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7064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docx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docx

教案

第二单元第1课时总计第12课时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诗词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

教学难点

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程序

师生双边活动

 

复习

 

学习古诗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

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

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

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体会诗意。

 

学习古诗

(二)检查自学,深入探讨。

1.指名读诗,正音,注意“篙、棹”两个生字的读音。

2.再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

3.师生互动。

(全诗大意:

一只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没有下雨,这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似扬帆的作用。

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你喜欢他们吗?

为什么?

5.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

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6.指名读、齐读。

读后点评。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

1.师:

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

2.生互动交流。

二、学习《舟过安仁》。

(一)借助画面,导入新诗。

1.观察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的?

2.生自由读诗。

“遮”,注意要读翘舌音。

记住字形。

读通、读顺全诗。

3.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作业

背诵古诗《牧童》。

牧童(唐)吕岩

物:

草铺

笛:

弄悠闲

人:

牧童自在

归来饱饭不脱卧月明

第二单元第2课时总计13课时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意思、体会情感。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程序

师生双边活动

 

激情导入

 

古诗学习

一、课题导入,介绍知识。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

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师小结:

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

师:

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2.练习朗读,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

3.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

提倡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4.指名读文。

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

5.交流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

如,醉里、相媚好、亡赖。

6.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距离农家低小的屋檐不远处,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两个头发发白的老头、老太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

大儿子十分勤快,在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忙着编织鸡笼。

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最小的那个孩子了,瞧,他趴在溪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学习古诗

三、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1.师:

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能想象得出老两口正在说什么悄悄话吗?

2.生各抒己见。

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们面前呢?

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产生相应的画面,看看他们各自在忙些什么?

4.生自由练读。

展示读,集体评议,纠正。

提醒学生在读的时候是否表现出乡村自然环境的优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睦,以及“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轻松、活泼、愉快。

四、改编歌曲,激发兴趣。

1.师:

词本身就是为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建议学生自己尝试配乐演唱。

师可范唱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生练习试唱。

集体评议。

五、总结谈话,回归整体。

1.师:

关于词、关于辛弃疾,我们才刚刚有了很肤浅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外多阅读些经典文学作品,吸取更多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诵读全词,结束本课时学习。

作业

练习册的二、三、五题。

 

清平乐·村居

大儿---锄

中儿---织

小儿---剥

世外桃源乡村景

悠闲自得农家情

 

第二单元第3课时总计第14课时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程序

师生双边活动

 

激情导入

 

初读课文

一、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

朗读相应的部分。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二、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画面,思是什么?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

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同桌相互说一说。

 

了解大概内容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

“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从不同的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

“充满”说明什么?

侧面去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

……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

作业

练习册的一、三、五题。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想象骆驼的用处

想替骆驼剪毛

追问骆驼去处

第二单元第4课时总计第15课时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程序

师生双边活动

感悟课文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解读第二幅画面——骆驼的遐想。

(1)讨论交流:

(2)读了“骆驼的遐想”,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3.解读第三幅画面——骆驼脱皮毛。

(1)指名朗读第三幅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2)讨论交流:

4.解读第四幅画面——追问骆驼队。

(1)自读自悟第四幅画面,从我与妈妈的对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总结课文

5.联系四幅画面的内容,说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骆驼咀嚼

冬阳·童年·骆驼队骆驼的遐想

骆驼脱皮毛

追问骆驼队

怀念童年

第二单元第5课时总计第16课时

7、祖父的菜园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情。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程序

师生双边活动

自主学习

 

了解学习情况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

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

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

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

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作业

练习册的四、七题。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表达感受

 

 

第二单元第6课时总计第17课时

8、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2.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3.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程序

师生双边活动

自主学习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

“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

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检查自学情况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

“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小结。

学生自由总结。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童年的发现

发现规律

找到答案

得到证实

 

第二单元第7课时总计第18课时

8、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程序

师生双边活动

 

感悟课文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

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拓展延伸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

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

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小结。

学完本课,你有何收获?

作业

练习册的一、三、五题。

8、童年的发现

起因:

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

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结果:

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

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第二单元第8课时总计第19课时

9、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程序

师生双边活动

自主学习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

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

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2.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3.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4.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5.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悟交流

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生谈自己的发现,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读全诗,概括主要内容。

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

如: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

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交流感悟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师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感悟交流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作业

练习册的六、七题。

9、儿童诗两首

 

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

第二单元第9课时总计第20课时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

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积累,体会人生道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程序

师生双边活动

交流学习

欣赏名言警句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

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

以四人为小组,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4.生再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

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

2.指名朗读、齐读。

3.比赛:

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

交流评比。

4.谈理解:

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的理解。

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

在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

课外书推荐

5.生交流:

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

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

师生集体评议。

6.诵读练习:

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

引导学生诵读。

7.课外要求:

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

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满江红》,课外读一读《满江红》全文。

三、课外书屋。

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

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

刚才的文章怎样?

知道是谁写的吗?

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

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这本书。

大家有兴趣读吗?

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

老师用课件出现《童年》的四、五则精彩片段。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待学生分头读书后,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

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交流收获与体会。

如果学生没有这本书,交流其它反映童年生活的书籍也可以。

作业

练习册的二、三、四题。

回顾.拓展二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课外书屋

第二单元第10课时总计第21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快乐,勾起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

2.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教学重点

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教学难点

感受童年的快乐,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