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各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3654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三各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物必修三各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物必修三各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物必修三各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物必修三各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三各单元.docx

《生物必修三各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三各单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必修三各单元.docx

生物必修三各单元

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2.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B.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C.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

D.产生抗体的细胞是T细胞

3.下列与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既有水的生成,又有水的分解

B.人体由于花粉过敏,会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降低,水分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水肿

C.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

D.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来实现的,其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4.如右下图,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A.在BD范围内

B.在OA范围内

C.在BC范围内

D.在BA范围内

5.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解释是()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

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

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

6.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

A.芽能发育成枝条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D.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

7.梨树上一个没有成熟的梨被虫蛀了,结果这个梨长不大。

分析该梨被蛀的部位最可能是正在形成的()

A.果皮B.果柄C.果肉D.种子

8.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9.若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属于()

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D.非特导性免疫

10.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B.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

C.寒冷环境和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都是神经—体液调节D.寒冷环境和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都只是神经调节

11.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

12.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13.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耗量最少,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禽类、蛋类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猪肉等家畜肉类为主

1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

二、非选择题

1.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_______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_________形式储存在地层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___的形式循环。

 

(5)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__________。

2.右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请回答:

(1)甲和乙所代表的腺体名称分别是、,激素B的名称是。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 。

(3)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

激素调节的作用途径是通过运输。

3.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

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

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即(填“高”或“低”)__________浓度促进生长,__________浓度抑制生长。

(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____________左右(用字母表示)。

(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

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

2.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浆蛋白B.葡萄糖C.钙离子D.呼吸酶

3.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或传递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D.细胞体→树突→轴突

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6.右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7.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抗体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

B.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8.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再由B细胞呈递给T细胞

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A.

B.

C.

D.

9.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

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

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

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

10.吲哚乙酸是()

A.植物生长素B.垂体生长素

C.性激素D.脑激素

11.校园里种植的杉树,主干粗壮,生长旺盛,而侧枝很细弱,主要原因是由于()

A.侧芽缺乏生长素B.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少

C.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D.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过多

12.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13.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

1.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表示人体的三大系统依次为。

(2)体内细胞只有通过[]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图中d与细胞外液的关系是。

2.下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国力的根本是人才。

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结构F的数量将。

(2)健康是个永恒的主题。

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之一是适当进食些含磷脂丰富的食物(如卵黄、脑),神经细胞因具较多,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不仅磷脂丰富,且使其与功能相适应。

(3)生命是一个信息交换器。

在典型的反射弧中,若图中E为神经细胞,内环境中的D_____________发挥作用后很快被酶分解,否则会使E发生效应,通常D只能由B、C处而非A处合成,只能作用于E细胞(神经、肌肉和腺体),正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效应T细胞只能作用于_________一样,其根本原因是。

 

3.已知下面是人体血糖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正常情况下,发生①变化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发生④变化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

(2)A激素和B激素在生理效应上呈关系,A激素的靶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图可以看出对A激素的分泌有影响的因素有:

(填号码)。

4.下图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抗体,请回答:

(1)该细胞为__________细胞,它是由______________分化而来的。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它能消灭。

抗体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用标号)。

抗体的分泌过程说明细胞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并以[]_________的形式转变的。

(3)在抗体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由[]_______________提供的能量。

5.关于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由来已久,请根据下列事实回答有关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就有科学家认为,生长素(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是造成向光性的原因。

那么,这种分布不均,是由于单侧光破坏了向光侧的IAA造成的,还是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重新分配造成的呢?

有人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在A、B、C、D四个实验中,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并不会破坏向光侧的IAA;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

由此可以形成推论:

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由于。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问题上又获得了新的进展。

他们用更精密的方法测定了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的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IAA的含量,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

植物

IAA分布(%)

向光侧

背光侧

A

50.0

50.0

B

50.2

49.8

C

50.1

49.9

D

49.5

50.5

同时,他们还发现这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浓度明显高于背光一侧。

根据上述两个事实推测,就这几种植物而言,其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而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新的推论:

植物向光性的产生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内环境概念要素的是()

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B.H2O、Na+

C.C6H12O6、尿素D.血红蛋白、氧化酶

3.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B.内环境的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血浆   组织液→淋巴→血浆

C.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D.细胞可直接在内环境中获取营养

5.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

6.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8.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渗透压下降

C.糖尿病D.细胞代谢紊乱

9.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血浆中含有H2CO3、NaHCO3等缓冲剂,它的pH才能正常

B.内环境体温调节受到下丘脑控制

C.剧烈运动积累了乳酸、碳酸,肌肉感到酸胀,并随排尿使这些物质排出而使症状消失

D.血浆中缺少蛋白质引起组织水肿

10.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C.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严重影响

D.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二、非选择题

1.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体液的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以上B、C、D构成____________。

(3)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________作用。

2.如右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据图回答:

(1)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

(2)②的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章种群和群落

一、选择题

1.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

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A.初生演替B.生物入侵C.生物进化D.竞争

2.某同学在对一块5000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点,每个样点4m2,发现5个样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

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A.15000B.16250C.17500D.70000

3.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

5.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关于其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

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

C.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会保持稳定

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6.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A.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

C.种群死亡率超过10%D.种群结构太复杂

7.下图A、B为两个国家的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根据此图回答,哪一个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

8.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条最不可能发生()

A.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断变化

B.开始时物种数目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在初始阶段之后,群落中生物物种的总量下降

D.无生命的有机物总量增多

9.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10.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条件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初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

A.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

C.地衣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D.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

11.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下表。

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年龄期

个体数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12.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13.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年数

物种数量

植物类别

1

4

15

25

40

草本

28

27

26

30

34

灌木

0

3

4

12

19

乔木

0

0

0

14

23

总计

28

30

30

56

76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

用能力提高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14.下列属于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二、非选择题

1.20世纪50年代,有人将水葫芦带到非洲的刚果盆地,三年后,水葫芦征服了所有水生植物,反客为主,在刚果河上游1500公里的河道上蔓延,阻塞了航道。

为了消灭水葫芦,当地政府花费巨资,沿河喷洒除草剂,但不到半个月,水葫芦又迅速生长起来。

最后是请来了海牛,一条海牛每天能吃掉40多平方米的水葫芦,于是河道畅通了,刚果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请回答:

(1)水葫芦与其他水生植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2)水葫芦在刚果之所以能战胜所有对手,并在河道上蔓延是因为

(3)通过上述例子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4)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分别用除草剂和海牛消除水葫芦的效果及其影响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仔细阅读以下事例,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事例一:

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8.35%,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的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

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

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事例三:

目前云南昆明滇池中水葫芦(又名凤眼莲,为水生直立和漂浮草本,繁殖迅速)疯狂扩散,覆盖水面,遮住阳光,耗去水中氧,使许多鱼类死亡。

加之蓝藻大量繁殖,导致滇池部分水域水质黏稠,发黑发臭。

事例四:

据国家林业局发布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1)从以上事例中可以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在草原地区,从防止草原群落的演替的角度出发,应如何合理利用草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