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浙江语文9+1联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2780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浙江语文9+1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0浙江语文9+1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0浙江语文9+1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0浙江语文9+1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0浙江语文9+1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浙江语文9+1联考.docx

《10浙江语文9+1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浙江语文9+1联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浙江语文9+1联考.docx

10浙江语文9+1联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骑行沿途的雪山不多,达则错的北面则是一排山路逶(wēi)迤的无名雪山,蓝色的湖水有了白色的雪山依托,更加妩(wǔ)媚迷人,湖水与雪山遥相辉印,何尝不是人间仙境。

B.汉武帝曾召(zhāo)集各地的文学家,为他所用:

枚乘文思敏捷,倚马可待,曾创作赋一千余篇,但鲜(xiǎn)有存世;司马相如要历时数月才能写成一篇,至今仍在流传。

C.人们对古典诗词的喜爱,是一脉相成的,《中国诗词大会》正是暗合了社会中潜(qián)藏着的文化需求,将电视节目和诗词文化相结合,才成为了所谓的荧(yín)屏清流”。

D.也许,八百年前,它们曾以绮(qǐ〕丽的金黄色树冠庇荫过征战边塞的将士,如今,它虽被经年的风沙剥蚀,躯体也被撕裂,仍铁骨铮铮(zhēng),傲然挺立,像是在叩问苍天。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题(5分)

(甲)“鸢飞鱼跃,道无不在”’渺渺浩宇,呈现出纷繁丰富的生命面貌和夺在形式,这是宇宙最深邃的秘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生成了相互依存的万美生命,这琳琅满目的生命形态,又构成了宇宙自身的生命。

(乙)生命的宇宙,也是一切生命之母,宇宙就是为生成生命而出现的吗?

如果没有生命,有什么能感知宇宙的存在呢?

(丙〕东方的先哲把对一切生命的关怀,保护和尊重称为“至善”,西方的哲人则把这叫做“绝对伦理”。

在大千世界如许的生命存在中,我们只是有幸成为其中有智慧的一种,这智慧也是宇宙这个“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赐予就是要让我们能够感悟万类生命都是同等神圣的,让我们懂得“至

善”,尊崇“绝对伦理”,心中时刻蕴存着对生命的敬畏。

2.文段中的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深邃B.琳琅满目C.如许D.只是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雅加达亚运会男篮决赛,中国队与老对手伊朗队上演冠军争夺,中国男篮在次节最多落后16分的情况下绝地反击,实现大逆转,时隔八年重返亚洲之巅

B.据公开报道显示,目前海南、福建、宁夏等13省的机构改革方案已获中央批复同意,总体与中央保持一致又不乏地方特色的省级机构改革的大幕陆续拉开。

C.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让浙江省得以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推动传统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制造方向改造提升,从而振兴传统实体经济。

D.在用户隐私保护和信息搜集之间,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应该是信息采集应在用户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严守必要原则与最少够用原则,否则信息采集难免走向某一极端。

5.以下图表是从人的成长角度对19世纪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写下的“儿童是成人之父”这一诗句的解释。

请把这个图表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5分)

北京晩报《五色土》副刊调查指出,春节对于部分人而言变得可有可无。

记者在人群聚集的北京站、北京西沾等地区以及大中学校,就“你最喜欢过什么节日”这一问题对人们进行了随机采访大多回答是圣诞节、情人节这一类的西方节日。

古往今来,过年一直都是中国人一年里最大的期待。

舂节这个词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也有着格外厚重的含义。

可近些年,这一观念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春节保卫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

眼下,一方面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热闹非凡,一方面却是中华传统春节的热闹劲儿越来越淡。

年还在,年味儿没了,如今很多中国人都有这种感觉。

倘若有一天,年轻人对圣诞节的喜爱全面超越了春节,才真正去拯救春节,可能就太晚了。

(1)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3分)

(2)春节写春联是中华民族一大传统。

请根据下联,补写出这副春联的上联。

(2分)

上联下联:

神犬守宅迎新春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材料一:

随着消费者对购物体验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传统的“消费产品”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消费情景”则是数字时代的另一个核心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用户价值公式发生了改变,从用户价值=价格-选择性+便利性的等式演变成:

用户价值一价格(升级)艹选择性(升级)+便利性(升级)+把控+体验。

对于体验重视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未来十年,线上和线下的区分将会越发模糊。

我们的调查显示,55%的消费者表示最近一年网购频率增加,但这部分消费者并未放弃线下购物,相反在他们之中,频繁使用线下渠道消费的比例达到了80%。

“两线买”的消费者会更看重购物过程中的全体验—既包括售前的信息推送、售中的服务环节和售后的维修护理,乜包括更舒适的购物环境、更新奇的购物场景和更积极的购买互动(例如,45%的消费者希望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来体验将要购买的商品)。

(摘自余进《新消费时代下的新消费主义》)

(摘自埃森哲公司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者洞察系列报告—新消费,新力量》

材料三

消费异化让人只为了占有商品而去购买,并不考虑其使用价值等,使人沉浸在虚假的需求里。

人们为了虚假的需求,不断地设法获取金钱,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异化的消费,在不断地辛苦过后,为了犒劳自己就开始追逐名牌和潮流还有吃喝玩乐,这样的生活不会使人内心真正地快乐起来,而只是一时的兴奋,所以也出现了便当时代,人们对于身边的事物不感兴趣或是兴趣很快消失,人们不断地追求新的事物和刺激的事情,只顾贪图享乐。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就进入了恶性循环之中,从而加剧了消费异化的情况。

当人们迷失在恶性循环之中后,心里一直在期待着享乐时光的到来,而且还经常与他人作比较,别人有的自己也要,和别人一样的还要比别人更好的,完全不考虑自己的需求。

久而久之异化的消费便会扭曲人的幸福观,人沦为物质的奴隶,一些本该有的情感也在渐渐的消失,生活不再丰富,追求变得单一并物质化。

这样的生活让人对很多的事物都没有正确的认识,长此以往使人不会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来获取幸福,最终完全迷失自己。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个人得不到真正的幸福还会提高社会犯罪率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成为社会的负担,而且还会对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

摘编自高志昊《可持续发展与消费异化及转变》

材料四:

日本的经济评论家总结出“低欲望社会厌消费”的概念。

对比中日两国的形态,不结婚、不生娃、不买房是共同的现象,日本的小确幸、宅文化和中国的佛系、丧文化有异曲同工的地方,所以,网络舆论经常见到中囯也在进入低欲望社会的说法。

这件事之所以惹人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拉动生产、经济和就业,它一次次带领深陷经济困境的各国人民绝处逢生,走岀黑暗。

消费如果拉响警报,后果不堪设想。

(摘编自杨璐《我们的消费在升级还是降级》

7.下列对材料中“消费情景”和“消费异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数字时代的核心趋势,就是代替已经成为过去的“消费产品”模式的“消费情景”。

B.“消费情景”时代,传统用户价值公式中的“价格ν选择性”便利性”已不再重要。

C.异化的消费不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那些沉迷其中的人也不考虑自己的真实需求

D.消费异化导致便当时代的出现,人们只顾贪图享乐而对身边的事物完全失去了兴趣。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调査显示,最近一年网购频率增加的消费者80%的消费品是使用线下渠道购买的,可见新消费时代,“线上”和“线下”并非泾渭分明。

B.从“两线买”的消费者的消费情形来看,为消费者提供诸如场景化体验和参与性互动的“智能购物体验”,会有利于销售。

C.为虚假的需求而赚钱,然后为了犒劳自己而吃喝玩乐,追逐名牌和潮流,长此以往,追求变得单一且物质化,这些人内心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D.当下中日两国社会存在一些共同的现象,流行一些类似的文化,因而在网络上经常有人参照日本,来审视中国的消费现状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新消费时代的消费特征和可能面临的问题。

(4分)

(1)特征:

(2分)

(2)问题: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一棵老榆树

王菲

庄子上的树也就那么几种,不外乎杨树、柳树,还有榆树。

榆树相对来讲显得比杨树和柳树贵气些,因为它的头上可以长出榆树钱来,但凡和钱字挂了钩,人们多少都会显示出自己的热情,来回在路上走的时候便会多看上它几眼。

而且,在三年自然灾害时,它曾救了不少人的性命,为了念及这份恩情,人们也是应该多看它几眼的。

但也仅此而已,人们的目光瞟了它几眼之后就过去了。

倒是我们这些小孩子非常喜欢它,看着那满树的榆钱,我们的哈喇子都流岀来了。

那时,榆树便很有些沾沾自喜,觉得从前那些幸福的时光又回来了,它又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了,便觉得自己又高出别的树一个等级了。

