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导游词.docx
《古建筑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导游词.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建筑导游词
古建筑导游词
【篇一:
建筑导游词】
厦门大学知名建筑及自然风光
一,厦大建筑
厦门大学有着丰富的物资文化遗产,也有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
虽然走过90年的春秋,但仍焕发着青春的气息,是一个历史和时代相融合的校园。
在物资遗产方面,以建筑为代表,厦大的建筑风格突出表现为陈嘉庚风格。
陈嘉庚风格是,布局多是一字形,或半月行围合式,采用一主四从式。
中西结合,闽南大屋顶和西式外廊建筑式巧妙结合,俗称“戴斗笠,穿西装”,也自认为“东方压倒西方”。
建筑元素很丰富,包括斜屋面、红瓦、拱门、圆柱、连廊、大台阶为基本特征,多元融合。
其中由陈嘉庚改良的红土烧制的瓦称为“嘉庚瓦”。
陈嘉庚风格的建筑的中央屋顶为“三川脊、歇山顶”,高低错落,很有节奏感。
也许朋友们要问:
什么“三川脊”和“歇山顶”呢?
三川脊特指屋顶分三段,中段抬高,并作垂脊,以使屋顶发生丰富的变化层次,增加华丽精致的感觉。
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
属于陈嘉庚风格的建筑主要为四大楼群,包括群贤楼群、建南楼群、嘉庚楼群、映雪楼群。
群贤楼群
群贤楼群坐落在演武场上,“群贤”名取群贤毕至的含义,一主四从,一字行坐北朝南。
寓意“群贤毕至”的群贤楼群,是最早建设的嘉庚风格楼群建筑。
“一主四从”的五幢楼“一”字形坐北朝南排列在演武场上,具有巨大的张力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主楼群贤楼“群贤”二字是由当时的校长林文庆教授亲笔题写的。
群贤楼与左右两边的同安楼、集美楼是外廊式建筑,东端的映雪楼和西端的囊萤楼属内廊式结构。
五幢楼的内廊形成一条几百米长的廊道。
厦门大学群贤楼五幢一字排列,建在厦门市五老峰下、南普陀寺前的演武场上.以居中建筑、装饰最考究、体量也最大(2725平方米)作校办公用的群贤为名.东边为集美、映雪.西边为同,安、囊萤.建于1921-1922年,建筑面积9576平方米.为陈嘉庚独资兴建厦大的主楼群.囊萤、映雪很长时间作学生宿舍,现已调整与同安、集美一样做教学、科研用房.楼群最大特色:
①古今、中西合璧式.②楼梯石板悬挑式.③清水雕砌特大的张灯结彩、垂珠彩帘吉祥:
图案式.在当时,三大特色均是独一无二,为此,1989年后厦门市把它定为古建筑保护单位.
