格控制基底标高。

如个别地方发生超挖,严禁用虚土回填。

处理方法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二)回填土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填方边坡塌方(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

产生原因:

(1)边坡坡度偏陡。

(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方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合要求的土料。

(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

(4)坡顶坡脚未做好排水设施。

由于水的渗入,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而导致塌方。

防治措施:

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2.填土出现橡皮土

产生原因:

在含水量较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黏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击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施工后有轮式车辆碾压。

防治措施:

(1)夯实填土时,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

(2)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走,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下0.5m。

(3)施工后严禁轮式车辆碾压。

(4)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