人也这样,总喜欢体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更希望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来笼络大家的目光。

榆树很少,我们小村子里只有两棵榆树,一棵在村子最东头,另一棵在村子中间,离我家也最近。

那棵榆树很粗,我们几个小孩子合起来也搂不住,树冠很大,夏天到来,榆树钱被我们撸尽了,鲜嫩的叶子长满了枝丫,枝丫和枝丫手拉着手把一片天空撑起来,就成了一把很大的伞,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喜欢在伞下过家家,用小棍画出正方形,正方形里再画一些小正方形,一个家就算完成了。

爷爷说这棵树比他岁数都大,爷爷今年八十四,那棵老榆树大约有一百多岁了。

一百多岁的老榆树就和村子中间原来生产队院子里的那个老磨盘一样,见多了村子里的人事变迁,心思沉得很深,不管村子里出了多大的事,眼皮都不会撩一下,凡事已经宠辱不惊了。

老榆树前面的那户人家姓王,生有两个儿子,小的和我相仿,大的长我两三岁,都是黑黑高高的,略胖,大人们喜欢用虎头虎脑来形容他俩,我也觉得他们像两只老虎,内心便多少对他们有了惧意。

但又很羡慕他们,总觉得他们因为屋子后面有这棵老榆树,是比别的孩子幸福的。

就像村子南面那个叫南围子的屯子,因为地势高,庄家长得比我们庄上的好,大人们便总用羡慕的眼光抚摸人家地里的庄稼,抽烟的时候,烟雾缭绕着都往地南头飘。

这烟和人一样,真有个随风倒的劲儿。

他们的母亲也黑黑胖胖的,长相端正厚实,一笑有两个大酒窝,我去榆树下玩,很多时候都可以看到她,浅灰的裤子,膝盖上补着一块补丁,上衣是件花罩衣,具体什么颜色忘记了,就站在她家土房子后面的墙根旁,我不和她打招呼,我不知道应该叫她什么,只是自顾自地在榆树下玩自己的。

她就站在那里看我,很长时间地看,我也不知道看什么,后来回家我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说囚为她特别喜欢生女儿,结果生了两个男娃,她看我的时候,那心里是在遗憾她没有闺女呢!

老榆树也有遗憾,它因为身边没有冋伴而遗憾着,这个时候,它就彻底放下了姿态,它不再摆着高高在上的表情,它羡慕隔着一条路对面那些杨树,一排排,有十几米宽,呈长条形铺满小村子的后身。

那些杨树都是有伙伴的,群居着,有以往的,也有新栽下的,和村子里的人一样,一辈撵着一辈往高里长,往时间深处长,往生命的尽头长。

但杨树也羡慕老榆树,觉得老榆树可以活那么大岁数,可以和这个村庄一起比肩往前走,这些杨树和老榆树比,都是年轻的,只有几年,或者十几二十几年的树龄,庄子上的那些老故事,那些老下去的人,或者干脆那些已经埋入土地下面的人,它们都不知道。

不要说它们不知道,这庄上又有几个人知道呢?

老榆树是这个庄子上的一座丰碑,有了它,还有那个石磨盘,这个小村子才有了自己的历史可以言传,也才会有一种风雨沧桑的味道。

一个村庄如罘没有历史,就和一个人没有过去一样,是没有存在感的,也不会获得村子里人的尊重。

而这些,老榆树都可以给予,老榆树是这个村子的功臣,是这个村子的救赎者。

那些年,我们只喜欢和吃的打交道,榆树钱是这些孩子最美的食物,我们总是在冬天还很深的时候就盼春天快些到来,其实我们哪里是盼春天,我们是盼春天到了,那棵老榆树就可以为我们捧出香甜的榆钱了。

榆饯满枝的寸候,男孩子会上去把枝子折下来,女孩子负责在下面捡,边捡便就把嘴里塞得鼓鼓的,上面的乜是,边折边吃,往往从树上滑下来就吃饱了。

折枝子的时候,我们看不到老榆树疼痛的表情,老榆树把自己的表情藏得很深,它不龇牙咧嘴,但它一定痛惜它又少了几只胳膊,少了几条腿,它一定又会孤单地想,这要是多几个兄弟姐妹,像杨树那么多,不,像柳树那么多乜行,自己就不会年年都被折去这么多胳膊和腿了,自己的痛苦也会有别的榆树分担了。