中央主楼的屋顶采用闽南民居的大屋顶“三川脊”歇山顶建筑,高低错落,富有节奏感,群贤楼为早期校行政办公楼,8年前的校庆才将校长办公室迁至嘉庚三主楼。
集美楼、同安楼还是以中式风格为主,花格屋脊、石结构墙体,筑造典雅独特。
出自勤奋读书的典故而命名的囊萤、映雪两座楼,其建筑风格则趋于西洋式。
整个群贤楼群的这种中式占主导地位、西式为辅的建筑风格,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对民族精神的崇尚和强调。
囊萤楼由于是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而被列为厦门历史文化名楼,现为外文学院。
同安楼现为外文学院陈汉洲图书馆。
集美楼是当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工作、生活过的住所,现辟为“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
映雪楼现为厦门大学科技园、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
群贤楼前面的陈嘉庚像,是由厦门大学的校友孙锡麟先生根据20世纪五十年代陈嘉庚先生从新加坡回到厦大时拍的一组照片设计的,铜像于1983年陈嘉
庚先生诞辰110周年时建成。
演武场
郑成功演武场遗址位于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前的大操场处,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郑成功挥师北伐之前,曾在此选将练兵,训练出一支拥有万人的“铁人军”,后来成为收复台湾的主力。
解放后在厦门大学同安楼后面的八角亭花园中发现一块长120厘米、宽48厘米的“练胆”石刻,现存于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
陈嘉庚先生当年选择演武亭的遗址创办厦门大学,寓意秉承先辈遗志,爱国兴邦。
建南楼群
在厦门大学的嘉庚风格建筑中,以建南楼群最为宏伟壮观,它是陈嘉庚先生倾注心血最多的杰作,由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陈嘉庚先生督造的。
建南楼群亦由“一从四主”的五幢楼组成,主楼为建南大礼堂,东侧为南光楼、成智楼,西侧为南安楼、成义楼。
五幢楼排列成弧形,巍然矗立在山坡上,正面向南俯瞰大海,楼前辟为半椭圆形的大运动场,利用楼群与运动场之间的落差,因地制宜地砌成可容纳两万人的大看台。
由于运动场与看台都呈弧形,恰似上弦月,故称之为“上弦场”。
上弦场是曾经的水师练兵场,被历史笼罩就算普通如操场上的台阶都似乎有无尽的话要说。
“上弦场”的字样依稀似乎要把人带往时间的隧道,重回甲午时期,数千水师在此作上战场前的最后动员,将领振奋人心的演说带动了全体官兵昂扬的斗志,放佛都还能听到回荡在空中的水师们必胜的信念
建南大礼堂是陈嘉庚风格的集大成者,建南大礼堂和群贤楼在2006年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建南,因李光前为福建南安人,缩写为“建南”。
建南大礼堂,可容纳4200多人。
1952年开工,1954年竣工。
是陈嘉庚先生亲自参与设计、督建,由女婿李光前先生为主的福建南安华侨捐资而建。
建南大礼堂建筑精细巧妙,特大的张灯结彩,垂珠彩帘图案的点缀,成为古今、中西相结合,博采众长的一大独特景观。
大礼堂柱础为方的,柱体是圆的,寓意“天圆地方”,窗户的各种窗户雕饰也特别精致。
以前每个周末,大礼堂会为学上放映电影。
建南楼群是陈嘉庚的大女婿陈光前出资建筑的,南安楼以陈光前的家乡福建南安命名,而成智楼、成义楼以其大儿子李成义、二儿子李成智的名字命名。
成义楼是湿地与生态工程研究中心所在地,楼前有块大石上写“南方之强”,里面还有动物标本馆。
南安楼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南光楼现为人文学院办公和教学所用。
成智楼现为公共事务学院教学和办公所用。
芙蓉楼群
芙蓉楼群因陈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祖籍南安芙蓉村而得名,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是由李光前先生出资兴建的,是嘉庚风格建筑走向成熟的标志。
芙蓉楼群共有四幢,以芙蓉湖为圆心形成半合围形,主体建筑高三层,局部加高为四至五层,都是中式屋顶、西式屋身的外廊建筑样式。
坐落在芙蓉湖畔、建南大会堂背面的是一座三层内廊式的洋楼,这座建于1923年的博学楼,是陈嘉庚先生早期建筑的西式代表作之一。
博学楼很早就辟为“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著名画家徐悲鸿亲笔题写馆名。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人类学博物馆。
馆内珍藏有大批人类学、考古学的重要文物文献资料。
嘉庚楼群
在2001年落成的嘉庚楼群,是厦门大学嘉庚风格的新的标志性建筑。
嘉庚楼群秉承嘉庚建筑的“一主四从”传统布局,在校园中心沿南北向成线性展开。
主、从楼高低错落,空间上以一高四低取得群体均衡。
楼群东侧略呈弧形,面向中心广场,前方是开阔的芙蓉湖,从规模及高度上成为校园的主体楼群。
颂恩楼即嘉庚楼群三号楼,也是嘉庚楼群主楼,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献2000万元人民币建造,而取名“颂恩”,意在颂扬母校奖掖栽培之恩。
楼高21层,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现为校部机关、部分研究院办公用房和教学用房。
该楼巍然耸立,气薄云霄,是我校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我校行政服务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
