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通论说课讲解.docx
《史学通论说课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学通论说课讲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学通论说课讲解
名词解释:
一、司马迁《史记》
1.《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皇帝时代,下至汉武帝狩元年三千多年的历史。
2.《史记》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列“二十四史”之首。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继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234西方古典史学)
1.《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部体现了科学的批判精神的历史学著作。
是以发生在希腊境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为题材写的一部史学作品,共8卷,按时间顺序,记述战争背景、原因和经过。
战争最后七年的史事是由其他史学家续写的。
2.修昔底德与希罗多德和色诺芬被史学界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史家”。
3.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表现出了科学的史料批判原则和历史求真原则。
他注重获取历史真实的目的,在于实用,即为现在和将来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4.修昔底德的历史观念中还流露出刻骨的人本思想。
在摒弃神意和天命在自然现象乃至人类事务中的作用和反对人们迷信神的同时,充分肯定了人本身的力量和价值。
是西方历史上较早从经济角度来解释历史的史学家。
三、波里比阿《罗马史》
1.《罗马史》共40卷,以罗马的武力扩张以及政治制度为中心,主要叙述了长达120年的三次布匿战争,同时,该书也兼述了罗马帝国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的发展。
目前只有前五卷是完整的。
2.《罗马史》中讨论了与罗马政体相关的政治学问题。
他提出了一个政体循环的理论,即历史运动是伴随着六种政体按既定秩序不断地循环往复而开展的。
这六种政体及其排列的先后顺序是:
君主制、暴君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极端民主制或暴君政制。
罗马政体之所以优异的原因是,它把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这三种好的政体有效的结合在了一起。
3.波里比阿是古罗马第一位重要的历史学家。
强调史学的实用价值,是其史学思想的一个主要特征,也是他进行史学研究的主要动力。
4.波里比阿严格区分了历史和悲剧。
悲剧作家通过类似于真实的虚构形象给观众造成一种幻觉;历史学家以真实的报道使求知心强的人收益。
波里比阿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真实对于历史学的重要意义。
真实之于历史,犹如双目之于人身。
四、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1.奥古斯丁是罗马帝国帝国时期的早起基督教史学的代表人物。
《上帝之城》是为了替“基督”辩护而撰写的,是奥古斯丁在基督教史学领域的代表作,全书共20卷。
2.《上帝之城》认为,在冥冥宇宙中,有两种城市,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
上帝之城代表着善于光明,地上之城代表着恶与黑暗。
历史就是代表着善与光明的上帝之城,同代表着恶与黑暗的地上之城的斗争史,而最终的胜利必然是上帝之城。
生活在“上帝之城”的人们死后升入天堂,获得永生;生活在“地上之城”的人类将面临世界末日,死后必将坠入地狱。
3.在《上帝之城》一书中,奥古斯丁用宗教观念来解释,是一种典型的神学史观。
这种神学史观成为中世纪基督教史学的一个传统,扭转了西方古典史学的发展方向,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比德《英吉利教会史》
1.比德是西方中世纪时期英国著名的基督教史学家。
2.《英吉利教会史》是比德的历史学代表作。
本书以罗马天主教会在不列颠的布教为主要内容,记述了自公元前55-54年恺撒入侵不列颠直至公元731年的不列颠历史。
3.该书第一次较为详实地记录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之后英国教会和社会的历史发展状况,为追述英国早期的历史提供了唯一可靠的历史来源,被誉为“英国史学之父”。
4.比德在西方是学上开创了基督纪年的传统。
以基督的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中心,首次采用B.C和A.D具体编年,这种编年发成为现在历史学通用的基督纪年法或公元纪年法。
六、瓦拉《君士坦丁赠与辨伪》
1.瓦拉是文艺复兴时期以史料批判著称的意大利史学家,《君士坦丁赠与辨伪》是文献考辩领域的杰作,被誉为西方文献校勘的奠基人。
2.《君士坦丁赠与辨伪》一书,为了保卫国王反对教皇,运用语言学知识证明所谓的《君士坦丁赠与》这一历史文件是教皇伪造的。
(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教皇指点下治愈麻风病,将的世俗统治权赠与教皇。
)
3.瓦拉的辨伪揭穿了罗马教皇的骗局,动摇了教皇的权威。
不仅如此,他的辨伪也在历史学领域重新唤起了史家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确立了一种科学的史料认识方法,即利用一定时期的史料与该时期的文化状况进行互证的方法来校对文献的正误,从而选好了文献校勘学在欧洲的诞生。
