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三中教育集团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9984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8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三中教育集团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三中教育集团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三中教育集团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三中教育集团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三中教育集团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三中教育集团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三中教育集团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三中教育集团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三中教育集团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三中教育集团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三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电视剧所展现的楼房倒塌场面中,有许多“混凝土块”砸在人们身上,请你设想下,制成“混凝土块”的道具的材料用具备怎样的特点?

“混凝土块”的特点是______(选填“密度大”或“密度小”)

2.如图,体温计的量程是___,分度值为___,示数是___℃。

3.唐诗《夜泊枫桥》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大钟受到撞击,产生振动而发出的,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别的。

4.微山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水中的鱼儿来回游动,从物理学角度看“倒影如镜”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

人看到“水中的鱼在游”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

5.舞台表演时,为了制造云雾环绕的效果,往往会使用干冰,利用干冰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云雾。

6.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_____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处减弱噪声.

7.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______(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_____(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8.如图甲、乙是镜头焦距不同的两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分别用它们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景物。

我们可以判定在图中,照片_________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片_____________是用相机乙拍摄的。

9.一桶食用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食用油的密度_____;一瓶氧气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氧气的密度____.(变大/变小/不变)

10.一块质量为20g的冰化成水,质量将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化成水后,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cm3。

[ρ水=1.0×103kg/m3,ρ冰=0.9×103kg/m3]

11.物理是一门注意实验的自然科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用下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

(2)天平是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工具,它有着严格操作步骤。

实验课上,小明未听讲解就操作起来,这场景被老师拍了下来,作为操作错误的案例。

同学们在这张图片里(如图)发现了三处错误,分别是: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二、单选题

12.关于教室内涉及到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内的温度约为50℃B.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C.一张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300gD.老师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为10s

13.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丽是近视眼,应利用凹透镜矫正

B.小丽是远视眼,应利用凹透镜矫正

C.小朋是近视眼,应利用凸透镜矫正

D.小丽的眼睛视力正常

14.下图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1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cm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5cmB.7cmC.11cmD.14cm

16.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B.人们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放热

C.游泳从河里上岸感觉冷是由于水蒸发吸热,风吹来觉得更冷是由于空气流动快加快了水的蒸发吸热

D.气体打火机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把丁烷气体液化成液态储存在里面的

17.如图1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A.乙,丙,甲B.甲,丙,乙C.甲,乙,丙D.丙,乙,甲

三、多选题

18.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质密度时,通过实验得到了a、b、c三个实心物体的m—V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a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

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19.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可能会造成测得的结果偏大的是()

A.调节平衡时,游码未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B.砝码生锈,导致法码的质量偏大

C.调节平衡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便开始测量

D.测量质量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便开始读数

四、作图题

20.如图所示,请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21.光源A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恰好进过B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在图中作出这条光线的反射路径(要求画出相应的作图辅助线).

五、简答题

22.十二月末的一个夜晚,毕节下了一场小雨,早晨小明和小东一起上学,他们发现地上的积水已经结冰了,小明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而小东却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以下。

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

请写出理由。

(已知此时水的凝固点为0℃)

六、实验题

2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选填“快”或“慢”).

(4)图象中DE段是_____过程.

24.张华和向学到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利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

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______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______,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右”或“右”)调节;

(2)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______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______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______g/c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是______的,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选項“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

为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______;

(5)在

(1)的基础上,将______与______交换,在光屏上可得到______的像,这一现象说明折射光路是______的。

七、计算题

26.现有一空瓶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800g,若用该空瓶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为900g,求:

(1)该瓶装满水后水的体积;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27.将一钢球放入盛有100mL水的量筒中,水上升到160mL处。

又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234g。

(1)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3)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那么钢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ρ钢=7.8⨯103kg/m3)

参考答案

1.密度小

【详解】

根据密度公式

用作道具的混凝土块和真实的混凝土块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小,质量越小,对人产生的伤害越小,所以采用密度小的泡沫之类的物质。

2.35℃~42℃0.1℃37.6

【详解】

[1]体温计上最小示数、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2]1℃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1℃,所以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3]液柱最末端在37℃后面6个小格处,示数为

37℃+6×0.1℃=37.6℃。

3.空气音色

【详解】

[1]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大钟受到撞击,产生振动而发出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2]因为大钟发声材料与其它发声结构不同,所以会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客船上的人能辨别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别的。

4.反射折射

【详解】

[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岸边景物反射的光照到水面上,经水面反射而形成倒影,因此,“倒影如镜”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人和鱼分别处在两种介质中,来自鱼的光线斜射到水面,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们便看到了水中的“鱼”,人眼总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认为鱼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由于光的折射,看到比实际位置高的鱼的虚像,所以人看到水中的鱼在游,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5.升华液化

【详解】

[1][2]舞台上撒干冰,常温常压下,干冰可以迅速的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云雾效果。

6.响度声源

【详解】

在此题中的轻声和大声说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指的是响度;图中“请不要大声喧哗”的标志牌,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7.内外

【详解】

[1]冬季,房间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2]夏季,外界水蒸气温度较高,汽车开空调时玻璃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8.AB

【解析】用照相机照相时,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物距相对越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则像距越大,像越大;比较照片A、B,照片A像大,像距大,所以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片B像小,像距小,所以是用相机乙拍摄的。

点睛:

在调焦的照相机中,不改变物距时,改变凸透镜的焦距,物距相对变化,像距变化,像的大小变化;

9.不变变小

【详解】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质量改变,密度不变.一瓶氧气用去一半后,质量变小,体积不变,所以剩下的氧气密度变小.