颂恩楼志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拳拳服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之要旨,捐建此楼,取名颂恩,以颂母校奖掖栽培之恩;以赞天道化育万物之德;以彰易理生生不息之功。
木本水源,裕后光前。
爱校情殷,殊足矜式。
爰勒石志之,以垂久远。
保欣丽英楼即嘉庚楼群一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
由香港校友黄保欣、吴丽英伉俪捐资630多万元建造,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
黄保欣先生1945年毕业于我校化学系,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曾担任国务院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1999年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奖章。
成枫楼即嘉庚楼群二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
由新加坡华侨吴定基、李织霞伉俪捐资528万元兴建,以李织霞女士的父亲李成枫先生的名字命名,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
祖营楼即嘉庚楼群四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
由菲律宾华侨洪文炳先生捐赠款432万元建造,以其父亲洪祖营的名字命名。
现为物理机电学院的教学和实验场所。
钟铭选楼即嘉庚楼群五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
由侨居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华侨钟江海、钟明辉和天德集团的钟琼林昆仲共同捐资740多万元兴建,以其父名字命名。
现作为学校现代教育基础中心用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各界校友纷纷捐款兴资帮助母校进行建设。
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建筑不仅强大了学校,也让人们记注了他们。
西校门。
西校门建在厦大旧主楼群贤楼群西边,由台胞、我校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赠10万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
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采用花岗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高校大门所应有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
校门和校徽上的“厦门大学”四个字是从鲁迅先生的手书中提取出来的。
钟林美广场建在西校门入口处的囊萤楼前,是海外华人钟宝玉兄弟姐妹为纪念母亲钟林美女士,捐赠款港币60万元建造的,1994年5月竣工。
广场最主要的景观是在喷水池後面铜雕一似浪非浪、似鸟非鸟、似书非书的腾飞物,象征厦大一切都在腾飞。
明培体育馆位于囊萤楼前面演武场西边,是旅菲华侨、我校海外函授学院
1957年入学的学生佘明培校友及其夫人施淑好女士,捐献人民币210万元(一说30万美元,又说外汇人民币100万元)建造的正规化体育馆。
1986年4月破土奠基,1990年4月落成,共3层,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屋顶采用进口铝锌钢板,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馆内设有一个篮球场,2000个座位的看台,可作为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之用。
该馆的兴建,为我校开展体育活动增添了良好的设施。
王清明游泳馆位于校园内明培体育馆南侧,由香港校友王少华女士捐资500万元修建,以其父的名字命名。
游泳馆共3层,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有两个标准游泳池,800座位看台,2004年4月建成。
该馆的外型设计别具一格,秉承嘉庚风格又富有现代气息,整体造型简洁大方;馆内集游泳池、健身房、乒乓房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我校现代化的体育设施之一。
萨本栋先生自1937年至1945年任厦门大学校长,在抗战爆发、我校内迁长汀办学的艰难环境下,带领全校师生发愤图强,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全体师生的尊敬。
萨本栋墓园位于成义楼后面,其修建系由菲律宾、台湾、美加、香港、泰国、新加坡厦大校友会于1989年发起筹款,后北京、汕头、南京、合肥、温州、上海等校友会参与捐款。
修建总投资11万元,于1991年3月竣工。
主要是在原墓身墓基上镶嵌萨校长铸铜浮雕头像,在墓后堆设假山假石群并镌刻萨校长生平传记;又在墓之东侧新建一凉亭,扩大墓前场地,植以草坪,依山修筑花坛、石阶等,使之成为我校师生凭吊先贤之处。
自钦楼是旅菲爱国华侨许自钦先生捐款200万元(一说140万港币)兴建的学生活动中心,位于芙蓉湖东南面、学校中心地带“三家村”,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为二层框架与三层混合结构,内设阅览室、活动室、展览室、录相室、多功能厅等。
该楼自1992年3月落成后,一直是学生开展课余文化娱乐活动的一个理想场所。