七、兰普勒希特论战
1.在19世纪下半叶,就开始了对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发起挑战。
兰普勒希特论战是政治史观与文化史观的正式交锋。
2.背景:
德国客观主义史学家舍费尔认为历史只应该是政治史,研究作为道德力量表现出来的人物;而德国历史学家戈特海因强调历史应该是文化史,应包罗万象,政治隶属于文化。
两种不同的观点导致了冲突。
3.兰普勒希特坚定地站在文化是一边,以《德意志史》为向传统旧史学开炮的主要武器,开始了长达25年之久的“兰普勒希特论战”,提出了新史学的观点。
4.兰普勒希特与旧史学家以论著为阵地相互批判,口诛笔伐。
在论战中阐明了他对新史学的各项主张:
①历史学家不仅要在事实基础上理解历史,而且还要总结制约历史演变的因素;②打破“个人主义学派”的束缚,把民族当作研究人类群体的最合适单位;③他的文化概念,是一种民族精神或社会精神,对文化现象的理解和解释,只有与精神生活联系起来考察才有可能。
八、布罗代尔:
“长时段理论”
1.布罗代尔是年鉴学派的第二代领袖人物。
“长时段理论”在《地中海》意识中得以体现,并在《年鉴》杂志上系统的阐发了。
2.布罗代尔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时间量度,历史时间可分为长、中、短三种不同的时段:
①“短时段”是个别时间,“事件”的历史,“事件”指突发的事变,如革命的爆发;
②“中时段”是社会时间,“局势”的历史,构成短时段事件发生的基础,是“缓慢而又节奏的历史”,如人口消长、工资涨落;
③“长时段”是地理时间,“结构”的历史,是“一种缓慢地流逝、有时接近静止的时间”,如地理、气候、思想传统,对历史发展其长期的决定作用。
3.历史虽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但历史依然是统一的,多层次的时间节奏的思想,会导致“总体史”的建立,包含历史获得的所有方面。
九、汤因比《历史研究》
1.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把文明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把文明视为有机体,有其起源、生长、衰落与解构的客观规律,各文明单位的价值是相等的,发展是平行的。
汤因比认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存在过21种文明。
A.起源:
汤因比用“挑战与应战”的理论来解释文明的起源问题。
挑战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挑战,凡是对挑战进行了胜利的应战,文明就随之产生。
B.生长:
具有“创造性的少数人”对“挑战”不断进行新的“应战”和不断创造的过程。
C.衰落:
文明丧失了“自决的能力”,社会各部分之间丧失了和谐状态,文明终于走上解体。
2.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旨在回答西方文明的命运问题。
存在过的21种文明除西方文明外都衰落甚至死亡,汤因比试图通过研究来拯救西方文明,在各种文明的比较中寻找光明的出路。
3.汤因比在批评唯科学主义的同时,强调人的理智、良心,即人的道德理性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能唤起这种精神自觉,就有可能对人类物质上、科学上的成就加以成功的控制,帮助人类避免以往文明史上的悲剧,胜利的走向未来。
4.只要西方社会能从以往文明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在未来的挑战面前表现出足够的明智,西方就有可能避免其他文明所遭受的命运。
十、卡尔·贝克尔《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1.美国史学家卡尔·贝克尔高举“历史相对主义”旗帜,在《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中深入阐述了其关于历史知识相对行的观点。
2.他指出,历史包含两个层次的意思:
一是实在的、过去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二是后人所肯定并保持在记忆中的意识上的一系列事件。
3.既然梨花似是一种记忆,必定与主观性交织在一起,正是在强调历史主观性这一点上,贝克尔提出了“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这一命题。
论述题
一、历史学的学科性质
1.历史学不同于自然科学,二者在研究对象上有区别。
历史具有“不在场”性和赋有“思想”性的特征,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过去发生的事实,它的“不在场”性使得历史学家不能够直接面对和感知它,而只能通过遗留下来的与它相关的史料来认识它。
历史现象背后蕴含着人的思想和动机;
自然科学家研究的自然现象是可以直接面对和观察得到的,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有明显的变化,具有稳定性。
自然现象背后没有人的思想和动机。
2.历史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就历史作为科学来说,要弄清楚历史事实,从发现的连接各种事实之间寻找因果规律;就历史作为艺术来说,主要是指历史学家对他所叙述的时间和描述的人物应该怀有感情,应该用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将其表达出来。
如中国《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历史学具有三重属性
科学属性:
从讲求证据和发现历史的真实的角度来看,历史学具有科学属性。
史学家要从实施处罚,讲求证据,以求目的。
没有证据就没有历史。
艺术属性:
历史著作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历史学家在借用于史料叙述历史情境、描写历史人物时,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带有艺术和虚构的成分。
文化属性:
历史著述是历史学家文化立场的演绎,历史学家总是带着自己的立场和观念进行历史认识的,历史的价值意识或判断,从属于文化认同,历史学的认识也是文化理解的问题。
二、历史学的作用
1.历史学的记忆和认识功能
就个体而言,历史记忆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是谁,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认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就群体而言,历史记忆,有助于居住在同一民族或族群的居民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感,保持一种强固的凝聚力,使得民族振兴,国家强盛。
2.历史学的借鉴功能
就是我们学习历史,总结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为,从而能够避免我们在今后生活中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以史为鉴:
唐太宗李世民;毛泽东)
3.历史学的教化功能
就是铜鼓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技术和评判,以伦理或道德的准则教育人们,以达到提高人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这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我们社会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赞扬历史上英雄、谴责历史上的丑恶等消极事物。
三、经史结合——“六经皆史”
1.经史结合,是指经书亦是史书,经学与史学相融合,经,主要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书。
2.章学诚从一下几个步骤来阐述“六经皆史”:
中国古代“无经史之别”——“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六经就其本质而言,是“先王之政典”,是史学——从史学源于《春秋》的角度来论证“六经皆史”。
3.“六经”是先王的政典,是“切人事”的文献,是历史记录,人们因此可以将“六经”当作是先王时期的重要史料看待,从而有助于我们对上古时期历史的认识。
四、西方古典史学的特点
1.历史学中的人本观念较强
古希腊史学家师从脱离神人合一的状态开始起步、发展的。
从以记“神”为主到以记“人”为主的转变,从人类的行为本身而不是以神意来解释历史。
历史记载的是关于人类的事迹,人的言行,人的成功与失败。
2.体现出史学家开阔的视野和整体的观念
西方古典哲学家把他们所知的那个世界当作其历史叙述的背景或主线,从宏观和整体上获得对历史的基本把握。
3.历史的求真意识突出
他们在研究历史时,都讲求可靠的证据,对史料进行辨伪,以获得客观、真实的历史。
4.注重历史学的教化、垂训功能
历史的求真是为了致用,西方古典史学家求真的目的,正是为了实现历史学的教化和垂训的功能。
修昔底德的著作不是逢迎人们一时的兴趣,而是要对人们有用,使其成为“千秋万世的瑰宝”。
五、兰克学派
1.兰克学派是西方19世纪一个重要的客观主义史学流派,其创始人是被尊称为“近代史学之父”的德国史学大师兰克。
2.兰克以客观的态度肯定了罗马教廷在欧洲文明统一过程中的功绩,但天主教会在13世纪以后日益腐败,改革腐败的宗教制度,已是众望所归。
但路德所提倡的改革宗教事业只是纯粹的精神上的斗争,兰克否定欧洲的宗教革命。
2.兰克史学观的核心是提倡客观主义的治史原则,即“如实直书”的原则,强调历史学家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弄清楚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
这就要求历史学家保持一种超然物外、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
3.兰克系统地归纳并总结出了一套搜集和考证的有效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注意收集原始证据和第一手资料。
通过“习明纳尔”即研讨班培养了大批的史学研究人才。
兰克的史学思想也有明显的缺陷。
首先,兰克标榜的“客观主义”只能是一种理想,在实际的史学研究中是无法落实的;其次,重视运用第一手原始资料进行史学研究,侧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而忽略了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最后,兰克的史学思想中带有宗教神学史观的色彩,一部历史就是证明神灵存在的历史。
六、实证主义史学:
孔德
1.实证主义,是西方思想史上强调感知和经验、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派别。
实证主义史学是实证主义哲学思潮在历史研究上的一种反映。
创始人是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之父”孔德,
2.实证主义史学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注重自然规律与人类历史规律的一致性。
实证主义史学强调:
