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导练课后作业11 中国建筑的特征.docx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导练课后作业11 中国建筑的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导练课后作业11 中国建筑的特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导练课后作业11中国建筑的特征
第四单元 自然科学小论文
课后作业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________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
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________,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与“西式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
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________,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
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
西式建筑热,对于“先找规划设计,然后从街区历史找卖点,再找投资、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来说,同样适用。
在设计与规划上对西方建筑东施效颦的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
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
( )。
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________,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兼容并蓄 生搬硬套 雕梁画栋 错落有致
B.兼而有之 生搬硬套 金碧辉煌 犬牙交错
C.兼容并蓄 囫囵吞枣 金碧辉煌 错落有致
D.兼而有之 囫囵吞枣 雕梁画栋 犬牙交错
解析:
兼容并蓄:
指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兼而有之:
指同时涉及几种事物,几个方面,也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根据横线后的语境,可知应选“兼容并蓄”。
生搬硬套:
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经验等。
囫囵吞枣:
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句中是说机械地模仿西式建筑,应选“生搬硬套”。
雕梁画栋:
指房屋的华丽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句中是用以修饰“古街古巷”,应用“雕梁画栋”。
错落有致:
参差交错,很有情趣。
犬牙交错:
形容交界处参差不齐,像狗牙那样。
也形容局面错综复杂。
根据语境应选“错落有致”。
故选A。
★★答案★★:
A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的是每个地方的建筑
B.每个地方的建筑,都在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植根
C.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
D.每个地方,都要求建筑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
解析:
句子叙述的对象是建筑,括号里的句子以“建筑”领起更顺畅,据此排除A、D两项。
后文列举不同地方建筑的不同特色,强调的是历史脉络对建筑的影响,故括号里内容应对“自己的历史脉络”加以强调,而B项强调的是“植根”,故应排除。
故选C。
★★答案★★:
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西式建筑热同样适用“先找规划设计,然后从街区历史找卖点,再找投资、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
B.西式建筑热同样适用“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
C.“先找投资,然后从街区历史找卖点,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
D.“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个方面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应是“先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二是主客颠倒,应该是“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
A、C两项语序不当,B项主客颠倒,故选D。
★★答案★★:
D
4.下面是某文化传播公司对安徽西递村的考察报告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西递至今已有960多年的历史,面积差不多13公顷,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都有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碰头,村落以一条竖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以东向为主、向南北伸出的村落街巷系统。
村落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答:
解析:
仔细阅读考察报告中的片段,可发现①“差不多”,相差很少;相近。
为口语,用于考察报告中不够严谨,可改为书面语“近”;②“都有”,表示存在,为口语,用于考察报告中不够严谨,可改为书面语“环”;③“碰头”,会面;短时间地聚会,为口语,用于考察报告中不够严谨,可改为书面语“汇聚”;④“竖向”,为口语,用于考察报告中不够严谨,可改为书面语“纵向”;⑤“伸出”,指张开,伸展。
为口语,用于考察报告中不够严谨,可改为书面语“延伸”。
★★答案★★:
①“差不多”改为“近”;②“都有”改为“环”;③“碰头”改为“汇聚”;④“竖向”改为“纵向”;⑤“伸出”改为“延伸”。
5.根据课文内容及下面的图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不超过100字)
答:
★★答案★★:
房屋建筑的基本格局为四合院形,四合院是由北房、南房及东西厢房四面围合,用卡子墙把房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封闭式院落。
中心有个庭院,有往来、采光、通风的用途。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14-19自然段,完成下面的6-8题。
6.下列有关“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法”在文中指建筑物上的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
B.文章的语法在运用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而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
C.“文法”在文中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和手法,它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们所承认。
D.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中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是使用最大胆的“文法”。
解析:
B项,建筑的“文法”与文章的文法一样,都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答案★★:
B
7.下列对“建筑的‘文章’”的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建筑的“文章”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鸿篇巨制”。
B.建筑的“文章”中,少不了“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这样的“精致小品”。
C.建筑的“文章”中,有纯粹作点缀装饰的“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等秀丽文字。