逸夫楼即“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楼,位于芙蓉湖西北面,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款500万港元兴建。
该楼于1991年3月建成,共7层,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主楼设客房,另设会议室、门厅、餐厅等配套设备。
它既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级宾馆,对于改善学校接待条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克立楼是厦门大学会议中心,系香港校友黄克立先生捐资438万元(一说400万港币)建造,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共7层,1994年4月落成。
该楼是一座集住宿、会议中心与娱乐为一体的高级宾馆,它为我校举办各种高层次学术会议提供了良好条件。
黄克立先生福建泉州人,1936年毕业于我校政治经济学系,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曾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常委,1997年首批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奖章,2004年5月逝世,享年95岁。
厦门大学大部分建筑都秉承嘉庚风格,使得整个校园的建筑显得和谐而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
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工程由四层组成,其中地上建筑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近19000平方米,总投资约人民币8000万元,工程将于今年8月落成。
该中心内有915座的大型报告厅,同时兼作数字电影厅,一个508座音乐厅,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大型展厅。
目前,该项目的建设已经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一直以来,厦大都希望能建设一座大中型学术报告场所和文化艺术展览中心,以满足学校国际化和高层次办学的需要,经过慎重考察,学校决定在芙蓉湖
南畔、原博学二教学楼的地块上新建“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
该中心被命名为“翰名楼”,是为了永久铭记翰名教育科学基金会捐资助学的义举。
去年四月,厦大八十五周年校庆之际,在参加校友活动时,基金会发起人、该校国贸系86届毕业生萧恩明得知母校要建科学艺术中心,就决定慷慨捐赠人民币3000万元,资助中心建设。
他希望能以此举回馈母校,为母校的科学艺术成果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同时也鼓励更多的厦大校友发扬嘉庚精神,牢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为国家、为社会、为学校做出更大贡献。
二,厦大诸建筑命名由来
芙蓉:
南安县梅山镇李氏家族各村总名旧称“芙蓉乡”
南安:
李光前为南安人
南光:
南安+李光前
丰庭:
李氏家族旧地“丰庭乡”
国光:
李国专(李光前之父)+李光前
群贤:
王羲之《兰亭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建南:
福建、南安,各取一字。
成义、成智:
李光前的两个儿子,一个李成义,一个李成智,他们是陈嘉庚的外孙。
成义是老大,成智老二,然后老三叫成伟。
厦大医院原来就叫成伟楼。
石井:
所在的那个小山包叫石井山,来源于芙蓉乡的石井村。
凌云:
上世纪盖研究生楼的时候,当时所处的海拔是最高的,所以起个这样文绉绉的名字。
凌峰:
同凌云,盖教工宿舍时,当时在半山腰盖房子海拔也较高,所以就和凌云起个配套名。
敬贤:
陈嘉庚的亲弟弟名叫陈敬贤,是厦大的二校主。
厦大创办之初,陈嘉庚在新加坡做生意,学校事务由二校主和校长共同协理。
陈敬贤为厦大发展呕心沥血,以至英年早逝。
三,厦大自然风光
厦大水库(也叫情人谷)
厦大水库(也叫情人谷),该算是厦大的一个致高点吧。
山顶水库,茂密丛林;山上石头嶙峋,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见远处的大海和美丽的环岛路,幽秘美丽的去处。
情人谷是厦大人谈情说爱的地方,久而久之便得名情人谷。
情人谷有水库,五老峰的秀峰灵石为屏,奇花异草为锦,山光水色就美得恍若仙境。
但它不幸与海为邻,除了一年一度的军训,把它及周围的地形当作打靶场使用外,平日里它就自个寂寞在山水间。
【篇二:
导游词】
导游词
导游员要引导游客游览观光,向游客介绍景点,就离不开导游词。
导游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旅游服务的质量。
一篇好的导游词,不仅能让游客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对景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帮助游客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给游客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知识要点】
●导游词是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观光的讲解词
●导游词具有知识性、规范性、口语化的特点
●导游词一般由前言、总说、分述、结尾等部分构成
●导游词的写作有不同于其他文书的特殊要求