历史学若要成为一门科学,就不仅要客观地描述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实,还在于从客观的历史过程中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3.孔德在其代表作《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了实证主义哲学学说,孔德认为只有经验事实或现象才是确定的,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或现象的描写和记录。
实证哲学在与研究经验事实或现象以获得实在的、有用的知识。
实证主义反对空洞的哲学冥想。
4.孔德实证主义历史观:
历史对象要以事实的发现、确定和检验作为起点;把发现规律作为包括历史学在内的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人类精神和知识的发展。
5.孔德认为历史研究应该采取实证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来获得真实的历史事实,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人类社会演变的规律。
七、思辨历史哲学:
黑格尔、斯宾格勒、汤因比
思辨的历史哲学家,主要是从考察历史发展过程本身出发,侧重于从历史演变的动力、发展模式以及规律的研究中寻求历史的意义。
他们大多是先验主义者,先入为主地用某种固定的发展模式去套用历史事实,先验地将人类的历史整齐划一地分作几个发展阶段,或绝对地把某一精神、思想或因素当作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但西边的历史哲学既不能准确概括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也不能从终极因果必然性上予以科学的解释。
黑格尔:
把观察历史的方法分为三种:
原始的历史、反思的历史、哲学的历史。
哲学的历史是最完善的历史。
思想是人类的本质特征,理性使历史与思想相一致,理性是历史的主宰和推动力,使历史获得合理性,是一个有着内在规律可循的过程。
黑格尔师徒扬弃传统的叙述的历史而建立起一种表现理性发展的单一的思想史。
文化形态学派:
是西方思辨历史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文化或文明作为人类历史研究的单位,通过对世界上所存在的各个文化的比较研究,来揭示他们的不同特点,进而探寻整个世界历史发展规律。
斯宾格尔:
预言西方文化必然衰亡的命运。
把文明看成一个有机体,具有生长盛衰等规律性和可测性,是一个命定的生命周期。
没有那种文化比其他文化有价值。
批判历史哲学:
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克罗齐、柯林伍德
批判历史哲学家,把研究的重点从解释历史事实的性质转移到阐述历史知识与历史认识的性质上来。
他们强烈的意识到历史哲学的重点并非有关历史进程的形而上学的争论,而应该是对历史认识论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对历史学的探究和解释取代了对历史本身的解释;对历史知识的研究取代了对历史现象的研究。
主张历史在本质上属于人文科学,其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与自然科学不同,必须建立历史学科特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狄尔泰:
(以理解为基础的历史认识论思想)
他反对实证主义的统一科学观,也不赞成康德等人的理性主义认识论,提出“精神科学”的概念。
精神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精神,其目的在于理解。
历史学家只有通过主管的体验才能达到主管对客观的真正理解,为了使这种体验不受主观思想和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就要付诸理解,也就是使自己生活在作为研究对象的客体之中,设身处地地深入到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内部,如此方可获的历史的真相。
弗莱堡学派:
对实证主义历史观进行最优为有力的攻击(文德尔班、李凯尔特)
文德尔班讨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维护历史学的自主性。
要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自己的研究,不要受自然科学研究方式的束缚。
分析历史哲学:
卡尔·波普尔、卡尔·亨佩尔、威廉·德雷
分析历史哲学家主张历史学与自然学科在方法论上是统一的。
分析的历史学家反对从历史事实中概括出任何所谓历史发展的规律,而是主张对历史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
历史解释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历史学可以像自然科学那样借助于普遍定律。
历史学对历史现象完全可以像自然科学对自然现象那样作出解释。
波普尔:
既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方法论上的统一,又承认历史知识与自然知识之间有差别。
对反自然的历史主义和泛自然的历史主义都进行了批判
否认历史规律的存在,因为社会事件不可能照原样重复发生。
尽管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趋势,但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规律,尽管在特定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做局部的社会预测,但从逻辑上看,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预测是不可能的。
八、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与“古史新证”
、DIY手工艺市场现状分析1.王国维在其“古史新证”中正式提出了“二重证据法”
