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232规范.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7077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rs232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rs232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rs232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rs232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rs232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rs232规范.docx

《rs232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s232规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rs232规范.docx

rs232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rs232,规范

  篇一:

Rs232规范

  1、什么是Rs-232-c接口?

采用Rs-232-c接口有何特点?

传输电缆长度如何考虑?

  计算机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送可以采用串行通讯和并行通讯二种方式。

由于串行通讯方式具有使用线路少、成本低,特别是在远程传输时,避免了多条线路特性的不一致而被广泛采用。

在串行通讯时,要求通讯双方都采用一个标准接口,使不同的设备可以方便地连接起来进行通讯。

Rs-232-c接口(又称eiaRs-232-c)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接口。

它是在1970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联合贝尔系统、调制解调器厂家及计算机终端生产厂家共同制定的用于串行通讯的标准。

它的全名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之间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采用一个25个脚的db25连接器,对连接器的每个引脚的信号内容加以规定,还对各种信号的电平加以规定。

  1)接口的信号内容实际上Rs-232-c的25条引线中有许多是很少使用的,在计算机与终端通讯中一般只使用3-9条引线。

Rs-232-c最常用的9条引线的信号内容见附表

  2)接口的电气特性在Rs-232-c中任何一条信号线的电压均为负逻辑关系。

即:

逻辑“1”,-5—-15V;逻辑“0”+5—+15V。

噪声容限为2V。

即要求接收器能识别低至+3V的信号作为逻辑“0”,高到-3V的信号作为逻辑“1”

  附表1引脚序号信号名称符号流向功能

  2发送数据txddte→dcedte发送串行数据

  3接收数据Rxddte←dcedte接收串行数据

  4请求发送Rtsdte→dcedte请求dce将线路切换到发送方式5允许发送ctsdte←dcedce告诉dte线路已接通可以发送数据

  6数据设备准备好dsRdte←dcedce准备好

  7信号地信号公共地

  8载波检测dcddte←dce表示dce接收到远程载波20数据终端准备好dtRdte→dcedte准备好

  22振铃指示Ridte←dce表示dce与线路接通,出现振铃

  3)接口的物理结构Rs-232-c接口连接器一般使用型号为db-25的25芯插头座,通常插头在dce端,插座在dte端.一些设备与pc机连接的Rs-232-c接口,因为不使用对方的传送控制信号,只需三条接口线,即“发送数据”、“接收数据”和“信号地”。

所以采用db-9的9芯插头座,传输线采用屏蔽双绞线。

  4)传输电缆长度由Rs-232c标准规定在码元畸变小于4%的情况下,传输电缆长度应为50英尺,其实这个4%的码元畸变是很保守的,在实际应用中,约有99%的用户是按码元畸变10-20%的范围工作的,所以实际使用中最大距离会远超过50英尺,美国dec公司曾规定允许码元畸变为10%而得出附表2的实验结果。

其中1号电缆为屏蔽电缆,型号为decp.no.9107723内有三对双绞线,每对由22#awg组成,其外覆以屏蔽网。

2号电缆为不带屏蔽的电缆。

型号为decp.no.9105856-04是22#awg的四芯电缆。

附表2dec公司的实验结果波特率1号电缆传输距离(英尺)2号电缆传输距离(英尺)1105000300030050003000120xx000300024001000500480010002509600250250

  2.什么是Rs-485接口?

它比Rs-232-c接口相比有何特点?

由于Rs-232-c接口标准出现较早,难免有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

  1)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因为与ttl电平不兼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方能与ttl电路连接。

  2)传输速率较低,在异步传输时,波特率为20kbps。

  3)接口使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信号返回线而构成共地的传输形式,这种共地传输容易产生共模干扰,所以抗噪声干扰性弱。

  4)传输距离有限,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50英尺,实际上也只能用在50米左右。

  针对Rs-232-c的不足,于是就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接口标准,Rs-485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以下特点:

  1.Rs-485的电气特性:

逻辑“1”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逻辑“0”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

接口信号电平比Rs-232-c降低了,就不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且该电平与ttl电平兼容,可方便与ttl电路连接。

  2.Rs-485的数据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

  3.Rs-485接口是采用平衡驱动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组合,抗共模干能力增强,即抗噪声干扰性好。

  4.Rs-485接口的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4000英尺,实际上可达3000米,另外Rs-232-c接口在总线上只允许连接1个收发器,即单站能力。