D.建筑的“文章”中,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也占有一席之地。
解析:
C项,“一面横额、一副对子”喻指建筑中“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而此选项认为它指真正的文章中的文字,而非比喻性的建筑的“文章”。
★★答案★★:
C
8.“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沿用并发展下来的建筑惯例与审美方式。
B.“一定的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
C.“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D.“多样性的表现”既包括建筑中的“拘束性”和“灵活性”,又包括建筑中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解析:
D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历史性”和“时代性”。
★★答案★★:
D
三、课外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①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文化自古就有着根本的区别。
②人与建筑截然分离,是欧洲建筑文化的一个根本性前提。
对欧洲人来说,建筑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
欧洲教堂尽高大深邃之能事,远远超出人的尺度,是神在人间的居室,而神绝非人,所以建筑仍然与人分离。
西方的哲学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其教堂、宫室、竞技场、歌剧院等建筑中难见人与自然的和谐。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大面阔,与自然接触的外墙与窗面积较小。
西方建筑中连有限的花园也造得与自然相对立,它从总体布局到水池、花草、雕塑、花盆以及小品建筑都对称严谨,树木也修剪成几何体型,花卉和灌木则被修剪成地毯状的模纹花坛,如凡尔赛宫中的花园。
这同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截然相反。
③以“天人合一”为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建筑则是以人为主,在这里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建筑随生活而变,以生活为主。
而西方建筑中,人只是旁观者,人与建筑相分离。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观念见于各类建筑。
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这是古民居的特征。
因气候、地形、材料、生态等的不同,建筑也各有特点。
乡镇民居多为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等格局,即使是四合院,也体现出日照、风体、绿化共享的功能,极力与大自然、与人相和谐。
④中西方在建筑文化方面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中国宫殿类建筑十分发达,而西方宗教类建筑十分繁荣,两者强烈的反差反映出建筑文化与其他人类文化一样,也是以人神间的冲突与调和作为其永恒的文化主题的。
⑤中国长久以来以“人”的观念为中心,而西方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
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
中国人信教也信神,但又总是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崇拜,去尊重。
西方则不然,一部建筑史其实就是一部神庙和教堂的历史。
虽然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而西方建筑以“神”为中心,但在这两类文化的价值观念中,“神”都是永恒的,“人”都是暂时的。
正因如此,中国建筑发展了木结构材料,而西方建筑发展了石结构材料。
石结构的长久性与木结构的短暂性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⑥从审美来看,中国古典建筑以木为材,在质感上显得朴素、自然而优美;而以石为材的欧洲古典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阳刚十足。
因此,以木为材的中国建筑比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更具有可人的生命情调;比较起来,冰冷的石材会使建筑与人的关系显得略微有些紧张。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西方建筑呈现出人与建筑的“分离”或“融合”的迥异特征,不同的建筑文化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的影响。
B.在面对自然时,不同于西方把建筑看作征服自然的手段与方式,中国建筑努力融渗在自然中,与自然对话。
C.对于欧洲人来说,建筑或只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建筑与生活一体,彰显“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
D.人神之间的冲突和调和作为一种永恒的文化主题,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中只表现在宫殿类建筑和宗教类建筑的各自繁荣。
解析:
D项,表述绝对,选项中“只”不对,选项所说的应是表现之一。
文中提及的表现还有,中国建筑发展了木结构材料,而西方建筑发展了石结构材料。
故选D。
★★答案★★:
D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立足比较的思路,采用总分的结构,从三个大的方面谈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的差别。
B.文章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第一个差别时,概括了西方古典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各自的一些共性特点,通过对比来突出二者在文化观念上的差异。
C.本文的一大特色是用哲学思想和文化命题来作为支撑论点的依据,这样做可以增添文本的文化内涵,使说理更有深度。
D.本文反复强调和重点论证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哪怕是宫殿类建筑也体现出人本特色。
解析:
A项,“从三个大的方面谈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的差别。
”错,文章是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谈中西建筑文化的区别:
人与建筑是否截然分离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关系亲疏的差异;以人还是以神为中心的文化观念的差异。
故选A。
★★答案★★:
A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的教堂、歌剧院等建筑具有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等特点,而外墙和窗户的面积则相对小得多,这是与自然对立的体现。
B.中国古典建筑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多呈现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的格局,体现中国传统哲学“道法自然”的观念。
C.中国宫殿建筑的发达,与中国人把人摆在高于神的地位去尊崇的观念有关,而西方建筑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
D.中西方建筑呈现出质朴和阳刚的不同审美风格,这是以“人”为中心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观念造成的。
解析:
本题中,B项,主体混淆,几种不同格局呈现的主体是“乡镇民居”,而非“中国古典建筑”。
C项,“与中国人把人摆在高于神的地位去尊崇的观念有关”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中国人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尊崇。
D项,强加因果,以“人”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理念不是造成“质朴和阳刚这两种不同审美风格”的原因,不同价值观念是造成中西方建筑分别使用木结构材料和石结构材料的原因,而质朴和阳刚的不同审美风格是材料特质决定的。
故选A。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