2.王国维“古史新证”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用甲骨文、金文等的地下材料证明之上材料或对其予以补充纠正。
究其根源是因为上古之事,传说与事实混而不分。
“二重证据法”,就是要用地下的新材料和文献记载相互补正的一种历史考证方法。
结束了古史研究以文献为唯一依据的局面,为古史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附件
(二):
“碧芝”隶属于加拿大的beadworks公司。
这家公司原先从事首饰加工业,自助首饰的风行也自西方,随着人工饰品的欣欣向荣,自制饰品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认同。
1996年'碧芝自制饰品店'在迪美购物中心开张,这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四八达,由于是市中心,汇集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和时尚人群,不用担心客流量问题。
迪美有300多家商铺,不包括柜台,现在这个商铺的位置还是比较合适的,位于中心地带,左边出口的自动扶梯直接通向地面,从正对着的旋转式楼拾阶而上就是人民广场中央,周边4、5条地下通道都交汇于此,从自家店铺门口经过的90%的顾客会因为好奇而进看一下。
九、胡适的史学思想
据统计,上海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03全年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250.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
第三产业的增速受非典影响而有所减缓,全年实现增加值3027.11亿元,增长8%,增幅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1.“国故整理”:
所谓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例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寻出一个前因后果;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实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步骤:
条例系统的整理——寻出每种学术思想怎样发生,发生之后有什么影像效果——用科学的方法,做精确的考证,把古人的意义弄得明白清楚——综合前三部的研究,各家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各家都还他一个真价值。
通过“国故整理”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去芜取精,再造新的文明。
这一思路有存有去,有舍有取,重视传统却意在创新。
十字绣□编制类□银饰制品类□串珠首饰类□2.“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是“科学方法”的要旨,其核心便是“拿证据来”的科学实证原则。
步骤:
疑难发生;提出疑点;假定;假定试用;证明。
“假设不大但,不能有新的发明;证据不充足,不能使人信仰”。
体现市民生活质量状况的指标---恩格尔系数,上海也从1995年的53.4%下降到了2003年的37.2%,虽然与恩格尔系数多在20%以下的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表明上海消费已开始进入富裕状态(联合国粮农组织曾依据恩格尔系数,将恩格尔系数在40%-50%定为小康水平的消费,20%-40%定为富裕状态的消费)。
3.“历史的方法”:
就是要求从历史的联系和发展变化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历史的考察。
任何一种制度和学说,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一头有他所以发生的原因,一头有他自己发生的效果。
要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历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要用“平等的眼光”评价历史,不以现代人的标准苛责古人。
除了“漂亮女生”形成的价格,优惠等条件的威胁外,还有“碧芝”的物品的新颖性,创意的独特性等,我们必须充分预见到。
4.胡适在“整理国故”过程中唱到额“科学方法”包括“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和“历史的方法”,对于出城中国史学方法研究“新范式”的形成,以及对于推动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意义。
喜欢□一般□不喜欢□十、顾颉刚“古史辨”运动
观念和方法:
1.把进化历史观作为怀疑古史的观念基础。
我们因得到一些社会学和考古学的知识,知道社会进化有一定的阶段,但战国、秦汉以来所讲的古史与这些标准不合,因而怀疑。
2.把科学理性的怀疑精神作为疑信古史的基本标准。
将古史知识从权威与习见中摆脱出来,建立在科学实证的基础上。
2、消费者分析3.用“历史演进的方法”来考察和分析古史传说的演变过程。
进而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
依据事实演进的时间次序来考察期从何而来且又如何变迁的,以达到追寻史迹及其真想的思维方法。
培养动手能力□学一门手艺□打发时间□兴趣爱好□4.用假设与求证的方法来考辨古史。
失当:
受进化论观念的影响,在“古史辨”中过度使用“默证法”,造成顾颉刚因过度怀疑古史而对古史的评估多有不实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