10.不变20

【解析】

【分析】

知道冰的体积和冰的密度,利用m=ρV求冰的质量,而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可知化成水水的质量;再利用V=

求水的体积;

【详解】

冰化成水,状态改变,物质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因为ρ=

所以水的体积为V水=

=20cm3。

11.1mm3.30cm物码倒置用手拿砝码加减砝码时调动游码

【详解】

(1)[1][2]用下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每大格中有10个小格,则分度值为0.1cm,即1mm,所测铅笔的左端与刻度尺的2.00cm对齐,右端与5.30cm对齐,则其长度为

L=5.30cm-2.00cm=3.30cm

(2)[3][4][5]三处错误分别是:

物码倒置,用手拿砝码,加减砝码时调动游码。

12.B

【详解】

A.室温在大约20℃左右,故A不正确;

B.教室的门比人高些,大约2m,说法正确;

C.一份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8g,B不正确;

D.老师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为1s,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3.A

【详解】

由图可知,物体成像在了视网膜的前面,这是近视眼的特征;近视眼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如果要让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将光线发散些;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利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4.B

【详解】

A.整个图象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甲种物质为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错误;

B.整个图象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乙种物质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B正确.

C.整个图象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丙种物质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错误;

D.整个图象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所以丁种物质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错误.

15.C

【详解】

当烛焰离透镜12cm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

所以

当烛焰离透镜7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即

综上所述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6.B

【解析】

【详解】

A、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上升;液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下降,液柱的高低变化与温度有关,我们就是以此来测量温度的,所以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们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固态干冰直接变为气体的二氧化碳,是升华,吸收热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游泳从河里上岸附着在身上的水蒸发,会从人身吸收热量,有风时加快了水表面的空气流速,会加快蒸发,加快吸热,人会感到更冷,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气体打火机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把丁烷气体液化成液态储存在里面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7.A

【详解】

在图2中取相同质量的三种液体,可知甲的体积最小,丙的体积最大,所以可知三个杯子的顺序为乙,丙,甲,应选A.

18.AB

【详解】

由图象可知,当体积为

则a的质量为3.5g,b的质量为2g,c的质量是1g,由

A.a物质的密度最大,故A正确;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因为

故B正确;

C.a的密度是c的密度的3.5倍,故C错误;

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与质量无关,故D错误。

故选AB。

19.ACD

【详解】

A.游码未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说明一开始就有了一定的示数,而这部分示数最终会计算在测量的结果之内,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大,故A符合题意;

B.生锈的砝码会使其质量变大,就必须少添加或少移动游码的位置,从而使最终的读数变小,测量值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指针偏向左侧,说明一开始右侧的质量就偏小,而这一部分质量必须通过多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来补充,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大,故C符合题意;

D.测量质量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便开始读数,右盘质量大,使测得质量偏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20.

【详解】

如图中由S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经过焦点入射到凸透镜上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

【点睛】

涉及凸透镜的作图,应牢记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在画图中灵活运用,像这一类的作图即可迎刃而解。

21.

【详解】

要使光源A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恰好进过B点,我们可以先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征作出光源A点在镜面中的像点A’,则进过B点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会经过A’点,连接A’B即可作出反射光线,再连接A到入射点即可,如图:

22.见解析

【详解】

水凝固成冰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二是能够不断放热,只有气温降到0℃以下水才能够向外放热,才会凝固,因此小东的说法正确。

23.B38晶体吸收固液共存50慢沸腾

【详解】

(1)A是俯视会使读数偏大,C是仰视会使读数偏小,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38℃.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

(2)物质熔化时,把试管取出,物质停止熔化,放回烧杯物质继续熔化,可见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3)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物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50℃.

物质是固态时,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28℃(48℃﹣20℃=28℃).物质是液态时,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40℃(90℃﹣50℃=40℃).所以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慢.

(4)如图,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DE段是物质的沸腾过程.

24.水平台零刻线处右62203.1不变

【详解】

(1)[1]若天平在水平桌面上,则托盘天平的水平杆左右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若倾斜,则托盘天平的水平杆左右力和力臂的乘积不相等,造成误差,倾斜越大,误差越大。

所以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调节天平平衡前,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若未归零,则读数时造成测量值偏大的结果。

[3]图中指针偏左,说明左边重,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4]天平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为60g,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为2g,左盘中物体的质量为

[5]零件的体积是利用排水法来测量的,量筒中水的体积为60mL,量筒中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80mL,金属块的体积为

[6]金属块的密度

(3)[7]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零件磨损后,质量和体积减小,但这种金属块的材料不变,密度是不变的。

25.倒立缩小照相机D近视眼镜向上移动光屏蜡烛光屏倒立放大可逆

【详解】

(1)[1][2]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2)[3]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来自蜡烛的光经凸透镜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成像是完整的,只是会聚的光线少了,像变暗,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4]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像向右移动,即像比原先延迟了成像,根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应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凹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4)[5]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向下移动,烛焰在主光轴下面且距离主光轴越来越远,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则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者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5)[6][7][8]在

(1)的基础上,将蜡烛与光屏交换,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9]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26.

(1)600cm3

(2)1.17g/cm3

【详解】

(1)水的质量:

根据

可得,瓶子的容积:

(2)液体的质量:

答:

(1)该瓶装满水后水的体积是600cm3;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1.17g/cm3。

27.

(1)空心的;

(2)

;(3)264g

【详解】

(1)由题意可知,钢球的体积为

则钢球的密度为

由于钢球的密度小于钢的密度,则钢球是空心的。

(2)设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空,则

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3)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那么钢球的总质量为

答:

(1)此钢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体积是

(3)钢球的总质量为264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