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7.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1807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7.docx

《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7.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7.docx

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7

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7)

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

·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

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对联的特点具体如下: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平仄相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例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例如:

海阔鱼跃

(名词)(形容词)(名词)(动词)

天高鸟飞

(名词)(形容词)(名词)(动词)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5.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

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

6.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对联的种类

对联的种类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

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比如: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

(郭沫若为黄继光牺牲十周年题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静;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悠闲。

这些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这种形式的楹联在联语中占有相当比重。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比如:

坚持实事求是态度;反对弄虚作假歪风。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宁为玉碎;不作瓦全。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述楹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

·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

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对联的特点具体如下: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平仄相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例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例如:

海阔鱼跃

(名词)(形容词)(名词)(动词)

天高鸟飞

(名词)(形容词)(名词)(动词)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5.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

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

6.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对联的种类

对联的种类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

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比如: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

(郭沫若为黄继光牺牲十周年题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静;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悠闲。

这些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这种形式的楹联在联语中占有相当比重。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比如:

坚持实事求是态度;反对弄虚作假歪风。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宁为玉碎;不作瓦全。

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

·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

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对联的特点具体如下: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平仄相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例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例如:

海阔鱼跃

(名词)(形容词)(名词)(动词)

天高鸟飞

(名词)(形容词)(名词)(动词)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5.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

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

6.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对联的种类

对联的种类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

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比如: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

(郭沫若为黄继光牺牲十周年题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静;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悠闲。

这些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这种形式的楹联在联语中占有相当比重。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比如:

坚持实事求是态度;反对弄虚作假歪风。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宁为玉碎;不作瓦全。

3.串对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

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

比如:

直登朱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冯玉祥)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唐伯虎)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

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谈到正对、反对时曾断言:

“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这未免过于形式主义了。

其实不论是正对、反对还是串对,只要立意好,构思巧,用词妙,富于哲理,令人感奋,即为佳联。

·常用的辞格

一、拆合格。

就是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来构成对联,例如:

1、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2、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二、镶名格。

就是在对联中巧妙地镶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例如:

1、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角)葛亮;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2、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3、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

(内含中药材名)

三、急转格。

就是对联的上下半联中间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转变。

例如:

1、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2、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非山乎。

四、回文格。

就是对联的上下联各自倒读和顺读完全一样,例如:

1、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厦门鼓浪屿联)

2、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乾隆出);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纪晓岚对)

五、拟人格。

就是利用拟人手法构成的对联,例如:

1、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六、反诘格。

就是利用反问形成对联,例如: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

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

·对联赏析

对联赏析,就其涵义而言,它是原作的再创作,靠想象思维运行,靠神思而至,靠妙语而成。

对于想象思维,刘勰《文心雕龙》有一段精彩的阐述: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这段话点明了想象思维中的神思的定位、广远、理至的道理及其所达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境界。

可见,对联赏析,并非仅仅是对原作进行自然意义上的复原,而是对原作在外在意义上的创造,于是,在一定程度上,就自然高于原作,高出主题思想的提炼,意境的深化,构思的妙悟,联句的神思,遣词的亮化,酌字的升华,艺术的飞跃。

这些就是对联赏析的任务、再创作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