而Rs-485接口在总线上是允许连接多达128个收发器。

即具有多站能力,这样用户可以利用单一的Rs-485接口方便地建立起设备网络。

  因Rs-485接口具有良好的抗噪声干扰性,长的传输距离和多站能力等上述优点就使其成为首选的串行接口。

因为Rs485接口组成的半双工网络,一般只需二根连线,所以Rs485接口均采用屏蔽双绞线传输。

Rs485接口连接器采用db-9的9芯插头座,与智能终端Rs485接口采用db-9(孔),与键盘连接的键盘接口Rs485采用db-9(针)。

3.采用Rs485接口时,传输电缆的长度如何考虑?

  在使用Rs485接口时,对于特定的传输线经,从发生器到负载其数据信号传输所允许的最大电缆长度是数据信号速率的函数,这个长度数据主要是受信号失真及噪声等影响所限制。

下图所示的最大电缆长度与信号速率的关系曲线是使用24awg铜芯双绞电话电缆(线径为0。

51mm),线间旁路电容为52。

5pF/m,终端负载电阻为100欧时所得出。

(曲线引自gb11014-89附录a)。

由图中可知,当数据信号速率降低到90kbit/s以下时,假定最大允许的信号损失为6dbV时,则电缆长度被限制在1200m。

实际上,图中的曲线是很保守的,在实用时是完全可以取得比它大的电缆长度。

当使用不同线径的电缆。

则取得的最大电缆长度是不相同的。

例如:

当数据信号速率为600kbit/s时,采用24awg电缆,由图可知最大电缆长度是200m,若采用19awg电缆(线径为0。

91mm)则电缆长度将可以大于200m;若采用28awg电缆(线径为0。

32mm)则电缆长度只能小于200m。

  发贴时间:

20xx-3-49:

00:

36ip:

222.79.*.*

  *中国工控联盟*

  等级:

普通会员

  贴数:

11

  积分:

32一、eiaRs-485标准在自动化领域,随着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总线能适合远距离的数字通信。

  中国

  在Rs-422标准的基础上,eia研究出了一种支持多节点、远距离和接收高灵敏度的Rs-485总线标准。

  Rs-485标准采有用平衡式发送,差分式接收的数据收发器来驱动总线,具体规格要求:

·接收器的输入电阻Rin≥12kΩ

  ·驱动器能输出±7V的共模电压

  ·输入端的电容≤50pF

  ·在节点数为32个,配置了120Ω的终端电阻的情况下,驱动器至少还能输出电压1.5V(终端电阻的大小与所用双绞线的参数有关)

  ·接收器的输入灵敏度为200mV(即(V+)-(V-)≥0.2V,表示信号"0";(V+)-(V-)≤-0.2V,表示信号"1")

  因为Rs-485的远距离、多节点(32个)以及传输线成本低的特性,使得eiaRs-485成为工业应用中数据传输的首选标准。

  二、影响Rs-485总线通讯速度和通信可靠性的三个因素

  1、在通信电缆中的信号反射

  在通信过程中,有两种信号因导致信号反射:

阻抗不连续和阻抗不匹配。

  阻抗不连续,信号在传输线末端突然遇到电缆阻抗很小甚至没有,信号在这个地方就会引起反射,如图1所示。

这种信号反射的原理,与光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要引起反射是相似的。

消除这种反射的方法,就必须在电缆的末端跨接一个与电缆的特性阻抗同样大小的终端电阻,使电缆的阻抗连续。

由于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是双向的,因此,在通讯电缆的另一端可跨接一个同样大小的终端电阻,如图2所示。

  从理论上分析,在传输电缆的末端只要跨接了与电缆特性阻抗相匹配的终端电阻,就再也不会出现信号反射现象。

但是,在实现应用中,由于传输电缆的特性阻抗与通讯波特率等应用环境有关,特性阻抗不可能与终端电阻完全相等,因此或多或少的信号反射还会存在。

  引起信号反射的另个原因是数据收发器与传输电缆之间的阻抗不匹配。

这种原因引起的反射,主要表现在通讯线路处在空闲方式时,整个网络数据混乱。

  信号反射对数据传输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因为反射信号触发了接收器输入端的比较器,使接收器收到了错误的信号,导致cRc校验错误或整个数据帧错误。