【能力要求】
●能利用相关资料写出比较完美的导游词
【情景导入】
一次,日本某青年友好访华团在北京游览颐和园时,导游员给他们详细介绍颐和园的历史、园林布局、古建筑艺术特色等。
旅行团长高兴地说:
“我来过颐和园3次,从未听到过这样详细的导游讲解,以前除了吃饭,什么印象也没有,回去也没有资本向亲戚朋友介绍。
这次回去后,要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人来颐和园。
”
(摘自高胜祥、邸晓平主编《旅游应用文》,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如果游客对景点了解很少,会觉得游览索然无味。
而经过导游员成功的讲解,了解了景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他们会游兴大增。
一、导游词的特点
【案例】
秦兵马俑导游词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
秦兵马俑博物馆自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万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
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
“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
“这是真正的奇迹。
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
”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俑馆1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
面对威武整肃的庞大军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如下问题:
这些秦俑是怎么发现的?
为什么他们的相貌各异?
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
1、2、3号坑里共有多少俑?
等等。
好,现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1974年3月西场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
一天,住在村里的农民在村外空地上打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们却发现井底的水不见了。
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看。
不一会儿,井里传来惊叫声,上面的赶紧把井里的人拉上
来。
这人说,他看见一个站立着、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
听者都非常害怕,想赶快用土回填那口井。
但他们最终决定报告文物部门。
……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俑馆的1、2、3号坑被确认为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经测量,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
俑坑的最东端是3排面向东的武士,每排70个,共210个俑。
他们是部队的前锋。
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他们被排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
每个坑道都是青砖铺地,坑道内例的两边,每隔2米就有1根立柱。
这些立柱支撑着木质屋顶,屋顶上是织成“人”字形的纹席,席上是土。
整个坑道距地表5米深。
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
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卫。
现在,1号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俑。
根据推测,全部发掘完后,仅1号坑就将出土6000个兵马俑。
这里是1994年11月开放的2号坑……
现在,我们来到了3号坑。
……
据估计,等1、2、3号坑全部开掘后,将出土8000多件陶俑。
这些俑相貌各异:
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
可谓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因为,它们全是以秦始皇御林军中的将士们为蓝本制作的。
因此,在8000“地下御林军”中,你绝对找不到两个相貌、形体相同的俑。
他们一个个气度不凡,最重的有300多公斤,最轻的也有100多公斤,身高从1.7米到1.9米不等。
如果大家仔细瞧,不难分辨出兵俑中哪些是陕西人,哪些是四川人,哪些是甘肃人。
这从他们的胡须梳理方式和长相即可看出。
我们很多人在电影中都见过日本人的“仁丹须”,其实,秦俑中就有蓄仁丹胡的,可见,这并不是日本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人留这种胡须了。
……
虽然,英雄一世,创立无数伟绩的秦始皇——嬴政早已去世2000多年了,但是,他的伟绩,以及现存的兵马俑留给人们的思考是什么呢?
我想,敢创造历史先河、为国家统一不惧死亡的韬略和勇气,是我们应该吸取和仿效的。
一代伟人嬴政横扫六国、统一中国的非凡气度和魄力仍不失为我们今天克服前进路上的障碍的巨大动力。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富强,没有这种气魄是不行的!
