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案模板表格.docx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案模板表格.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
初中教案模板表格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表格
【篇1: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设计
a、大于600n重的物体b、小于600n重的物体c、等于600n重的物体d、无法确定
6、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他重多少?
如果要把他抱起来,你所用的力至少是多少牛?
(g=10n/kg)
7、当你紧靠墙站立时,向前抬起一只脚,你会。
做做看,把前面的空填上,然后把你分析的原因写在下面原因:
。
能力提高
8、小红在家设计制作了一个仪器,竖直的木板与底板相互垂直,在竖直木板的上部o点钉一钉子,在钉子上系一根细绳,绳子的下端吊一小石子。
回答:
这个仪器的可能用处是什么?
为了方便使用,请你帮她作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画草图,并作必要的文字叙述。
)
9.请同学们以“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为题写一篇小文章。
课后延伸学案:
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b.只有跟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
c.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d.只有竖直悬挂着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上抛出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b.汽车在坡路上下行,受到的重力是垂直于坡面的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地面附近的物体在没有受到支持的时候,要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3.一个中学生的体重最接近()
a.5nb.50nc.500nd.5000n
4.下列关于“g=9.8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1kg物体的质量是9.8nb.1kg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c.重lkg物体的质量是9.8nd.9.8kg的物体重1n5.掉在地上的乒乓球会向上弹起,在乒乓球向上弹起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乒乓球()
a.不受力b.只受重力c.受到重力和弹力d.只受弹力
6.在空中飞行的子弹沿曲线很快落回地面,则子弹在此过程中受到的重力方向是()
a.子弹的飞行方向b.始终竖直向下c.始终垂直于地面向下d.以上都不对
7.足球前锋队员面对已封住角度的守门员,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进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面后,使其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a.前锋队员b.守门员c.地球d.足球
【篇2: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第二届全省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大赛
教学设计参赛作品
20xx年3月27日1
第3节重力
一、课前准备
下落物体视频、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重锤线、钩码(1盒)、三角板、坐标纸、铅笔、细线、橡皮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会由质量计算重力大小。
2、认识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心”的含义。
3、知道重力是因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牛顿关于“地球吸引月球”的理论思想,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认识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3、通过“重锤实验”“找重心实验”理解并感受重力的方向与作用点---重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认识“质量”与“重力”关系。
2、通过对重力产生的原因的探究,了解牛顿的贡献,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的意识,树立探究太空奥秘的理想和信念。
三、教学重点1、掌握重力的“三要素”。
2、能进行重力大小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1、重力的方向。
2、重心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1、导学内容:
播放视频:
石往山下滚,水往低处流,雨从空中下落,月球围绕地球转,抛物下落。
演示系绳橡皮圆周运动,撒手后运动情况。
问题:
以上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万有引力?
谁发现万有引力?
什么是重力,用什么表示?
物体只要在什么附近就会受到重力?
2、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引发思考;
阅读教材,p9导读与p12重力由来,回答问题。
3、设计意图: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1、导学内容:
托起不同的钩码,感受它对手的压力,提出问题,猜想质量与重力之间有何联系?
分组2
以m为横轴,g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点绘图像,计算g/m,小结g=9.8n/kg.总结重力公式。
2、学生活动:
学生感受后回答,质量大的钩码对手的压力越大,说明重力越大。
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测力计测量相应钩码重力,利用直尺铅笔描点、作图,分析规律;
填入表格并计算比值,总结g=mg。
(一次函数类型)
3、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学会正确的探究规律、方法、步骤和基本操作思想,引导学生建立理论来源于实践,规律就在身边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分析归纳,理解应用1、导学内容:
p11,先阅读后例题解析,分析小结整理过程;
重力的方向;
解决用什么工具确定竖直向下的方向?
平面是否水平?
我国与美国重力的方向是同向吗?
有何规律?
p12,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重心在哪里?
2、学生活动:
学生即时解答例题,板书解析;
学生阅读重力方向与重心部分内容,回答问题,学生小组讨论重力的方向应用及规律。
学生寻找规则物体重心。
3、设计意图:
熟悉公式,规范解题步骤;
理解力与重力关系,掌握重力三要素;
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六、课堂训练
1.下列分析哪些是正确的?
a.物体被抛出后总要落到地面,是重力作用的结果b.篮球拍到地板上有弹起,是重力作用的结果c.地球上各地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均指向地心
d.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很远后,可认为不受地球的重力了。
2.关于物体重心,下述正确的是?
a.物体上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都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b.一个均匀铁环,它没有重心
c.篮球打足气后,它的重心也在球心处3题图d.向一个杯子中慢慢地加水,杯子和水的重心会越来越高。
3.某同学用弹簧秤称一盒牛奶,示数如图,则这盒牛奶的质量有多大?
(g=10n/kg)4.某同学的“体重”(质量)为50kg,则他的重力是多少牛顿?
当他乘坐飞船,离地球较远时,质量是多少千克?
