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的古今异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3340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中石兽的古今异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河中石兽的古今异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河中石兽的古今异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河中石兽的古今异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河中石兽的古今异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中石兽的古今异义.docx

《河中石兽的古今异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中石兽的古今异义.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中石兽的古今异义.docx

河中石兽的古今异义

河中石兽的古今异义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数小舟,曳(yâ)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â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â)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人。

(3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棹  曳  湮  啮  溯  臆

  3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阅:

      棹:

      曳:

      湮:

      啮:

      但:

  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众服为确论。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寻十余里,无迹。

  B.众服为确论。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D.竟不可得。

  7、翻译下列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

  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

  B、棹数小舟

  C、一寺临河干

  D、遂反溯流逆上矣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河中石兽》答案1、《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清  2、略

  3、河水的下游;顺流而下;

  埋没在河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河的上游;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遂反溯流逆上矣。

4、经历船桨,这里意为划、摇    拖着埋没本义是咬,这里是冲击的意思只,仅仅5、被  认为成为6、B7、翻译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深层原因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地推断吗?

8、指讲学家所说的话代石兽9、

  C  B10、C11、D12、

  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原句: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2

  流光岭中学

  课题课型新授河中石兽主备人

  七

  年级

  语文

  课

  导学案(2016年3月版)

  姓名___________

  时第2课时学期总序号37

  班级

  杨和平审核人赵辉

  1、熟读课文,理清故事层次,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说明的道理。

导学目标2、理解课文中人物捞石兽所用的方法不成功或者成功的原因。

3、明确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能抓住富有特色的字、词分析人物性格。

  重点难点

  明确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能抓住富有特色的字、词分析人物性格。

理解课文中人物捞石兽所用的方法不成功或者成功的原因。

1、熟读课文,注意语调、停顿、语气,试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以为顺流下矣3、翻译下列句子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与反馈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课堂活动设计

  导入1、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疑问随笔

  自学交流

  2、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概括各段大意。

  1、故事中主要说了哪几位主要人物?

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

分析一下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2、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展示质疑

  3、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怎样理解这句话?

  3、文中两次写道了笑:

“讲学家闻之笑之”、“老河兵闻之又笑之”,这两次“笑”各有什么含义?

  3、文中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各自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4、课文中所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点拨拓展

  对同一个现象,产生不同的认识,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请你举一个例子,并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总结测评“之”指代1.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不亦颠乎反思)B.棹数小舟D.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1

  河中石兽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一书,这是      所作的一部    小说,全书主要记述      ,其中也有不少    。

  2.本文作者是  朝的    ,字    ,学者,是    的总篡官。

  二.词语积累。

  1.解释重点字词。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

  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

  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

  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

  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

  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

  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

  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

  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

  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

  臆断欤?

..

  2.注音:

  圮  曳  棹  杮  湮  溯

  3.古今异义

  古      今

  干

  阅

  物理

  是

  已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三.理解性默写。

  1.讲学家和老河冰都说到了“        ,        ”,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          ”,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        ,        。

  2.默写出文中讲述道理的句子。

  四.内容点击。

  1.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四种方法?

其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

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

  3.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启发意义?

  5.这篇课文在内容上层层铺垫,情节和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一.1.《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文言笔记狐鬼神怪故事关于考据的文字

  2.清纪昀晓岚《四库全书》

  二.

  1.

  2.      古      今

  干    岸      不潮湿

  阅    经历    阅读

  物理    事物的道理  一门学科

  是    这      表判断的动词

  已    停止

  3.

  4.

  三.已经河中石兽4

  1、本文选自,作者  是  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棹小舟曳铁钯湮啮溯流臆断

  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⑵棹数小舟,曳铁钯⑶湮于沙上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众服为确论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寻十余里,无迹。

  B.众服为确论。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D.竟不可得。

  7、翻译下列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

  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  B.棹数小舟

  C、不亦傎乎  D.遂反溯流逆上矣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河中石兽》答案

  1、《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清2、略3、河水的下游;顺流而下;埋没在河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河的上游;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遂反溯流逆上矣。

4、⑴经历⑵船桨,这里意为划、摇;拖着⑶埋没⑷本义是咬,这里是冲击的意思⑸只5、略

  6、B7、略8、⑴指讲学家所说的话⑵代石兽9、CB10、C11、D12、略13、⑴告诉,对„„说⑵快步走14、⑴前一个“之”,助词,无实义,后一个“之”代禾苗。

⑵代禾苗15、⑴宋国有一个听说自己的禾苗不长而拔禾苗的人。

⑵禾苗已经枯萎了。

16、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

《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实词,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知识:

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说明

  一、作者引入新课

  1、讲一小故事:

    1、倾听有关纪晓岚的故事由作者纪晓岚这位大

  才子的小故事引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有关纪晓岚的儿时的趣事  2、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说明这一“满清第一大学士”  “风流才子”--纪晓岚的故事。

  兴

  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其才  、

  华了。

  3、参照注释,知道有关些必要的文学常识。

趣,从而也掌握一

  2、组织学生讲一讲  《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学常识

  3、引出《阅微草堂笔记》共24卷,记述狐鬼神怪和见闻琐事。

  二、朗读,感知课文

  1、老师范读、领读课文:

学生跟读,反复朗读课文,朗读的停顿和节奏。

读清读顺的基础上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掌握字的读音:

圮棹曳湮等中最重要的手段,

  2、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后学生在自行朗读,复述课文中所讲故事。

  课文讲述了寻找两座掉入水中的石兽的故事。

  三、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1、引领、点拨学生扫清课文的字词理解障碍。

  先自己参照书下注释,边读边对照注释翻译,遇到问题及时做标记。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疑难

  2、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后分小组讨论:

问题,降低难度,

  试翻译课文,弄懂大意。

  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拿到小组内来进而培养学生这种

  讨论解决。

阅读浅近的文言文

  关键词:

的能力。

  古今异义词:

干阅已

  ①圮:

坍塌  ②曳:

牵引  ③湮:

埋没„„  3、课堂交流,资源共享。

再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

  想法。

  四、积累文言字词

  以考试的形式,积累文言有问有答的:

  字词的解释掌握:

的情况下,增置此在课堂有剩余时间

  选派一学生为主考官啮:

咬,这里指沙子被水的反作用力环节,使学生对课提出问题,同学回答  冲刷。

上所学的知识进行

  溯:

逆流而上。

巩固,强化训练.

  „„

  课后作业:

  A、B级学生继续认真阅读课文,写一篇小短文,说明能够在上游找到石兽的道理。

  C级学生抄写并翻译课文。

古诗河中石兽练习填空

  《泊秦淮》

  1.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

  2.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

  。

  3.烟笼寒水月笼沙,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

  。

  2.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

  ,

  3.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

  。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①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

  ②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①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

  ②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

  ③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

  ④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

            。

  《观书有感》

  ①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

  新知的句子是:

          ,          。

  ②运用比喻的方法作比书及书中内容的句子是:

  ③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

  有些松懈了。

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

  一、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

请根据文意,用

  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三、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1.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

  断其在        ,理由是“                  ”;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B.二石兽并沉焉

  C.竟不可得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  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③不同

  5.翻译句子

  A.寻十余里,无迹。

  B.众服为确论。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D.竟不可得。

  6.分析最后一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古诗_河中石兽练习填空

  《泊秦淮》

  1.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

  2.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

  。

  3.烟笼寒水月笼沙,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

  。

  2.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

  ,

  3.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

  。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①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

  ②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①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

  ②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

  ③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

  ④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

            。

  《观书有感》

  ①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

  新知的句子是:

          ,          。

  ②运用比喻的方法作比书及书中内容的句子是:

  ③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

  有些松懈了。

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

  一、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

请根据文意,用

  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三、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1.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

  断其在        ,理由是“                  ”;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B.二石兽并沉焉

  C.竟不可得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  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③不同

  5.翻译句子

  A.寻十余里,无迹。

  B.众服为确论。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D.竟不可得。

  6.分析最后一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25河中石兽

  25、《河中石兽》导学案——总课时

  设计人:

高新利审核人:

兰爱萍

  【学习目标】

  1.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

  2.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重点】

  1.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2.寻找石狮的不同方式及其理由、结果。

  3.对讲学家和老河兵的认识、评价。

  【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搜集作者生平资料和故事,了解《阅微草堂笔记》。

  小资料:

纪昀是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24岁便中进士,31岁已成为翰林院大学士。

其渊博的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官至礼部尚书。

其作品与其渊博的学识一样,涉猎广泛,内容杂博,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

在他的作品中,纪昀记录了许多他的亲身经历,详述了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的一切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预习检测】

  一、填空

  1.

  2.

  3.用文中的句子写出

  4.僧募金重修5.棹数小舟

  6.曳铁把7.是非木柿

  8.湮于沙上9.不亦颠乎

  10.啮沙为坎穴11.可据理臆断

  三、翻译下列句子

  12.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13.尔辈不能究物理。

  14.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第93页

  坞墙二中语文组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15.„„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6.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自主学习】

  比较文中的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狮的位置、理由及结果。

  试分析三人寻找石狮的方法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

  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提示:

寺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