树和人一样,喜欢和同类在一起的,但老榆树没有,老榆树就那么孤单地站着,偶尔一两只乌落在它头顶,啾啾地叫着,转身又飞到杨树林中去了。

鸟喜欢树多的地方,那样会有安全感。

而老榆树在我家搬走没几年就被砍掉了,砍掉它的是那两个长大的王姓兄弟,他们把老榆树的根刨出来,和老榆树的身体放在一起,在太阳底下晾干,然后锯掉,一截一截的,再用斧头劈成袢子,整齐地码在自家院子里,当作冬天的烧柴。

村子里那棵最老的树在一缕炊烟里消失不见了,尽管老磨盘还在,但村子还是在一夜之间没了根,迅速老下去,和村子一起老下去的还有从前那些年的光景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0.文中画横线部分有关“我”对王家两个儿子的情感态度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4分)

11.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6分)

12.简析文中老榆树的形象。

(4分)

13.根据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深层意蕴。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驳复仇议

柳宗元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

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

若无为贼虐,凡为治者杀无赦。

其本测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

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

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何者?

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

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

法其可仇乎?

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

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

“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

”是惑于礼也甚矣。

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

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

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

“调人,掌司万人之仇。

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

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

”又安得亲亲相仇也?

《春秋公羊传》曰:

“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

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

”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

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

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

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

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

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

谨议。

(选自《古文观止

注:

①天后:

武则天。

⑨邦典:

国法。

③推刃:

相互仇杀。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违害者不知所立违:

躲游。

B.原始而求其端原:

推究

C.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愆:

旷缺。

D.不宜以前议从事从事:

处置。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本则合,其用则异/其皆出于此乎

B.是惑于礼也甚矣/故燕王欲结于君

C.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后世哀之而不鉴之

D.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但以刘日薄西山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对陈子昂“既诛且旌”的观点,柳宗元写下这篇驳论文章。

他认为陈子昂的建议非但赏罚不明,而且自相矛盾,背礼违法,会造成思想混乱。

B.文中指出,徐元庆杀赵师韫,直接原因是赵“虐于非辜”,间接原因是“执事者”的不闻不问。

作者虽然认为徐元庆有罪,但对他寄予了深切同情

C.柳宗元立足于维护封建统治的“礼”与“法”的尊严,认为解决普遍存在的社会冲突,最理想的境界是“调”。

这对今天的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D.引经据典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柳宗元援引儒家经典来佐证自己观点,使文章论点无懈可击,论证缜密严谨,反驳充分有力,语言精炼准确且犀利明快。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

18.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4分)

(2)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

(8分)

贺新郎·送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鹔。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

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

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注:

①王昭君告别边塞,远嫁匈奴。

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辞别“汉阙”,幽闭长门宫。

③卫庄公

妾戴妫被遣返,庄公夫人庄姜作《燕燕》诗以赠别。

④汉名将李陵在匈奴送别苏武。

19.多处用典是辛弃疾词的一大特色。

除了已经注释的典故外,词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

的典故,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分)

20.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丙卷)中说:

“《贺新郎》词,以第四韵之单句(即“算未抵、人间

离别这一句)为全篇筋节,如此句最可学。

”筋节,即转折连接处。

请分析全词是如何在这句前后表达“离别”之意的。

(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目。

(6分)

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

“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子张问政。

子曰: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颜渊》)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21.材料涉及的三位弟子中,以“文学”着称的是______________--;对三位弟子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了孔子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方法。

(2分)

22.简析这三则材料中所蕴含的孔子的政治主张。

(4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3.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

(1)子曰:

“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5)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纳兰性德《长相思》)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正是时下某些所谓¨小鲜肉?

偶像令人错愕的“娘炮”形象与做派。

近日,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娘炮”之风当休矣》,对社会上尤其是娱乐界日益盛行的“娘炮风”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指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随之,《人民日报》乜发表了评论文章《什么是该有的“男性气质”》,在对健康阳刚的男性气质推崇的同时,认为现代社会应进一步拓宽审美领域,在注重内涵美的基础上尊重并包容多种审美趣味。

接着,越来越多的媒体加入了这场“娘炮之争”,各有立场,各表看法。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