(地面附近g=10n/kg)
七、课堂小结关于重力
(一)重力产生的原因——万有引力
(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g=10n/kg(三)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1、方向竖直向下2、重心(四)实验方法——图像法
八、课下作业:
p14,动手动脑学物理1----5.3
【篇3: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
第三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4、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重难点的突破:
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是弄清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关键。
对于重力的方向,通过重垂线来掌握。
至于重心可通过小演示实验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画面:
壮美的瀑布、下落的苹果。
问:
由这两幅图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
问:
瀑布为什么往下流呢?
苹果为什么往下落呢?
(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
学生可以想到:
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接下来师生一起认识万有引力、重力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
(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情况。
)
至此板书今天的课题(13、2重力)。
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问:
重力是一种力,根据已有知识,我们应从几方面来学习它呢?
学生会回答:
大小、方向、作用点。
给出两袋沙土,让学生掂一下,看哪一袋重。
(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
问:
为什么看上去多的那一袋重呢?
引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问:
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
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对于探究我们这样组织:
1、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
2、与学生分析在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相等。
3、学生探究,并记录每次物体的质量及相应的重力。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5、板书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指明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
说明g的取值情况。
探究结束后,及时跟踪练习,以便掌握学生的应用情况。
三、重力的方向、重心问:
根据大家的经验,重力的方向如何?
(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学生会回答:
向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们可做这样的展示:
取一重垂线,当其静止时,指明此时重垂线的方向即为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应是“竖直向下”。
通过组织学生检查黑板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认识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做一小练习:
作出斜面上静止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
(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
在讲解该题的基础上,指出:
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就好像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重力。
如果在物体的重心下方有个支点,它就可以支起整个物体。
让学生用手指支起自己的笔、刻度尺等,加深对重心的认识。
问: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通过作自行车轮胎的重力的示意图,指出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四、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互做补充。
五、当堂检测
1、如果没有了重力,下列哪种现象在伦敦奥运会上不会出现()a.举重运动员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重物b.足球踢起来以后不会回到地面
c.跳高运动员跳起来就不能下来了d.拳击比赛打到身上也不会痛了2、重600n的物体可能是()
a.一头牛b.一个成年人c.一本书d.一只鸡
3、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abcd
4、如图所示,画出足球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5、如图所示,均匀金属圆环被吊在空中,请画出金属圆环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表格式教案
【篇1: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12
教师引导提升理解,在交流的进程中渗透知识点的学习。
老
四、整体感知。
师可以带动学生一起朗读全
文。
学生朗读,学生初步了
解这是一首大气磅礴、风流豪壮的作品,并带着这样的认识进入初步感知阶段,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标出生字读音,弄懂词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展示朗读的成果。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出理由。
这个环节设计并没有播放录音或范读,主要是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理解,在交流的进程中渗透知识点的学习。
老师这时可以带动学生一起朗读全文。
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
播放录音或范读,用多媒体出示《沁园春雪》相关背景图片,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
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
五、诵读体验。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
象思维能力。
六、鉴赏
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力求让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中绽放出思维的火花,从而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
培养学生的品味鉴赏能力,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用《沁园春雪》妙就妙在---的句式,从“修辞巧妙、动静结合、用词准确”等方面入手。
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谈感受,
5、质疑提升。
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
七、质疑提升。
习。
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问题要有梯度,使学生
学生质疑,合作探究,跳起来能摘到果子
师生共同学习。
。
学生对词的理解
也可以是学生当堂提出
和认识大大加深
了,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
34
板书设计:
上阕:
北方雪景望惟余、顿失、银蛇、蜡象(具体)
(写景抒情)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
引过渡(抒情)
下阕:
评古论今惜否定(议论)
(议论抒情)数看今朝歌颂(抒情、议论)
板书简洁,思路清晰,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四、效果分析:
(1)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词中评说的这几位应该算得上是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历史上的英雄,他们都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
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委婉批评对后文写“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作用是教读的难点,学生不能确切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
他们疏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甚少,个人的才能也频有欠缺,作者用形象的文学语言对这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加以委婉的批判。
从而肯定了今天的无产阶级、今天的人民大众,他们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同时,这种批评也是自己开创未来的一种自信、一种自励、一种抱负。
(2)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
诵读的节奏把握不够准确,不能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词的上阕诗人写“山”与“原”时写道“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为什么要赋予静止的“山”和“原”以动态?
对此学生可能理解有误。
最好引导学生通过诗画结合,发挥联想、想象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作用。
八、反思和总结5
【篇2: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表格式教案】
2526272829
【篇3:
《春》表格式教案】
梅城中学课堂教学设计梅城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表格式教案
【篇1: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表格教案1】
马家砭中学教学设计
【篇2:
20xx年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123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4.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
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
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通过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三、方法的训练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四、过程与方法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五、重点、难点分析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67
【篇3: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初中生物】
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教案带表格模板(共12篇)
初中体育课电子表格教案模板(共12篇)
表格式初中地理教案设计模板(共9篇)
高中表格式音乐教案模板(共3篇)
初中生物教案图表模板下载(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