(摘自“中国文化旅游网”,有删节)
导游词是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观光的讲解词。
导游员主要通过导游词导引旅游活动。
导游词主要有知识性、规范性、口语化三个特点。
知识性。
导游词必须有丰富的内容,通过对景区和景点的概况、特点、价值、沿革、轶闻趣事及有关知识的介绍,引人入胜,增加游客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最大的审美享受。
规范性。
导游词的规范性包括内容规范和语言规范两方面。
首先,撰写导游词要正确把握历史、文化的内涵,不能无中生有、胡编乱造,误导游客;其次,语言要准确、健康。
口语化。
导游词是导游员口头讲解给游客听的,是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因此,撰写导游词要注意多用口语词和浅显易懂的书面语词,要避免使用晦涩生僻、音节拗口的词语,而且要多用短句,做到精练流畅,讲起来顺口,听起来轻松。
二、导游词的结构与内容
导游词在结构上一般包括前言、总说、分述、结尾四部分。
前言。
对游客表示欢迎,并交待活动计划、有关事项及联络方式,制造良好
氛围或设置某种悬念,为整个旅游活动做安排和铺垫。
如《长城导游词》的前言:
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希望各位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总说。
用概述方法介绍景点的特色、价值等,使游客对游览地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引发游客兴趣。
如《秦兵马俑导游词》的总说部分,就用简要的语言,介绍了秦兵马俑博物馆的开馆时间及其吸引游客之众之广,并引用法国总统希拉克和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对秦兵马俑的高度评价,说明了秦兵马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使游客产生浓厚的游览兴趣。
分述。
这是导游词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要对各景点逐一加以详细的说明讲解,把景点最具魅力、最为传神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引导游客去欣赏、去品味。
在内容顺序的安排上,应以游览的时间先后或方位为线索,既要分出段落与层次,又要用好过渡语,把各部分内容衔接起来。
结尾。
导游词的结尾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用真诚的告别与祝福用语结束全篇,也可以根据景点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结尾。
如《秦兵马俑游词》的结尾,作者用一个设问句,引出秦始皇横扫六国的气度和魄力,使游客从中吸取了有益的人生哲理并受到巨大的鼓舞。
三、导游词的写作要求
(一)注重挖掘景观的深层内涵
我们所要介绍的景观,一般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大都有许多口头流传的故事或丰富的文学材料。
因此,写作导游词首先要广泛收集材料,经过认真阅读、分析、比较,筛选出优秀的、科学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富有艺术性的精华,而去掉荒诞的、迷信的、毫无意义的糟粕,并适时掺进自己观察得来的人生感悟,能够“推陈出新”。
例如,黄崖关长城的十二寡妇楼,以前更多表现其苦难、节妇的悲剧气氛,现在主要颂扬其忠烈、抗敌的悲壮气概;东陵孝庄太后墓在围墙之外,以前都传说她下嫁多尔衮,不守妇道,是个风流皇后,被逐出家门,现在则还历史本来面目,宣传她对稳定清初政治局面、扶助康熙帝治理国家的功绩。
(二)突出景点的个性特色
导游词一定要突出所描写景点的个性,即充分揭示其本身独有的、不同于其他任何景观的特色。
个性即特色、特点,是独一无二的东西。
个性越鲜明,则旅游资源的价值越高。
自然景观要突出自然特色。
每一个自然景观都有独特的地方,我们要准确地把它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吸引旅游者。
例如,名山各有其个性:
泰山的雄、华山的险、黄山的奇、峨嵋的秀,等等。
我们一定要深刻地挖掘所要描写的对象本身拥有的个性,绝不能停留在泛泛的描述上,如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别有洞天等,太一般化,落入俗套。
对历史文化遗产类的人文资源,则应尽可能保持其原来的风貌,特别是古建筑与古园林,除审美价值外还具有历史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人的审美意识与生活情趣。
如古书院,不必过多描述山门、大雄宝殿、四大天王,等等,这些是每个寺院都有的,虽有微小差别,但对于不是研究佛教艺术的一般旅游者,并不感兴趣。
应着力去发现它在宗教史上、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地方。
(三)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在导游词中,恰当运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