  在信号分析,衡量反射信号强度的参数是RaF(RefectionattenuationFactor反射衰减因子)。

它的计算公式如式

(1)。

  RaF=20lg(Vref/Vinc)

  

(1)中:

Vref-反射信号的电压大小;Vinc-在电缆与收发器或终端电阻连接点的入射信号的电压大小。

  具体的测量方法如图3所示。

例如,由实验测得2.5mhz的入射信号正弦波的峰-峰值为+5V,反射信号的峰-峰值为+0.297V,则该通讯电缆在2.5mhz的通讯速率时,它的反射衰减因子为:

RaF=20lg(0.297/2.5)=-4.52db

  要减弱反射信号对通讯线路的影响,通常采用噪声抑制和加偏置电阻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比较小的反射信号,为简单方便,经常采用加偏置电阻的方法。

  2、在通讯电缆中的信号衰减

  第二个影响信号传输的因素是信号在电缆的传输过程中衰减。

一条传输电缆可以把它看出由分布电容、分布电感和电阻联合组成的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

  电缆的分布电容c主要是由双绞线的两条平行导线产生。

导线的电阻在这里对信号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信号的损失主要是由于电缆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组成的lc低通滤波器。

pRoFibus用的lan标准型二芯电感(西门子为dp总线选用的标准电缆),在不同波特率时的衰减系数如表1所示。

  表1电缆的衰减系数

  通讯波特率16mhz4mhz38.4khz9.6khz

  衰减体系数(1km)≤42db≤22db≤4db≤2.5db

  3、在通讯电缆中的纯阻负载

  影响通讯性能的第三个因素是纯阻性负载(也叫直流负载)的大小。

这里指的纯阻性负载主要由终端电阻、偏置电阻和Rs-485收发器三者构成。

  在叙述eiaRs-485规范时曾提到过Rs-485驱动器在带了32个节点,配置了150Ω终端电阻的情况下,至少能输出1.5V的差分电压。

一个接收器的输入电阻为12kΩ,整个网络的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

按这样计算,Rs-485驱动器的负载能力为:

  Rl=32个输入电阻并联||2个终端电阻=((12000/32)×(150/2))/(12000/32)+(150

  篇二:

rs232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clb_hw_0001

  文档分类:

硬件技术文档

  访问权限:

hpRg小组成员

  (公开、hpRg小组成员)

  saptan3e接口实验

  设计方案

  版本0.1

  版本信息

  目录

  saptan3e接口实验........................................................................................................1

  设计方案.........................................................................................................................1

  1总体描述......................................................................................................................5

  2lcd_ps/2......................................................................................................................7

  2.1功能描述............................................................................................................7

  2.2.顶层框图..............................................................................................................7

  2.3引脚定义..............................................................................................................8

  2.4接口时序.............................................................................................................9

  2.4.1ps/2接口时序................................................................................................9

  2.4.2lcd接口时序.............................................................................................9

  2.5模块化分............................................................................................................10

  3ps/2模块....................................................................................................................11

  3.1功能定义............................................................................................................11

  3.2信号描述............................................................................................................11

  3.3时序描述...........................................................................................................13

  3.4验证方案............................................................................................................14

  3.6设计开发环境.....................................................................................................14

  4.fifo_8in_4out模块..............................................................(rs232,规范)........................................14

  4.1功能定义...........................................................................................................14

  4.2信号描述.........................................................................................................15

  4.3时序描述.........................................................................................................15

  4.4实现方案............................................................................................................16

  4.5验证方案............................................................................................................17

  4.6设计开发环境.....................................................................................................17

  5.lcd模块...................................................................................................................17

  5.1功能描述...........................................................................................................17

  5.2信号描述.........................................................................................................18

  5.2.1lcd模块结构.............................................................................................18

  5.2.2信号描述....................................................................................................18

  5.3lcd时序描述....................................................................................................19

  5.4lcd实现方案....................................................................................................20

  5.5验证方案............................................................................................................21

  5.6设计开发环境.....................................................................................................21

  6旋转按钮....................................................................................................................21

  6.1功能描述...........................................................................................................21

  6.2信号描述............................................................................................................23

  6.2.1rotary模块结构.............................................................................................23

  6.2.2rotary信号描述............................................................................................24

  6.3rotary时序描述...................................................................................................24

  6.4验证方案............................................................................................................25

  6.5设计开发环境....................................................................................................25

  6.6设计开发计划....................................................................................................25

  7Rs-232........................................................................................................................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